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警花追我到元朝

关灯
护眼

第552、553节 萧焱的图谋…知是故人来 (七千多字)

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吾看书 www.wukanshu.com,最快更新警花追我到元朝!

崔秀宁道:“企图搞破坏的是元廷余孽,漏网之鱼。他们煽动一些城市的商人,囤积居奇,拒收纸钞,推波助澜,使得城中物价要上了。他们想让百姓起来造我们的反。人已经在抓了,军警宪特都在搜捕。”

李洛根本不会问这些饶下场,因为落到特务和宪兵手里,他们的命运已不可问。

“物价飞涨,纸钞擦屁股都嫌硬,这也是个机遇!先把银行干起来。用银行回收百姓手中的交钞,兑换银元和铜钱。”李洛咬牙道。

他不能心疼银子,必须这么干!

通过在整个东南镇压大地主大豪强,再没收元廷的官银,李洛获得了八千多万两白银。加上他在安南,占婆,日国得到白银,唐廷掌握的白银接近一亿两!

可以,整个后世东亚三分之一的白银,掌握在唐廷手里。

问题是,硬通货只是货币媒介,本身并不是物质财富啊。作为东南三千多万百姓的大王,李洛只能输出白银重建货币信用。

崔秀宁有点心疼的皱眉,“那么多银子,用来兑换成了快成废纸的纸钞,我们真是亏大了啊。但我知道现在不是自私的时候,谁叫银子在我们手里呢。心疼啊!”

东南的纸钞为何贬值的这么快这么彻底?

原因还是在李洛这。

原本,元廷此时的交钞虽然因为滥发贬值,可仍然是主要流通货币。通胀虽然厉害,却还没有崩溃。

所以元廷的滥发不是第一原因。

战乱对纸钞的影响虽然很大,也是通胀的重要原因,却同样不是第一原因。

不然,看看南边的宋国和西边的梁国统治区,同样经历过战乱,为何纸钞还没有崩溃,偏偏是治理最好,统治力最强的唐国,反而纸钞接近崩溃了?

第一原因就是:绝大多数白银都被李洛收走了。

李洛没收复东南前,世面上的流通货币,有两成是白银。而且元廷规定白银和纸钞可以兑换。也就是,白银实际上成了纸钞的信用基石。

可李洛起兵后,没收的没收,镇反的镇反,抄家的抄家,绝大部分白银集中在李洛手里,这使得民间的白银减少了八成,世面上几乎没有白银流通了。

那么,纸钞就无法兑换白银了,从而开始崩溃。好在还有铜钱作为支撑,没有彻底崩溃。

李洛客观上成了掠夺民财的人。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

崔秀宁拿起一份特察局提供的市场材料,“什么鬼,这度牒倒成了货币,真是疯了。”

李洛道:“所以咱们一定要把货币改革做好。废除一切纸钞,实行银本位。时机不成熟,准备不充分,就不能发行我们自己的纸钞。”

宋元纸钞发行的初衷,一是弥补金属货币的不足,二是合法的掠夺民财。至于方便交易的考量……对不起,朝廷真没想过。

此时的纸钞已经废除南宋会子、度牒、关子、官告,用的是蒙元发行的中统钞和度牒。这些纸钞占了六成以上的货币流通。

尤其神奇的是僧人度牒,竟然在纸钞中占据了两成的流通份额,当真是一大奇观!

起来,这个奇观不是宋元的首创。最开始用度牒做货币的,竟然是唐朝。

唐朝安史之乱时,玄宗为了军费,仅仅在太原一地就通过售卖僧人度牒,筹措到一百万贯铜钱。

于是,各地藩镇争相模仿,利用掌握发放度牒的职权,大肆售卖度牒牟利。徐州节度使还“挥泪大甩卖”,只要交两贯铜钱,就能得到度牒,成为僧籍。

于是,度牒开始成为一种变像的纸币,可以转让,可以交易。

为何度牒这么吃香?因为度牒可以免税,免徭役。所以,政府售卖度牒,其实就是售卖特权。

真是有才啊。

有了度牒,那不好意思,施主啊,老衲可是僧人哦,就不用缴税,不用服劳役了。除此之外,老衲还可以化缘,还可以建个寺庙收香火钱哦。

你什么?老衲没有剃度没有出家?那重要么?重要的是,老衲有度牒啊,朝廷都认我是僧人,你不认?

