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吾以力镇三国

关灯
护眼

第一百七十二章 李桓的意图

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吾看书 www.wukanshu.com,最快更新吾以力镇三国!

其实印刷术是存在很久了,比如平常最常用的印鉴,那就是印刷术的一部分。

而关于书籍的印刷。

在熹平年间。

也就是大概公元172年到178年期间,就已经出现了摹印和拓印石刻之法,比如熹平石经的拓印,或许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可这就已经是书籍印刷的开端了。

然后就到,唐朝开始进入雕版印刷术的阶段,这雕版印刷术可是持续了很多年了,哪怕后来活字印刷术出现了,雕版印刷术还是用了几百年时间。

一直到活字印刷术开始渐渐的成熟起来了,才开始有了大规模的读书人出现,比如明朝……

明朝有一种说法,叫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印刷术越来越成熟。

书籍越来越多。

读书人自然也是越来越多,哪怕是一个放牛娃,只要有一本书,就能读书,说明有机会进入启蒙的阶段,也是因此,才把科举推到了巅峰状态……

李桓有上下五千年历史背书,这就是他最大的优势,他不需要一步一步的来了,简单来说,他已经知道答案了,所以结题步骤已经让他省略过去了,不需要花费这么多时间去慢慢积累和进化。

他一步到位。

直接进入了活字印刷术。

而且不是简单模式的。

最简单的活字印刷术的模式,是泥活字。

而在毕昇发明了泥活字之后,在这个基础之上,开始进行多番的研究,后来几百年时间,不断的进化和试验,锡活字、木活字、铜活字、铅活字等……

最后才确定,沿活字的使用。

而相对而言,在遥远的西方大陆上,大概四百年之后,德国人,J.谷登堡,才集活字印刷术的技术大成,发明了沿活字,这种经济实用的活字印刷术。

所以历史已经告诉了李桓,沿活字是最成熟的技术。

所以李桓从一开始,就是上马沿活字的技术。

只不过技术是需要一步步推进的。

目前来说。

技术还是不到位的。

……………………

工坊之中。

一个高大,赤裸上身,露出古铜色壮硕皮肤的中年人从烘炉后面走出来了,先对李桓进行拱手行礼:“毕山拜见大将军!”

“免礼!”

李桓摆摆手,然后问:“字模铸造的如何了?”

“这是目前我们营造出来,最好的一版了。”

中年人让人把一托沿活字的字模给抬过来。

中年人是工坊的负责人,叫毕山,毕昇的毕,泰山的山,一个贫穷的农家出身的读书人,当过铁匠,也当过木匠,曾经还是一个黄巾军的旅帅,上过战场打过仗,人生经历丰富。

他是南阳人。

黄巾之乱平定之后,他从南阳逃难到关中,进了长安,还入赘到了一个商贾之家,日子也算是安安定定,媳妇不是一个泼辣的,丈人也不是挑剔的,虽然入赘难听了一点,但是总比丢了性命要好。

他会让李桓挑中。

那是因为大将军府扩建的时候,他丈人给大将军府提供了一些木材,然后木匠不够用,他老丈人就把他拉过去了,他的手艺很好,特别精细,榫卯技术就很好,打造的桌子很好,而且那些横梁上雕刻出来的图案,栩栩如生的。

一次偶然的机会,吸引了李桓去观赏他干木工活,互相聊了一下,知道他不仅仅是木匠,还当过铁匠,李桓建立这个印刷工坊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想到他了。

不过李桓还是很谨慎的,想人去把他给查了一个底朝天,还查到了他当过黄巾军旅帅的历史,这倒是让人非常意外的。

最后经过考验,李桓还是让人来挑头,当这个印刷工坊的主事。

而且承诺。

做好,能当官。

这个诱惑还是非常大的,毕竟是一个入赘的赘婿,要说毕山不想在老丈人家扬眉吐气,那是不可能的,当初入赘,那是无可奈何,毕竟黄巾军的身份,让他寸步难行。

所以他按照李桓描述的方法,那是以日继夜的研究。

除此之外,李桓最少集结了铁匠工匠木匠等等,好几十号人,以奖金和当官的诱引,诱引这些工匠打开脑洞,根据他描述的办法,把沿活字给弄出来了。

事实上,人的潜力还是非常之巨大的,要知道,李桓就只是知道一些原理,甚至制造的原理都是错漏百出的,单单就是一个概念和理论而已,在这个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要做出实物来,需要克服的技术,那是数不胜数的。

有了奖金,特别出色的还能被举荐当官,这何等的诱惑,对于地位低下的工匠们,那是嗷嗷直叫的,一群人都是废寝忘食的去研究的。

“印一板出来看看!”

李桓沉声的说道。

“诺!”

