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道朝真,从甲子老道开始

关灯
护眼

第二章 一朝遇明镜,方知我是我

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吾看书 www.wukanshu.com,最快更新大道朝真,从甲子老道开始!

“一朝遇明镜,方知我是我。”

“五年前,老道打破矇昧,一朝清醒,虽身体腐朽,气血衰败,但天道怜悯,予我一线生机,胜在悟性不俗。”

“潜修五载,终有所成。”

“这阴阳筑基法,便是老道历经五年寒暑,观三百卷道经,苦心孤诣所得。”

众道闻言,反应不一。

除了玄阳真人这个憨憨点头相信,起身恭贺外,他人都没立即道喜。

掌教玄虚若有所思。

玄素、玄通震惊。

玄阴、玄玉与玄空半信半疑。

本以为阴阳法是上任掌教所留,玄明师兄在藏书阁潜修五载才厚积薄发。

适才玄阳提出前一种可能,他们以为是为了玄明师兄面子,客套而已。

想不到,竟真有这般可能。

此事究竟是真是假?

玄明将众道反应看在眼里。

该说的都说了。

其他人,爱信不信。

他不会为这点儿小事再浪费唇舌,更不会因此大动肝火。

牛不喝水,还更强摁头不成?

何况,除了玄虚与玄阳,他跟其他道人真心不熟,更没必要生气。

藏经阁内,左上首,玄虚起身,捏拈花指,向玄明做道门稽首礼,惭愧道:

“心宽则道长,心窄则道短。”

“师兄打破樊笼,重获新生,所见天地自不同于旧时。”

“这五年来,是贫道等道心自困,一叶障目,依旧用老眼光看人了。”

众道闻言,心神微震。

犹如拨云见日,恍然大悟。

玄阴、玄空等立即起身告罪,满脸惭愧。

———

求真观,藏经阁。

玄明摆了摆手,欣慰一笑。

他笑,不是因为众道致歉,而是玄虚能这么快打破心障,并坦荡承认错误,这份磊落心态,足见道真。

假以时日,细心打磨,潜心修行,道行必能更上层楼。

至于其他道人。

真心最好,道心有望精进。

假意也罢,反正困心的不是自己。

玄阳道人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见素来管束自己的掌教师兄也有认错的一天,顿时咧嘴漏牙,喜笑颜开。

直到惹来玄虚瞪眼,才立刻正襟危坐,眼观鼻鼻观心。

等众道再落座,玄明继续开口:

“贫道生于求真观,长于求真观,老于求真观,也求道入道于求真观。”

“蹉跎至今,不曾回报观中半分。”

“我身无长物,唯有这阴阳筑基篇勉强拿得出手,老道便将此法献给师门,供观中弟子修行、众道参悟。”

“只是此法讲究一个缘字,非有缘之人,难以修成,不可强求。”

“望众弟子无论成败,都能戒骄戒躁,不气不馁,专心求道。”

“阴阳法只是一时占优,大道高远,天道无常,道无高低,法无强弱,能走多远,终在人而不在法。”

此话一出,众道惊喜。

惊,是玄明竟愿意交出法门。

他们虽询问,但有分寸。

在没得到允许前,不会随意窥探阴阳筑基篇玄妙,此番询问,更多是满足好奇心,确信道观多了一门上乘筑基法。

毕竟,求真观传承一百五十多载,从开派祖师到第三代掌教玄虚,都没用上乘法门筑基。

不是不想,而是没有。

归根结底,求真观只是一个小派。

喜,也是因为玄明师兄愿意交出阴阳筑基法。

如此,不仅求真观会底蕴大增,他们还能参悟,触类旁通下,或许修为能有所精进。

———

“师兄,这使不得。”

玄虚下意识地推辞。

倒不是不想,而是客套。

玄明没好气地翻个白眼。

“你当真不要?”

“那老道便收回去了。”

此话一出,玄虚面色大变。

在其他道人暗搓搓地瞪视下,更是如坐针毡,如芒在背。

顾不得体统与矜持,急忙道:

“师兄且慢。”

“我要,贫道要!”

