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惠的话基于事实,说得通达,李安点点头,道:“如果有机会,我希望可以让黄巢不入宋州境内。”
张惠一怔,讶异道:“将军要出城和黄巢乱军野战吗?”
李安道:“出城野战,那是不自量力,不过我可以虚张声势。而且,我料黄巢急于入京,若时机成熟,他不会想与我纠缠。”
张惠明白李安的用意,道:“将军这是想保宋州百姓秋收有粮,宋州百姓得将军庇佑,真是难得的福分。”
宋州,唐初领七县,到天宝年间,改领十县,延续至今。
天宝年间,宋州登记有户十二万余,人口八十九万余,妥妥的大州。
同一时间,同为宣武四镇的汴州有人口五十七万余,亳州有人口六十七万余,颍州有人口二十万余。
但从安史之乱后,战火、天灾轮番蹂躏宋州,到元和年间(806-820年),官府能统计的户口,只有天宝年间的三分之一,一直到长庆年间(824年),令狐楚入主宣武,让宋州获得了长久的稳定,至庞勋之乱前,官府能统计的户口有九万余,人口近七十万。
到现在,官府能统计户口七万余,人口近六十万(官府统计人口不代表实际人口)。
和平时期,农业社会能承受的完全脱产兵民比,大约1比75到1比100,战争时期,可爆兵到1比25到1比35。
因此,如果李安能保证宋州安稳,联合张蕤爆兵,可以在宋州养六千到一万八的精兵。
宣武四州,都是人口大州,这也是朱温入主宣武后,能以宣武发家的原因之一。
不过,历史上,由于宣武遭到黄巢起义军和刘汉宏乱军的反复劫掠,朱温入主时的情况十分复杂,导致他面对秦宗权时,压力巨大。
李安一直有入主宣武的心思,因此他想要保宣武稳定,以求日后能快速崛起。
基于此,李安若在宋州城里坚守不出固然安全,但却保护不了宋州的稳定发展。
因为,即使黄巢不来宋州,他的部下也可能来宋州境内逛一趟。
当然,起义军来逛一趟,并不一定要攻城,他们可以散入乡野,四处征集粮草,若是遇到秋收,百姓都逃走了,他们还可以替百姓把粮食收了。
战争对百姓的影响,不只是烧杀抢掠,还有战争过处,百姓逃散,土地无人管理,庄稼遭踏。
因此,如果李安只固守城池,宋州来年又是一片饥荒。
李安对于张惠的夸赞回之一笑,转对张蕤道:“张刺史既然已经总领宋州,还望以百姓为主。阻挡黄巢乱军的事交给李某,为百姓谋福祉的事,就交给张刺史了。”
张蕤道:“张某职责所在,不敢推辞,必定尽力为民。”
“辛苦张刺史了。”李安给张蕤行了一礼,又道:“如今黄巢兵进颍州,颍州与宋州之间,隔着亳州。因此,我想带着兵马先去亳州,试探乱军虚实。”
“什么时候去?”张惠忙问。
李安道:“事不宜迟,越快越好。”
张惠听到李安又要走,有些失魂落魄,不过只是片刻,她便回过神,问道:“将军请示过康节帅了吗?”
try{ggauto();} catch(ex){}
“康节帅已经同意。”李安回道。
张惠道:“亳州那边呢?”
李安道:“我已经去信给亳州刺史,请他沿途供给粮草,只是宋州这边,还需张刺史协助。”
张蕤道:“张某立马就可下令给各县,只需三日,将军便可行军。”
“多谢了。”李安给张蕤行礼道谢,转眼望着张惠,道:“你身体完全康复了吗?”
张惠道:“已经好了十之八九。”
“可否借一步说话。”李安问道。
“嗯。”张惠知道李安这是要给她告别,没有犹豫,起身随李安出门。
来到院中,李安细细看了一眼张惠,道:“我有一事请教,不知姑娘可否帮忙参详?”
张惠认真道:“将军但说无妨,小女子若知道,一定实言相告。”
李安道:“我有心仪之人,欲与她成百年之好,让她对镜展颜,和她育女生儿,只是,方今天下大乱,我身为将领,恐需常年征战,因此担心误了别人,姑娘冰雪聪明,可有解法?”
张惠闻言,害羞的低下头,一时间不知如何回答。
过了半晌,张惠伸手折了一朵花,轻声道:“杜牧有诗:京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其间杜秋者,不劳朱粉施。老濞即山铸,后庭千双眉。秋持玉斝醉,与唱金缕衣。”
张惠特地重读了金缕衣。
李安听到张惠的重读,就明白了她的意思。
因为金缕衣,原是一首诗,里面有一句十分著名,那句是诗是:“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张惠念了诗,见李安毫无所动,眉头微促,声音低若蚊蝇,道:“将军智勇双全,有情有义,若父母有命,媒妁有言,她当是没有拒绝的余地。”
李安微微一笑,道:“我以为你劝诫我,莫要放弃机会,应该珍惜年少,抓紧建功立业。”
金缕衣这句诗,确有李安说的这个意思。
但是张惠一下就听出了李安前面已经听懂了她的暗示,嗔怒道:“你好烦,你明明都……”
张惠没有说完,因为李安上前抱住了她。
张惠怔住了,过了会儿,她回过神,道:“光天化日,有伤风化。”
张惠嘴上这么说,但是丝毫没有推开李安的意思。
李安凑到张惠耳边,道:“此次去亳州不会太久,春节之前,我一定返回,你好好保重,勿要太过劳心,等我回来,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嗯。”张惠低头,轻声回应。
“再会。”李安放开张惠,转身离开,
张惠兀自低着头,等李安走远些,才抬头望着李安的背影,目送李安消失在大门口,喃喃道:“一切小心。”
李安回到行营整兵备粮,过了三天,带兵两千,号称五千人,前往亳州。
亳州刺史潘稠对李安要来戍守,十分欢迎,不过李安来的当天,他并没有出城迎接。
因为,潘稠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