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关灯
护眼

第554章 忽必烈上门

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吾看书 www.wukanshu.com,最快更新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第556章忽必烈上门

秦忠虎劝了几句没劝动,没办法,只好点了两队护卫,大伙一起换了衣服后,跟着赵绎外出。

出门后,两队护卫先后分散开,两人一组或三人一组,分布在马车五十米内。

秦忠虎带着四个护卫则跟在马车四周。

这样跟的人不多,不算太显眼。

大明城现在还是相当繁华的,战事平定了一年多,城中人口有几十万,来往商贾也不少,街上非常热闹。

当然,街上也有宋军在巡逻,一队队的宋军时常可见,这也是秦忠虎愿意出来原因之一。

宋军在这里的统治力还算可以,街上有什么突发事情,随时能得到宋军支援。

此时宋军的新命令还没正式发布,街上行人神色自若,还慌乱。

赵绎透过车窗窗帘,小心的看着外面,眼中满是好奇之色。

他毕竟才十四岁,刚刚表现的有点强势,没人的时候,还是像个孩子。

特别以前在赵与芮高压的管理下,压力还是有大的。

他都记得自己九岁时,穿一件薄衣在雪中跑步,回去差点病死了。

但第二年父亲依然继续,简直让他害怕。

现在突然出镇一方,赵绎好像出了鸟笼的鸟,感觉一切都变的无比轻松。

权力才是迷人的香,赵绎默默想到了父亲的话。

刚才的崔叔似,居然敢反对自己。

可惜自己不能说了算,不然把这些异族的杀个精光,偷偷摸摸的,不杀你们杀谁?赵绎暗暗的想着。

“公子,先去哪里”这时装车夫的秦忠虎问。

赵绎想了下:“这里有地方买侍女和仆人吗?”

秦忠虎大为意外:“可买不到宋人?”

拉伊城当然有奴隶市场,宋军来之前,这里就是奴隶制,各城都有自己的奴隶主,也就是领主。

现在领主虽然被杀了,但市场上还是有人口交易,大部份出来交易的都当地人,也有更西面的阿巴斯王朝的人,还有阿尤布王朝的人,甚至还有蒙古人。

这里是买不到宋人侍女和仆人的,但赵绎笑道:“就去买几个波斯女子,听说挺漂亮的。”

“。。”秦忠虎。

要是陈小刀这会在这里,肯定要想了,你真是会玩,比你父皇还会玩。

秦忠虎无耐,还专门派人在街上问了问,然后带着赵绎往城东一处交易场所去。

那边有大明城最大的人口交易所,宋军专门在附近建立了牙行,用来配合交易。

这边所有的人口交易都要有记录,登记造册。

快接近市场时,马车已经不能放内,街口到处是人,赵绎也只能下马步行。

五护卫围着他,小心的往里去。

赵绎好奇的看向四周,街上还是波斯人最多,也有少量宋人和其他人,甚至也能看到蒙古人。

赵绎很奇怪,低头小声问秦忠虎:“这里还有蒙古人?”

秦忠虎也小声道:“拖雷的儿子忽必烈降了,去京师见过陛下后,又回来,现在在军中任职,军中据说还有上千蒙军为仆从军。”

但当年忽必烈带过来投降的蒙军不止一千,所以有很多蒙古人都留在城里当了普通百姓。

“忽必烈现在什么官?”赵绎以前也听父皇说过,听说这人有点才华的,精通汉文化。

“好像是知县。”

赵与芮没给他领军,让他当了一个知县。

知县今天没机会见赵绎,肯定没来。

赵绎点点头,没再说什么。

当天赵绎在外面转了转,又在街上买了三个波斯侍女。

三个波斯侍女加起来不到四十岁,据说都是以前波斯领主的女儿们,其中有一个还会说点汉语。

即便他是藩王,但买人时,当地府衙还是有人过来公证,出具证书。

这时赵绎发现,三个侍女每人还有一个衙门出具的身份证明。

身份证明用薄铜打造,上面会刻下姓名,住址,年龄和大概的身高,相貌等,有些明确的标志会写上去,比如左脸上有个痣什么的。

当衙役让赵绎留下地址,稍后派人去衙门拿身份证明时,才知道眼前的是明王。

衙役脸色大变,态度好了很多,明确表示,不需要王府派人去拿,证明办好了,他们会派人来送,但是。

衙役想了想后,还是壮着胆子道:“小的斗胆,有些话还是要说一遍,按我大宋律法,这些人虽然是明王的奴隶,但也不能随意打骂,更不能擅自处死。”