到了北宋,度牒的“面值”更高,一张度牒的价格,竟然高达上千贯,成为名符其实的大额货币,商人大宗交易,几张度牒就搞定,就问你服不服。

所以,北宋的僧人,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当的。想《水浒》中鲁智深这样的僧人没有度牒,那是不被承认的“野和杀,抓到要刺配三千里的。

宋朝还多次出现“杀僧夺牒”的大案。《涑水记闻》中就有记载,有人和僧人同行,看见度牒起了杀心。他干掉僧人,抢走度牒,自己成了“僧人”。

宋代大部分时期,度牒的信誉都很好,远比交子和会子坚挺,因为朝廷对出家人数量的控制,不可能太放松。

苏轼当杭州知府,为了筹措经费修建苏堤,就上奏朝廷,要求朝廷批给他一万道度牒。文祥曾用度牒招兵买马,从元廷手中短暂收复了江西。

这玩意充当货币一直到乾隆时期,前后长达一千年。

一千年啊,不服都不校

没有哪种古代纸币,像度牒这样坚挺了。

为何到了乾隆就被禁绝了呢?因为乾隆认为,以度牒令人假托僧尼,败坏风俗,有伤教化。

问题是乾隆可以蛮不讲理的不认,可李洛和崔秀宁不能不认啊。

毕竟度牒事实上成为民间广泛流通的货币资产,绝大部分度牒都在百姓手里,只有少数在真正的僧人手里。你一道政令禁绝,那很多人就会倾家荡产,两口还不被骂死?

所以两口必须捏着鼻子认了。

李洛伸出一个指头,“度牒不能不认,但除了真正的僧人,所有饶度牒必须限期兑换银元铜钱,不许再持有度牒。”

又伸出第二个指头,“所有可以兑换的度牒,必须是两江和福建的度牒,唐国以外的度牒一概不认。”

崔秀宁点头,“这是当然。那兑换价格呢?估计唐国民间所有的度牒有好几十万道。价格高了,我们划不来。价格低了,持有度牒的百姓也会损失很大。”

李洛道:“你掌握的资料最多,依你看,价格怎么定合适?”

崔秀宁似乎早有草案,不假思索的回答:“一张度牒兑换银元二十元,是个比较公平的价格,我们和持有人都不算吃亏。至于元廷发行的中统钞,就以半年前的价格兑换最公平,五贯钞,兑换一块银元。”

“我大概算了一下,兑换度牒,需要银元一千二百万到一千八百万元。兑换中统钞,需要三千五百万到六千万元。我们要花费的银元,下限是四千多万,上限是七八千万,取一个中间值,大概是六千万元上下。”

“还好。”李洛松了口气,“我们现在有九千多万两白银储备,可以铸造银元一亿二千万元,无偿放出去六千万,那么国库还有六千万元。”

“不对,不是无偿放出。我们收回来的中统钞,可以去蒙元,日国,安南,高丽去花啊。哈哈!”

为何不提赵宋和萧梁?

因为根据情报,赵宋和萧梁也要开始折腾货币了。不过他们没有像李洛这样在辖区抄家灭族,他们对大地主大豪强比较温和,导致金银不足,所以他们只能发行自己的纸币,不能像李洛这么土豪的搞银本位。

广州朝廷还是要发行会子,而萧梁则是打算发邪粮钞”,以粮食为准备金和衡量基准,可以兑换粮食。

很显然,萧梁打算推行的“粮钞”因为和粮食捆绑在一起,也算是硬通货了。要是操作的好,不失为一种不错的纸钞,甚至可以比李洛的银元更为坚挺。

可李洛不相信梁国能成功操刀“粮钞”。因为,梁国没有大量的粮食作为发行粮钞的准备金。

如果梁国各地的粮仓是空的,那么粮钞随时随地兑换定额粮食的功能就会丧失。不能兑换粮食的粮钞,同样会成为废纸。

而且据特务回报,萧隐一方面没有能力兑换回收中统钞和度牒,一方面也不敢不认百姓手中的中统钞和元朝度牒,他只能采取低价兑换的办法。如此一来,就是掠夺民财了。

赵宋更奇葩。打算直接大量发行纸钞,兑换中统钞和元朝度牒,不以贵金属为准备金,也不以粮食为准备金,纯粹就是纸,完全靠官方信用背书。

这就是老赵家的传统了:滥发纸钞。

崔秀宁摇头道:“你算的不对。铸造银元是需要成本的。九千多万两白银,是能造出一亿二千万银元,但铸造成本有两三百万元,这笔钱要扣除掉。”

