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宋神探志

关灯
护眼

第五百六十章 官家查案

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吾看书 www.wukanshu.com,最快更新大宋神探志!

开宝寺。

赵祯正在减膳食,责己苦修,为太后祈福。

历史上的明道元年,就是其生母李顺容去世之年。

但如今的李太妃,在后宫颐养天年,身体康健,倒是每日关心政务的刘娥,身体越来越不好了。

可即便喘疾发作,这位太后也是雷打不动地查看两府呈交上来的奏章,将天下四百军州担在肩上。

担着担着,刘娥终究还是病倒了。

赵祯赶忙开始祈福,表示自己的纯孝之心。

说实话,他起初对于大娘娘,是真的很尊重孝顺的。

可在这一年的争斗与猜忌中,再深厚的感情,也逐渐消磨了。

有时候想想,这位置要多高才是高啊!

执政太后都不满足,还要衮服祭祖……

赵祯轻叹一声,再度摆出虔诚之态,就见张茂则的身影在殿外闪了闪。

他眉头微动,耐心地祈福完毕后,再缓缓起身,来到后堂,将这位贴身内侍唤入。

“这是狄直阁呈给官家的案录……”

赵祯接过张茂则递上的案录,翻开后扫了几眼,马上露出饶有兴致之色,细细看了起来。

梦境与现实相应?

梦中孩童在满是佛像的寺庙被绑,现实里两位宗室子也在大相国寺被绑……

梦中孩童安然归来,现实里赵允让的两子也确实安然回归……

好新奇的案子!

赵祯毕竟年轻,记忆力上佳,看着赵允让的遭遇时,还联想到了另一个人的梦境。

狄进不是第一次将“组织”的情况上禀,之前在河东路时,也详细禀明了番人头领乜罗的情况。

此人在“组织”里面称号“禄和”,得“司命”传授药理,收为徒弟,而传授的方式,恰恰也是在梦里。

据乜罗自己交代,他从未见过真实的“司命”,每次相见,都是在如梦似幻的梦境里,偏偏记忆十分清晰,学习药理突飞猛进,后来才能在番人部族里飞速崛起。

乜罗如今已经一心一意投靠朝廷,但回想起那段过往,依旧极为敬畏。

这件事确实令盲信鬼神的古人敬而生畏,不过狄进在记录这点时,也作出过批注:

“组织”与秘密宗教弥勒教有着极深的牵连,高层首领备有一些故弄玄虚,蛊惑人心的宗教手段,再正常不过。

乜罗自己就被番人称作“尊者”,同样有着种种御下的手段,那些番人族长对他顶礼膜拜,敬若神明,同样是一种未知下产生的盲目崇拜。

而结合这件旧闻,此次引人入梦,极有可能也是“组织”的手段。

“‘组织’……前朝余孽……幻术迷梦……可使人似醒非醒……受其摆布么?”

赵祯喃喃低语,眼神陡然凌厉起来。

大娘娘身边,曾经有一位最宠信的荣婆婆,正是这个老妪与他的生母李氏有私怨,后来以大娘娘的名义,暗示那时提举皇城司的大内都知江德明,派人去皇陵加害。

这件事之所以被辽人谍探知晓,是因为荣婆婆迷迷糊糊,睡梦之中,说出了大逆不道的事情。

如此说来。

从地方的番人首领,到京师的宗室子弟,再到大内的贴身侍婢,居然都有类似的遭遇?

“茂则!”

想到这里,赵祯开口唤道。

张茂则悄无声息地走了进来,从小就老成的他成年后,显得愈发稳重沉着:“官家!”

赵祯问:“宗室事,皇城司可用否?”

张茂则回答:“可用!”

赵祯微微颔首,将案录递了过去,言简意赅:“查!”

张茂则道:“臣领命。”

皇城司并没有撤销,只是对外刺探谍报的职责移交给了机宜司,依旧管理禁军精锐,守卫宫城,随着大内都知任守忠越来越低调,如今这份权力逐渐转移到了张茂则的手中。

而赵祯很清楚,宗室问题历来敏感,理论上只有大宗正寺能够负责,若是外臣插手,很容易引发不必要的纠纷。

所以一旦宗室那边出了大事,往往就是太后和官家亲自过问。

当年的八大王,最后落得那般下场,便是大娘娘一手操持,占理在先,大宗正寺也无可奈何,唯有装聋作哑。

现在赵允让这位堂兄,同样卷入了要案中,也该由赵祯负责了。

此人到底是单纯的受害者,还是语焉不详,隐藏着什么关键,先要看一看张茂则和皇城司的能耐!

