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关灯
护眼

第406章 大论战

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吾看书 www.wukanshu.com,最快更新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会议开到最后一天,又重新变回了文学沙龙,各说各的,自由发挥。

艺术形态、的界限、新中的荒诞、象征、幽默等审美范畴……

一直谈到晚上,江浙的文艺界、出版社在“楼外楼”菜管设宴。

透过窗户向外望去,远山近水,楼外的风景跟楼内的山石盆景相映成趣。

而且美味佳肴,相当可囗,河虾、湖蟹、芦笋、莼菜都很鲜美。

钟阿城和王硕吸取了黄酒上头的教训,在酒桌上喝酒的时候,再也不敢沾半点的黄酒。

倒是方言,和朱伟、石铁生等小酌起来,“路上就有劳你帮我多多照应铁生了。”

朱伟好奇不已,“方老师,您不跟我一起回燕京吗?”

石铁生笑了笑,“他呀,要趁这个机会,绕道先去一趟沪市。”

“知我者,铁生也。”

方言准备去《黄飞鸿》电影剧组,探龚樰的班。

李小琳发出邀请,“岩子,既然要去沪市,不如跟我们同行吧?”

方言满口答应了下来,却听到她接着埋怨起自己不够意思,竟然把《霸王别姬》给了《当代》。

“李主编,我看你们《收获》这回也是大收获。”

石铁生帮忙打起了圆场,“收罗到了那么多寻根文学的作品和理论文章……”

方言连连点头,“没错没错,就算没有收录我那篇《霸王别姬》也无妨。”

“话可不能这么说。”

李小琳语气里透着幽怨。

但凡是个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纵然是十篇、二十篇其他寻根文学的和评论文章,也许都抵不上《霸王别姬》这一部的价值,更何况,这还是出自方言这个现如今的寻根文学派旗手之手。

明明这个研讨会的主办方是《人民文学》和《收获》,结果最大受益方却是《当代》。

这就好比娶媳妇,李云龙抠抠搜搜地攒了点钱,盖房子,找人说媒,下聘礼,办酒席,等他忙活完了,新娘子快要入洞房了,却得没人老李什么事儿了,倒是丁伟捡现成的,直接入洞房了。

“小琳姐,下次,下次一有好的稿子,我一定先想到《收获》。”

方言被缠着没有法子,露出讪讪的笑容。

李小琳乐道:“这可是你说的,咱们一言为定!”

“呵呵,一言为定。”

方言转过头去,随后叮嘱朱伟、王扶等人。

针对《人民文学》这次收录的、理论文章以及会议内容,如果只刊登在12月的那一期,不仅是杂志的版面和篇幅有限,更重要的是相隔的时间太久,时效性太差,到时候就吃不上热呼饭了。

风头,恐怕会被最先报道西湖会议和寻根文学相关新闻的一批报刊抢走。

因此,计划在12月这期的《人民文学》之前,专门设立一个“寻根文学”主题的增刊。

不过方言能够想到,其他文学期刊同样也能想到,任谁都想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于是,占尽天时地利的《江浙日报》、《西湖》等江浙报刊,率先报道了西湖会议这一盛事。

一时间,便在华东文坛引起不小的波澜。

就在方言逗留在沪市的这段日子里,一家接一家的出版社争相宣传“寻根文学”,不但长篇大论,而且是连篇累牍地报道、评论西湖会议,本来已经降了热度的寻根文学,再次火速升温。

比如沪市的《文汇报》,就毫不吝啬地称赞、支持“寻根文学”:

“旨在挖掘和探索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心理,以寻找民族文化的根源和自我,来丰富和发展中国文学,展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度,是一种关注人类文化源头、民族精神之根以及个人生命之根的文学创作潮流,为华夏当代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try{ggauto();} catch(ex){}

又比如燕京的《文学报》,不偏不倚地评价道:

“文学‘寻根’的诞生有其必然性,是为了抵抗西方文学流派入侵的自我保护机制,追随西方某些作家、“流派”,即使模仿得再好,也不能成为独创性的艺术创造,华夏文学应该扎根在‘传统文化土壤’而不遗余力地开凿,才能跟‘世界文学’对话……”

但相比于支持的呼声,反对的声音也不少。

推崇西方文学流派的作家就觉得,寻根文学是在“开历史倒车”,是和康有为、梁启超一样的一种文学复古主义倾向,文学不应该向后看,而应该向前看,向西方看齐。

甚至有更狂热的先锋文学评论家认为,寻根”纯粹是民族主义的、保守主义的口号。

传统文化这条烂根,斩断都来不及,踹都踹不脱,寻根文学流派还寻它干什么?

寻根,寻根,寻个鸟的根!

把“寻根”当成是没落文化的“守灵人”和“辫子军”的作家、编辑和评论家,大有人在!

“前卫”的先锋文学阵营看不顺眼,“保守”的本土文学阵营也有看不顺眼的。

“寻根文学”不过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邯郸学步、鹦鹉学舌罢了,充其量也就是对美国黑人作家,阿历克斯·哈利的《根》的拙劣模仿,只不过人家寻的是“非洲的根”而已,根本没什么了不起。

这是一条岔路、歧路、歪路、邪路,比妖魔鬼怪横行的先锋文学,没什么区别!

舆情汹汹,此起彼伏,先锋阵营认为寻根文学太“保守”,本土阵营又觉得寻根文学太“先锋”,寻根文学流派就夹在激进派和保守派的中间,两头受气,被狠狠地输出、批评和质疑。

然而,寻根文学流派的成员也不是吃素的,不会任打任骂,一个个挺身而出,火力全开。

韩少恭作为方司令的先锋大将,第一个站出来,在报纸上大声疾呼:

“我们的根就是东方,东方有东方的文化,我们民族文化之精华,更多地保留在中原规范之外……规范之外的,才是我们需要的‘根’,因为它们分布在广阔的大地,深植于民间的沃土,挖掘中华民族文明的潜藏底蕴,求索文化的根基。”

紧接着,茹芷鹃公开力挺,而后,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等等,不约而同地摆出同一个观点:

“对西方的学习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自我的问题,只有自身的历史文化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伴随着越来越多的文学界人士加入讨论,整场论战大有向全国范围蔓延的趋势。

“滋滋,过瘾,这仗打得越来越过瘾。”

卧室里,方言翻了翻《文艺报》,手边上还堆放着一摞最近出炉的文艺报纸。

“你还笑得出来啊。”

龚樰满脸担忧道;“看这些报纸是怎么说你的,‘文妖’、‘复古份子’、‘江河日下’……”

“这算什么,又不是第一次了。”

面对舆论上的口诛笔伐,方言付之一笑,“每一次都这样,‘文妖’这个词已经快让我变成褒义词了,不对,应该是成了我的专有名词,挺好的!”

“真的不会有什么事吧?”龚樰关心道。

“就算是有,那也是好事!”

方言道:“不过是文人相轻而已,最后还是要靠作品说话,我的答案就是《霸王别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