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太后

关灯
护眼

第66章 第 66 章

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吾看书 www.wukanshu.com,最快更新太后!

孟摘月是大理寺的常客。

自从公主对往年大理寺审理的案子产生兴趣后,  她讨了皇帝陛下的旨意,常来常往,翻看卷宗、熟读律法,  短短月余,对《大殷律》的掌握和了解还要胜过初来大理寺任职的新官员。

公主自小受教,  读书、识字、明礼,  因为董灵鹫的督促和特意吩咐,她也读过一段时间的四书五经。

孟摘月擅辩谈,  在谈玄论道、打磨机锋上,比她的兄长更有天赋。只不过清谈在大殷本朝的地位并不高,从明德帝继位起,  便更看重切实的治国之法,认为清谈误国,所以公主的这一天赋也没有得到较大发挥,从十五岁后便掩盖了下来。

檐下小雪纷纷。

许祥进入堂中时,  除却收容查对笔录的官僚之外,  公主殿下就坐在不远处,  一位年约二十余岁的青年才俊正围着她说话。

此人名叫王兆鹤,  是大理寺卿的嫡子,在他亲爹的手底下做官,也可以被称一声“衙内。”

孟摘月此前没有叫人,  自己登梯爬高,查阅旧书,  不小心从梯子上摔下来,扭伤了脚,  走不得路。她本想太医诊治过后就回去,  然而想到今日是内厂送刑讯笔录的日子,  便又等了等。

在那日内狱坦明心迹后,两人并不是没有再见过。

内厂每一旬,都会来大理寺送一趟公文笔录,她时常远远地望见许祥。

许秉笔言辞如故,面色从来都平静到蒙着一层霜、一层冰的地步。故而,孟摘月从来不曾大声惊扰,只在偶尔代为交接时,才多问一句。

多问的那句话,也不过是:“天寒地冻,如此节气,许秉笔保重身体。”

而许祥大多沉默行礼,谦顺无比,回:“奴婢叩谢殿下关怀。”

看,像这样简单的言辞交谈,他也必须隆重到需要“叩谢”的地步,哪怕孟摘月免去他行礼,也无法免去他对自己一再压低、一再拘谨的约束。

但孟摘月还是期望着这一日,这几乎成为天性贪玩的她,面对枯燥律法和卷宗的好学动力。

许祥进入堂中后,似不经意地看了她一眼,视线被那位青年官员的背影挡住了。

他很快敛回,将木箱里的文书一件件拿出来,与大理寺官员交谈。

孟摘月自从见到他进来,就盯着他的身影,然而眼前这个人素日里知趣,今儿却像个碍眼的苍蝇似的,嗡嗡叫个不停。

她有些着急,抬首矜傲十足地呵斥道:“本宫不爱听,你站远一点。”

王兆鹤一开始对昭阳公主的到来很是抵触,后来因卷宗频频接触下来,不仅逐渐改观,还对才思敏捷、活泼美貌的公主产生了仰慕之情,对驸马都尉这个身份颇为觊觎。

这几日来,他以往日的疑难案子作为诱饵,使殿下对此感兴趣,遂多加谈论,平时效果很好,遭到公主呵斥还是头一次。

王兆鹤愣了愣,连忙退到一边,请罪道:“下官失礼了,殿下金枝玉叶、千金之躯,请不要因下官动怒生气。”

“谁因为你生气了。”孟摘月蹙着眉嘟囔着说,“别往自己脸上贴金。”

王兆鹤面容一僵,神色尴尬。

但孟摘月可不会管他心中如何想,她整理了一下裙摆,让裙摆遮住自己被包裹着、已经上好药的脚踝,然后扶了扶鬓上的金簪子,跟身畔的公主府太监道:“去跟值守的何大人说,交接的官印在我这儿,何大人签了字,让许秉笔来本宫这里盖印。”

那小太监神情犹豫,不解问道:“殿下腿脚不便,何不让奴婢代为送去……”

“蠢死了,”孟摘月道,“让你去就去,哪有这么多为什么?”

小太监不敢多言,只得上前去回话。

双方相隔较远,孟摘月只能看见许祥跟小内侍说话的侧脸。数日不见,他好像比上一回见到时更清减了,身形虽仍挺拔如雪中松,但形影更为寂寞。

孟摘月想,或许他的形影寂寞,只是她的一种无谓脑补,是不必要、不存在的,她这单方面的默默关注,对于许祥来说,没有的好处还更大。

随后,许祥捧着需要盖印的文书走了过来。

像他这种等级的内官,哪怕是宦官公服都大多繁复华丽,绣图重重,以示主子对这些人的宠爱和重用。就像是一只精美漂亮的哈巴狗儿,要精心打扮一番,才能彰显出他们的地位。

所以大多宦官,都喜欢穿得鲜明、富贵,从而减少他人的轻慢之心。

可许祥总是很低调,不得不说,这样素而庄重的颜色,很能衬托出他的那分严谨合度。

孟摘月细细地注视观赏,等到许祥到了她面前,对她恭敬行礼时,她才收回目光,轻声咳了咳,跟身旁的王兆鹤道:“小王大人,你先回去吧。”

王兆鹤不明所以,但也并未怀疑公主和宦官之间会有什么私情,以为是方才他惹烦了公主,只得告退。

王兆鹤离开后,近处只有两人,以及一个伺候公主的内侍。

孟摘月免了他的礼,将寺卿之前交付给她的印从鱼袋里取出来,亲手盖上,一边盖印一边问:“天气这么不好,怎么下雪来送?”