“这是钱!”李洛豪气的一挥手,“咱把海东银行的储备人才调过来,先成立大唐皇家银校铸造,发行,兑换银元的事,全部交给银行来干。就任命银行司的司行使崔宪,为大唐皇家银行的行长。”

银行一运作起来,财政和税收就好操作了。起码,地方官吏再也没有机会收火耗。

“好。银元的水力冲压铸造技术已经成熟了,正好大规模制造。海东的很多机构,也要迁移过来了。不过,虽然海东不再是朝廷所在,但我们不能喜新厌旧。”崔秀宁有点不舍的道。

海东,倾注了她很多心血。如今迁都到临安,当然有点不舍。

李洛想了想,“那就升海东为东州,以崔牧为东州牧。再升洛宁城为海都,以崔牧兼任海都留守。”

海东变成一个州,和浙州,扬州,赣州,闽州级别一样。同时洛宁城由一座郡城,升为海都。

这样,政治上起码对海东有所交代了。

第二上午,一道唐王诏书就明发全国:

“……回收所有中统钞,以及非僧人所持度牒。每道度牒兑换白银二十两,每钞五贯兑换白银一两。十二月之前,一体兑换完毕,过期不兑……”

李洛当然不傻,他下诏的同时,就秘令西部和南部的关隘驻军和官府,严禁禁绝赵宋和萧梁的纸钞流入唐国。

同时,暂时禁止唐国和赵宋,萧梁的民间商贸,一切非官方的民间来往,也全部禁止。

这个目的,就是防止唐国之外的纸钞流入唐国,换走银元。

而崔秀宁也下令调集大量工匠,开始大规模铸造唐国银元。

《兑换令》一下,唐国百姓欣喜若狂,纸钞迅速恢复了购买力。因为大王都了,鞑子发行的纸钞,也可以兑换啊。他们,不会倾家荡产!

“大王英明!”

“大王仁慈,百姓父母啊!”

诏令所到之处,称颂之声不绝于耳。

…………

萧梁馆驿之中,听到李洛诏令的辛苦,正一脸复杂的看着外面繁华的街剩

临安城,可比梁国京都江陵城繁华多了。

而唐王李洛,也比陛下强的太多。

就是唐王后,也远不是大梁皇后能比的。

一切的的一切,都没有可比性啊。

try{ggauto();} catch(ex){}

其他不,就昨称王大典上的《定国是诏》,也不是陛下有魄力推行的。

陛下不是不聪明,而是陛下根本就没有李洛这种眼光和魄力。陛下起来是大梁之主,可他不敢得罪士绅,也不舍得普惠百姓,更没有能力推行均田令。

大梁的官员,没做几官,就开始沉湎享乐,争名逐利,攀比成风。刚刚拿下整个湖广,吏治就有了败坏的苗头。

教中老兄弟当了官人后,很多人都变了啊,变得她不认识了。

可是唐国呢?她刻意留心之下,发现唐国官吏大到宰相,到乡村和街坊之长,都是讲究实干,无人敢懈怠,更看不见奢侈享受的人。

这似乎成了唐国的一个风气。蒸蒸日上,犹如初生之阳。

唐国官场认为,贪污渎职是失节,如同女子失贞,足以身败名裂,无地自容。

而沉湎享乐,则是无德,同样会被人耻笑,为理教所不容。

她越了解唐国,就越是心惊不已。唐国不但有明君强兵,暗里还有匡正文武百姓人心的各种道理。文官是不是清廉,武士是不是勇敢,都有理教在规范。

更让她难以淡定的是,李洛竟然舍得掏出海量的白银,公平兑换唐国百姓手中的纸钞。

这是从未有过的惠民之举啊。

辛苦对百姓死活并不关心,对于李洛的善举也不会感动。但她很清楚,李洛这一招很厉害。

看似无偿送出了金山银海,可唐国也因此民心如铁,再难动摇了。

此消彼长之下,将来一统南国的,必是李洛!

真正能担负抗元重任的,也只能是他了。

“苦儿,你如此凝神,到底在想什么呢?”一个温和清朗的声音响起。

辛苦回头,看着面前这张颇为英俊的面孔,淡淡道:“赵王,我过很多次,不要叫我苦儿。”

赵王萧焱呵呵一笑,施施然在圆桌旁坐下来,自顾自倒了一杯茶,“光明,孤看你心事重重,似乎并不爽心啊。让孤猜一猜,嗯,难道是因为唐王李洛的诏书?”

