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栋乡试作弊, 买、凶、杀、人等罪证已足够充分,审案官依法做出判决,刑部将案情纪要和判处结果递交皇帝裁决。
庆德帝看完奏折后提出异议:“贾栋依律处死, 其余从犯和协同造假、包庇的人员各自领罪, 这些都使的。只是相关证据里并没有确凿实证能证明贾栋调换的是柳丹的试卷,这点还须进一步核实方能为柳丹恢复功名,否则难以服众。”
别的案子尚可囫囵批准, 对待钦案他还是很慎重的, 不愿留下纰漏将来被言官和史家抓住借题发挥。
柳丹的试卷被那誊抄书手胡洋销毁了,饶忠林等人前期帮贾栋做伪证, 眼下虽供认不讳, 但他们和温霄寒都只是口说无凭,官方也没法鉴定柳丹写的试卷副本完成于发榜之前。
除非再找到一位说话够分量的证人,为证词增加说服力。
秋蕙说能惩治仇人就已满足,不奢求恢复柳丹的解元功名。
柳竹秋却不甘放弃, 她跟柳世忠发过誓, 很难接受自己的人生里出现言而无信的情况。
几经思筹, 觉得还真得让柳邦彦出面不可, 此事难度太大, 单就自尊而言她就不想再去求劝顽固自私的父亲。
心情烦闷下到锦云楼探望多日未见的宋妙仙, 顺便找她谈心抒怀。
宋妙仙一直密切关注柳丹一案, 心潮随着柳竹秋的安危起起伏伏, 听说如今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计较片刻,同她商量。
“季瑶, 我有个法子兴许能说动柳大人, 就怕你怪我伤他的颜面。”
柳竹秋忙让她道来。
宋妙仙这计策走的是以毒攻毒的路术, 单看是狠了些,可柳竹秋认为对待父亲的麻木不仁,就得狂扇耳光才能使其清醒。
诚恳地对宋妙仙说:“姐姐,我家老爷很对不起宋大人,你就是真去当面斥责他,我也没什么好说的,何况是出于公义呢?工部官员每月初二都会借由例会外出聚宴,最近一次就在后天,我打听好时间地点就来通知你。”
宋妙仙说:“教坊司那边我去联络,只要提前一天安排都没问题。”
柳竹秋让蒋妈回柳家找伺候柳邦彦的跟班套话,探得柳邦彦将于四月初二申时与同僚在蓬莱馆聚餐。
宋妙仙接到消息,派彩玲去教坊司找负责安排值日的右司乐调换她的轮值日期。
朝廷禁止官员**,但允许官府在举办公宴时召唤官妓歌舞娱兴。
宋妙仙每月都会分摊到十次“外派”任务,去为官员们表演弹唱,以前她怕见柳邦彦,凡工部的宴会一律推拒。这次专挑他们的场次当差,右司乐不免狐疑。
彩玲忙照宋妙仙吩咐的孝敬了十两银子,说:“我家姑娘月中要陪一位贵客,连着几天不能出门,想赶在这之前把本月的差事都办完,还请大人通融。”
有钱能使鬼推磨,右司乐收了银子便不再多管,爽快地替她更改了值日表。
本朝修建各种官方工程,皇帝都会委派宦官前去主持监督,因此工部是中央六部中与宦官捆绑最紧密的部门。
部曹们接到任务都会与内监共事,得罪他们铁定遭殃,不能不逢迎讨好,而捧宦官臭脚又会遭清流鄙薄,为这缘故有志气的官员都不肯去工部就职,即便去了也待不长。
柳邦彦这种唯唯诺诺,逆来顺受的却能长居久安。
今天工部尚书和右侍郎外出公干,部会由他这个左侍郎主持,列会的有一名内官监的大太监。
一行人抵达蓬莱馆时,正遇上都察院的几位御史也在这里举行公宴。两拨人想交流接洽,便并到一处联席欢饮。
那太监喝高兴了,称呼柳邦彦为“柳表兄”。
御史们惊讶,以为二人真是亲戚关系。柳邦彦赧颜无语,太监嬉笑解释:“我们内官监和工部皆勤王事,为表里衙门,向来如此称呼诸位部曹,这样才显得更亲昵呀?”
