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首辅

关灯
护眼

第二百零九章:刺韩案的真相(月11/20)

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吾看书 www.wukanshu.com,最快更新首辅!

第212章刺韩案的真相

陆远为什么要安排人刺杀自己,这件事还要从嘉靖下圣旨决定在六省推行考成法那日说起。

从那个时候开始陆远就知道嘉靖要亲自下场对付自己了,但是嘉靖的手段到底会是什么,陆远猜不到,也没有绝对把握应对。

人的名、树的影,陆远对嘉靖的认知就是一个标签。

权谋大师。

陆远知道自己应该早做谋划,可嘉靖只出了一招,自己也没必要就惊慌失措,因此只能沉住气的等待着。

赶在这个时候,杨旦死了,南京百官参加了杨旦的葬礼。

在葬礼的过程中,陆远干了这么一件事。

他带着杨寅秋这个小家伙来到万镗等人面前,并在众人的见证下,认下杨寅秋作为自己的义子干儿。

这是陆远对杨旦的承诺,是他俩之间的事,为什么陆远非要做给大家伙看呢。

这是一种态度。

我陆远和杨旦私交并不深厚,但是杨旦生前很看好我陆远,并且支持过我,所以我陆远知恩图报,并且兑现对杨旦的承诺,杨寅秋这个孩子虽然不是杨旦的子孙,只是杨士奇的后代,是杨士奇的后人托付给杨旦,杨旦又托付给的陆远,绕了这么几圈可我陆远一样会照顾。

认杨寅秋做义子干儿,杨寅秋的未来一定是光明的。

所以万镗等人感慨陆远的厚道和仗义。

为什么要展露出这种态度,就是为了团结。

陆远不知道嘉靖会怎么对付自己,但自己一个人对抗嘉靖肯定是不现实,所以要团结。

先展示自己的厚道和仗义,后面才好做谋划应对。

但这个时候这些人因为杨旦的病亡,加上岁数也都很大了,因此伤春悲秋感同身受,失去了进取的锐气,让陆远心生不妙。

如果这些人不愿意支持自己或者说开始思考后路,想着明哲保身怎么办?

恰在这个时候,谭振鹄来了,带来了浙直总督衙门的捷报,张经收复了双屿岛,赶跑了汪直。

没了双屿这个最重要的海上据点,汪直的覆灭只在旦夕之间。

外患扫平之后,留给嘉靖的就是安内,嘉靖皇帝可以全身心的处理国内政局的不安定分子了。

陆远心头警铃大作。

偏生这一刻,韩邦奇做了这么一件事。

他说。

“报捷、快报捷,速往北京报捷!”

这是很平常的一句话,可是陆远却在当时就看向了韩邦奇,凝视。

韩邦奇不对劲了。

之前吴嘉大捷的时候,韩邦奇是什么态度。

那一日韩邦奇的态度是第一时间问陆远的意见,那个时候陆远还没有被确定成为江南党魁,只是作为党魁的预选人,可韩邦奇依旧很尊重或者说他本身就是支持陆远做党魁的,所以他询问陆远的意见。

最后也是一切按照陆远的态度和意见来向北京写捷报。

可杨旦丧礼这一天,韩邦奇却突然越过了陆远,以自己兵部尚书的身份要求谭振鹄立刻向北京报捷。

这是急着邀功啊。

那一刻陆远的心中起了杀心!

江南一盘棋,哪里是你现在想抽身离开就离开的。

分银子的时候你没少拿,现在突然就想着安稳着陆,不想继续和皇权对抗了。

天底下哪有这种好事!

可再三的犹豫思考之后,陆远又放弃了刺杀韩邦奇的打算,转而想到了另一种办法。

于是陆远借着致祭词的机会安排人手刺杀自己。

前文提过,陆远没事的时候会去拜访杨旦,因此杨旦家中附近的一切陆远早已心知肚明,他这个吏部尚书、翰林学士来拜访杨旦,杨旦家附近住着的这些官员哪一个不想和陆远亲近一番。

吴修德这个举人更不用多提。

杨旦丧礼当日,陆远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问吴修德借了他家阁楼一用,吴修德不明所以哪有拒绝的道理,当然是欣然允下。