工匠们开始动起来了,这一版的字模,那都是论语字模,所以印出来了,就是论语。

挑字模,拍板,上墨,压印。

最后的效果呈现在了李桓和李儒的面前了。

“怎么样?”李桓盯着这一面纸张,上面的字非常清晰可见。

“所谓活字印刷,即是铸造出了所有字体的字模之后,就可以按照文章上的字体挑选字模,进行排序,排序之后就可上墨,拓印……”李儒深呼吸一口气,他压住了心中的震惊,甚至忘记了自己正在见证历史的进步,他更加关注这种方法可不可行,能不能改变这个天下读书人的现况:“从某种程度来说,只要这种字模足够耐用,就可以无限印刷,一个人,抄录一本书,起码数日,而这样拓印之法,不过只需要一炷香的功夫,甚至……”

他吞咽了一口唾沫:“目不识丁之辈,都可以做这种活……”

“没错!”李桓微笑:“我可以把工坊变成一个流水线的工坊,我手下有人,只要这个工坊的技术成熟之后,我可以在整个关中,设立不下十个,数百人以上的印刷工坊,日夜不断的印刷……”

李儒有些想象不到,一旦到了那种境界,那么书籍是多么泛滥的一件事情。

“你拉上我,是因为我是寒门读书人,不,应该说,我是一个连门都没有的读书人,我是真正穷苦读书人,所以我会竭尽全力的发展印刷术,还有一个,那就是如今放眼长安,唯有某家的藏书最多,昔日汉室宫廷藏书,一半在我手上,放眼长安,能与我媲美藏书的,只有两个,一个是蔡祭酒,一个是杨司空……”

李儒直接一通分析下来了,他看着李桓的眼神都有些变了,这个看起来人畜无害的青年,心思到底有多沉,即使他,都有几分恐惧了:“你的心思可真多啊,真是走一步看十步,你早就已经在打我的主意了!”

“你这么说也没错!”李桓笑了笑,问:“那我就问你一句,咱们的赌约,你还作不作数?”

“那是当然!”

李儒平复心情下来,嘴角扬起一抹邪魅的笑容:“若是普通的读书人,自不敢担如此重任,但是某家,一个连天子都敢于举起屠刀的人,何惧天下世家门阀,生不求列为公卿,死不惧遗臭万年,某既已受过这样的苦,那就不愿意天下贫穷读书人走过某的路,既有如此机会,何惧之!”

………………

看完了印刷工坊之后,李桓又跟着李儒跑去看了一眼造纸工坊,造纸工坊设立在城外,南郊之外,就在新城和旧城的官道旁边,一块空地上,零零落落的房子,住着上百人,都是造纸工人。

try{ggauto();} catch(ex){}

李桓瞧了一圈之后,并不是很满意。

李儒已经很用心了。

也不知道他从哪个角落里面,把一些造纸工匠给翻出来了,完全是复制了蔡侯纸的制造工艺了,每一步制造工艺都很踏实,制造出来的纸张,的确是蔡侯纸。

甚至质量上,还有不少的进步。

只是速度很慢。

工序很复杂。

原材料方面也显得单一一点。

其实造纸术的发展,一个朝代比一个朝代有进步的,从汉朝开始,到魏晋南北朝,不管是造纸技术,还是造纸原材料的拓展,或者是造纸设备的更新,都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如果说汉朝,其实纸张的使用,并没有很推广,那么到了魏晋南北朝,纸张的使用开始普及起来了,随着技术进步,造纸原材料拓展,成本降低,而且越发的光洁平亮,纸张开始淘汰竹简布帛,成为传信和书籍的基本体。

但是造纸术的成熟,应该要到宋元时期。

李桓记得,好像他在哪里看到的一段历史,说是宋元时期是中国造纸术的成熟阶段,因为此时造纸原料又有了新的开拓,竹纸和稻麦秆纸的发展标志着造纸史中的新纪元。

“目前还是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这些为原料的造纸吗?”李桓问。

“龙亭侯传下来的配方,就是这些!”

一个小老头代替了李儒回答。

他叫吴广,吴家代代造纸,先祖是龙亭侯麾下的造纸工匠,在二十多前他爹帮朝廷造纸,但是最后得罪了权贵,被下了大狱,活活给折磨死了。

他逃过了一劫,就举家归隐,以务农为生。

但是即使躲到了河南的一个小县城,还是让李儒按图索骥的办法,给找出来了,一同造出来了,还有十几家,都是曾经的造纸工匠,集结到了长安,开启了新一轮的造纸。

一开始他是忐忑的。

但是……

他骨子里面还是有造纸的梦的。

在强迫之下,在没有选择之下,他好像也说服自己,重新开始造纸,技术没丢,甚至是这些年他针对自己吴家传承下来,每一道造纸工艺都进行了一些改变,效果非常好。

现在造出来的纸张,比他父亲三十年前给朝廷造出来的纸张,还要好很多。

“尝试过用竹子造纸吗?”

