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这本小说很健康

关灯
护眼

第140章 战略眼光

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吾看书 www.wukanshu.com,最快更新这本小说很健康!

“今天之前,如果有人问我今年看过的最搞笑的是什么,我会给出很多回答,但我绝对想不到会是三国演义。但是今天之后,我的回答只有一个,那就是三国演义,我TM现在整个人都快要笑死了,我从来没有想过,丞相也有这么招笑的时候,简直太搞笑了!”

这是在最新的三章章节更新后出现在群里第1句话,同时也代表了所有读者的心声。

没办法,这段剧情实在是老招笑了。

在昨天更新的剧情里面,曹操不出意外的败了,因为前期各种铺垫的非常完美和细致,所以哪怕是最愤怒的丞相党,面对这场失败也欣然接受了。

他们只能感叹,丞相实在是又飘又浪,这场仗不败是没有道理的。同时如果这场仗要是赢的话,那三国演义估计到这里也就结束了。

所以昨天虽然是丞相党惨败,整個赤壁烧的一片火海,但惊讶的是所有读者们的情绪都挺稳定的,同时大家心里也都清楚,第2天更新的剧情应该就是高潮的余韵,大家应该各自归拢一下自己的收获。

孙权取得了大胜,然后拿下半个荆州,而刘备也同样取得大胜,拿下半个荆州,曹操则狼狈的放弃荆州,双方重新在豫州和徐州,还有兖州的边境线上对峙什么的,基本上就是这个剧情了。

接下来应该是相当平稳的,双方各自吞噬利益的章节,谁也没有想到刘旭在这个时候还能搞出什么花活出来,但事实证明,刘旭不但搞了,还搞得所有的读者们都快要乐傻了。

原来章节一开始,曹操就实在是太惨了。

先是在乌林遇到了吕蒙,曹操只能留下张辽断后去抵挡吕蒙。

然后凌统来了,好在徐晃又及时赶到,又敲好遇见了三千军马,看似好了一些,结果却遇见了甘宁,3000兵马就只剩下1000了,还有两员大将被杀。记住网址m.97xiaoshuo.cc

曹操只能继续逃跑,却没想到遇见了陆逊和太史慈,又多亏这个时候张郃到了,这才幸免于难,但张郃同样被丢到后面去断后了。

当初刘旭读到这一段的时候倒也感觉非常的神奇,曹操先后留下了文聘,张辽,张郃去给自己的断后,结果这三个一个都没死,还各自成为了蜀汉和东吴的噩梦,当真是非常的神奇。

好在之后总算没有遇到人围追堵截了,一路逃到了乌林之西,宜都之北,同时荆州就在前方,曹操就忍不住得意的大笑了起来,刘旭描写说,这笑声,把周围空涧里面的飞鸟都给惊动了起来。

周围的将领们个个都是灰头土脸的,见到自家丞相还在发笑,顿时不解的问道“丞相何故发笑?”

然后曹操就说出了经典台词道“吾不笑别人,单笑那周瑜无谋,诸葛亮少智。若是吾用兵之时,预先在这里伏下一军,如之奈何?”

结果曹操的话音落下,赵云就直接杀了出来,惊的曹操几乎坠马,只能让徐晃和张郃两个倒霉蛋挡住赵云,自己只顾着逃跑去了。

第一章到此结束。

其实这一章更新完了还好,大部分读者还没有来得及笑,只有一部分读者吐槽道“丞相是不是被吓傻了,这个时候了,居然还说这样的话。”

不过很快就丞相党出来解释道“不是的,丞相怎么可能会那么肤浅,他这么说话肯定是有原因的!”

“什么原因呢?”其他人反问道。

“这个……”丞相党自己都顿时就哑巴了,好在岫烟及时的帮他们解围道“曹操这么做确实是有原因的,而且非常的机智。”

“你们想,曹操的83万大军在长江边几乎被烧光了,剩下的一点残兵败将也被东吴的兵马追杀了这么久,精气神什么的肯定都已经衰落到了极点,又连续逃了一夜的时间,他们这个时候肯定是希望得到一些精神安慰的。”

“所以丞相故意在这个时候说这样的话,目的也就是为了振奋一下士气,谁能够想得到诸葛亮居然还在这里安排了一直人马嘛。”岫烟道。

“没错!没错!就是这样的没错!”丞相党们立刻跟着附和道,浑然忘记了岫烟其实是皇叔党的领袖人物。

不过有关丞相发笑的讨论也就只有这么一段,大家更多的还是讨论最后出场的赵云实在是太帅了,毕竟现在整个三国演义群里面,几乎一大半都是赵云的粉丝来着。

同时还有人替丞相可惜道“丞相太仁慈呀,要是当初在长坂坡下令射箭了,哪里还会有今天的这样的屈辱嘛!”

“等等,我记得昨天更新的章节里面,诸葛亮好像是主公安排了三拨人马来着!”有读者说道,众人这才反应了过来,昨天其实还描写了诸葛亮逃离了周瑜军营之后发生的故事。

诸葛亮在和刘备的大军汇合之后,就已经断定此战周瑜必胜,然后就开始安排人手了,其中有三波都是针对曹操的,今后安排赵云,张飞和关羽三人去三个位置堵截曹操。

“你们说丞相接下来还会不会遇到张飞和关羽?”读者们看着这句话,先是一愣,然后就开始替丞相大人默哀了起来。

而针对这段诸葛亮安排手下部队的剧情,绝大部分读者关注的重点都是诸葛亮如何料敌先机,如何神算无敌,先后派出关羽,张飞,赵云三路人马,把曹操的逃亡路线算的死死的,把曹丞相玩弄在鼓掌之间。

很少人会注意到,其实诸葛亮还安排了另外两路人马。

一路是糜竺、糜芳、刘封三人,让他们各自驾驶船,沿绕着江边去擒拿败军,夺取各种军用器械。

另一边则是命令刘琦死守武昌,任务同样是捉拿逃亡的士兵,却不让刘琦离开武昌。

try{ggauto();} catch(ex){}

在刘旭看来,这两个命令才是最重要的,比之前命令张飞关羽赵云做的事情还要重要的多。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糜竺、糜芳、刘封的任务,也就是擒拿败军和夺取军用器械。

后是某位著名的图书管理员曾经说过,战斗最重要的技巧就是如何保全自己的有生力量,同时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那什么是有生力量?

