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北雄

关灯
护眼

第859章提议

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吾看书 www.wukanshu.com,最快更新北雄!

太极殿偏殿。

中书侍郎萧禹,黄门侍郎长孙顺德,封德彝,尚书右仆射温彦博,吏部尚书皇莆无逸,兵部尚书屈突通,户部尚书苏亶都在。

人到的这么齐自然是为了设立折冲府的事情了,若非鹰扬将军缺职,这里还要多出一位卫府的代表。

此时各处已经商议了几轮,无论中书,门下,还是尚书省,都没太多的反对意见,如此看来离着下诏令也就又近了一步。

只是这种关于府兵制度的改革可并不那么容易过关,所谓牵一而动全身,府兵制度来到今日其实已经比较健全了,中间加上一个折冲府,那可不是小改动。

比如在什么地方设立折冲府,又设立多少合适,权力有多大,准确的权责又有哪些,地方上的官吏是否愿意看到折冲府这种衙门,折冲府的规模又得多大,等等等等,都需要事先商量好了才能去办。

政令就是如此,不能等诏令下去了,大家匆忙行事,出了一大堆的问题,把事情办糟了再想补救的措施,甚至是干脆停下来。

这一次把人都叫过来不过是初步统一一下意见,推动此事的屈突通心潮澎湃,唯一有些遗憾的就是他年纪已然老大,不然一定要跟众人争一争。

萧禹和温彦博都已经表了自己的意见,大体上都是同意的,只是萧禹并不赞同此时来设折冲府,他觉着应该等平定了萧铣和窦建德之后,再来考虑此事。

起码起码也得等关西彻底平静下来……他还大致估量了一下,最早也要明年秋末再来颁行为好。

温彦博则比他更有信心,觉着此事应尽快施行,能够极大的增强各卫府的实力,于之后战事非常有利。

两人最大的分歧之处就在这里,一个主张缓行,一个则想把事情尽快办下来,说的也都不无道理。

按着顺序便轮到了门下省,由封德彝来讲。

彻底丢掉兵部尚书之职后,封德彝痛定思痛,觉着自己犯下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有看清皇帝的脾气就冒然觐见,换句话说,就是太急躁了,同样也太自负了些。

所以转任黄门侍郎之后就老实了下来,职责内的事情他都办的清清楚楚,除非皇帝亲口问询,职责之外的事情他则很少再表意见,以免招致新主不喜。

而有了他和长孙顺德两人主掌门下省,也确实让李破省心不少,与中书,尚书两省的文书来往,政令传递上,都越来越顺畅了。

所以说门下省的官长选的好坏,直接影响的就是皇帝自己的舒适程度,毕竟门下省当初设立的时候,就叫内史省,是专门为伺候皇帝而设立的官署。

就算是现在,门下省的副官们还要给宫门落锁,依旧能看出门下省的一些初衷模样。

这还少往小了说,往大了说呢,它是一个能够抗衡中书,尚书省的机构,同样也是皇帝手中的刀剑,它的锋利程度则代表了皇帝的意志能不能够彻底的在外朝贯彻下去。

“府兵,国之干城,亦国之大政也,历朝皆有删改,此次增设折冲府,各处议论已有多日,利弊之间多考量清楚,臣不多言。

只臣等商讨之后以为,折冲府集募兵,训练,供给粮草,兵甲等事,之外甚至还有屯田之责,监管之能,权责太盛,极易坐大,挟持地方,法纪稍有废弛,便生祸患。

有鉴于天下战乱已久,眼见各处生灵涂炭,人烟渐绝,臣等思之,不寒而栗。

所以臣等以为,设折冲府虽乃大善之举,可为绝其祸,需分其权柄,防其独大难制,再有,应于折冲府中设学堂,除教导府兵兵事,也可教其有忠君报国之志,辨别是非之能,日久,府兵自安,地方,朝廷亦安也。”

其他人都静静的听着,分权之事倒也平常,毕竟折冲府设下之后,肯定不会让卫府独占其权,诸如兵部,户部都要参与其中,不可能不要求一些权责。

而在折冲府中设学堂……这个可就有些新鲜了,一些人几乎是本能的便产生了反感,府兵们粗鲁蛮强,他们听令行事便了,还教什么忠君报国?有些人天生低贱,学的会吗?

