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八零矿区重组家庭

关灯
护眼

第55章 055

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吾看书 www.wukanshu.com,最快更新八零矿区重组家庭!

陆广全这封通知书,  几个孩子和卫孟喜每天都要去邮政所问一遍,终于给盼来了。

虽然陆广全报名的时候填的是工作单位地址,但她担心大学招生办那边如果知道陆广全曾经的户籍地址,  会不会把通知书寄到菜花沟去……世上的巧合谁也说不准。

很多时候,不起眼的一点点小失误就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一直到九十年代,  因为通知书被冒领,学籍被冒认的事也一直存在。

如果利益足够大的话,  自然有人愿意冒险。

卫孟喜倒不担心陆家人会拿通知书去冒名顶替,  全国状元谁他娘能顶替得了呢?而是怕他们把通知书藏起来。

甚至,她还担心矿上看不惯陆广全的人也使坏,  所以每天都去邮政所盯梢,  她不得闲的时候也派几个崽去。

这封寄托全家厚望的通知书,  要不是还得带着去学校报道,  苏奶奶还想建议他们装裱起来,挂在墙上呢。不不不,  不仅苏奶奶有这个想法,就是张副矿长……哦不,  现在已经是张书记了。

月初,  经过一年多的考察,组织上正式任命张劲松为金水煤矿党组书记。原本一直备受众人期待的李奎勇矿长,则继续当他的矿长。

从副矿到党委书记,  张劲松实现了跨级跳,不仅与他的个人能力和道德品质有关,  更因为气肥煤的重大发现。

所有人都知道,  名义是他挑头组织的勘探,但真正实现这个重大发现的人,却是陆广全。

事实上,  在任何一家单位,无论国企还是私企,一个项目做好了,上级部门奖励的只会是带头领导,项目经理之类的,反倒是贡献最大的成员,在以团队为单位获奖的时候,是体现不出来的。

真正能体现贡献差异的,只能等团队内部进行二次分配的时候。而当上书记后的张劲松,最近就在准备二次分配的事。

为这,在陆广全拿到通知书的当天,他就组织召开了自己上任以来的第一次金水煤矿领导班子会议,讨论的议题只有一个——陆广全的职称和待遇问题。

“小陆的工作能力大家有目共睹,以前是差了点儿学历,现在学历也提上来了,咱们是不是该把他的职称和待遇提上来?”他也没提李家打压的事,只把陆广全的遭遇归为“学历”不行。

李奎勇的老脸却十分不自在,自从去年知道自家人被康敏耍了一遭后,他这心里就老是不得劲。

他去赔礼道歉被不痛不痒的挡回来,他家茉莉请卫孟喜来家做卤肉,其实也是想给她个台阶,她要是能就着台阶,顺着话头说几句,这事也就过去了。

可偏偏卫孟喜愣是让他碰了好几次软钉子。

这不,大家伙都来看他脸色,仿佛在说“瞧你这几年做的糊涂事”,他顿时恼羞成怒:“你们看我干啥,该工程师就工程师呗!”

众人不出声,又看向张劲松。

张劲松也要给多年老搭档面子,竞争归竞争,但对外的时候他们就是一体的,“既然老李都这么说了,咱们就听老李的,大家举手表决,同意恢复陆广全同志助理工程师待遇的,请举手。”

能进领导班子会议的,都是矿上各部门一把手,个个举手。

“杨秘书,你做一下会议记录。”

杨秘书赶紧乖乖照办,何时何地,何人组织召开何会议,进行了何事表决,有多少人通过。

自从老丈人当上书记,曾经的杨干事,也当上了杨秘书。

“侯主任,你们工会那边把他这几年的职工福利补上。”米面粮油都得补上。

侯爱琴点头,“行,我们马上着手核算。”按每年五十斤面二十斤油计算,自从被调到挖煤队以后,三年就是一百五十斤白面六十斤清油,还有中秋节的月饼,过年的牛羊肉若干。

“一次性送这么多东西去也不好处理,能不能给他折算成钱?”这是侯爱琴的私心。

她对大伯子打压陆广全历来看不上,但耐不住大伯子是整个李家的大家长,她看不惯也插不上嘴,后来认识了卫孟喜,也挺喜欢那雷厉风行的女同志,所以想尽量为他们争取一下。

“行,你们自己看着办。”

