返回 首页

至尊皇太子李尘李承乾

关灯
护眼

第752章

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吾看书 www.wukanshu.com,最快更新至尊皇太子李尘李承乾!

第752章

按理说,当时的隋朝国力比高句丽强了不是一点半点,并且当时的新罗国对于隋朝的态度,那就跟儿子对爹一样的尊敬。

新罗国和高句丽之间矛盾重重,常常爆发战争,而新罗要弱于高句丽,每次战争都处于下风,新罗国无奈之下就只能向隋炀帝求援。

可以这么说,隋炀帝之所以发兵攻打高句丽,除了高句丽不断挑衅大隋之外,小弟新罗国的求援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可高句丽拥有一条辽西河,使得大隋无法直接进攻,直接将百万兵马拒之门外。

除了这条辽西河之外,隋朝三百万将士打不过高句丽,这其中还有两个重要原因。

其一,大军后勤补给太困难。高句丽位于辽东地区,路途遥远,以隋朝时期的交通状况,要想进入高句丽的疆域,必须绕过整个渤海湾才能进去。

而那时候高句丽通往内地的道路,开发程度相当低,沿途人口也比较稀少,大军出动时,获得的补给极为有限,这就使得隋朝大军在进攻高句丽时,不能放开手脚去打,从而使得攻打高句丽时困难重重。

数百万大军出动,面对的首要问题就是粮草问题,隋炀帝第一次征伐高句丽的时候,一次性出动了113万士兵。

这庞大的士兵背后,需要两倍于军队的输送粮草的民工,负责运送粮草的民工加上一百多万士兵,这样一支300多万人的庞大队伍,每天发一军,足足走了40天才从洛阳出发完毕。

如此庞大的动员下来,民生凋敝,百姓不仅苦不堪言,前线的士兵也因缺乏补给而丧失战斗信心。

所以,在隋炀帝第一次攻打高句丽的时候,山东地区就已经爆发了大规模的民变。

其二,高句丽恶劣的自然条件限制了大军的发挥。高句丽地势狭窄,山地众多,在这里要想展开大规模的兵团作战的可能性很小,如果军队太多,反而是不利于作战的。

但是,隋炀帝在攻打高句丽期间,每次出兵的规模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如此庞大的兵力,在地势狭窄、山地众多的高句丽反而难以发挥人数上的优势,只能靠车轮战去攻打高句丽,如此以来反而使得隋军的战斗力大减。

再者,辽东一带气候寒冷,隋炀帝三次攻打高句丽期间,因气候原因冻死冻伤的士兵不计其数,因此士兵之间产生了厌战情绪,这也成为了隋朝难以打下高句丽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后勤补给困难再加上恶劣的自然条件,使得隋炀帝三次攻打高句丽都以失败告终,也正是这三次大规模的对外战争,使得整个隋朝不堪重负,为隋朝后来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既然隋朝打高句丽有这么多的弊端,那隋炀帝为什么还要打呢?

实际上,隋朝攻打高句丽,在当时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一是为了维护和隋朝小弟新罗的政治关系,二是为了维护东亚的朝贡贸易体系自己自身的宗主国地位。

但是,隋炀帝在攻打高句丽期间,对当时形势的判断失误,低估了高句丽的军事实力以及高句丽人的抵抗决心,最终使得隋炀帝的三次亲征高句丽功亏一篑。

说白了,高句丽仗着自己地势方面的优势,不断挑衅大隋,而隋炀帝的错误决策,最终也导致了隋的灭亡。

而现在,李尘身为穿越者,在已经完全知晓高句丽和大唐之间关系的情况下,他自然不可能再去重蹈覆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