“按朝廷要求,无论是谁府中的侍女,仆从,每年要到衙门报道一次,年纪幼小的,还得根据年龄身高长相的变化,更换身份证明。”

赵绎心想,这就是父皇为了方便控制百姓们的手段了?

包括两宋在内,还有两宋以前很多朝代,还有后面的明朝,朝廷统计人口时,像大户人家家中的佃户,侍女什么都不会统治在内。

现在赵与芮治下,什么人都得统计进去,连王府的侍女仆人什么,每年还要到当地衙门报道一次,证明这人确实还活着。

如果死了,得上报朝廷,什么原因致死的。

虽然说这是赵与芮为了控制百姓,方便统计人口,同样也是保护这些侍女奴隶。

赵绎想到这里,不由笑道:“若是他们犯了错,我也不能处置?”

那衙役涨红了脸道:“明王当然可以处置,但-――”他声音压低了很多:“最好不要轻易的处死,不然--”不然我们也难做的。

不要轻易这几个字,其实就代表可以,因为你是明王,肯定会有办法的。

赵绎笑道:“本王明白了,他们若犯了大错,则将他们送衙门法办。”

“这样最好。”衙役大喜。

临前时衙役再次提醒赵绎,因为他买了人,所以朝廷会重新统计王府中有多少人口,有多少仆人什么的,这个数字,每年要更新的。

赵绎回来的路上,感觉目前大明城还算平静,宋军进来后,当地波斯人似乎习惯了,毕竟他们之前一直在蒙古人的统治下。

但赵绎看到街上很多男女都戴着面巾,他知道,一旦自己关于肃清的命令开始颁布,原本平静的大明城内,肯定会掀起巨大的风浪。

try{ggauto();} catch(ex){}

第二天一大早,赵绎早早起床,接着就和秦忠虎在院子里沿着走廊小跑起来。

这是他每天必须的晨练课程,以前在皇宫是被赵与芮逼着跑,现在出来了,他也不敢怠慢。

因为赵绎自己也不知道,王府里有没有父皇锦衣卫的密探?

早晨跑了有半小时左右,他回去洗涮,接着是王府中一个老师给他授课。

这老师是他父皇赵与芮选的,不教儒家经典之类的,只教历史。

老师叫陈琰,是海南制置使刘克庄的女婿。

刘克庄算是南宋大儒了,最早从京师出来出镇湖北,后迁大员,复迁海南,一直在干制置使,赵与芮打算让他干到退休。

女婿陈琰也很有才华,历史上二十九岁才中进士,但在赵与芮的大宋,很早就进入官办学校,受朝廷新学的教育,主攻历史。

陈琰年纪现在也不大,才二十三岁,相当于后世的大学生刚毕业。

赵绎对他很客气,也很尊重,至少表面上是如此。

因为刘克庄在内阁呆过,又出镇地方,历经三个地方制置使,人脉什么肯定有的。

陈琰等他坐下后,立刻拿着书开口。

与此同时,赵绎在心里叫道:“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陈琰几乎与他同时说了出来。

又是这套,赵绎心里暗暗厌烦。

陈琰给他授了大半年课,每天开场第一句话就是这句,赵绎都听的烦了。

但他不敢在脸上露出有烦燥之色,反而挂着笑容,微微点头,表示很认同这句话的模样。

陈琰不知道赵绎心里感受,还以为赵绎是个很认真听讲的学生。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始皇赢政两个儿子,扶苏和胡亥。”

“先说扶苏,赢政长子,史称:刚毅勇武,信人而奋士。为人宽仁,有政治远见-――”

陈琰在台前长篇大论,赵绎在下面听的昏昏欲睡,他是对这些一点兴趣都没有,因为他小时候就在宫中学过了。

每次听到这里人,他就会想,扶苏就是个SX,换成是我,肯定先杀使者,再起兵打回咸阳,哪轮到胡亥上位?