“人事和财务这边,把他的工资调到助理工程师级别,并追加这三年的差额。”

如果说补他三年的福利待遇是变相补贴,那补三年的工程师工资差额,就是明晃晃的补贴了。

众人大惊,这得补他多少工资啊?以前挖煤工和助理工程师差二十块左右,现在差距至少扩大到四十块,哪怕按平均每月三十块计算,就要给他补1080块!

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所有人都下意识咽口水。

但下一秒,张劲松就解释,“咱们金水煤矿的明天就在他们这批年轻工程师手里,改革开放了,外面的世界日新月异,要是咱们留不住人,多的是其他地方想挖人。”

尤其是陆广全,气肥煤怎么发现的,大家都不会忘。他发现的东西将给金水煤矿带来多大的利益,谁也不敢想象。

现在矿区最大的诟病就是收入低,而根源是煤炭资源劣质,挖十吨劣质煤炭不如两吨好煤炭,“这其中的差距相信大家也了解,不仅是经济效益,还有人力成本和环境效益诸多方面。”

于是,所有人都不说话了。

谁让人能勘探出气肥煤,谁让斋藤看上他,谁让他现在还考上清桦的本硕连读了呢?别人是老天爷赏饭吃,陆广全就是老天爷追着喂饭吃的类型!

当然,这样的会议级别,杜林溪和严明汉都是没资格参加的,他们现在悔得肠子都青了——要是他们当初没接受保送,直接去考大学,说不定也能考上个本科!

就陆广全那样忙成陀螺没时间看书的都能考清桦,他们再差也能考个矿大,结果为个中专名额抢破头,实在是不值啊!

杜林溪还好,反正背靠的是老爹,上不上大学都能当工程师,但严明汉心里实在是懊悔得不行,他的起点比陆广全还低,好容易混到三十出头混上一个助理工程师,要是没点亮眼的成绩,他恐怕就要止步于此了。

当然,张劲松是不会在意他们怎么想的,别看他平时笑眯眯的,干啥都自愿矮李奎勇一个头,但现在他是书记了,妥妥的一把手,在陆广全的事上他是必须强势到底的。“老姚,你那边,无论如何今年之内必须给陆广全家腾出一套房子。”

姚永贵苦着脸答应,啥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他现在面临的困境。他要是今年之内能退休,那该多好啊。

他紧张的咽了口唾沫,“我一定用心办,可咱们矿是真的没房子了,我也……领导也知道,许主任家那一套,还是以前的老处长退休了去市区养老,这才……”

一直没说话的许军抬头,把所有人的眉眼官司看在眼里。当然,他是属于立了功转业来的,优先级别要更高一点,他并不觉得自己不值这套房子,更不会觉得陆广全卫孟喜会因为一套房子跟他们生芥蒂。

其他人虽然不知道他立了什么功,但私底下都在猜测,他应该是杀过人的,手上绝对沾过血,这种“血”跟十几岁的李奎勇还不一样,李奎勇那是莽,许军的是“勇”和“谋”。

所以,要说现在矿区的成年人最怕谁,那非他莫属。

卫东几个孩子永远不会知道,他们心目里笑眯眯的许叔叔,在懂行的成年人眼里可不这么“友善”。

姚永贵唉声叹气,有个郝中军那样的下属真是闹心。本来他们刚才海城回来时是可以腾出一套的,可副主任郝中军趁他请假上医院照顾老娘的时候,把房子划给了新来的杜林溪。

他知道的时候已经晚了,那时候跟陆广全卫孟喜也不认识,也自觉犯不着为了陆广全和副手翻脸,最终还要得罪矿务局局长家的公子。

可形势就是这么瞬息万变。以前毫无瓜葛的两家人,现在处得竟然也还可以?小卫送的茅台酒他还没舍得喝呢!