李桓问。

他记得,天工开物里面的一些竹纸制造流程,但是记得不是很清楚了,只能说出来一个大概,具体想要做起来了,就需要不断的去试验了。

“竹子?”吴广摇摇头。

“纸笔!”

李桓低喝了一声。

“在!”

有人送上了纸笔,李桓提笔点墨,开始写起来了,记忆力还是不错的,竹纸制造的六个大步骤,他还是记得的,他一一的写下来了。

第一,斩竹漂塘。

就是斩竹嫩竹,放入池塘,裁泡一百日以上,利用天然微生物分解并洗去竹子之青皮。

第二,煮徨足火。

就是将以上所得之竹子,放入〝徨〞桶内与石灰一道蒸煮八日八夜……

还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

六个大步骤之下,其实还有比较细小的步骤,造纸没有这么简单,想要造出好的纸张来,更是需要精益求精的精神去苛刻每一道造纸工艺。

“你尝试一下吧!”

李桓把这工艺递给吴广,然后微笑的说道:“吴老,你若能造出竹纸,我许你一个千石秩俸的官职,而且保你吴家一人进去太学读书……”

“老朽当竭尽全力,死而后已!”

吴广顿时激动起来了。

要知道,他爹当年给官府造纸,劳苦功高,可连一个小官都不算,只能算是一个工匠而已,随便能捏死的,就他们工匠之身,根本不可能入官身的。

更不要说,李桓还能保他家一人读书,若是能让他孙子去太学读书,他吴家未来未必不能成为士族之家。

………………

李桓和李儒从造纸工坊走出来,已经是傍晚了,太阳下山,夕阳西下,晚霞正覆盖着巨大的长安城。

“这工坊要扩大!”

李桓骑在马上,看着周围炊烟袅袅的升起,说道:“最少要扩大十倍!”

“十倍?”

李儒皱眉:“需要吗?”

“需要!”

李桓淡淡的说道:“还远远不够呢,李文忧啊,你是儒家读书人,所以看不到的东西,也很多的,在你看来,这就是工艺,甚至说是改变读书人的一样武器而已,但是在我这里,这还是一个产业链,文化产业,向来暴利的,只要咱们的纸张足够的好,不说印刷术那边,就单单是纸张,哪怕这个工坊,扩大一百倍,都远远不够供应的!”

“你认为可以用纸张来取代布帛和竹简?”李儒的战马落后一个马头,看着李桓厚重的身影,目光越发的明亮起来了。

“早晚的事情,我们推的越快,取代的也就是越快!”

李桓微笑的说道。

“造纸术,活字印刷术,你是要把世家逼入绝境啊!”李儒提醒说道:“你知道一旦世家爆发出绝境的反击,有多么可怕吗?”

“领教过了!”

李桓淡淡的说道:“所以我知道,我没有实力和世家门阀硬碰硬的,我能妥协一次,就能妥协第二次,因为我知道,我不妥协,就只剩下战争了,战争能打赢,可打不赢的是人心,想要单单靠着战争,征服天下,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既然明知道,为什么还要去做!”李儒不明白。

“任何事情可以分两面性的!”李桓笑了起来了,看着李儒,问:“我问你,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既然对他们如此重要,那我手上,是不是等同于有一个能拿捏他们的筹码了……”

李儒的思维一下子有些转不来,所以愣了一下,不过很快他就反应过来了,目瞪口呆的看着李桓:“你还打算把这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拿出来和他们谈判啊?”

“为什么不呢?”李桓反问。

李儒眉头跳了一下,他第一次感觉到一件事,格局,他的格局好像有些跟不上眼前这青年,甚至他感觉看问题,他都不如眼前这青年看的清楚了。

“所有事情都是可以谈的!”

李桓淡定的说道:“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要把世家门阀给打下去,存在即使有道理,世家门阀虽然自私了一点,但是你我都不得不否认,他们对稳定地方的秩序,还是很有贡献的……所以,他们如果想要共享这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那也是完全没问题的,毕竟这是造福天下读书人的大事情,不仅仅只是靠我一个人去做的,得天下人同心,方能推动时代进步,改变落后,彻底屏除竹简和布帛的使用……”

“你早就想好了这一步该怎么走了!”

李儒深呼吸一口气,道:“那么你打算从他们身上换什么?”

他很想知道,李桓付出这么大的代价。

到底想要什么?

“铜矿,铸币所有权!”

李桓嘴角扬起邪魅一笑,说道。

“难怪你在回收太师铸造的无字小钱,借力打力,你就是要用这个机会,整肃整个关中的钱币!”李儒秒懂了,甚至他的脑袋开始高速的转动起来了,李桓接下来的步步为营,都在他脑海里面过了一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