御史们暗暗惊骇,先后大笑搪塞,笑声里藏着无尽鄙夷嘲讽,犹如钢针扎透柳邦彦的脸皮和耳膜。
他生在诗书大族,一甲进士出身,本人久富学名,著述颇丰,三个儿子都是进士,小儿子更是凭状元之荣被钦点为翰林。
论资历身份都不输官场名流,却因宋强一事闹得斯文扫地,沦落到工部这尴尬衙门,靠抱宦官大腿过日子,心里能不憋屈?
此刻当众受辱,面上不好发作,怨气在胸中翻滚蒸腾,活像火烧栗子,快要炸开。
菜上齐了,官员们催问侍宴的歌姬几时到,侍从前去查看,少时领来一个怀抱琵琶的靓装美妓。
柳邦彦见是宋妙仙,险些惊掉下巴,骇疑张顾,腿脚不有自主哆嗦起来。
宋妙仙从容不迫地拜见众人,御史中有人原是宋强的属下,还于宋妙仙落难后去锦云楼探望过她,见面也很慌促难堪。
太监听说过这位花魁的身世,偏要拿几个文官开涮,笑道:“此女的父亲宋强曾是右都御史,与在座诸位还颇有渊源哪。按辈分讲,她应该称你们为伯父,对吧?”
那几人脸都青了,尤其是柳邦彦,青得发黑。
宋妙仙端然道:“奴家是罪臣之女,身处下贱,怎敢与列为大人攀故旧。今日奉教坊司之命前来侍奉,愿献小曲为大人们佐酒,不知诸位想听什么曲子?”
太监猥琐地打量她:“你名号花魁,姿色的确出众,不知才艺如何,先唱个拿手的来听听吧。”
宋妙仙行礼后坐于席旁,露春纤拨弄琴弦,轻启朱唇自弹自唱。
“五年光阴急如梭,悲叹人生能几何。人情如纸张张薄,施恩从来抱怨多。饱读诗书体面人,薄情寡义太冷漠。不记当年救命恩,法场之上把命夺。冤魂惨惨随风飘,幽冥崎岖难落脚。小人得志却心安,腰金衣紫气自若。可知头上有日月,善恶从来由人作。临危不与人方便,来日必遭恶挫磨。一朝报应勿怨天,老天最会辨黑白。眼前是非皆考验,罪业若满自临祸……”
歌声凄怆,弦音裂帛,足可动人心魄,再听唱词明明白白是在影射柳邦彦当年对宋强见死不救的无义行径。
官员们停筷住杯,一齐替柳邦彦尴尬,连那以刻薄人为乐趣的太监也不忍再加嘲讽,讪笑着偷瞟身侧面如死灰的老头子。
一位姓张的郎中看不下去了,出声打断弹唱者,略带不满地教训:“我们在这里谈笑甚欢,你怎地唱这晦气曲调?换点欢快的吧。”
宋妙仙笑道:“大人要听欢快的,奴家这儿多的是,您请听来。”
她重调丝弦,以《绿腰》调唱起一首活泼明快的曲子,旋律是喜庆了,歌词仍很冲:
“休将奸邪昧神明,祸福如同影相随。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成日念之乎者也,不如多行几桩好事。遇事求神拜佛,却从不管他人的死活。你再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当心菩萨也要发火。说你个不积阴德,怎配吃那善果……”
那张郎中被迫再次叫停,责备:“你这曲子怎么唱得像在骂人呢?听着好不刺耳。”
宋妙仙辩解:“大人误会了,这是时下流行的《劝善歌》,歌词是安国寺的高僧写的,不信佛的人没事听一听也能消业避灾呢。”
柳邦彦似坐在火山口上,再多挨一刻就会被烧成黑灰,借口头疼胸闷向众人道了“失陪”。
人们知他无地自处,并未挽留,也不忍让宋妙仙陪酒,等柳邦彦走后便打发她去了。
柳邦彦明白今天的屈辱都是他自作自受,怨不得旁人,狼狈不堪地回到家中,躲在内书房里气愤垂泪,又生出辞官还乡的强烈愿望。
这想法只能做台风迅猛一时,上次与长子次子商议致仕,他二人回信中百般哭劝挽留。说这几年仕途坎坷,俸禄进项还不够孝敬上官讨好同僚,一直挖肉补疮苦苦支应,就盼着能再往上走走,早日脱离夹板气。父亲在京里任高官,上司还肯给他们三分薄面,若离了这层依靠,不知还要受多少苦。
柳家的香火最要紧,儿子们就是柳邦彦的命根,为着他们的前途他连老命都豁得出去,遑论尊严?