上星期她不知道从哪儿听来姚大娘过生日,又给老太太送了好几盒高档点心。

这种啥事都把他们放心上的感觉,姚永贵是十分受用的。

再想想自己都快退休了,还住着筒子楼,矿上的一二三把手却能住独门独院的小红楼,他心里也是酸得不要不要的。

“这事我会向省里打报告,不行咱们就要块地过来,再盖几栋楼房。”张劲松说完,也没再说一定要腾一套房给陆家的事。

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卫孟喜最近心境已经完全变了。以前她是挺眼馋那些筒子楼的,可自从去过侯爱琴姚永贵和许军家,还真不稀罕住筒子楼了。

她这一大家子拖家带口的,住进去的体验感还不如窝棚。

刘桂花去市区看店,家里的店又有文凤帮忙,卫孟喜难得给自己放两天假,正坐枇杷树下看书,几个崽在另一边跪着趴着当人形拖把。

忽然,门口来了一人,孩子们忽然全都一骨碌爬起来拍膝盖和屁股墩的灰,“老师来啦!”

卫孟喜抬头,没想到居然是他们幼儿园的何老师。这时候是不分科目的,一个老师既能教语文又能上数学,还能唱歌跳舞画画,何老师就是啥都教的典型。

“何老师进屋坐吧。”卫孟喜放下书本,让孩子搬板凳,自己去泡茶。

何老师是个挺年轻的姑娘,二十出头的样子,父亲是老一代煤矿工程师,母亲在矿区信用社当银行行长,是当之无愧的煤矿子弟,刚高中毕业就被安排进幼儿园当老师……上辈子可是卫孟喜最羡慕的一类人。

但何老师跟教大班的李茉莉不一样,李茉莉是真的严厉,板着脸凶巴巴的,也经常罚站罚打手掌心蹲马步,孩子们都怕她。

以前卫孟喜为什么要求她一视同仁,就是因为她的身份不仅是一个“阿姨”,还是一名幼儿园教师,不出意外的话两年后还要教到自家四个孩子。

她的不能一视同仁,代表了“长辈”和“老师”两种身份对卫红的排斥。

因为从小被人区别对待,明明是一模一样的裙子,别人却永远只夸根花的好看,夸根花懂事,卫红心理不扭曲才怪?长大后的她很自卑,总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哪怕只是接收到别人一点点好,她心里想的不是“原来我这么棒有人对我好”,而是要怎么报答别人,讨好别人,以维持这来之不易的“好”。

这就是讨好型人格,哪怕不发生上辈子那样的惨剧,她也不会幸福,或者不会心安理得的幸福。

以前卫孟喜觉着自己这么要求李茉莉一视同仁会不会太事儿精,可现在她明白了,这种生怕自己行为给对方造成困扰的担忧……不也是妥妥的讨好型人格吗?

作为母亲,她必须保护自己的孩子,如果为此真对别人造成困扰,对不起,但她依然得这么做。

这不,效果也是杠杠的,即使李茉莉再不来窝棚找她了,但卫红的自信是肉眼可见的增长了,就是和根花也十分团结,团结到她们都快忘记李茉莉了。

何老师不一样,她人很温柔,也爱笑,见谁都笑眯眯的,像个孩子王,卫东几个压根不怕她,“何老师尝尝我妈妈做的桃干儿叭?”

“还有我妈妈买的葡萄,超甜哒!”

“还有还有奶茶,老师一定会喜欢哟!”

