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崇祯十五年

关灯
护眼

第288章 永王慈炤

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吾看书 www.wukanshu.com,最快更新崇祯十五年!

朱慈烺兴奋了:“不错不错,我怎么没想到呢,孟怀,你这个建议太好了,京惠米行一定要经营鱼干,我京营先跟你订十万斤!”

赵敬之苦笑:“殿下,这就是问题所在,虽然鱼干有这么多的优点,但每年的产量却极少。”

为什么?朱慈烺先惊异,随即就明白:“你是说,禁海?”

“是。”赵敬之点头:“我朝只允许渔民在近海打捞,而且限制船只的数量和大小,船只出海远航或者超出规定的范围都会被官员严惩,虽然有胆大的渔民偷偷出海,但数量毕竟有限,除了贩卖鲜鱼之外,最后能被制成鱼干的鱼获并不多。”

朱慈烺面色凝重,点头:“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明日我会上朝。”

“臣告退。”

赵敬之深深一鞠,告退离开。

等赵敬之走后,朱慈烺忽然心中一动,改变了上朝的主意,转对田守信道:

“守信,召吴伟业来见我。”

“是。”

很快,吴伟业匆匆赶到,已经是夜晚,吴伟业正在府中用晚膳呢,听到太子召见,不敢怠慢,放下筷子就直奔信王府而来了。

“替我拟一份奏疏,用京营抚军而不是皇太子的身份上疏,就说,京师粮米短缺,京营打算购买二十万斤的鱼干充作军粮,鱼干不但易于储藏和运输,而且有不用明火就可以食用的优点,像极了蒙古人的羊肉干,极适合作为军粮使用,但沿海各地储存的鱼干并不多,求朝廷暂且准许某一地的渔民出海远洋,为京营捕收鱼获以制作鱼干。”朱慈烺道。

吴伟业的眉角微微跳动一下,心说皇太子又在挑战朝廷“禁海”的祖制了啊。

从开征厘金税到漕米改海,皇太子一直在挖祖制的墙角,虽然打的都是擦边球,但明眼人却早已经看出了皇太子的用意。

又想皇太子为什么不上朝直接说,而是要写奏疏呢?难道是怕了朝堂上的诸位大人,不想在朝堂上多费口舌了吗?

“如何写,你自己掌握,记着三个重点,一是突出鱼干能缓解军粮短缺的好处,二是海洋资源丰富,鱼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乃是我大明最好的食物资源,弃之不用实在是可惜,第三,这是权宜之策,京营并无挑战禁海祖制之意,但等粮米充足之后就可以取消。”朱慈烺叮嘱。

“臣明白了。”吴伟业听令。

“现在就去写,写好后待我阅览,明日一早就送到通政使司。”

“是。”

吴伟业退出,到偏殿的值房中坐下,略一思索,提笔书写起来。清丽的蝇头小楷从笔尖上流淌而出,他心中忍不住想,除了当日出宫开府的谢恩奏折,皇太子这是第二次向皇帝上疏了吧?为什么开厘金和漕米改海都没有上奏疏,都是直接在朝堂上提出,鱼干之事却要单独写奏疏呢?想不透啊,皇太子的心思实在是难以猜测……不过皇太子确实聪慧,眼下灾祸不乱,各地粮米短缺,如果这劳什子的鱼干真可以解决一部分灾民的饥饿问题,倒不失为功德一件啊。哎呀,这是怎么回事?开放海禁可是违反祖制的事情,自己怎么一劲为皇太子辩解啊?

try{ggauto();} catch(ex){}

吴伟业走后,朱慈烺想起了另一件事,问:“守信,古玩店怎样了?”

田守信笑:“奴婢正要向你禀报呢,店铺已经装修好,掌柜伙计都找好了,黄道吉日也选了,四天之后,就是这月十八就会开业。”

“好!”朱慈烺微笑:“希望咱们的古玩店能开业大吉,将京师其他的古玩店全部打趴。”

三月十五,一个大日子。

不但是京杭大运河二十二处厘金局开始征税的第一天,也是定王和长平公主替周后到观音庙祈福的时间,早朝之后,朱慈烺就到慈宁宫去等待。皇子和公主出宫有一套非常繁琐的程序,整个下来差不多一个小时,朱慈烺站在殿门外,站的腿都疼了,幸亏是皇子和公主,如果是皇后出宫,仪式会更多,也会更繁琐。

除了定王朱慈炯和长平公主,永王朱慈炤也同行。

朱慈炤排行老四,今年刚九岁,是田贵妃所生,因为五皇子的夭折,田贵妃长期卧病在床,朱慈炤年纪小,除了读书之外就待在母妃的承乾宫中,很少在其他地方行走,因此朱慈烺穿越以来还没有见过他呢。

朱慈烺对这个弟弟颇为好奇,因为历史上,永王朱慈炤是唯一一位逃出北京的皇子。

据野史记载,甲申之变时,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和永王朱慈炤都被李自成俘获,李自成没有杀他们,还封太子朱慈烺为宋王,想笼络人心。李自成兵败之后,一片兵荒马乱,永王和两个哥哥失散,被一位姓毛的将领带到了河南,种了一年地。后因为清政府清查“流贼”,毛将领被杀,他侥幸逃出,一个人流浪,后在凤阳遇到了一位前朝姓王的给事中,老给事中认出了他,念及皇恩,将他收养在家,并改名为“王士元”倒过来念即为“原是王”。

王给事中没有把永王送到南京,应该是受到了“假太子案”的影响,又或者王给事中深知宫廷险恶,福王既然已经继位,就算永王是真的,送到南京也是死路一条。

不久,王给事中去世,永王又过上了流浪的生活,他一路向南,最后在浙江遇到了一位前朝姓胡的官员,这位胡大人心念故国,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从此永王朱慈炤以余姚王士元之名,靠教书为生,到了康熙47年,他已经七十五岁,并且组成了有一妻一妾,六子三女一个孙子的大家庭。

永王朱慈炤的一生可谓是颠沛流离,苦尽甘来。

这段记载如果是真的,说明永王朱慈炤是一个小心谨慎,不轻易吐露身份的人,一个十一岁的孩子,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在这世界上生存,不管风云变幻,不管各地反清复明的浪潮如何席卷,他都巍然不动,并没有以自己永王朱慈炤的身份参与到其中。

相信每一个消息传来的夜里,朱慈炤都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他心头一定也曾经敲响过冲锋的战鼓,皇家血液在他身体里澎湃,也想要恢复旧山河,恢复先祖的名誉,但最终他没有勇气又或者是没有机缘踏出那一步,只能一天天一年年的老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