此话一出,玄明朗声大笑。

在座众道亦开怀大笑。

连玄虚自己都笑了起来。

轻轻指了指玄明,如何不明白自己被师兄给耍了。

想不到玄明师兄还有如此为老不尊的一面。

不过,他丝毫不恼。

既因作为掌教,玄虚有容人之量,又因他早就猜到玄明师兄是逗自己。

他这么做,不过是配合而已。

谁让这是他亲师兄。

又谁让这位师兄愿意交出上乘筑基法门。

其余之事,都是皮毛,无伤大雅。

再者,能调节一下气氛,也是好事。

玄明同样明白这点。

看向玄虚的目光,多了几分和善。

怪不得他会成为掌教。

正直、坦荡又懂得灵活变通。

try{ggauto();} catch(ex){}

笑闹过后,言归正传。

玄明继续道:

“三日后,让人来藏经阁。”

“贫道会誊写出阴阳筑基篇。”

玄虚起身。

其余道人亦起身。

个个面色严肃,稽首行礼。

“多谢师兄慷慨。”

“吾等代求真观上下多谢师兄。”

右上首,玄明起身还礼:“贫道为求真观一员,自当为观中出力。”

“况且,老道与求真观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休戚与共,求真观好了,贫道也能受益,不用为俗事烦忧,无需为资源发愁。”

“归根结底,也是为了自身道途。”

他坦率直言,道心澄明。

毫不掩饰自身公心与私心。

这份气魄与胸襟,令众道心生敬佩。

易地而处,换作是他们,可没这么大魄力与决心,能这么快拿出阴阳法。

更别说,大方直言自身目的。

玄明师兄当真磊落啊。

正因如此,众道敬意不在是碍于身份而流于表面,多了几分真心实意。

更多是冲玄明,而非师兄。

“天道至公,人心有私。”

“若是论心,普天之下皆无完人,吾辈中人论迹不论心。”

“师兄愿意交出上乘筑基法门,有大功于求真观,此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身为掌教,玄虚代众道表态。

他赏罚分明,更开口道:“师兄放心,贫道必不会让你吃亏。”

其他道人附和:“理当如此。”

———

藏经阁内。

玄明轻捋胡须。

对玄虚的上道,他很满意。

这五载他虽宅居藏经阁,可并非与世隔绝,偶尔玄虚与玄阳会来看他。

几次接触下来。

加上守阁道士八卦。

对玄虚性子,玄明摸清几分。

知晓就算自己不张嘴,这个掌教师弟也会有所表示。

恩威并施,宽严并济,才是御下之道,观中上下才会敬服。

此间事了,众道闲聊。

言谈间跟玄明少了几分生疏,多了几分亲近。

藏经阁内,氛围其乐融融。

藏经阁外,大小道士同样在谈论。

今日玄明入道破境的异象,不少人亲眼目睹,为此议论纷纷。

有些说师伯大器晚成,老而弥坚;有些说师伯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有些说师伯祖是在藏经阁潜心修行五载,关键时刻吃了上代掌教遗留的灵丹妙药,才一飞冲天,一鸣惊人。

可无论哪种猜测,玄明都暂时成为求真观焦点,众道提起他,都由衷敬畏。

原钦佩其毅力者更敬。

原看不起他者既敬且畏。

玄明上交上乘筑基法之事,没在观中传开,上层三缄其口。

这是玄明跟他们商量的结果。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求真观只是一个小道脉,在没足够实力前,上乘筑基法越少人知晓越好。

好在!

观中知晓筑基法差别的其他道人少之又少,都是各道人亲传大弟子,最少都年过而立,知晓轻重。

在被掌教与师长告诫后,他们更守口如瓶。

至于玄明入道破境之事,则被解释为他打磨五载,修炼了观中中乘筑基法,吃了上代掌教所留灵丹所致,并有意宣传。

目的就是为了降低影响,免得惹来各方窥探。

这也是玄明与众道商议的结果。

力小当低调,道弱当稳健。

在玄明踏入第三境、没有足够自保之力前,谨慎为上,免得被宵小之辈趁虚而入。

这并不丢脸,反而是道人从心的生存哲学,是曲直有道。

藏经阁,问道院。

此地在藏经阁内,是玄明住处,地方不大,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百年老松、青石小路、石凳石椅、流水潺潺、莲池三尺、茅屋三间、蒲团、檀香、书架、经卷、茶盘……

求真观位于深山,本就清净。

此处却是静中取静,于清净处再开清净,方寸之地,即是桃源。

送走众道后,玄明返回住处,坐在苍劲老松下,思绪翻涌。

交出上乘筑基法,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

此方世界太危险。

是修行大世。

俗世剑仙御剑千里,道门真人冯虚御风,佛门罗汉步步生莲,深山老妖杀生害命……

他与求真观各取所需,互利互惠,才能相互成就。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玄明才不像某些穿越者,只取不出,看似得利,实则修身不修心,到头一场空。

虽说圣父心态万万要不得,但作为修道者,格局要大,心胸要宽。

腹中天地宽,常有渡人船。

唯如此,心中方可无愧,念头才能通达,道有所成。

更别说,他修道方式特殊,更需要求真观壮大,念及于此,玄明心神入玄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