枯坐着生了一场闷气,仍劝自己宽心忍耐。
不久,范慧娘领着柳竹秋来了。
女儿离家出走近一个月,柳邦彦对她的愤恨已多半转为牵挂,现下心情郁闷更懒得同她算账,听说她是回来认错的,只想尽快修和,等她磕头赔罪便命她起来。
范慧娘替父女俩说和,帮柳竹秋理着衣裙说:“你不在这段时间,你爹吃饭都没胃口,看看,都瘦了一大圈了。”
又对丈夫说:“阿秋也瘦了,瞧这胳膊和手,快成皮包骨头了。我知道老三家的厨子手艺不行,做的菜肯定不合她口味,待会儿去让厨房炖点海参燕窝,给你们爷俩好好补补。”
柳邦彦端详女儿,是比过去清减了,想来定是为柳丹的官司操心所致,迟疑一阵问:“秋蕙母子还好吗?”
随后问起官司进展。
柳竹秋就想跟他谈这事,隐蔽发招:“全靠那温孝廉鼎力相助,圣上已批准让贾栋偿命了,只是目前还缺少实证证明他剽窃的文章是温如做的,不好帮温如恢复功名。”
范慧娘忍不住问:“我听说那温霄寒为打赢这场官司连命都不要了,他几时跟柳丹结拜的?怎么对他这么好?”
柳竹秋瞥了瞥父亲,向继母解释:“听说是三哥介绍他们认识的,温孝廉很欣赏温如的才华,本身又跟贾栋有仇,义愤加私怨才会奋不顾身。”
“他胆子也太大了,居然敢去敲登闻鼓,我只是听人说起就唬得心口直跳呢。”
“太太也听说了?”
“是啊,那么大的事,京里早传遍了。你们听到的肯定更多吧。”
“嗯,外面是有很多人议论,不光有夸温孝廉的,还有骂咱们家的。”
说者有心,听者着急,范慧娘忙问:“他们干嘛骂我们家?”
柳竹秋知道父亲在等说明,有意沉默,在范慧娘催促下方郁郁道:“外面不少人知道温如原是柳家的家奴,现在还在替我们打理产业。按说他有事,最该出面的是我们。外人只见温孝廉替温如上下奔走,而柳家纹丝不动,就说我们还不如家里的房客重情义,还说……”
她猝然住口,范慧娘欲追问,见她眼珠朝丈夫一方转动,明白那些非议定是针对柳邦彦的,便不敢吱声。
柳邦彦知道他已是世人眼里的自私小人,已猜出柳竹秋未出口的话,结合今天在蓬莱馆的经历,再不能打落牙齿和血吞,对妻子说:“你不是要让厨房加菜吗?那就去吧。”
范慧娘知他要与柳竹秋谈话,识趣地走了。
父女俩一坐一立,木然无语,内心都似沙场点兵,人喊马嘶。
柳邦彦踌躇多时,终于拔开锈死的刀鞘,试探问道:“只要有人能证明文章是柳丹写的,就给他恢复功名,陛下真是这么说的?”
