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拐走杨玉环

关灯
护眼

第一百九十三章 山上有座庙

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吾看书 www.wukanshu.com,最快更新拐走杨玉环!

迎着太阳升起的东方,一路也不知行了多久。皇帝出行,自然是沿途赏景,一队人走得极慢,已行了很久,李九州看了看四周,虽然不知道到了什么地方,但抬头看着高耸入云的山峰,猜想应该是泰山了。封禅是一种帝王受命于天下的典礼,这种仪式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齐、鲁的儒士认为泰山是天下最高的山,人间的最高帝王应当到这座最高的山上去祭祀至高无上的神灵,而泰山是齐、鲁分界,所以历史上许多帝王都选择在泰山上封禅,即泰山封禅。泰山古称“岱宗”,以壮丽著称,雄、奇、幽、奥一应俱全,顺中路盘亘而上,一路抚古松,听流泉,过幽涧,望天门,步天街,在“天上”神游南天门、玉皇大帝庙、碧霞元君祠,漫游山顶,可观到东升的旭日,赏到夕映的晚霞,眺望黄河金带,一览云海玉盘,被称为“人间灵应无双境,天下巍峨第一山”。泰山有拔地通天之势,也有擎天捧日之姿,因此,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它作为崇高伟大的象征去仰慕它。历史上形成泰山崇拜这是一种文化现象,在古代海岱地区的文化比较发达,随着海岱地区发达文化的发展、扩展和传播,作为文化的发展地当然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就高了,这是一个方面的原因,第二个方面是泰山的位置,泰山处在祖国的东方,它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一般太阳升起给人以温暖、给人以光明,给人以生命的源泉。太阳给人们带来了光明、温暖、生命和繁荣,太阳升起在东方,古代先民对东方的崇拜使地处中原之东的泰山被赋予神性,成了人们祈求幸福,寻求心理平衡的寄托。远古时候,就有一位部落首领登上了高耸雄伟的泰山,在山颠之上堆起了干柴,燃起了大火,火焰随着徐徐升起的太阳冲向天空,把人们美好的愿望送入上天,这位首领就是人们常说的“三皇五帝”中的舜,这是与天沟通的信号,是古代的“柴祭”,同时也是其取得政权得到上天恩准的标志,这种与天对话的形式,是古代首领为了加强民族的凝聚与联合。封禅二字中,封是祭天的意思,禅是祭地的意思,据《史记·封禅书》记载管仲的论封禅:古代封泰山、禅梁父的帝王有七十二代,,从无怀氏到周成王,都受命后举行封禅典礼,帝王受命要有十五种不召而来的祥瑞体现,这样才能举行这种典礼。首位真正举行封禅大典的是秦始皇,始皇三年,巡狩郡县,与鲁儒士讨论封禅典礼,博士们议论纷纷,但提不出一个具体的仪礼程序,秦始皇遂借用原来秦国祭祀雍上帝的仪典,先到泰山行封礼,然后到梁父行禅礼。汉初,经济萧条,汉文帝虽讨论过封禅,但没有经济条件去做。汉武帝后经济好转,于是命名儒赵绾、王臧等人“草

