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刚过完,张凡回到报社,慕容晓欢就来报告一个噩耗,印刷那边表示,由于报纸的印刷量太大,已经影响了书籍的印刷进度,让报社想办法自己解决,最多还能帮他们印刷一个月。
张凡立刻去找了印刷厂的联络人陈金明。
、陈金明是印刷厂的联络人,也是负责印刷排程的负责人,平时和报社关系不错。看到张凡推门进来,他的脸上立刻露出一丝歉意。
“张主编,来了。”陈金明站起身,招呼他坐下,连茶水都没来得及端,就率先开口,“我知道是为报纸的事情来的,我先道个歉。这次实在是没办法,不是我们不想帮,而是确实没产能了。”
张凡坐下,眉头微皱:“陈哥,我不是来问罪的,就想了解是为什么。”
陈金明:“教材编辑室接了部里直属院校的教材编纂,这件事你应该知道,6月份就定下来的,总共45本书,明年2月就要,所以排在了下个月开始印刷,还有奥莱里的书,看计划每个月都会有十来本,再加上其他编辑室的,你这边报纸数量又非常多,如果像以前那样,也就2、3万份,那肯定没问题,现在是二十多万份了,每周四五基本上都在出你的报纸。”
张凡沉思了一下:“陈哥,我明白你们的压力,但咱们的报纸现在每期20多万份,销量稳定,这可不是小单子啊。”
陈金明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张主编,我也知道报社的量大,但实话说,咱们出版社现在主要的盈利还是教材和人文社科类,而且出版社是图书优先。”
张凡点点头:“陈哥,我理解这个安排,但能不能再商量一下?哪怕不是20多万份,减少一些印量也行,其他的我出去找,给我们一些缓冲的余地。”
陈金明摆摆手,有些为难:“11月最多了,我这边就算能解决也就是印个几万份,对你们来说没太大意义,还得安排人手接货送货,版面都得出两份。我觉得还是尽早联系其他印刷厂吧。”
从印刷厂出来,张凡的眉头一直没有舒展开。
回到报社后,他第一时间叫来了孙成明。
张凡开门见山:“印刷厂那边已经明确了,最多还能帮我们印一个月,你这边有没有其他熟悉的印刷公司?”
孙成明皱着眉头:“现在快年底了,印刷行业年底都忙,找到产能合适的厂子不容易,尤其是我们的量这么大。不是,这事归王副社长安排,你要不去问问?”
王副社长?张凡恍然大悟。
自从上次张凡拒绝把钱交回社里后,这几次的例会上也没再起冲突,但是没想到在这个节骨眼上横插了一刀。
张凡问道:“要不我们分批印?比如找两三家印刷厂,分别处理不同的地区?”
“这可以操作,但分批印会增加物流和协调成本,我们也要评估一下。”
“还有一种办法,能不能尝试跟其他出版社合作?有些大型出版社自己有印刷厂,但产能用不满,或许可以谈个联合使用的合作。”
孙成明皱着眉头,想了许久:“我想了几个,马上让人去联系,你这边也再想想办法。”
送走了孙成明,张凡坐在办公室里,揉着脑门暗暗思索。
这件事情不能通过齐社长解决,至少现在不能,否则什么问题都让领导出面,那还要自己做做什么。
何况这件事情就是个阳谋,产能肯定不是不够的王副社长不可能露出这么大的破绽。
既然6月份就定了的事,就应该当时估算产能,添加设备,而不是等到这个节骨眼上才突然提出。
try{ggauto();} catch(ex){}
这就是故意的。
张凡打开电脑,找了一下京城的印刷厂,发现有几家就在京西,离得不算太远。
他分别先打了电话,对方听说是每周二十多万份的报纸,都很有兴趣,但是说到下个月就要投产,就纷纷打了退堂鼓,只有两家表示可以谈一下。
张凡打了个车,先来到位于八宝山附近的一家印刷厂。
这家印刷厂的位置比较偏僻,但是看起来干净整洁,门口的招牌“宝山印刷厂”很醒目。
张凡下了车,径直走进厂区。门卫迎了上来:“您好,请问找哪位?”
“刘总在吗?我是张凡,《先锋电脑报》的主编,和他约好,来谈印刷的事。”
门卫点了点头:“刘总在办公室,我带您过去。”
张凡跟着他走进厂区,途中通过窗户看见几台印刷机正在运转,工人们正忙着将刚刚印好的书籍整理打包。
刘总是个中年男人,穿着一身简单的休闲装,显得随和又精明。他见到张凡,热情地迎了上来:“张主编,贵报可是鼎鼎有名,我在报刊亭都看到过。”
张凡笑着握了握手:“刘总客气了,这次来主要是想和您聊聊合作的事儿。我们的报纸最近卖的多,出版社的印刷厂产能不够了,希望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厂子承接,您这里不知道是否合适?”
刘总请张凡坐下,递过一杯茶,然后才开口道:“我不是王婆卖瓜啊,我这边的机器都是海德堡的,而且我们还预定了一台高宝科美特的机器,年底就开始安装,那可是无轴驱动的单幅双倍径报纸胶印机,每个H型印刷单元配备4个马达、印刷速度达70000滚筒转/小时。
别说你这一周二十多万份,京城时报、青年报、京城晚报都有一些印量在我这里,每天都是五十多万份。”
张凡心中快速盘算,拿出一份报纸:“刘总,这是我们的报纸,假如说每周二十二万份,是什么价?”
刘总拿着报纸看了看:“这排版做的可以啊,需要套红吗?”
“不用,就是黑白两色。”
“51号新闻纸,20版,加上整理的人工,每份2毛,如果能到50万份,每份1毛8。”
张凡点了点头:“好,我回去和社里沟通一下。”
刘总一口答应:“没问题,对了,什么时候要?”
“快的话,11月开始就要用了。”
刘总盘算了一下:“那至少要提前两周决定,我这边好安排工人和机器。”
“好的,谢谢刘总。”
从宝山印刷厂出来后,张凡前往另一家印刷厂“协和印刷厂”。
这家厂子规模明显更大,印刷的机器声在门口都能隐约听见。接待张凡的是厂长李建国,一个神情干练的男人。
李建国直接把张凡带进了厂房,指着正在运转的设备说道:“张主编,您看,我们厂子的设备全是曼罗兰和小森的,还有两台是今年的新机器,华国日报、新闻周刊、财经周报等等,有几十种报纸杂志都是我们这里印刷的,所以,印刷质量您放心,肯定没问题。”
张凡点头答道:“我们每周一期,发稿时间固定,您这里能保证吗?”
李建国答得很直接:“这个没问题。。”
张凡点了点头,“另外,我们希望能签个长期合同,至少能合作一年以上,还有价格方面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