这隐隐的已经算是碰触了贵族们敏感的神经线上,贵族之所以为贵族,就是因为他们垄断了资源,知识等东西,然后又设立起了高高的藩篱,拒绝新人加入。

于是世界上也就有了贵族,平民,贱民之分,一旦府兵人家懂了道理,知晓了兵法,也有了可以传承下去的经验和教训,那么贵族的优势便会被削弱,直到消失。

在座的人都是聪明绝顶之辈,可限于时代,他们并不能清楚的说清楚这一切,可反感却肯定会出现。

九品中正制废除已久,却还在隐隐影响着贵族阶层,有些人甚至死死抓住不放,其实就是因为贵族们是九品中正制的受益者。

即便它的弊端分外明显,可还是能得到很多人的拥护,因为利益决定了这一切。

这还是因为大业年间,以及隋末战乱冲击了贵族们的统治,让贵族们的权威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一些庶族,平民出身的官员和将领开始跻身于贵族之中,同时削弱了贵族们的话语权。

比如说李破就成为了他们的皇帝,而他的出身就是贵族们平常时节所无法接受的,可现在呢,他们也只能拼命掩饰李破的身世带给他们的耻辱感而已。

所以朝堂上才会出现这样新鲜的提议,不然即便是在杨坚年间,政治比较开明,也断不会有人提出要教给府兵人家一些东西。

只要一想到他们可能会有机会与那些卑下之人为伍,很多贵族就会成为天然的反对者,现如今阻力应该也是不小。

你看萧禹便在封德彝坐下之后似笑非笑的道了一句,“封阁台果然还如之前一般,想人所不敢想,佩服佩服。”

萧禹嘴巴很臭,封德彝自然晓得,只是这次实在是代人受过,只是笑眯眯的装出很受用的样子道:“过奖过奖,哪及萧中书于万一啊。”

李破只作壁上观,当时屈突通提出此议之后,李破便有了主意,他那会没有想的太深,只是觉得罗士信,步群等人官越来越大,却还是一个大字不识,连文章都看不下去,实在不该。

不如教导府兵们点知识,然后顺便给他们洗洗脑,军队一旦有了忠诚这个骨架,那么将来祸乱总归要少上一些。

可谨慎如他从来不会一拍脑门弄出个主意来,就觉着自己很了不得,所以当时也就没有开这个口。

后来细细一琢磨,不定就是个坑,那不妨让封德彝这样老狐狸先跳进去试试深浅再说。

这还只是对府兵制的小小革新,如果这样的事情都遇到极大的阻力,那恢复科考岂不要闹的天翻地覆?

也是这些年他接触了太多的贵族,自己也渐渐加入其中,也便晓得了贵族们的生活,喜好以及他们的忌讳。

不与卑贱之人同列是最基本的贵族信条,什么是卑贱之人?九品之外,皆身有污秽,天生低人一等。

这不,封德彝才刚出口,萧禹便有了反应,这是一位当世最正宗的大贵族,他的反应也很符合他的身份。

其他人都没说什么,也别以为他们都没意见,像苏亶这样的家伙,十有八九就会在此事上站在萧禹一边。

而吏部尚书皇莆无逸乃典型的儒家门徒,主张有教无类,而忠君报国正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之一,所以他很可能会表示支持。

他们都没有说话,一来可能是没想清楚,二来是在意皇帝的态度,毕竟门下省乃皇帝近侍,门下省主官表的意见,很可能就是出于皇帝的授意,这个时候去找茬很容易把自己装进去。

大家都不是官场新丁,这点道理还是明白的。

而萧禹脾气和嘴巴都很臭,这次只能算是稍稍展示了一下而已。

三省都有人说话了,大致上也就定下了基调,设立折冲府可行,之后就是填充各种细节,朝廷大政就是这样一个节奏。

至于能不能把折冲府的学堂开起来……李破暗自冷笑,他娘的这点小事若都办不下来,这个皇帝俺也不当了。

接下来屈突通和苏亶也说了几句,李破做了下总结,小朝会的一个议题也就算完了。

下一个议题则是苏亶的提奏,也经过了大量的磋商到了这会该出结果了,那就是新朝的钱币问题。

同样也是一件大事,重要性上犹胜于设立折冲府。

可这件事要比设立折冲府简单的多,关西地面现在流通的还是五铢钱,其中有前隋行的,大部分则是李渊行的唐五铢。

可以说李渊的很多政治,军事,经济举措都还没来得及实施就被李破熄灭于萌芽之中,而钱币上的事情尤其如此,比如晋地现在行就是开元通宝小铜钱。

比五铢钱要轻巧的多,一枚便是一钱,十钱为一两,从之前的十六进制变成了十进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