知道宋妙仙的激将法奏效了,柳竹秋藏好雀喜,默默点头。
她看到父亲脸上的皱纹里,良知与怯懦正上演鏖战,暗中焦急地为他鼓劲。
又过了好一会儿,柳邦彦总算下定决心,长长一叹后双手不自觉握成拳头,沉声表态:“明天我去公堂替柳丹作证吧。”
柳竹秋像协助他打出了大胜仗,欣然怒放地上前跪在他膝边。“老爷真想通了?”
柳邦彦无奈皱眉:“官司就差这定音捶了,我再怎么说都得帮柳丹一把,不然老被人戳脊梁骨的滋味也不好受呀。”
柳竹秋笑着抓住他的手:“有您的证词就万无一失了。”
柳邦彦苦笑:“你太天真了,柳丹原是家里的奴仆,我只靠嘴说人家也会怀疑我这个故主在偏袒他。”
“那老爷有何高见?”
“唉,事情就是这么凑巧,那次拿到柳丹的试卷,我以为他一定会中举,就想把那些文章放到《闾望集》里。第二天就送去崇明书局制版了,现在还没顾上撤回来。”
诗书之家时兴将家庭成员的文学作品编撰成书册出版,用做赠人、发售、留念。
柳邦彦去年开始整理他和四个子女的手稿,想编一本文集,名字都取好了,叫做《闾望集》。
集册中有一个目录是专门收录八股文的,他想柳丹也算家中子系,加入他中举的文章既有纪念价值,对外展示时也更光彩,便做主收录了他的试卷。
崇明书局乃官营书坊,柳邦彦选的是雕版印刷,工匠接活儿都会在薄册上登记取得原稿的日期,以此为凭,即可证明贾栋所窃文章的原作者是柳丹。“老爷真想通了?”
柳邦彦无奈皱眉:“官司就差这定音捶了,我再怎么说都得帮柳丹一把,不然老被人戳脊梁骨的滋味也不好受呀。”
柳竹秋笑着抓住他的手:“有您的证词就万无一失了。”
柳邦彦苦笑:“你太天真了,柳丹原是家里的奴仆,我只靠嘴说人家也会怀疑我这个故主在偏袒他。”
“那老爷有何高见?”
“唉,事情就是这么凑巧,那次拿到柳丹的试卷,我以为他一定会中举,就想把那些文章放到《闾望集》里。第二天就送去崇明书局制版了,现在还没顾上撤回来。”
诗书之家时兴将家庭成员的文学作品编撰成书册出版,用做赠人、发售、留念。
柳邦彦去年开始整理他和四个子女的手稿,想编一本文集,名字都取好了,叫做《闾望集》。
集册中有一个目录是专门收录八股文的,他想柳丹也算家中子系,加入他中举的文章既有纪念价值,对外展示时也更光彩,便做主收录了他的试卷。
崇明书局乃官营书坊,柳邦彦选的是雕版印刷,工匠接活儿都会在薄册上登记取得原稿的日期,以此为凭,即可证明贾栋所窃文章的原作者是柳丹。“老爷真想通了?”
柳邦彦无奈皱眉:“官司就差这定音捶了,我再怎么说都得帮柳丹一把,不然老被人戳脊梁骨的滋味也不好受呀。”
柳竹秋笑着抓住他的手:“有您的证词就万无一失了。”
柳邦彦苦笑:“你太天真了,柳丹原是家里的奴仆,我只靠嘴说人家也会怀疑我这个故主在偏袒他。”
“那老爷有何高见?”
“唉,事情就是这么凑巧,那次拿到柳丹的试卷,我以为他一定会中举,就想把那些文章放到《闾望集》里。第二天就送去崇明书局制版了,现在还没顾上撤回来。”
诗书之家时兴将家庭成员的文学作品编撰成书册出版,用做赠人、发售、留念。
柳邦彦去年开始整理他和四个子女的手稿,想编一本文集,名字都取好了,叫做《闾望集》。
集册中有一个目录是专门收录八股文的,他想柳丹也算家中子系,加入他中举的文章既有纪念价值,对外展示时也更光彩,便做主收录了他的试卷。
崇明书局乃官营书坊,柳邦彦选的是雕版印刷,工匠接活儿都会在薄册上登记取得原稿的日期,以此为凭,即可证明贾栋所窃文章的原作者是柳丹。“老爷真想通了?”