于是一出自导自演的刺杀大戏展开了。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陆远穿上了软甲,还让行刺的剑十七的准备了一把十几年前的旧式弩机,所以说天下的事无巧不成书,陆远也没想到吴修德闺女的阁楼内竟然会有这种旧式弩机。

try{ggauto();} catch(ex){}

剑十七只需要刺杀后塞给吴修德一枚严嵩府邸的身份腰牌就行。

后面的事不用吴修德操心,陆远自有办法能保他一家的命,但若是乱说话,一定全家死光。

这时候,陆远已经做好了被刺杀的准备。

一旦自己被刺杀,那么矛头就会被直接引向严嵩。

这是陆远的第一步打算,先将严嵩拉下水。

无论嘉靖打算怎么对付自己,无外乎就是两种。

一种是捧杀,立刻将自己调离南京,往北京入阁。

然后暗中操作,使得陆远和江南政治集团割裂,如此失去了背靠江南政治集团的根基,那么陆远在北京就是无根浮萍,只能如履薄冰、胆战度日。

第二种则是摆明车马,利用严嵩为刀,来和自己党同伐异,互相找罪证,请国法除掉。

所以无论是哪一种,严嵩都是其中不可忽略的一环。

他是内阁首辅,谁能忽略他。

先将严嵩拉下水,引导着将‘刺陆案’的矛头对向严嵩,陆远就能安排江南士林合词上疏将严嵩逼到不得不暂时辞职的状态。

严嵩绝不会甘心就此离开朝堂,所以严嵩会拼命的自证清白,那么可以预料的,严嵩的唯一应对就是彻查此案。

这个时候,嘉靖对付陆远的第一种手段就不可能实现了。

严嵩自己就会拒绝让陆远入阁。

让陆远入阁,以宰执身份查案,那还不坐实他严嵩刺陆案主谋的身份,为求自保活命,严嵩就会和嘉靖对着干。

而第二种手段也不得不延缓,没了严嵩,嘉靖会暂时性失去一把党争的宝剑,他也只能先查清案件,将严嵩官复原职再行动作。

陆远没有上帝视角,暂时看不透嘉靖的全盘打算,也不清楚嘉靖的真实目的,只基于自己视角下了解到、收集到信息来做妥善应对。

事情到这一步是刚刚好。

只是让陆远没有想到的一点则是,韩邦奇竟然也被刺杀了。

谁刺杀的韩邦奇陆远不清楚,也没心思去查,只能说韩邦奇被杀,算是歪打正着。

这一下,案子更加错综复杂,查案的难度成倍增加。

严嵩想要一时半会官复原职已然是不现实的事情,相应的,嘉靖的精力也势必然要被案子牵制住,无法全力在继续对付陆远,毕竟还有个迫切想要复职的严嵩在他身边折腾呢。

案子一日不查清,严嵩一日无法复职。

所以严嵩能放过嘉靖吗?

当然是安排严党的手下抓紧催促皇帝查案了。

陆远要为自己争取足够的时间。

要抢在案子查明之前,将江南派系完全拧成一股绳。

到时候以地方利益集团的强大倒逼皇权。

以后就算你嘉靖亲自下场来对付我陆远,咱俩也无非就是见招拆招,一边斗争一边妥协。

如此,陆远便有信心安身立命。

这个自信是绝对的。

因为嘉靖永远比不上陆远一点。

那就是嘉靖不会搞钱只会花钱。

而陆远最擅长的恰恰就是搞钱或者说是做蛋糕。

蛋糕越做越大,分吃的人越来越多,则支持陆远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最终就是尾大不掉,君权和相权并轨同在。

当谁也无法通过斗争除掉对手的时候,那么斗争的尽头就一定是妥协。

一个以双方互相退让、相互交融合作为最终结果的完美结局。

没有任何一个成熟的政客会接受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种事。

嘉靖不会、陆远更不会。

这就是刺陆案,如今刺韩案所诞生的政治动机以及对未来大明朝发展的政治影响。

如今事态之发展已成必然,嘉靖代表的皇权、严嵩代表的相权、陆远代表的地方政党三方已然完全交织在这个案子中,谁也抽身不得。

陆远的谋划成功了。

陆远觉得,几百年后的大学政治或者历史课中,大明朝的刺韩案大概会被人拿出来反复说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