就是人!

许许多多的将军和皇帝们,他们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开疆拓土,好像拿下了多少地盘就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一样。

但其实人才是最值钱的东西。

这一点在比较一下赤壁之战之后刘备和东吴之间的实力变化就知道了。

在赤壁之战开始之前,刘备只剩下不到2万人的军队,但东吴却拥有5万精锐大军,实力是要远远强于刘备的。

可是在赤壁之战之后,东吴几乎没有捞到什么地盘,反倒是刘备几乎将整个荆州都给吞了下来。

原因是什么呢?莫非真的是诸葛亮的计谋活活的把周瑜给气死了吗?

当然不是,是因为东吴在打赢了这一仗之后,反而把自身的力量消耗一空,四五万的精锐部队只剩下两三万人,就连维持江东的地盘都有些困难,更别说吞下整个荆州。

相反,刘备在赤壁一战之后,军队却迅速的扩充到了6万人左右,所以他可以有实力快速的拿下南郡和江陵等荆州在江北的主要城市,同时还有余力派遣另外一支军队夺取荆南四郡。

因为在赤壁一战之后,刘备和孙权之间的军事力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刘备拥有的士兵人数更多了。

那是突然冒出来的6万士兵究竟是从哪出来的呢?

答案就是糜竺、糜芳、刘封三人,里面说诸葛亮给他们的任务是擒拿败军,翻译一下,就是大量的抓俘虏,将曹操溃散下来的士兵,全都抓回来,然后变成自己的士兵。

一场大火想要烧死83万人其实是不可能的,毕竟人都有两条腿,全力奔跑的话还能跑不过火焰不成?

所以除了少量的士兵是真的被火烧死之外,其余大部分的士兵都是四散而逃了,这也就给了刘备直接抓俘虏的机会。

同时,这些士兵逃跑是不可能带着各种军用器材的,而诸葛亮还有另外一个命令,那就是让他们去夺取各种军械设备,这些可都是花了曹操大半辈子积攒下来的各种军用装备,到最后全都便宜了刘备了。

那东吴这个时候在干什么呢?

他们的军队和将领都在追杀曹操,想要拿到这个肉眼可以看见的最大的功劳,但却不知道真正的财富其实隐藏在那些四散而逃的士兵和遍地无人关心的军事器械上面。

这也是为什么在赤壁一战之后,刘备一跃成为了整个江南最强势力的原因,实在是因为赤壁一战,几乎所有的好处都被刘备给吞下来了。

周瑜只是一个打工仔,牺牲自己的大量实力,帮刘备赶跑了曹操,自己却什么实际好处也捞不到,这也是为什么周瑜后来会被气死,同时孙权后来极不待见周瑜的原因,因为周瑜赢了战术,却在总体战略上犯了致命的错误。

相反诸葛丞相则看清楚了整个战斗真正的利益所在,他先是派张飞,赵云,关羽,三个人去堵截曹操。

但其实大家都知道,诸葛亮根本就不想杀了曹操,他这么做其实就是演给东吴看的。

告诉东吴我在积极配合你的行动,积极的配合你捉拿曹操,就连我手下最强的三员战将都派出去了,你总不能说我派几个不知名的将领去打捞一点战利品有问题吧!

至于另外一路的刘琦,则体现了诸葛亮腹黑的一面。

首先,诸葛亮让刘琦扼守武昌,看似是个美差,但其实武昌是孙权进攻荆州的必经之地,扼守住武昌,就相当于阻断了周瑜拿下荆州的道路,这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能不能够让周瑜趁机拿下荆州。

这就是让刘琦和周瑜去对峙,让刘琦消耗自己的嫡系力量去顶锅。

而另外一点则是很多人都忽略了一点。

曹操在赤壁的军队总共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北方带过来的兵马,另一部分则是南方的荆州降军。

而曹操在赤壁的军队瓦解之后,麾下的士兵就会按照两条不同的道路逃亡。

南方的士兵会直接沿着长江两岸逃亡,然后他们就直接遇到了糜竺、糜芳、刘封三人,因为此时刘备已经算是荆州的本土派了,所以这些士兵投降刘备是没有任何心理障碍的,因为投降刘备就可以直接回家了。

而北方逃亡的兵马,就必须要通过武昌前往合肥,也就在刘琦的必经之路上,刘琦虽然也能够通过这条路线来捉拿士兵。

但这些士兵一个个都想回自己在北方的家,怎么可能安心的留在南方当兵,所以刘琦哪怕收降了这些士兵,也不可能让他们安心的留下来,最后这些士兵只会逃亡。

如此一来,刘琦手中的2万兵马就无法增长,等到刘备那边消化掉了整个荆州的降军,拥有了6万人的大军之后,刘琦也就再也无法对刘备构成任何威胁了,刘备真正拥有了制霸荆州的力量。

这就是诸葛亮在借东风之后,短短一个时辰内下达的各种命令,对后续整个局势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可以说是这样一番命令,直接就奠定了刘备能够拿下荆州再进军益州的基础,这就是战略高度了

由于各种原因地址修改为

fo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