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秦时明月之政

关灯
护眼

第四百八十章 秦王政十年

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吾看书 www.wukanshu.com,最快更新秦时明月之政!

诸国也是倾尽了全力,拿出了家底儿,进贡了诸多特产,香料,宝石奇珍等。

来的路上因为水土不服,长途颠簸,还死了几个人。

人家这事儿做的体面,大秦也不能不体面,要不然传出去还怎么打交道?

名声的重要性,远远不是那些没什么名声的人能想象到的。

什么都靠强权,统治成本可就太高了。

适当投桃报李,以恩德为隐刃,才能更有效的吸纳同化诸国。

嬴政根据册封的爵位给予了不同数量的封赏,主要是丝绸,纸张,瓷器,青铜器这些最实用的硬通货。

不算很多,却也不少,起码让诸国没有白跑这一趟。

至于那几个路上死了的倒霉蛋,他们的册封和封赏以及最终的决议,都会由王绾他们负责带去。

体面是件很重要的事情,尤其是国家层面,能够带来的隐形良性影响是极大的。

朋友多多的,敌人少少的,此消彼长带来的利益是难以计量的。

对于和平演化,文化同化(入侵)来说,更是必不可少。

凡事软硬皆施,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也才能真正达到目的。

暴力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是如果只有暴力,那就会有解决不完的问题。

暴力不是目的,暴力只是为了达成目的的辅助工具。

在西域使团离开不久后,终于病愈的韩王安,也又一次来到了大秦。

韩王安来大秦的心情一次比一次沉重。

这是最沉重的一次,他的心都要碎了,以后就真的要成为秦国的臣子了,再也没有其他选择了。

看着咸阳城,韩王安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悲凉,等下一次再来,应该就会永远住在这里了。

唯独给了他心理安慰的是,秦王并没有羞辱他,即便这一次是来俯首称臣,献地纳贡,可是秦王依旧给了王的礼节待遇。

不得不说。

秦王,体面人啊。

嬴政当然不会再羞辱韩王安,大局已定,韩王安的姿态已经足够低了,这都已经主动投了,还羞辱人家,成何体统?

这对他国的影响又会是多么恶劣?

给人面子就是给自己面子,大家都体面,都体面才能少动刀子。

不过是给些礼遇,便可以大大削减诸国抵抗之心,也能削减韩国韩王反抗之心,收拢天下民心,何乐而不为呢?

