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我与秦汉第一谋士聊历史

关灯
护眼

梦回秦汉遇张良

加书签 书首页 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吾看书 www.wukanshu.com,最快更新我与秦汉第一谋士聊历史!

爬九华山,地藏王菩萨的道场。

特请了一位导游。

导游说,地藏王菩萨原名金乔觉,是韩国人,贵族出身,早年曾来大唐留学,后来坐船来到中国,潜入九华山修行,一心向佛。

那,我很是好奇?

原来,地藏王菩萨也是人变的?而且还很现代,唐朝的事。

爬完九华山,我计划北上,去看小浪底排沙,据说错过就要再等一年,事不宜迟,抓紧出发……

途经河南郏县时,看到一个硕大的旅游提示牌:张良故里。

恰是午饭时分。下高速吧,吃个午饭,看看张良。

到县城吃了碗饸饹面,然后直奔张良故里,也许是疫情的缘故,人气不旺,游客零零散散,问有没有讲解员?没有。

那咱自己逛逛吧。闲逛过程中,遇到一位摄影大叔,长枪短炮,在拍门口的牌坊,他在等日照角度,同是摄影爱好者,搭讪了几句,没想到大叔很热情,很博学,很有分享欲,光这个牌坊就给我科普了老半天,按他的说法,这里的风水是天才级布局,什么乾门、坤门、兑门、艮门……,一大堆专业术语,听的咱云里雾里,只觉得大叔真牛b,连这都懂?

我很好奇,大叔,您是周易大师?

大叔急忙摆摆手:我?就是半瓶子醋,略懂一二。

大叔看我很虔诚、很好学,也算是打开了话匣子,先是把我盘问了半天,来自哪里,干什么工作的,当他听说我大学读的师范院校,很是激动,为嘛?

他当了三十多年高中语文老师。现已退休,喜好摄影,目前正在做的摄影课题是穿越探访河南百位历史名人,有出版计划,其中就包括张良,他要拍摄张良故里、张良庙、张良墓。

谈起河南,大叔真是一脸自豪,问我有没有关注过这两年的河南春晚?

我说,关注过,很火。

他说,中国的中心在黄河流域,大国的核心还是以文化为内核,中原文化就是我们的核心文化,有近五千年的历史,这两年中原文化走强说明什么?中原文化还是领先,且自信、坚定的。

谈起张良,大叔仿佛在介绍自己的一位老朋友,为什么这么熟悉?

因为在这么多年的语文教学里,《鸿门宴》讲了无数遍,仿佛自己也在鸿门宴上吃过酒。其中,他提到了一句,张良,韩国人。

啥?韩国人?跟地藏王菩萨一样也是韩国人?我接着感叹了一句:今天跟韩国欧巴较上劲了,早上去爬九华山,导游说地藏王菩萨是韩国人,现在您又说张良也是韩国人。

大叔说,地藏王菩萨是新罗国王子,新罗位于朝鲜半岛东南部,差不多就是今天韩国的位置,所以说地藏王菩萨是韩国欧巴也合理。但是,张良不是韩国欧巴,是地道的中国人,张良所在的那个韩国是秦始皇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就在我们脚下,否则这里咋叫张良故里呢?秦始皇灭六国,灭的第一个就是韩国,张良在韩国是正宗的贵族。

我问,有多正宗?

他说,他爷爷是韩国丞相,他爸爸也是韩国丞相,若是岁月静好,不出意外的话,张良也会接班做韩国丞相,结果秦始皇来了,给灭了国,贵族成了流寇,灭国之恨如杀父之仇,所以张良去刺杀过秦始皇。

我说,张良不是文官吗,咋还懂刺杀?

他说,他出脑子,别人出力气。张良先是花重金悬赏,招募到了一位大力士刺客,这个大力士投掷百十斤的铁锤就跟我们扔个沙包那般轻松,且指哪砸哪,准确性高。张良又通过秦始皇身边人打探到了秦始皇东巡的时间和路线。最终选了黄河古道博浪沙作为行刺点,那里属于沙丘地带,人烟稀少,视野开阔,适合远程投掷,且车队警惕性低。

我说,这里有个bug,视野开阔,大力士也没处藏啊,远远就被发现了。

他说,黄河边上有很多灌木丛,藏里面,等秦始皇车队来了,瞄准主车把铁锤砸了过去,瞬间稀巴烂。

我问,那为什么秦始皇没死?