巡狩、封禅、改历、服色事”,元封元年行封禅,封于泰山,而禅于肃然山并改元元封,此后每隔五年修封一次,前后共举行过五次。东汉建武三十年,张纯等大臣奏请汉光武帝封禅,但他以自己无德而不许,两年后,他认为“赤刘之九,会命岱宗”的谶文,命梁松等求九世封禅的制典,遂东巡,封于泰山,禅于梁阴。古代帝王无不说自己是“受命于天”,封禅是帝王表示自己与天沟通的方式。古代封禅泰山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天下太平,国家兴盛,二是天降“祥瑞”。国家兴盛说明帝王功高德显,天降“祥瑞”说明上天对帝王的表彰,这时帝王要用一种方式回告上天,就是封禅大典。封是指在接近天的泰山最高处,用土筑成圆坛祭天,禅是指在泰山前的小山用土筑成方坛祭地。泰山是与天日最接近的,封建统治者都认为泰山是能通天的神山,中国古代帝王为加强自己的统治,不约而同的宣传“神权天授”的理论,为了使这种理论得以证明,久而久之使泰山祭天的作用地位进一步强化,随后成为每代帝王一生追求的大事之一。这次封禅大典规模浩大,随行万余人。皇帝率百官、贵戚及外邦客使,封禅礼沿袭乾封旧制。封禅后,封泰山神为“天齐王”,礼秩加三公一等,皇帝亲自撰书《纪泰山铬》,勒于岱顶大观峰,并令中书令张说撰《封祀坛颂》、侍中源乾曜撰《社首坛颂》、礼部尚书苏撰《朝觐坛颂》,均勒石纪德。皇帝在泰山顶上堆土设坛祭祀天,又到泰山脚下的的梁父山,都是在小山上堆土设坛。全部封禅之礼完了之后,皇帝命于泰山脚下扎营。李九州无聊,带着几个随从闲逛。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但这地方已是某个远离京城的边缘地带,相比起京郊都已经算是很荒凉了。随行的大部分人都见惯了繁华无比的京城,面对这样一个荒凉的地方,还真是从未见过。前方一个小山包上,竟然有一座飞檐梁柱的寺庙,这更是让人吃惊。寺庙建在这种地方,连一个人影都看不到。到了不远处,李九州抬头望着山尖的这个寺庙,旁边还有一座七层宝塔,不由想起了托塔天王的玲珑宝塔。只是眼前的这座庙和宝塔是真真实实的,配着周遭荒无人烟的环境,看上去倒是多了几分神秘感。迎面的正门被漆成了深黑色,看上去十分庄严,门上是一方扁扁的横匾,上面并无名字。李九州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看着这间小庙,心里涌起了一股难以言表的情绪。这样虚无缥缈的庙宇,就姑且叫它无名庙吧。以前的印象,寺庙一般建在藏风聚气的山腰,庙宇一般都建立在地气结穴之处,也就是生气聚集之处。要么就是建在繁华都市之郊。但这地方,怎么看也不像是风水宝地。尽管李九州并不懂风

水。身后的张老头轻声嘀咕了一句:“这么一座破庙,有什么好看的。”李九州忙回头瞪了他一眼,他这话要是让前面的皇帝知道了,可得惹一顿不开心。遇佛便拜,这有什么好奇怪的,何况皇帝还是个那么信奉佛道之人。但李九州自己深深的疑惑着,他其实也很好奇,更想进去看看。因为既然来到了这里,隐隐就跟某种信仰关联着,有一种很奇妙的缘份,他坚信这一点,正如坚信自己穿越到这不是巧合一样。迈步上前,四周一片安静,李九州抢先上去,轻轻推开那扇似乎已经很多久没有打开过的木门。“施主是谁?”门开了,一个和尚站在了眼前。李九州一惊,本以为这个神圣清静的地方是没人的,突然出来这么一个声音。定晴一看,眼前的和尚虽然穿着很朴素,倒还算干净,拦在自己面前,双眼防备的看着。“我们路过此地,特来烧香拜佛。”李九州客气的答到。和尚盯着他看了半天,这让李九州有些不乐意了,自己难道像个坏人吗?和尚再看了看身后的一群人,说了一句:“请稍后。”看着和尚匆匆赶进去,估计是去通报方丈。张老头皱眉着眉头说道:“这么座小庙,看来也没什么好拜的。”李九州神情严肃,低声说道:“佛门圣地,别乱说话。”他是什么时候开始对神佛如此敬畏的,张老头并没有察觉到,自打跟着李九州以来,知道他是个无神论者,对什么神佛之事向来是嗤之以鼻。吱呀一声轻响。和尚一伸手:“方丈有请。”一行人便进了庙,那和尚一直引着李九州去见方丈。一个老和尚正在寺庙厢房的老槐树前闭着眼睛纳凉。这寺庙在人烟稀少的荒郊野外,老槐树繁茂的枝叶像是一只大手,在厢房的纱窗上画出一个又一个奇怪的图案。“你是李九州?”待李九州走近,老和尚睁眼开口。李九州颇为吃惊,他怎么会知道自己呢。“进屋谈吧。”老和尚说完,转身进了屋中。张老头待要跟上,李九州伸手将他拦住,示意众人在外面等着。厢房内,一老一少相视而坐。阳光洋洋洒洒落了进来。关于茶花,兵马,女人,治国,平天下。老和尚看起来目光清幽,颇有高人的样子,李九州也敬他为高人。纵然自己是一名现代社会的高材生,看着老和尚沉沉的目光,也感觉到他的学识里有一种高深莫测的水汽,让自己不知不觉便沉浸于他浩瀚的宇宙之中。李九州坐下,老和尚抬头问道:“听说你跟圣人前来封禅。”“大师消息果真灵通。”李九州不敢隐瞒,正襟端坐。“你年纪轻轻便身居要职,圣人又信任你,再好不过。”老和尚目光虽是深邃,却面色憔悴,轻声咳了起来。李九州惊讶的望着对方,发现他好像对自己是事无所不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