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阮氏三兄弟中,阮小七年龄最小,也最调皮,同时也最直率,最天不怕地不怕,富有反抗精神,号称“活阎罗”。
长这么大,还没有人能够在水下功夫上让他吃大亏。甚至他的两个哥哥,在水下功夫方面其实也不如他。
而现在,武松却让他彻底被制服。待吴用说明情况,阮小七更是又惊又喜,对武松更加是心服口服了。
他带着武松一行在芦苇荡中穿行,先后找到“立地太岁”阮小二和“短命二郎阮小五。这两人,都在家中。实际上,阮氏三兄弟都是身怀本事而不安分的角色,平时也喜欢赌博、喝酒,但这回劫取了生辰纲,三兄弟都分得不少财帛,为了防止泄露,却反而变得安分起来,老老实实呆在家中,阮小七都装出安心打渔的样子不去赌博了,可见这三兄弟不仅有本事,而且能克制。
这让武松感到很喜欢,暗中又点了点头。他本来就对阮氏三兄弟印象不错,现在更加觉得,这三兄弟将来也可以在新禁军中担当大任。
武松是晁盖和吴用、公孙胜、刘唐等陪同而来,连阮小七都已经心服口服,阮小二、阮小五自然没有不服之理。三兄弟就此也都决定投靠武松。
阮小五和阮小七还舍不得把之前分得的财物都交出来,但晁盖说明情况,吴用更是道:“各位兄弟,我们承蒙宋江哥哥举荐、武松将军这么看得起,今后跟随武将军,还怕不能当官财、光宗耀祖么?这点钱,值得什么!”这样一说,三兄弟也就把之前分到的财物都拿出来,交还给杨志,杨志按照武松定下的规矩,仍然分给他们一笔不小的安家费,剩下的,便集中起来,将来作为新禁军的军费。
阮氏三兄弟投靠后,武松本来想就近冒一次险。
那就是,去梁山泊看看。
这里离梁山泊已经很近。武松身边现在有扈三娘和晁盖、吴用、公孙胜、杨志、刘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等人,可以说个个都本事不凡,要智谋有智谋,要武艺有武艺,更何况现在的武松也今非昔比,已经是一流高手。
真要去梁山泊看看,虽说是冒险,但也不会是太危险,哪怕那梁山王伦再厉害,现在的兵马再多,武松他们要全身而退应该是问题不大的。
看看梁山泊,一来是前世就久仰此地大名,二来也是就近刺探一下情况。毕竟,武松是迟早要率新禁军回来,剿灭梁山土匪,占领这方宝地的。
不过,武松最终还是放弃了这次小冒险。
因为,此时的他,其实特别想念潘金莲。终于有了潘金莲的消息,而且知道潘金莲就在到处找自己,他当然也想早点见到潘金莲。
除了挂念潘金莲,武松当然也想着新禁军现在的情况,毕竟,那是他的军队,军队中还有梁红玉、张真娘等人。他不想节外生枝,还是打算早点夺回新禁军,然后利用新禁军众多的斥候兵丁,顺利找到潘金莲。
。。。。。。。
从石碣村出来,那白胜也已经被找回来了。白胜本事低微,虽然很舍不得那些到手的财物,不过,晁盖等人既然已经投奔了武松,他自然没有再抵制的余地,也只有把财务交出来,投靠了武松。
晁盖一伙,原本未来都会是梁山土匪的重要骨干力量。但现在,武松提前把他们都招揽到麾下,避免他们被逼上梁山为匪,既壮大了新禁军,也削弱了梁山。这样,剿灭梁山土匪自然就更加有把握。
交待晁盖庄上留守的庄丁和石碣村的一些信得过的邻居,若是“天仙女侠”、也就是潘金莲找来,就告诉她武松一行已经去找新禁军。潘金莲自然可以循着线索,一路找来。
武松一行,便往芒砀山方向出,去夺回被陆谦窃据霸占的新禁军。
出之前,武松做了两个部署。
先,他对“入云龙”公孙胜道:“公孙先生,你可听说过李师师的大名?”问出口,武松就觉得可能有些不妥当。毕竟,公孙胜算是个出家人,怎么可能知道李师师?
不料,公孙胜点头道:“那女子号称大宋第一名妓,也有人说是大宋的妖孽,把当今的天子迷得不理朝政。将军问这等女子作甚?”
晁盖等人也都很好奇地看着武松,有些人眼中的神情不自觉地流露出一种揶揄的意味,显然是认为武松原来很好色。
武松也不跟他们详尽解释,只是平淡如常地道:“这师师姑娘,其实是我的好朋友。我能不能顺利夺回新禁军,还得她从旁协助。我想麻烦公孙先生去汴京一趟,拜访一下李师师姑娘,我这里写一封信给她!”
然后,武松就在晁盖家中,写下一封信,交给公孙胜。公孙胜见武松说得严肃,暗道自己不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误会了武松。同时又暗暗感动,觉得武松招揽自己等人进入新禁军,却就如此信任,自己投靠对了人。
不再多说,公孙胜收好信,立即出了。
然后,武松又叫过阮小二和白胜,道:“另有一件要紧的事,需要两位兄弟也跑一趟。请你们先走一步,提前去芒砀山山寨,找到我那结义的好兄弟鲁智深,要他这段日子,尽量不和陆谦那厮派去的人硬拼,而是要作出丢弃山寨逃走的样子。待我们找到新禁军时,他就率领芒砀山的人准备突围而走!”
这件事,之所以派阮小二去传递信息,是因为阮小七熟悉这一带山路水路,水陆两道都能去,而且相对而言,阮小二为人比较精心沉稳。至于派白胜一道,则是因为白胜虽然没有别的本事,但还算能说会道,手脚伶俐,可以给阮小二打个下手。
阮小二和白胜也感受到了武松这人的豪爽,可以说是知人善任、用人不疑,一旦决定招揽他们,就信任他们委以重任。他们当即去了。
武松在作出这两个部署的时候,并没有征求吴用的意见,和吴用商量。但吴用却暗暗点头,心道:这武将军果然是文武双全,这等好智谋好韬略,看来,我吴用也只有甘拜下风了。
吴用自然不知道,武松已经学过《司徒遗书》,不再是前世书中所写的那个虽然有打虎神勇、但性格过于刚直缺乏韬略智谋的武松了。
吴用却还是那个吴用,虽然为人自私狠心了点,但还是不乏智谋,是“有用”的。武松暂时没有征求他的意见,却并不意味着会放弃这个高级参谋人才。毕竟,武松不是那种得意忘形的人,自己虽然已经练习《司徒遗书》,却并不会因此就忽视高级参谋人才的重要作用,不会真的什么都不向别人问计。
只不过,从陆谦手中夺回新禁军,武松还是很有把握的,就暂时用不着吴用献计献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