他说,秦始皇太狡猾了,他那天坐的副车,正好没在主车上。

我问,大力士被抓了吗?

他说,趁卫兵们乱成一团,大力士按照张良预设线路逃跑了,张良在撤离点接应,然后他们一起坐船过了黄河。

我问,一战成名?

他说,绝对的,图腾一般的hero,刘邦都曾经想过刺杀秦始皇,只是想了想,没敢行动,而张良是真干!你想能不是全民偶像吗?

我问,张良的兵法师从何人?

他说,黄石公!关于张良拜师这个事,有两个成语,一是“张良拾履”,二是“孺子可教”,其实是讲的同一个故事,就是黄石公怎么相中张良的。张良刺杀秦始皇后,秦军四处追杀张良,张良藏到乡下隐姓埋名了,有天张良去田野闲逛,遇一白胡子老头坐桥上,老头鞋掉桥下了,喊张良帮他捡上来,张良帮他捡上来了,他又让张良帮他穿上,张良刚给穿好他又脱了扔桥下了,又让张良去捡回来又让张良帮着穿上,这么折腾了张良四五次,张良想发火又觉得不忍心,毕竟是个老人家,几个回合后,老头就说了一句,孺子可教,让张良次日五更天来桥头等他,见面后,送了张良一本兵法秘籍《太公兵法》,这个白胡子老头就是黄石公,是个神仙般的世外高人。

我说,过家家啊。

他说,这都是史书里的典故,当文化去研究,莫拿现代思维去抬杠。

我问,张良为什么会选择追随刘邦?

他说,最初张良没想过跟刘邦,刘邦的野心是取代秦王,而张良的野心没这么大,只想光复韩国,他带着韩国一群死忠粉努力了一次又一次,发现大势已去且韩王实在烂泥扶不上墙,算了!还是另寻明主,只能二选一,要么刘邦,要么项羽。至于为什么选刘邦,我总结了三条:第一、张良懂相面,他觉得刘邦是帝王之相。第二、刘邦对张良谈到的《太公兵法》理论体系很认可,而在此之前,张良向多人展示,多被嗤之以鼻。第三、刘邦这人人品比项羽好,俩字来形容,仁义。

我说,我有个疑惑,鸿门宴上,刘邦咋就那么轻易逃跑了呢?

他说,这个,上学的时候不都学过吗?核心是因为有个内应,项羽的亲叔项伯,他是站刘邦的,所以范增让项庄舞剑,项伯接着也拔剑起舞,不让项庄杀刘邦。项伯为什么站刘邦?因为张良曾经是项伯的救命恩人,有这么一层特殊关系。刘邦一行一看杀气四起,借上厕所的名义溜了,把张良留下善后。

我问,不怕张良被杀?

他说,张良是刺杀过秦始皇的大英雄,又是谋略天才,项羽也对他垂涎三尺,爱都来不及,咋可能杀?

我问,刘邦称帝,张良为什么选择了急流勇退?

他说,这就是张良有魅力的地方,在当时,张良真可谓功高盖主,刘邦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子房就是张良,成语“运筹帷幄”即出于此。对于官场而言,张良具有童子功,因为他爷爷是丞相,他爸爸是丞相,从小耳濡目染,他很熟悉官场的运转法则,清楚功高盖主就是大忌,若是继续下去,那么肯定是一场悲剧,不如急流勇退,皆大欢喜。

我问,若是张良愿意继续干,刘邦会让他干丞相吗?

他说,那绝对的,不二人选。

我问,张良是否料到了韩信他们这些建朝功臣不会善终?

他说,他就是预判到了他们的结局,所以才选择了及时转身,他们只有在被砍头那一瞬间才会感叹一句,张良,大智慧也!曹雪芹那句话是怎么说的来?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白天听大叔叨叨了张良的丰功伟绩,晚上,就梦到了张良,依然健在。

我约张良到小酒馆坐了坐,聊了聊天……


书首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