何老师从善如流,每样尝了点儿,好吃得眼睛都眯起来,就像一只幸福的小松鼠,问他们暑假过得怎么样,最近怎么不去幼儿园玩了,看着倒是长高了,又问他们在家有没有乖乖听话,几乎是事无巨细。

这样的老师,关心孩子,跟孩子也有共同语言,会让孩子们喜欢上学,卫孟喜也挺喜欢她的,跟着聊了两句家常,终于没忍住问:“何老师这次来是有什么事吗?”

小何老师擦擦嘴,咽下嘴里的零食,“对,是有个正事跟你商量。”

卫孟喜坐直了身子,看她态度好,也没往坏处想,结合她不住看向卫雪卫红的眼神,估摸着是学校又要排什么节目了。

九月开学没多久就是中秋和国庆,六一儿童节时候,卫雪先是被选拔进班级跳舞小分队,后又因跳得好当上领舞,带着一群四五岁的小豆丁拿了个一等奖,当时卫孟喜就觉着,大闺女真是个跳舞的好面子啊!

要让闺女继续跳,她也是极力支持的。

谁知何老师说的却不是卫雪,“你们家卫红同学很有讲故事的天赋,相信你也注意到了,她的语言组织能力、反应能力和想象力都特别强,我想推荐她代表矿区幼儿园去市里参加国庆节的讲故事比赛。”

卫孟喜有点惊喜,“是……卫红?”

小何老师“嗯嗯”点头,“卫红有非常优秀的一面。”

可能是孩子平时话太多了,家长会觉得烦,她又解释道:“卫红真的很会讲故事,自有一种说服别人的能力。”

卫孟喜给惊喜坏了,“真的吗?”

其实,她心里已经有了答案。五个孩子里,卫东因为最调皮永远处在闯祸的边缘,是她重点关注对象,根花根宝因为贴心懂事,她总担心他们吃亏,所以关注也多,至于呦呦更不用说,老幺嘛小心肝。

但卫红,机灵聪明,她总觉着她在外面不会吃亏,所以不会特意关注,又加上孩子嘴巴碎,小话唠一个,她也有意掰一掰她的碎嘴子,很多时候她都晾着点,受到的关注是要少一点。

卫孟喜又是自责,又是惊喜,“行,你等一下,我问问孩子。”

卫红小朋友,上辈子也参加过儿童节节目表演啥的,但那都是团体节目,一群小朋友上去比划比划动作,对对口型就行了,金水村小学就是她最大的舞台。

但现在不一样了,她不但站到了金水煤矿子弟幼儿园,这一市级单位的平台上,还能去到金水市,跟更多同样级别学校的小朋友一起竞赛!

关键,她是真的很会讲故事。上辈子说长道短的小嘴巴用来讲故事,那也是“专业对口”?

果然,卫红很痛快的答应了,还挺着小胸脯,说她一定会给妈妈拿一个第一名回来。

小何老师也笑了,“拿不拿奖是其次,主要还是锻炼人。”

卫孟喜也对拿奖不抱希望,毕竟她只是一个五岁的即将上中班的小豆丁啊,某些发育迟缓一点的小朋友还连话都说不清楚呢,她居然就能口齿清晰的讲故事了。

“孩子有天分是一回事,但也要会培养,我想每天放学后请人教她练练普通话,你觉得可以吗?”

“要真这样,那太好了。”