胡亥也是个SX,换成是我,得位之后,先杀李斯和赵高,哪轮到赵高指鹿为马?

上午赵与芮给他安排了两节课,一是历史,一是历史地理等综合,雷打不动,他不想上也得上。

每节课也不长,半个时辰不到,中间有休息。

第二节课居然是个波斯人,主要为他讲波斯的地理位置,周边王朝的情况,当地风俗,民俗,信仰等基本情况。

这个波斯人是第一次为他上课,第一课后就把波斯四周所有王朝介绍了遍,还带来了地图。

赵绎对这节课还是比较有兴趣,听的津津有味,就是这波斯人汉语说的不是很好,有时候他要再问一遍,你刚才说什么?

上午两节课后,就是属于他自己的时间了。

赵与芮自己当年在沂王府时,也被安排了满满的课程,但他后来一口气划了很多课,差点把老师们给气死。

现在他对儿子要求极严,每天上课之后,老师们要写他的课后表现,每个月收集后,往京师送一次。

所以赵绎也不敢学老子一样不上这些课,只能老老实实听着。

赵与芮三个儿子爱好不同,最爱武力的就是这三皇子赵绎。

下午他自己时间时,就会练射箭,打燧发枪,有时还会骑马,都有王府护卫教他。

这天下午,他正在王府中练射箭。

扑,随着一声轻响,箭支入木,发出沉闷的声音。

赵绎闭着眼睛,想像着一箭射到人体,这种感觉真是爽歪歪了。

可惜不能亲自上战场?他微闭双眼,表情有些陶醉。

边上递箭的秦忠虎莫名其妙看着赵绎,他已经不止一次发现赵绎有这种表情,似乎射击射箭对赵绎来说,是个极大的享受,能让赵绎得到极大的满足。

“报”外面突然传来报告声。

沉醉在享受中的赵绎猛然警醒过来。

不一会,有个军士上前:“长江县知县忽必烈,求见明王殿下。”

“啥?”赵绎先是愣了下,很快反应过来。

他回头看向秦忠虎:“长江县在哪?”

大宋占据波斯后,改了很多地名,赵绎更是直接过来,把波斯湾也改了。

秦忠虎也不知道啊,马上叫人拿来当地地图。

这地图还是昨天赵绎刚刚从总督府拿过来的。

上面写着波斯各地原地名,后现在改过的地名,结果一看,长江县原来就是拜火教总部亚滋德古城边上一个县,同样是盛产拜火教的城镇。

赵绎听总督张宣说过,当地知县也是个狠人,配合着宋军大力剿灭拜火教徒,没想到知县就是忽必烈。

长江县距离大明府还是很远的,这么远的距离,忽必烈不经召唤就跑过来,铁定有什么事。

“让他到客厅等我。”赵绎立刻道。

他故意又玩了两刻钟,然后才往客厅去。

一进门就看到忽必烈站在厅里,见赵绎进来,忽必烈满脸堆笑,没有一丝不耐烦,赶紧上前拜见明王。

“拜见大王。”忽必烈按蒙古的传统,跪拜大王。

“大王?”赵绎反复念着这几个字,觉的听着挺爽的,比明王好听多了。

当然,若是叫陛下或官家可能更爽?呜呜,他突然全身一个寒颤,想到了父皇赵与芮,赶紧摇摇头,暂时先抛弃这个想法。

父皇赵与芮像一座大山,死死压在他们几个兄弟头顶,赵绎这种人想到也会感觉到害怕。

“大王?”忽必烈见赵绎在发呆,又叫了声。

“啊,四王子,请坐,请坐。”赵绎反应过来,赶紧叫他坐下。

忽必烈满脸恭敬道:“下官现在只是大宋的知县,再也不是什么四王子了。”

“大王,这是下官小小的敬意。”接着看向桌上的一个盒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