韩王安回国的时候,嬴政回礼极为丰厚,丝绸锦缎、黄金玉器、奇珍异宝无数,更是派出八千精骑护送韩王安安全归国。

态度表达的非常明显,大秦不仅是不会卸磨杀驴,更会富贵以待,护你周全,让来投之人荣华无忧。

也是彻底安下了韩王安之心。

包括韩非和红莲也是彻底松了口气,彻底放下心来。

就在这东西方同时两面开花,一片大好的形势下,秦王政九年也走到了尽头。

秦王政九年,大秦彻底拿下了河西走廊,控制了西域,正在建设东西方贸易通道,一切顺利进行中。

以目前的形势,军事,经济,文化三重入侵下,只需要十余年,西域就一定会变成大秦的形状。

并且这一年彻底让诸多羌族臣服大秦,逐渐吸纳同化羌人,也大大震慑了匈奴,让匈奴更加恭敬侍秦。

华夏大地这边,楚国,赵国,再一次被大大的削弱,魏国,燕国,齐国同样有所损失。

韩国,韩国基本已经投了。

大秦得了赵楚两国十几座城池,韩国富庶至极的南阳一郡之地,等明年,韩王安就要彻底投了。

七国。

不。

很快就要六国了。

距离天下一统,已然时日不远矣。

今年也多得了几个孩子。

羌族有美人诞下十三公主,嬴政取名为嬴粟,晋升其位份为长使。

丽姬也诞下十四公主,嬴政为其取名为嬴媛。

姜芷又生下一个儿子,这已经是嬴政第十九个儿子了,嬴政为其取名泰吉。

姜芷对此十分得意。

嬴馨也是生下了第二个儿子,嬴政为其取名大观。

对此嬴馨也很欣喜。

紫女生下十五公主,嬴政为其取名嬴姣,她也算是子女双全了。

就这样,秦王政九年过去了。

秦王政十年到了。

这一年刚一开始,很明显,除了秦国,关东六国没一个高兴的起来的。

也不对,齐国还好。

齐王建还在接着奏乐接着舞。

韩王安献南阳于秦国,对大秦俯首称臣,很明显就要彻底投了,即便这么大的事对他也没有任何影响。

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余五国。

楚幽王虽然能力不行,手段残酷狠辣,心肠歹毒,但是他不傻。

对于去年突如其来的天下大乱,他已经反应过来了,虽然不知道姚贾是秦国的人,但是他也知道,这一场天下大乱,暗地里必然有秦国的原因。

近几年大战,楚国损兵折将,丢城失地,自己刚刚继位,脸没露出来,屁股露了个干干净净,现在国内暗潮涌动,局势实在不容乐观。

楚幽王现在是真的高兴不起来。

魏景湣王更是高兴不起来,秦国越来越强了,原本就已经强的令人害怕,现在更令人害怕了。

尤其是韩王安献了南阳以后,魏景湣王更是气的大骂,何其懦弱无能之昏君,简直跟你父亲一模一样,无耻无能,不,还不如你的父亲。

置祖宗基业于不顾,混账至极,死了对得起列祖列宗吗?

魏景湣王既是愤怒,又是恐惧,同样还有着兔死狐悲的悲哀。

当韩国这个缓冲带消失了,下一个会是谁?直接与秦国相邻的魏国又该何去何从?

这是魏景湣王不敢想的事情。

他痛骂韩王安对不起列祖列宗,他也在恐惧自己,死后又该怎么去面对列祖列宗?又该怎么去面对他的父王?

至于燕国,燕王喜除了叹息,还是叹息。

赵国赵悼襄王这边,他现在的时间实在已经不多了,自去年被圈儿踢导致赵国损失惨重,他就一病不起,在得知韩王安的作为以后,更是病上加病。

他已经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他现在最愁的是继承人的事情。

他的长子太子嘉乃是原配所生,后原配病逝,他另立了正妻,也就是现任的王后,他与现任王后感情极深,极宠王后,连带王后的儿子公子迁也极其宠爱。

太子嘉本也是嫡出,在赵悼襄王继位之初,赵悼襄王为了朝局稳定,便把他立为太子。

赵悼襄王对这个憨厚的长子一向不喜,爱屋及乌之下,他喜欢的是机灵的公子迁。

太子嘉今年未满二十,早年便丧母,由如今之嫡母赵王后养大,刚开始还好。

但是在赵王后有了亲子公子迁以后,那就怎么看他怎么碍眼,尤其是在赵悼襄王继位,立太子嘉为太子后,赵王后对她那就更是看不过去了。

只是公子迁还小,太子嘉又没犯什么错,赵王后也是聪明人,虽然想要更换太子,但也一直没说什么,只是限制太子嘉与外朝联络,不给他培养势力的机会。

对此赵悼襄王也是乐见其成,赵悼襄王继位的时候不过二十五岁上下,正是春秋鼎盛,继位之初为了稳定朝局立了太子,但是他也绝不想太子那么早就拥有权力。

太子嘉还小的时候尚好,随着越长越大,对于赵王后的作为,他是乐见其成,睁只眼闭只眼。

现在问题出就出在这儿了,而且问题很大!

太子嘉如今根本就没有培养出来自己的势力!而他赵悼襄王,现在要不行了!

太子嘉又不是赵王后的亲子,如今赵王后做了这么多年的王后,前朝的郭开,建信君,乐乘等一大批文武重臣,支持的又都是王后,以及公子迁!

郭开和王后一向蛇鼠一窝,当然支持的是王后。

原本这事也好解决,废了太子嘉,转立公子迁为太子即可。

只是公子迁年少,太子嘉也没犯什么过错,赵悼襄王又是春秋鼎盛的年华,他自然不着急,也不想太早扶公子迁为太子与自己争权,只是做好了废太子嘉太子之位的准备。

故而他限制太子嘉也限制的厉害。

太子嘉在父王不喜且限制,赵王后不喜且打压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获得任何外朝的支持。

外朝大臣又不傻,哪个不是看的明明白白的?谁也不会去跳上一艘注定要沉的船。

可是这一切都在赵悼襄王突然病倒下,成为了要命的问题。

太子嘉只有一个空名头,可是公子迁又太小了,今年十一二岁而已,若改立公子迁为太子,面对如今天下之局势,他根本没有办法应对。

可是不改就更不行了,赵王后和公子迁,以及前朝那么多支持他们的人,也都不会轻易罢休。

现在这是一根筋变成两头堵了!

若让太子嘉继位,只会有两种可能:一,政变被杀;二,太子嘉手段高明,把对手杀个干干净净,不过这种概率几乎为零。

而自己若想要保住太子嘉顺利继位,那就只能为他蹚平道路。

趁现在自己还没死,先把他的对手都杀个干干净净,然后让他顺利继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