卫红从小在村里长大,普通话也是最近一年妈妈开始教的,确实还有点点乡音,个别字眼不是很标准。譬如“老虎”,她说的是“老斧”,这是地方口音决定的。

要说金水煤矿谁的普通话最标准,那自然是广播站的播音员咯。

“没事,麻烦你们园里帮忙问一下谁能教,我会出课时费。”就按家教老师一样,上一节课多少钱。

她现在不缺钱,能帮孩子培养个特长挺好的。

其实,卫孟喜心里最属意的是前广播员张雪梅,后来调到矿机关,但因为身体不太好,前期孩子怀得也不稳,听说是五个月就上市里养胎去了,按月份算的话应该是已经出月子了。

这样的情况她个人是不想去打扰她的,带新生儿正是焦头烂额的时候。

退而求其次的话就是现任广播员,这人跟卫孟喜也无交情可言,当然是子弟幼儿园出面协调更好。

晚上,卫红兴冲冲把自己要去比赛的消息告诉爸爸,陆广全把她抱起来往半空中抛了几下,可把她乐坏了。

不知不觉的,孩子们越来越喜欢他了。

卫孟喜心里酸溜溜的,正想说别的,忽然侯爱琴和李怀恩来了,侯爱琴手里提着个巨大的胀鼓鼓的牛皮纸袋,李怀恩则是扛着一个五十斤装的白色塑料桶。

“小陆赶紧的,让怀恩把东西放哪儿去?”

见他们一头雾水,她先笑起来,“矿里开会,表决通过对你的职务恢复,现在要补上你这几年的工资差额。”

上午开会,晚上八点半就送到家了。

于是,她详细的说了一遍,哪一年工资差额是多少,哪一年米面粮油该发多少,然后又按市价,把大部分米面粮油月饼粽子之类的折算成钱……“所有加一起,一共是1326元,你们数数。”

原来,那胀鼓鼓的牛皮纸袋是装钱的。

卫孟喜有点发愣,这惊喜来得太突然了!

倒是陆广全,面色平静的接过牛皮袋,也没数,直接在条子上签字,又单手将满满五十斤的香油提到厨房。

当然,反手就是一个上交,“你收着吧。”

卫孟喜捏了捏纸袋,这是一次性收入一千三啦?她赶紧在心里打算盘,这几天补发了苏奶奶刘桂花等人的工资后,进货量很大,手边确实没太多现钱,这不,人就把自己上大学的钱给挣回来了。

侯爱琴带着李怀恩来,应该是想跟陆广全这“姐夫”好好处处的,卫孟喜赶紧请他们进屋坐。

回来的时候顺路买了个西瓜,放水缸里冰了几个小时,又凉又脆,刀子只浅浅的开个口子,它就“卡擦”一声,自个儿炸裂成两半了。

淡红色的汁水瞬间流了一砧板,幸好,几个崽再也不敢凑上来舔砧板了。

要知道,去年第一次吃西瓜的时候,她都差点切到他们舌头。

“来,吃点西瓜,这天儿也太热了。”

青绿色的瓜皮薄薄的,鲜红的瓜肉上镶嵌着几颗黑色的籽儿,入口又甜又凉,好一个沁人心脾。

侯爱琴觉着,怎么同样是西瓜,她买的就没这么好吃呢?

“你这西瓜哪儿买的,怪甜。”

卫孟喜指指后山,“金水村。”

其实不是买,是今天高开泰两口子来矿区卖书包,顺便给她带的,听说是他们家自己种的,没施化肥,都是用农家肥慢慢浇灌的。

“那行,明天我也买俩去。”她一口气啃了巴掌大的三块,用手背抹了抹嘴巴,见儿子和他“连襟”无言对坐,心里暗暗叹口气,“时间不早,我们就不打扰了。”

刚出门,她想问李怀恩为啥不抓住机会跟陆广全多聊几句,谁知儿子却哼哼哧哧先挑起话头:“妈,你看依然的工作……”

“闭嘴!”

侯爱琴最近很心烦,不知道是到了更年期,还是被儿媳妇谢依然给气的。

谢依然怀孕了,刚上身还没满俩月,她的意思是如果没啥不舒服的话,可以继续上班,因为她今年高考再次落榜了。

啥落榜啊,连初考都没过。

既然不上学,那就好好上班,侯爱琴帮她在矿区图书馆找了份工作,算是很轻松的,一天就坐着登记一下借书还书,就连理书归架的工作别人都照顾她是孕妇,不让她干。

“就这,她还不想上班,你告诉她,现在待业青年千千万,她不干有的是人干。”

李怀恩夹在中间也难做人,母亲强势冲动,妻子温柔小意,永远说不到一块去,他有时候觉着两边都有理,有时候又觉着都没理,用母亲的话说就是“墙头草”。

可他也不想的啊,明明自己永远站在道理的一方,可为什么还是里外不是人呢?