许祥低声道:“行至中途才下雪的。”

孟摘月说:“那是天公不作美,总要常常为难于你。”

“虽有难处,也有垂怜之处。”

孟摘月的手顿了顿,抬眸看着他的脸。两人视线相撞了一瞬,他又立即收敛避过,这张俊美的脸像是一幅一成不变的画,连色彩都没有。

她不合时宜地想起,在园中扑蝶时,扑到他肩头时对方的神情——诧异、微微惊讶,但很耐心,她几次回忆,都觉得许祥曾经展现过一点不同寻常的温柔,不是对她,是对停驻在他肩上的蝶。

孟摘月慢慢道:“垂怜之处,是什么?你是说母后当年把你从末等阉奴调入内厂吗?”

许祥道:“太后娘娘之恩,奴婢终生不能报。”

孟摘月道:“可这垂怜,比起受苦来说,差得太远了。”

她盖完了印,但没有给他。

公主合上手,掌心压在公文上,筹措了一会儿言辞,开口道:“本宫看过朱墨案了。”

许祥眉峰不动,无言以对,只是伸出双手,做接回公文之态。

孟摘月不给他,继续道:“父皇执政仁明,是诸位先生儒士称颂的千古圣君。可是,冒大不韪之言,本宫以为这一案牵连甚广,一家之中稍与逆臣有往来,都被罚没连坐,以戴罪之身下狱,重刑之下,更容易口吐妄言,胡乱攀咬,牵连无辜。这一点,许秉笔身为内厂督主,也并不陌生吧?”

许祥答:“是。”

她又道,“朱墨一案,死在狱中的就有上千人,加上抄家流放,入奴籍为宦、为婢者,共有两万七千余人,如此广大的数目中,一多半都没有罪证证实,仅受连坐而已。这实在不是仁君所为。”

许祥出言道:“公主,先帝是圣天子。”

孟摘月笑了笑,说:“你是怕我这些话被言官们听去,弹劾本宫不孝?不必做此想,因为本宫到最后终究是要‘不孝’的!”

许祥抬眸直视她,眉宇微锁,露出担忧之情。

孟摘月继续道:“就因为众臣工都觉得父皇是圣天子,才对他推行的律法笃信不移。本宫这几日心中渐渐有了一个想法,稚嫩、荒唐,许秉笔可听做儿戏。”

许祥语调和缓,平静如水地道:“奴婢不会将公主的言行视为儿戏。”

孟摘月感怀地笑了笑,轻声跟他道:“本宫想要改变《大殷律》,废除连坐之刑,将一切罪止于其一人,不害其父母妻儿。”

许祥神情一怔。

一直以来,他对于公主的想法,都产生的过于表面了。

在他心中,金枝玉叶的抬爱,无异于裹着蜜糖的□□,外表甜蜜,而内里却害人害己。他不堪厚爱,更不能因为知错而犯错,带累公主、带累曾救他的太后娘娘。

孟摘月可以任性、狂妄、肆意妄为,她可以今日想一出,明日又是另一出,她可以不长久地钟爱任何人,哪怕她嫁给了谁,却也不是属于那个人的,公主只属于她自己。

在这种情况下,许祥一旦对她的感情有任何回应,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妄想和想要靠近的愿望,都会落得个必死无疑的下场。

这是一整个世俗的不容许。

所以他也只是远远地看一眼,告诉自己,你曾经受到过如此的垂爱,老天在剥夺他大部分东西之后,还给了他一点点不能回应的垂怜。

但这一刻,许祥深刻地自省,他觉得狂妄、幼稚、没有见地的人是自己,他如此自然地认为孟摘月的力量有限,毕生不能改变两人之间的窘境,他一意孤行地认为,她的热爱都是短暂的,是一种转瞬即逝的贪玩之举。

他对自己曾经的想法,感到深深的惭愧。

孟摘月没有注意到他怔愣的神色,兴致勃勃且富有挑战欲地道:“我自己——恐怕不行,但我生来即是公主,这一点十足有幸,待我在大理寺参研得有些成果,便向母后提议这件事,但你我都知道……圣天子的言行很难更改,这件事光是想想,就知道道阻且长,旷日费时,非要有一生践行的毅力不可。”

她拍了拍手心,轻快一笑:“许秉笔,听闻大修行者皆会发下宏愿,你说,这就当本宫立下的宏愿如何?”

