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关灯
护眼

第256章 国际写作计划

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吾看书 www.wukanshu.com,最快更新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拯救大兵瑞恩》的篇幅不长,一个下午的时间,聂华灵从头到尾,看了一遍。

保罗安格尔端来两杯热咖啡,问起感想。

“这本,跟市面上的以反思回忆、军营生活、战场烽火为题材的二战军事都不一样,侧重点在集体和个体,在人道主义上……”

聂华灵语气里透着几分欣赏。

“我也有同感。”

保罗安格尔说:“我认为这个作者,值得一个国际协作计划的名额,你觉得呢?”

聂华灵品着咖啡,点了下头。

国际写作计划,是他们夫妻两人搞出来的,在爱荷华大学的“作家工作坊”的基础上,搞了個面向世界作家的国际性交流平台。

每年在世界范围内邀请全球各地作家前往,每届为期4个月,相互交流,学习讨论。

前几届都是他们夫妻自掏腰包,后来名气越做越大,很多企业、学校以及个人,特别是华人华侨,非常愿意慷慨解囊,捐钱资助。

参加的作家最低要求是至少出过一本书,又因为聂华灵是华夏人,所以特别偏爱华夏作家,每年都会邀请宝岛、香江和内地的作家。

比如,艾清、王朦、萧乾。

当时也邀请过李尧堂和沈雁氷,但因为二老年事已高,只好作罢。

“达令,你怎么了?”

保罗安格尔把头探了过去。

就见聂华灵盯着作者和译者简介,喃喃自语,“这个作者,我好像在哪里见到过?”

“不会吧?”

“这个作者和译者都来自华夏的燕京。”

保罗安格尔说他们两个从未去过燕京,聂华灵不可能跟这个方言和白若雪见过面。

“不不,我的意思是,我好像在别人的信里见到过这个人的名字,应该是见过!”

说话间,聂华灵立刻翻箱倒柜。

一摞摞的信件,被她分成好几类,一类是国外的,而香江、宝岛和内地,则归为同一类。

循着记忆,找到了艾清和王朦的信。

一封一封地看,惊喜不已,“没错,信上说的这个‘方言’,应该就是这部的作者。”

保罗安格尔诧异不已,何以见得?

聂华灵解释说,艾清、王朦在信里提到的方言,那个华夏文坛青年作家里的佼佼者,跟这个“方言”的作者简介,有好几处都很吻合。

“也就是说,他是年轻人?”

“没错,年轻人!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

“那真的是太好了!”

保罗安格尔一脸高兴。

作为国际性的作家交流平台,“国际写作计划”虽然也邀请功成名就的作家参加,但他们更希望把名额留给尚在成长中的年轻作家。

“保罗,我还有个想法。”

聂华灵说:“这个译者要不也加进来?”

保罗安格尔明白她说的不是迈克,而是白若雪,沉吟片刻,“我同意,一个大学生能翻译到这种水准,自身的文学水平肯定也不赖,就是不知道他们那边的学校,会不会答应?”

“事在人为,我们邀请我们的。”

聂华灵笑了笑,“到时候再说。”

保罗安格尔也不反对,重新拿起《拯救大兵瑞恩》,心里非常期待这个方言的到来。

“我现在就去写邀请函。”

聂华灵走到桌前,写给华夏作协的邀请信,已经写好了几封信,比如茹芷鹃。

“你们两位来爱荷华的费用,包括了裴竹章先生捐赠五千美刀,其中就有你们的路费。

不足之数,由‘国际写作计划’补上。

大约四五千美刀,是我丈夫,保罗向企业、私人募来之款……

try{ggauto();} catch(ex){}

爱城是大学城,很美,来过的人,都很喜欢,届时,希望你们可以带写作计划来美国。”

书信的结尾写着时间,3月7日。正当信漂洋过海地寄到燕京的同时,方言一个人南下沪市,正坐在上影厂的会议室里。

此时,召开着《高山下的环》的剧本研讨会,到场的除了李村葆、谢缙、吴贻躬他们,电影局的领导也来了,包括局长石方雨。

不仅仅因为石方雨是从上影厂调上去的,也是上级单位对《高山下的环》极其重视。

“我看讨论的也差不多了,如果同志们没有什么其他意见的话,就先这么定下来。”

石方雨左看看,右看看。

方言笑而不语,合上本子。

“接下来就要辛苦方老师了。”

吴贻躬盯着他看,说这几天在上影厂招待所小住,和谢缙、李村葆把剧本彻底改好。

“您放心,我一定尽快改出来。”

方言表面平静,内心惊喜。

石方雨道:“到时候,改好的剧本就刊登在《解放jun文艺》最新一期的头版位置。”

又过了半小时,研讨会告一段落。

方言刚站起身,就被石方雨、吴贻躬他们喊了过去,继续开小会,首先聊到的就是《舌尖上的中国》。

“在燕京电视台的试播,效果非常好。”

石方雨笑盈盈说,部里的,甚至更上级的领导看过了以后,都非常满意,高度评价。

“司徒导演说,现在已经拍了4集,还差一集,而且拍完了以后,还要重新剪辑。”

方言说,大概能赶在上半年播出。

“不急不急,慢慢来,慢工出细活。”

石方雨一想到在自己的任上,能出这么大的成绩,乐得合不拢嘴,然后又想到了即将在全国上映的《那山那人那狗》,同样也是列为电影局,乃至文化部门的重点电影项目。

吴贻躬道:“我们已经组织好上影厂的同志们,在上映的当天,集体去电影院。”

谢缙接过话茬,向方言等人发出邀请。

方言满口答应了下来,倒是石方雨他们因故,不能在沪市长期逗留,只好委婉拒绝。

“那真的是太遗憾了。”

谢缙摇头说,这次来看《那山那人那狗》首映的,还会有陈道名和龚樰这对男女主演。

“喔,陈道名调到上影厂了?”

石方雨作为上影的老人,好奇了下。

吴贻躬解释说,陈道名被上影厂借调过来,正在和龚樰拍新的电影,《大桥下面》。

方言说:“是我向白导推荐的,本来想推荐朱时茅,不过,八一厂纪律严,没松口。”

“这倒是。”

石方雨打趣道:“听说这回朱时茅能借调到燕京台,主持春晚,是你跟八一厂做了笔买卖,用《利剑行动》的电影改编来换人是吗?”

“确实有这么回事。”

方言这话一出,立刻引起众人的兴趣。

话题,渐渐地聊到了燕京台的春晚。

“时间不早了,我看不如边吃边谈吧?”

吴贻躬说,已经让上影厂的食堂,备了一些饭菜,特意来招待石方雨、方言他们。

“好啊,我也好久没有吃过上影的食堂,这回一定要好好尝尝,看有没有什么变化。”

石方雨边走,边说。

方言跟着大部队,走向了食堂。

视线一扫,章瑜和赵静站在人群中,不过没有龚樰的身影,估计人还在苏州河畔拍戏。

苏州河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