卫孟喜对他们家的家事也略有耳闻,但并不在她关心范围内。

吃了一肚子西瓜,上床睡觉前卫孟喜赶着孩子去大大的尿了一泡,“今晚谁尿炕,明天就自个儿洗铺盖。”

当然,答应得最响亮的那个,肯定就是要洗铺盖的。卫孟喜今天回来得早,也不累,上床还睡不着,拿了本初三数学在看。

这已经是第三遍了,补课班报名已经通过了,说是过两天开学后会组织一场考试,看看大家水平怎么样,水平太差就要从初一补起,她想直接补初三的,这样的话三个月就能考试。

早点结业,还能赶上下个学期的高中补课班,高中课程科目太多,她不敢说自己都能学会,所以想多留点时间。

“想什么?”忽然,耳边多了股热气。

卫孟喜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你觉得咋样?”

她最近虽然还是跑得勤,但皮肤黑到一定程度好像就不会再黑了,现在正好维持在一个不是很白,但一眼就知道很健康的肤色上。

此时,没有任何瑕疵的脸上,有抹刚洗完澡的红晕,眼睛是亮的,嘴是红的,脸上的绒毛都清晰可见,真像一枚晒足了阳光,饱含汁水的水蜜桃啊。

陆广全不由自主咽了口口水,该死的,怎么身体反应这么强烈。

明明穿的是衬衣,扣子也不低,却比港城画报上那些穿比基尼的电影女郎还好看。

卫孟喜见他半天不说话,抬头正好看见他的喉结上下滚动,“你很渴吗?”

陆广全顿时口干舌燥。

“怎么不说……唔唔……”

“话”字没说完,唇上就一凉,两个人碰到了一起。他那长满老茧的手,似乎是无处安放,凡是想放的地方,晋江都不让写。

两个二十郎当岁的,没有任何经验的,荷尔蒙爆棚又互相吸引的男女,在燥热的夏夜里,火花四溅,空气升温……男人已经触到她的衬衣扣子,刚要解。

忽然,有人悠悠的来了句:“爸爸,你干嘛吃我妈嘴巴子?”

空气瞬间凝固,两个大人吓得一动不敢动。

大床虽然靠墙,但今天是农历十六,月亮又大又圆,虽然拉着窗帘,但为了通风都只拉了三分之二。

就是透过那三分之一的月光,根宝看见了一副奇怪的画面。

关键是,也不知道他看了多久,两个大人实在是太投入了。

不过,幸好这孩子也不知道“吃嘴巴子”是怎么回事,自己咚咚咚爬下床,出门往痰盂里尿了一泡,又揉着眼睛爬上床,一会儿就传来呼呼声。

两个大人这才终于敢动,手脚都麻了,男人好不容易才等来这一天,“等他先睡沉,咱们再……再……”续上。

卫孟喜哪还有心思干点啥啊,轻轻踹他一脚,“边儿去,睡觉。”

以前她是单亲妈妈,也没交过男朋友,压根没有这方面的困扰,现在可好,第一次想吃肉,肉味还没闻上呢,就让孩子连盆带锅的端了。

陆广全哪里睡得着,他觉着整个人都烫得不像话,但也不可能丧心病狂到不管屋里的五个崽,只能咬牙切齿说:“这窝棚是住不成了。”

确实住不成了,卫孟喜也早有打算,“你说,咱们在矿区盖栋房子怎么样?”