许祥迟缓地回神,心口不一,只能秉持着一贯的谨慎劝告,低声:“请殿下三思。”

“我已经三思、四思,恨不得十思过了。”她说,“别以为我是为了你!你么……你才不配呢,本宫是为了当一个好公主,为了让这个国家记住我的名字,这有什么难的?就是天下的月亮,我也摘得下来。”

其实,两人彼此都知道,这非常难,这难如登天。

她的话一出口,很快就自己又后悔了,怕她脱口而出嫌弃人的习惯会伤到许祥的自尊。

然而许祥并未受伤,他很认同公主的这番言论——让殿下为他改变行止、立下宏愿,他区区一个阉宦奴婢,根本不配。

许祥跪了下来,行礼请罪,语调谦卑:“殿下绝不会是为了奴婢,奴婢微陋如草芥,从不敢做此想。”

孟摘月被噎住,如鲠在喉,气得抬脚轻轻地踹了他一下,可她忘了自己脚还伤着,痛得嘶了一声,弯腰倒了下来。

许祥连忙搀扶住她,语调稍促:“殿下?殿下不要乱动,以养伤为重……”

孟摘月狠狠拍了他一下,疼得额角渗汗,从牙缝里挤出一句微恼的娇嗔:“闭嘴!”

许祥当即闭口不言。

孟摘月缓了好一会儿,眼泪都疼出来了,她用手绢擦了擦通红的眼角,把盖好印的公文还给他,开口问道:“许祥,你内厂没有要事吧?”

许祥道:“暂时……没有。”

孟摘月道:“你背我出去看看雪。”

他迟疑未动的档口,旁边的小内侍殷勤凑上脸来:“殿下想看雪,不必麻烦许督主,奴婢可以背您,到时候让府内都知给您打个木轮椅,奴婢推着您——”

孟摘月冷下脸,阴测测地道:“再多话本宫把你腿打断,这木轮椅给你用吧。”

小内侍咽了咽口水,缩头回去。

许祥这才默默遵从,低下身等她爬到背上。

跟他,两人是不必忌讳男女之防的。毕竟所有人都觉得许祥不是个完整的男人,根本无须被忌讳,也成为不了其余男人的竞争者。

孟摘月爬上他的背,伏在对方宽阔的脊背上。

光看还不觉得,但一贴近过来,孟摘月才发觉他虽然清瘦,但肩宽挺拔,很有安全感。

她的下颔搁在许祥的肩膀上,在他耳畔说:“你是不是躲着我呢。”

许祥刚站起身,耳后熏起一道温热香风,他闭了闭眼,又重新睁开,抬脚走了出去。

“公主垂询,不可避而不答,避者罚跪,这是公主府的规矩。”孟摘月小声说,“我要罚你了啊。”

他终于说:“奴婢没有。”

“哦——你没有。”孟摘月道,“你就是一见面从来不敢抬眼看我而已,哼,你没有。怪不得是权势滔天的阎王呢,这瞎话本宫就说不出。”

许祥道:“奴婢……”

“好了。”她道,“别找借口了。你就是觉得我幼稚,觉得我性情顽劣,你觉得我是个草包笨蛋,不相信能有什么好结果。”

许祥清咳一声,以掩饰从前的偏见。

“算了,本宫大度,本宫不计较你。”她摆了摆手,笑眯眯地说,“咱们去看大理寺庭院里的那只獬豸像。”

獬豸是明辨是非,代表“正大光明”的司法之兽,大理寺有一尊很大的獬豸石雕。

出了堂中,随行的小太监撑开一把红伞,孟摘月亲手接过伞,说:“我来,你回去吧。”

伞上落雪纷纷。

她被稳稳地背负着,对方的脚步很稳。孟摘月说着出来看雪,但目光却没有离开过他,直到许祥停在那尊獬豸石雕前,她才轻轻地探出手,碰到许祥的发鬓。

他浑身一僵。

孟摘月道:“许子骞,我查看过朱墨案,也见过你的那一卷,探花郎,御史,阶下囚,罪奴,权宦。”

子骞是他的字。骞,意为“腾飞”、“高举”,但同时,也意味着“缺憾”、“亏损”。

他跟这个字分别已久。

这是他的隐痛,能够亲昵唤他这个名字的人,大多到了地下。昔日之友朋视他如贼寇、如爪牙,如除之而后快的夜叉猛兽。

但这也是他获罪前最后的清白,拥有这个字的最初几年,值得被怀想和纪念。

他感觉到,孟摘月一点点地埋在他肩膀上,声音带着一种坚决又纯真的笑意。

“连坐之刑,实为酷刑。”她道,“有我在,像你这样受苦的人,会越来越少的。你要相信本宫,本公主什么都做得成。”

他立在雪中许久。

当孟摘月以为许祥不信的时候,听见一句  。

“我相信殿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