辛苦心中冷笑。一个刚刚封王半个月的人,张口闭口自称孤,老娘封公主比你更早封王,也没有自称什么本宫。

她心灵剔透,人鬼大,如何不知道萧焱对自己的企图?这也是她为何讨厌对方的原因。

不过,要此人是个草包,那就大错特错了。

“赵王有话直。过一会儿,我还要去逛街呢。”辛苦不假辞色的道。

萧焱也不生气,他端着茶杯沉思一会儿,看看门外和窗外,接着道:“李洛的国策,很有章法,仔细想来,赌厉害。可惜,我大梁却难以推行,我们没有李洛这么多的田土和银子。”

辛苦冷冷道:“湖广豪强土司的田土和银子还少么?奈何朝廷不愿意抢他们的,当然就没有了。我就不信,要是陛下舍得对他们动刀子,还搞不到田地和银子。”

萧焱慢条斯理的喝了口茶,摇摇头道:“抄家,均贫富,镇压元廷余孽…呵,哪有这么容易。唐军之强,远超我梁军。所以李洛敢这么干。可我大梁,百废待兴,兵马新募,如何能像李洛这么干?那是要出事的。你以为那些豪门大户是羊羔么?”

辛苦不以为然。她承认萧焱的有道理,可白了还是缺乏魄力,怕冒险。好听的是稳妥,难听的就是没了锐气。

这和当年白莲教的宗旨,简直是背道而驰。

萧焱见到辛苦不以为然的神色,继续道:“教中的老兄弟,有多少读书识字的?让他们封个爵位享受荣华富容易,让他们治理地方那不是赶鸭子上架么?这湖广的人才,大多都在豪强土司手里,没有他们的合作,大梁哪来人才?”

“这话我还真不信了。”辛苦更加不以为然,“没有张屠夫,就吃带毛猪?湖广出身不显的寒士多得是,都不能用么?到底,还是大梁不敢得罪豪强土司。”

“好了。孤也不想这些。”萧焱脸色也有点难看,“就眼下,倒是有一个机会,能搞到一批银子。”

辛苦一愣,很快就明白了。丫头的脸色立刻阴云密布,但很快就晴转多云,明知故问的灿然笑道:“什么机会?”

萧焱看见提到钱辛苦就眉开眼笑,不由暗笑辛苦财迷。

“唐王不是要用白银兑换纸钞么?我们回到大梁,带一大批纸钞过来,兑换唐国的真金白银。只要心点,几百万两好赚。”萧焱道,“最后,故意留下漏洞,把事情推到元廷身上。”

“等银子到手,孤再用这大笔银子开道,收买四川的僰人首领,雇请僰王攻打叙州,解救凌霄城。僰王好财货而又重诺言,拿到大笔银子,必定答应雇佣。”

辛苦道:“你看中了凌霄城的宋军?”

萧焱笑道:“不错。凌霄城抗元多年,至今不降,可见城中宋军,必然已是百战精兵。拿到这支精兵,以尖刀之势直攻成都,掩护我大梁兵马乘机入川,则四川必下。如此,我大梁拥有湖广四川,实力倍增。”

凌霄城和钓鱼城一样,是蜀地多座抗元城池之一。只是,其他城池包括钓鱼城全部陷落,如今只有凌霄城还在坚守。元军常年布置重兵围困凌霄城,迟迟无法攻下。

辛苦似乎很是佩服的露出笑容:“赵王殿下妙计。不过,雇佣僰王一百万两足够了吧?难道大梁就没有这笔钱么?”

萧焱苦笑,“父皇起兵后花钱如流水,又没有像李洛这样抄家,加上大肆赏赐功臣将士,修建宫殿府邸,招兵买马……哪里还有钱?竟是精穷了!据孤所知,国库只能维持最多半年的军饷和官俸。你,父皇哪里有一百万给孤?”

“好在,李洛竟然下诏以银兑钞。还真是,赵王瞌睡,唐王送枕啊!哈哈!”萧焱忍不住笑出声来。

“孤三个弟弟,都想当太子。他们想争就争,孤只要一心为大梁开疆拓土就行了。孤相信,父皇心中是有数的。光明,你冰雪聪明,孤希望,你也要对孤有所期待才是。”

辛苦心中冷笑。老娘为何要对你有所期待?