柳邦彦无奈皱眉:“官司就差这定音捶了,我再怎么说都得帮柳丹一把,不然老被人戳脊梁骨的滋味也不好受呀。”
柳竹秋笑着抓住他的手:“有您的证词就万无一失了。”
柳邦彦苦笑:“你太天真了,柳丹原是家里的奴仆,我只靠嘴说人家也会怀疑我这个故主在偏袒他。”
“那老爷有何高见?”
“唉,事情就是这么凑巧,那次拿到柳丹的试卷,我以为他一定会中举,就想把那些文章放到《闾望集》里。第二天就送去崇明书局制版了,现在还没顾上撤回来。”
诗书之家时兴将家庭成员的文学作品编撰成书册出版,用做赠人、发售、留念。
柳邦彦去年开始整理他和四个子女的手稿,想编一本文集,名字都取好了,叫做《闾望集》。
集册中有一个目录是专门收录八股文的,他想柳丹也算家中子系,加入他中举的文章既有纪念价值,对外展示时也更光彩,便做主收录了他的试卷。
崇明书局乃官营书坊,柳邦彦选的是雕版印刷,工匠接活儿都会在薄册上登记取得原稿的日期,以此为凭,即可证明贾栋所窃文章的原作者是柳丹。“老爷真想通了?”
柳邦彦无奈皱眉:“官司就差这定音捶了,我再怎么说都得帮柳丹一把,不然老被人戳脊梁骨的滋味也不好受呀。”
柳竹秋笑着抓住他的手:“有您的证词就万无一失了。”
柳邦彦苦笑:“你太天真了,柳丹原是家里的奴仆,我只靠嘴说人家也会怀疑我这个故主在偏袒他。”
“那老爷有何高见?”
“唉,事情就是这么凑巧,那次拿到柳丹的试卷,我以为他一定会中举,就想把那些文章放到《闾望集》里。第二天就送去崇明书局制版了,现在还没顾上撤回来。”
诗书之家时兴将家庭成员的文学作品编撰成书册出版,用做赠人、发售、留念。
柳邦彦去年开始整理他和四个子女的手稿,想编一本文集,名字都取好了,叫做《闾望集》。
集册中有一个目录是专门收录八股文的,他想柳丹也算家中子系,加入他中举的文章既有纪念价值,对外展示时也更光彩,便做主收录了他的试卷。
崇明书局乃官营书坊,柳邦彦选的是雕版印刷,工匠接活儿都会在薄册上登记取得原稿的日期,以此为凭,即可证明贾栋所窃文章的原作者是柳丹。“老爷真想通了?”
柳邦彦无奈皱眉:“官司就差这定音捶了,我再怎么说都得帮柳丹一把,不然老被人戳脊梁骨的滋味也不好受呀。”
柳竹秋笑着抓住他的手:“有您的证词就万无一失了。”
柳邦彦苦笑:“你太天真了,柳丹原是家里的奴仆,我只靠嘴说人家也会怀疑我这个故主在偏袒他。”
“那老爷有何高见?”
“唉,事情就是这么凑巧,那次拿到柳丹的试卷,我以为他一定会中举,就想把那些文章放到《闾望集》里。第二天就送去崇明书局制版了,现在还没顾上撤回来。”
诗书之家时兴将家庭成员的文学作品编撰成书册出版,用做赠人、发售、留念。
柳邦彦去年开始整理他和四个子女的手稿,想编一本文集,名字都取好了,叫做《闾望集》。
集册中有一个目录是专门收录八股文的,他想柳丹也算家中子系,加入他中举的文章既有纪念价值,对外展示时也更光彩,便做主收录了他的试卷。
崇明书局乃官营书坊,柳邦彦选的是雕版印刷,工匠接活儿都会在薄册上登记取得原稿的日期,以此为凭,即可证明贾栋所窃文章的原作者是柳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