不是“一间”,不是“一套”,而是“一栋”。

他知道,妻子说的是像小红楼那样的房子,独门独院,能种花草,能把衣服晾晒在院里,孩子和小狗能在院里尽情的撒欢。

陆广全想起今天中午,许军跟他说的,张书记在会上又一次亲自过问给他分房的事儿,但后来听说矿上实在没房,又什么也没说的神情,他预测张书记是不是真要向省里申请盖家属楼的事。

可省里批准,再协调市里,市里协调区上的批地,修建,装修,通风……到能完全入住,至少也是三年以后的事。

这是分分钟就能让他缴械投降的问题。

陆广全不知道的是,他的困扰在第二天完全解决了。

第二天吃过晚饭后,看着时间还早,卫孟喜兜上小呦呦,提上一点礼物,开开心心上金水村去了。

金水村这个点儿正是热闹的时候,村口大槐树下男女老幼坐着纳凉,看见这么个漂亮小媳妇儿,大部分人是不认识她的。

“小卫妹子来啦,吃过饭没?”高开泰的老婆廖美娟热情的迎上来。

“吃过了,嫂子你们吃没?”

“吃了吃了,昨儿那瓜还行吧?”

卫孟喜答应着,跟着她走进村里,路上不免又要遇到众人的目光洗礼,面生又漂亮,又跟村长家老幺疙瘩的儿媳妇有说有笑,也不知道是个啥来头。

幸好,上次来的时候是下午,村里只几个老人在家。所谓的民风彪悍,她其实是有点怕的。

以前菜花沟的村民,嘴上客气是客气,说的比唱的还好听,可无论是二蛋还是卫东卫红的遭遇,他们没看见吗?他们没长嘴吗?

可他们一个个好手好脚的成年人,愣是能容忍欺凌存在那么长时间,足以说明心有多硬。

卫孟喜自诩不是个心软的,但看见狗蛋虎蛋的遭遇,看不过眼也会说李秀珍几句,会想办法让侯爱琴介入一下。

她一直相信,自己这样的做法才是正常成年人该有的做法。

所以,对着“凶名在外”的金水村人,她是提着一百颗心的。

“爸你看谁来了?”

高三羊正背靠石榴树抽旱烟,回头一看是卫孟喜,就要站起来。

卫孟喜赶紧把满满一网兜的东西递过去,“给孩子买点小零嘴,嫂子别嫌弃。”

廖美娟可不敢收,只拿眼睛看老公公。不然这么些罐头糕点啥的,不正是她闺女最喜欢的吗?哪有她嫌弃的份,她自己还舍不得买呢。

“可算是来了,我还以为你反悔了呢。”老爷子磕了磕烟枪,“你卫家妹子给孩子买的,你就收下吧。”

廖美娟客气两句收下,想要给卫孟喜搬板凳,老爷子却说:“咱们去堂屋说说话,老幺家的给沏壶茶来。”

廖美娟心头一惊,上堂屋说话?那可是老爷子平时待客用的地方!至少也是乡里公社领导才能进的地方,还要烧茶,这待遇……不像是对一个小煤嫂。

心里再疑惑,她也不敢反驳,卫孟喜把呦呦放下地,跟着老爷子进屋。

高家是金水村第一大姓,也是唯一的姓,高开泰不仅是村长,还是老族长,只不过这年代平时都不叫族长,只有清明中秋和春节的时候,需要祭祖的时候大家才尊称他“族长”。

他们家堂屋正中央挂着一副不知道是第几代祖宗的画像,身上穿的还是清政府封疆大吏的顶戴花翎。

见她看,他就介绍道:“这是咱们高家一位曾曾祖,顺治年间曾官至直隶总督,以前咱们是从北方逃难来的,先到金水村,一开始只是一名小小的九品县令……我高家曾祖能有这样的际遇,其实凭的就是一颗众生平等的心,祖训说‘不可恃富而骄贫,倚贵而轻贱,富贵者当救济之仁心,布饥寒之德泽’【1】。”