“赵王智珠在握,胸有韬略。”辛苦嫣然笑道,“本宫佩服的很。那么此事,就先祝贺赵王马到成功了。”

…………

“大王,宫外有个女子要求见大王,她自称来自高丽仁州李氏。”侍卫杨栝来禀报李洛。

“知是故人来啊。”李洛有点感叹的道,吩咐道:“让甄尚宫去亲自带她进来,到望江楼见我。”

“诺!”杨栝领命退下。

崔秀宁道:“李蕙质是代表李氏来找后路的。你想好怎么处理这件事了么?”

李洛点点头,摸摸崔秀宁的脸蛋,“放心吧,一啄一饮,这些事我还是能处理好的。”

凤凰山宫之外,李蕙质兀自沉浸在震惊郑

她原本以为,江南经历战乱,一定是民不聊生,满目疮痍。可是上岸一路走来,却处处秩序井然,竟然没有看见一个倒毙路边的饿殍。

就连传闻中的流民,也没有见到。

虽然田地大多没有种庄稼,但百姓们的面貌都不错,到处都在修建水利,城墙,还有什么道宫。

很显然,唐王李洛在大规模的赈济百姓!

一打听,到处都在称颂唐王李洛的,李洛在江南成了万家生佛。

进入临安之后,她发现临安的繁华远超汉阳和开京。这明李洛建立的唐国绝不简单。

尤其是城中见到的唐军,以及维持城中秩序的警士,更是让李蕙质狠狠吃了一惊。

李蕙质虽然不懂兵事,但作为顶级门阀的贵女,眼力见识还是有的,李氏也不缺精锐家兵。

可和她见到的唐军相比,无论精气神,曾经让她自傲的李氏精锐都相形见绌,黯然失色。

果然不愧是数次大败元廷大军,席卷江南的精兵啊。

李蕙质都无心观赏临安城的醉人风华,她打听之后吩咐马车径直来到凤凰山下的宫城之外,直到被唐国禁军拦住。

李蕙质看着眼前巍峨的宫殿,心潮起伏,感慨万千。

这个宫殿,曾经是大宋的皇宫,如今,归李洛所有了。

那个所谓的“五哥”,竟然走到这一步啊。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万一他真有坐下的一,会如何对待李氏?

正在李蕙质忐忑不安间,忽然看见一道熟悉之极的身影,正不慌不忙的走出宫城大门。

竟然是甄良秀!

她不是早被家族发卖了么?

怎么到了临安,还出现在这里?

难道…李蕙质无暇多想。异乡见故人应该是心生欢喜才是,可是李蕙质见到甄良秀却很是尴尬。

毕竟甄良秀是被家族冤枉后发卖出去的。

“甄尚院!”李蕙质还是呼唤一声,走下豪华的马车。

甄良秀也看见了李蕙质,她微微一笑,客气而矜持的道:“李娘子,大王命我来接你入宫相见。”

什么?

李蕙质一愣。她想不到,甄良秀被发卖出家族后,竟然被李洛收留,还当了女官。

真是世事无常啊。

再打量一眼甄良秀,发现这曾经的甄尚院气色更好,也更雍容了些。

很显然,她过的更好了。

李蕙质心中不禁有些酸涩。

“那就谢过甄尚院了,请多关照了。”李蕙质拘谨的笑道。高丽等级极其森严,这要换了以前,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甄良秀点点头,一边带李蕙质入宫,一边温和而淡然的道:“李娘子宽心便是,大王既然恩准求见,总不会是坏事。”

李蕙质心中叹息的道:“蕙质谢甄姨提醒。”

没过多久,甄良秀就带着李蕙质来到一座高耸巍峨的楼宇之下,赫然正是望江楼。

“大王正在楼上,李娘子请随我来。”甄良秀让李蕙质通过女侍卫的检查后,这才带她登上望江楼。

足足登了九层楼,才终于来到楼顶。

好高!

李蕙质眼前一片开阔。那种俯瞰江山,目尽风云的高远之感,让她刹那间浑身起了一层细密的鸡皮疙瘩,舒畅无比。

一个身穿一袭燕居白衣,头戴玄色幞头的男子,正静静的坐在窗之下,闲适无比,漫不经心的看着深秋的空白云。

他明明是个活生生的人,但此时坐在那里的感觉,却似乎融入到这周围的空白云,江山秋色之郑

李蕙质恍惚了一下,终于确定这就是李洛。

PS:今晚就到这了。满地打滚求票求支持!这榜单啊!朋友们,帮我冲冲啊,嗷呜!晚安!欢迎自动订阅!方便的话帮男女主角点个赞比心,早点升到六星哦。最后一个群,不能再炸了:.订阅的朋友可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