安排完毕,赵祯活动了片刻,再度来到佛像下面,为大娘娘祈福,张茂则从宝光寺的后门而出,开始具体实施。

三日不到,一份新的案卷,又摆在了赵祯面前。

赵祯打开一看,不禁颇为满意。

里面记录得十分详细,起居时辰,吃穿用度,皆在其列,甚至会客交谈都记录了几场。

毫无疑问,皇城司在赵允让的府邸里面,埋有自己的眼线,并且还是贴身的仆婢。

不得不说,防自己人,宋廷是专业的。

而赵祯看了起来,很快目光一动,奇道:“一月之内,五相公入府拜访了三回,与之密谈?”

五相公赵德文同样不是寻常宗室,而是秦王赵廷美之子。

臣子权知开封府事,能干两年就已经了不得,唯独三位皇族在开封府尹的位置上待得长久,这三人一是宋太宗,一是宋真宗,最后一位就是秦王赵廷美,赵匡胤和赵光义的弟弟。

如果按照金匮之盟,赵氏皇位的传承次序是,太祖传位太宗,太宗传位赵廷美,赵廷美之后再传太祖子赵德昭。

金匮之盟的具体内容,在史学界一直有着较大争议,即便是真的,也太考验人性了,就不说最后那个叔叔传给侄子,单单是赵光义继位后,再看自己的弟弟,显然就不愿意了。

在一系列的猜忌与打压后,赵廷美先是被告发“骄横恣肆,有异谋”,罢免了开封府尹之职,再也没法明目张胆地培养嫡系,又被告发多方结交文武群臣,阴谋篡位,最后一降再降,从秦王变为了涪陵县公,被安置到房州,结果到房州不久后就死了,年仅三十八岁,死后被封为涪陵王。

太宗闻讯后,痛哭流涕,悲不自胜,此后真宗继位,却是将赵延美在房州的子孙重新接了回来,安置在广亲宅中,并且個个加封官职,颇为恩赏。

此举不知是对这位叔叔终究有些愧疚,还是连他的子孙也要防备,生怕他们在外面图谋不轨,接入京师才得安心。

真宗心里是怎么想的,不为外人所知,但这涪陵王一系,确实出了人才,比如这位赵德文,年少时就好学,经史百家无所不通,真宗召见考校学问,戏称之为“五秀才”,后来泰山封禅时也跟着,每每奏赋颂歌,都让真宗龙颜大悦……

等到真宗驾崩,赵祯继位,赵德文迁横海军节度观察留后,拜昭武军节度使,易感德、武胜二军,这些都是遥封,但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就是实打实的相公了,赵祯如今的称呼也是随了先皇,由“五秀才”转为了“五相公”。

逢年过节,宗族相聚时,赵祯见过这位五相公叔叔,是面容儒雅的风流人物,颇有些放荡不羁,每每出口成章,也确实极富才华,连大娘娘都称赞过。

相反赵允让从不附庸风雅,是一个严肃克制的人,自从入宫后又被送出,性情越发古板。

这两个性情迥异的宗室,以前没听过有什么交情,却在近一个月内频频接触,并且会客时屏退了下人,并不知晓具体谈话的内容,是否有所蹊跷?

赵祯目露思索,再往后看,发现赵允让被噩梦困扰的事情,起初没有告知妻子与儿女,连下人也不得而知,更没有寻找医师问诊,或者请高僧做法事驱邪。

这点结合赵允让的性情,倒不奇怪,但凡极重威严的人,自是不希望因为这种噩梦怪传,闹得满城风雨。

但如此一来,赵允让没有提前与左右说过,就缺少足够的证人,证明他真的做过这些光怪陆离的梦。

毕竟鞋子丢了,是他自己去后院找的,孩子丢了,是一面之词,孩子会回来,更无人证明……

赵祯想到这里,微微摇头,继续往后看去。

接下来记录的,则是赵允让的两个儿子走丢后再回来的情况,如他们的自言自语,哭闹进食,直到前几日,才渐渐恢复正常。

而这期间值得注意的有一点,赵允让开始焚香祈福,在家中做了一场法事,请了不少得道高僧,为两子驱邪。

不知是因为已经闹大,毋须掩饰,还是心忧孩子,不得不为之。

赵祯仔细看完最后一页,缓缓合上案录。

总结一下。

皇城司查到了三件值得关注的事情。

第一,近一个月来,赵允让与性格不合的赵德文来往过密,私下交谈,内容未知;

第二,有关奇梦的说辞,赵允让提前并未透露,府内并无实际证人;

第三,赵允让两子救回后,在家中做法事,请高僧上门驱邪。

赵祯思索半晌,唤来张茂则,吩咐道:“吩咐下去,朕回宫前,要去一趟北宅!”

祈福结束,大娘娘的病有所好转,他尽足了孝心,可以离开宝光寺,正好绕道宗室所居,去探望一下这些皇亲。

不走访现场,怎能堪破真相呢?

苏无名的隔世传人,探案者赵祯,将亲自出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