听是好听,但卫孟喜不解他为什么要跟自己一外姓人说这些。

“我知道,小卫同志你是有大能力的,单凭你能对开泰倾囊相授,我就知道你是高家的朋友。”

卫孟喜老脸一红,其实也没倾囊,她还是有保留的。

这两天小两口的书包生意倒是真好,她冷眼旁观着,一天至少也能卖三十个,每个的利润八毛,其实挣的也不少了。

他一天在书城和金水村之间跑,其实也挣不了几个钱,只有卖粮食的时候能多挣点,卖书包一天就挣了以前三四天的钱,能不高兴吗?

“既然是高家的朋友,我想问一下,落户的事你是怎么想的?”

这个转折太快,卫孟喜一时没接上,但她嘴巴反应比脑子快,“就像矿上提交的申请书一样,我跟陆广全是没亲人缘的,说句不怕您笑话的,我父亲早逝,母亲有跟没有却是一个样,小陆虽然父母双全,但因为家庭矛盾,跟我们三房这边也几乎不联系了,以后就是咱们死在外头,也不会有人过问一声的。”

所以,这才是他们急切的想要出人头地的原因。

“两个无依无靠的年轻人,在哪儿都能安家,安在哪儿,哪儿就是我们的归宿。”

小女同志的目光坚定,就这么直直的看着高三羊,他捋了捋胡子,“嗯。”

他不怕年轻人穷,就怕年轻人不上进。

只要是愿意上进的年轻人,能帮一把他也愿意帮。

“高叔您看这样行不行,只要能让咱们一家子落户,我们也不需要责任田,不分村里的口粮,只要能划一块宅基地给我们就行。”她顿了顿,“不需要太好,荒地就行,等以后条件好了,我想盖几间房子。”

任何年代,儿子要结婚都得有房子,“我家俩儿子,多的我们给不了,就想每人一间屋。”

这就是为孩子打算的意思,希望借此打动同样身为人父的他。

果然,老爷子笑起来,“我不信二十年后你只能给你儿子一人一间房子。”

这么多年,他几乎没看错人过,“行,张书记那边也跟我说了,你们家确实困难,你们要是不要责任田的话,会更简单一点。”

卫孟喜不是第一次来了,为什么他前段时间没松口,今天却忽然这么好说话,其实跟中间人身份的水涨船高也有关系,张劲松以前只是名义上的三把手,现在人是名副其实的一把手。

金水煤矿和金水村是什么关系?一把手的话,即使没道理,高村长也会看重两分,更何况这话也不是无理取闹,以前还差了不少人情呢。

“宅基地你预计多大?”

卫孟喜心说越大越好,嘴上却道:“这事我们听您的。”

高三羊高兴的捋了捋胡子,“行,我们村上开会讨论一下,你们家目前是七口人是吧?”

卫孟喜眼睛一亮,这是要按人头核算!她终于能理解为啥有的人愿意多生孩子了,某些时候是真的能占便宜啊!

回去的路上,天已经黑了,高开泰送她们,结果刚走到金水村村口,就见那里站着一个长身玉立的年轻人,刚才飞了一会儿小雨,他的衬衫都湿透了,也不知道等了多久。

“爸爸!”小呦呦张着手。

一搂住爸爸脖子,她就叽叽喳喳说:“爷爷,付口,盖大房房哟!”

好好的“户”偏要说成“付”,都是跟小三姐学的。

陆广全弯了弯嘴角,左手抱孩子,右手牵住妻子,“我就知道,咱们家小卫出马,一定能成。”

“哟,陆工还会拍马屁?”从今儿开始,他就不是挖煤工陆广全,而是陆工了。

每次努力一小步,回头看的时候是不是命运就天差地别了呢?在月色里,两个年轻人对视一眼,都在彼此眼里看见了努力,奋进和希望。

八零年代,注定是属于她卫孟喜和陆广全的黄金年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