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血之孙吴

关灯
护眼

第841章 定海神针(上)

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吾看书 www.wukanshu.com,最快更新血之孙吴!

周瑜顾不上休息,准备连夜奔赴前线,黄盖、董袭、诸葛亮三人自然同意。

三人中,黄盖其实也才刚回到西陵不久,他是在听说我本人回来以后才赶回西陵的。

之前,在孙权还是主公的时候,黄盖并没有听从撤退的命令。

彼时,甘宁正率军在巴郡作战,黄盖并不忍心撇下他们不管。

至于董袭也是如此,可他现在不敢再违抗命令,因此是当初第一个率部返回的将领。

由于现在的水师中只有扬州籍的将士,因此人数并不多,仅仅只有一万三四千人。

其中,整整一万人乃是董袭的部下,也就是最早的时候徐琨的部下。

由于他们都是扬州人,因此能够听从西陵的命令,并没有跟从庞家、蒯家助纣为虐。

也就是说,在原来的两州水师中,现在正有一万余人在冯习、张南的手里。

这两人本是赤壁之战中的降将,后来投降了我军,孙权上位后又向孙权表示了效忠。

结果谁成想,等到荆州四大家族要和孙家分庭抗礼的时候,这两人又毫不犹豫地转而投靠了庞、蒯两家!

什么叫墙头草,冯习、张南就是,做人真是毫无底线可言!

由于庞、蒯二家,现在能够利用的军事力量并不多,因此冯习、张南混得风生水起。

在庞、蒯两家的支持下,现在二人手里的水师已经发展到了两万余人,战船也有了五六百艘。

虽然现在的荆州水师还不能和鼎盛时期相比,但也确实有了和孙家分庭抗礼的资本,至少在水师方面有的一拼。

由于在我回来以后,从暗卫手中获得了所有的情报,因此我对南郡的情况也是知之甚详。

毕竟在南郡也是有暗卫存在的,领头的不是别人,正是二号!

有这么个情报头子在,庞、蒯的动向全都逃不过我的法眼,因此我才敢派遣周瑜率水师护送诸葛亮前往。

而在四人走后,我也就此对南郡,对庞、蒯两家放心了。

毕竟以周瑜的用兵之能,黄盖、董袭的骁勇善战,区区冯习、张南的水师根本不堪一击。

而诸葛亮此人口才极佳,又与荆州大族之间渊源颇深,因此我对他此行也是十分放心。

就此,南郡、巴郡一事暂时告一段落,毕竟周瑜此去也是要支援巴郡的。

虽然益州境内局势动荡,但在情报里,跟着刘裕一起南下的军队其实并不多。

而现在的甘宁麾下可是有着整整五万大军!再加上周瑜届时带去支援的水师,对上刘裕军团绝对不吃亏!

在四人走后,随即,我又与众人开始商议下一个议题。

“我等此次回来携带有一万头牛、八万匹马,这些牲畜都需要妥善安置!子布,对此你可有良策?”我对张昭问道。

作为我的长史,张昭乃是文官之首,因此这些问题我必须问他。

“回主公,就在白天主公归来之后,昭就带人清点了牲畜的数量。虽然牛不足一万头,马也不足八万之数,但也差不太多!对于如何安置的问题,不知主公有何打算?”张昭说道。

try{ggauto();} catch(ex){}

“什么打算?嗯…牛自然是用作耕牛,马自然是用作军用了!”我不以为然地说道。

“既然如此,那真是荆扬二州百姓之福,江东军之福了!”张昭说道。

“子布,耕牛你想办法分发到各个郡县,战马的话暂时找个地方设置马场进行圈养,你看怎么样?”我想了想,然后说道。

“眼下已经进入冬季,距离来年开春尚有四个月之久,若是现在将耕牛分发至各个郡县,四个月时间倒是足矣!如此一来,届时开春后,再到明年秋收,二州必能大丰收!”张昭不禁说道。

“哦哦,那看来我回来的时机刚刚好,四个月嘛?可以,届时,子布就直管让各州郡县官员配合即可!”我很高兴地说道。

“主公,此乃昭的分内之事,何足挂齿?直管包在昭的身上,倒是马场的位置,不知主公准备设在何处?届时马场又有何人出面主持?”张昭接着问道。

“原本我打算在金陵设个马场,时至如今,我已经改变了想法。马场就设在安陆或者西陵吧!北边的山脚下正合适!至于马场的负责人,不知子布你可有合适的人选?”我诉说着我的想法,同时询问着张昭的意见。

对此,张昭确实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于是说道:“娄圭、娄子伯,南阳人士,与其子本是商贾,专司为我军提供马匹!此人虽然是一介商贾,但却是胸有韬略,且早就有了出仕的念头。主公若委任此人担任马场主事,恐怕最为合适!”

“娄圭?”闻言,我不禁念叨着这个名字。

“主公,娄子伯此人,在下也认识!此人年过四旬,大半生都在从商。黄巾之乱前,其人就与其父一起贩马。时过境迁,如今其子承父业,依旧带着儿子在贩卖马匹。只是随着大秦崛起,其贩马的商道断绝,因此其早就有了出仕的念头!”这时候,负责商道的糜竺也站出来说道。

听到这里,我哪里还有不同意的?毕竟娄圭此人想不做官都难。

就在四年前,我就曾经颁布过政令,说是为我军提供马匹者乃是大功一件!

娄圭此人,贩马多年,对我军来说岂不就是大功一件?

别说是给他个马场主事的官职做了,哪怕是让他给糜竺做副手,甚至做个一郡太守也行。

对此,我当即拍板,立马让张昭在空了以后进行安排。

张昭欣然同意,毕竟这种人事任命,历来是张昭这个文官之首的工作。

至此,第二个议题也就结束了,接下来是第三个议题。

“子布,此次北上雍凉,多赖诸将士用命,我才能平安返回!然而此次北上,我军伤亡惨重,不知在抚恤和补偿方面,我方能否负担的起?”我接着问道。

张昭闻言,想都没想,当即回复道:“不瞒主公,此事在半年前,昭便已经为主公办妥!”

“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