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血之孙吴

关灯
护眼

第203章 张昭有请

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吾看书 www.wukanshu.com,最快更新血之孙吴!

“夫君,你这一次回来就是为了来看妾身的吗?”

“那当然,这次我哪都不去!”我连忙拍胸脯保证道。

“大将军,张大人有请!”

门外的侍女突然呼唤道。

“额…”

“嘻嘻,看来夫君你这主公也是身不由己哟!”大乔抿嘴而笑。

“子布找我会是什么事?”我有些纳闷。

“张大人请你去,肯定是有要事啦!夫君,你就快去吧!”大乔连忙说道。

“哎,好吧!那我去去就回吧!”我连忙站起身。

临走之前,还不忘回头再看看妻女。

等我来到屋外,正有一名刺史府的吏员在焦急地等待。

“大将军,张使君有请!”那人说道。

“张大人没说什么事吗?”我连忙问道。

“下官不知!”

“好吧!你们照顾好夫人,我去去就回!”我对一众侍女吩咐道。

“是!”

说完,由吏员带路,我就在后面跟着。

好在刺史府就在旁边,所以近的很。

很快,我就来到了张昭平日里办公的地方,同时也是他们一大家子生活的地方。

“主公,您可算是来了!”张昭看到我进来,连忙放下手头的工作,起身行礼。

我也回了一礼,然后问道:“不知子布找我来有何要事?”

“主公,这一次江夏大战,伤亡者众多,且按照主公的吩咐,抚恤、军功的赏赐,包括这一次要调集的粮草,昭压力不少啊!”张昭不禁抱怨道。

“哎,这也是没办法的,死伤的将士为我江东抛头颅洒热血。如今战死或伤残了,理当按照新的制度予以补偿。不仅如此,那些因为动乱而死的将士,也都是由于我的过错才死的,更应该予以他们的家属补偿。只是人数过多,给子布添麻烦了。”我连忙道歉道。

“主公,此次战死将士多达八万两千余人,补偿田亩这些,倒是不需要昭过多操心,只需要将名单发往各郡县便可。唯独需要补偿的钱粮,以及这一次需要调集的粮草,实在是数量太过庞大。”张昭说道。

“哦?不知道补偿的钱粮需要多少?”我不由问道。

“一亿钱,或者四百万石粮食!”张昭说道。

“什么?要这么多钱粮?”我吃了一惊。

一亿钱,都够组建一支骑兵了!

四百万石粮食,足够十万大军吃上六七年了!

“主公,按照新制度,每名战死将士,都需要补偿其家属一年的口粮。按照一家五口人计算,便是三十石,这还仅仅是战死的抚恤。倘若是算上军功的补偿,以及战死或伤残的军官还得翻倍。昭已经算了两遍了,四百万石丝毫不差!”张昭向我解释道。

“那去年呢?刚刚打下淮南和江夏的时候,战死者累计起来也多达六万余人,当时怎么没有这么多钱粮需要补偿?”我有些不解地问道。

“主公,当初淮南、江夏新下,缴获也不计其数,用来发放抚恤和奖励,可谓是绰绰有余!然而这一次,却是寸土未得啊!”张昭快急死了。

“额…”

“这还仅仅是补偿的钱粮,还有周大都督那边舰队死伤的水手,也都需要补偿。损坏的舰船、兵甲也都需要修缮,这些都需要用到钱。单单财货,倒是小问题,唯独这么多粮食,如今的府库里也拿不出来啊!”张昭接着说道。

得,称霸东南还真不是那么简单的!

战前,我和周瑜、鲁肃就只考虑到了战略的层面,却没有考虑到经济层面。

“那咱们现在该怎么办?”我连忙问道。

“为今之计只有三个办法:一,向大族和商贾借粮;二、暂停对军功奖励和抚恤的发放;三、全部用田亩补偿。”张昭说道。

“第二个办法肯定不行,新制度是保证军队战斗力的源泉。而第一个和第三个办法我看倒是不错!”我想了想说道。

“主公,第三个办法也是行不通的!倘若全部折成田亩补偿,就需要再增加十万亩田地。加上原本就需要补偿的田亩,可能会造成江东境内耕地不足!”张昭连忙解释道。

“不足?怎么会不足呢?”我不解地问道。

“按照新制度,凡战死者都得按照退伍来予以田亩的补偿,很多老卒都已经参军五年以上,就需要补偿五亩田地。而新兵,本就参军不足一年,难道不给他们田亩补偿?再加上军官们需要翻倍,折算下来平均每人需要补偿五亩,一共四十余万亩田地!”张昭解释道。

“四十多万亩?”我吃了一惊。

“这还仅仅是原本需要补偿的,再加上不发钱粮,而改用田亩的补偿,就得增加到六十余万亩!”张昭说道。

“难道咱们扬州境内没有这么多田地吗?”我不禁问道。

“有倒是有,但这一次光光庐江籍的将士,阵亡就多达三万两千余人,需要补偿近二十余万亩田地。庐江可没有这么多闲田啊!就算有,那再考虑到以后呢?”张昭说道。

“额…就不能组织百姓们开荒吗?”我问道。

“主公有所不知,百姓都有田种,但田地和收成,都是需要百姓辛苦劳作才可以获取的。所以平日里,百姓更愿意官府给予钱粮补偿。而百姓们平日里也会进行开荒,而补偿的田地多是良田,所以哪有那么多的良田呢?倘若补偿几块荒地,百姓又岂能接受?“张昭说道。

“额…那子布,库房里现在还有多少存粮?”我又接着问道。

“主公要的五十万石,昭已经准备好了。除此以外,还有五十万石库存!倘若再从各郡进行调集,估计百万石也还是有的!”张昭说道。

“就是说,还差近三百万石咯?”

“不错!”

“把钱粮全都分摊到各个郡县,不知能否得到解决?”我接着问道。

“别的郡县估计没问题,唯独庐江那边,少说需要用到一百五十万石!”张昭说道。

“既然如此,那就把金陵的钱粮全部运到庐江,补偿的钱粮全由地方发放!”我拍板道。

“哎,主公有所不知,昭之所以感到难办,便是考虑到这会给地方上带来财政压力!尤其是庐江一郡,如今把金陵的粮草全部运过去,怕是也不够啊!”张昭说道。

“只有庐江一郡存在问题吗?”

“不错!”

“那就向庐江各大族借粮!”

注:东汉时期全国耕地面积约7亿亩,亩产粮食约2石,也就是说全国一年的粮食产量达到了14亿石。而税收的话可达3亿石粮食,但这仅仅是丰年,倘若遇到个天灾**,粮食产量便将大大降低。

而扬州丰年的粮食税收约为2千万石,平摊到每个郡约为200万石。看着挺多,但还得除去官员的俸禄,和对军队的供给。所以,往往库存数量都不会太多。反倒因为土地兼并,大族、豪强手里会掌握大量的粮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