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关灯
护眼

第二十三章 流民问题

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吾看书 www.wukanshu.com,最快更新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明朝时的北京城,从内到外分为紫禁城,皇城,内城,外城四部分。

紫禁城也就是皇宫,处于北京城最中央的中轴线上,是皇帝一家居住的地方。

在紫禁城的外面一圈是皇城,正门是承天门,也就是后世的天安门。除了八局中的浣衣局,二十四衙门中的二十三个衙门的内廷服务机构都在皇城,居住着大多数的太监和宫女。

明朝的太监和宫女人数过万,只有少部分在皇宫中值班,其余都居住在皇城中,大部分住在万岁山以北的区域。

内城,也就是北京城的市中心,以元大都城改建而成,面积有五万多亩地,居住着皇亲国戚和朝中大员,还有着各种商业作坊。内城和皇城是‘回’字型,内城在外,皇城在内。

明朝嘉靖之前,北京只有内城、皇城和紫禁城,嘉靖为了安置更多的京城人口,开始修建外城。

不过由于资金不足,只建造了南边的一部分,面积有三万六千多亩,外城和内城是‘吕’字型,上面是内城,下面是外城。

北京城外城的街道格局和后世一样,基本都是以水平竖直为主,全程主干道是通往各个城门的街道,街巷密集,显得方方正正的。

几条主街道极为宽阔,可并排可行五六辆马车。朱慈烺乘坐一辆马车,有些惊讶的看着周围的环境,没想到这外城比内城还要热闹繁荣。

马车所过的大道,两旁是密密麻麻的商铺,酒楼,叫卖的声、丝竹管乐的声音不绝于耳。

街道上,有许多衣着光鲜的富户贵族,携美带艳,在家奴护卫的拥簇下,出入于各个商铺酒楼之中,所穿所使之物皆是豪华奢靡之极。

然而在另一边,与这繁华景像极为不相称的是,在街道的两侧不少商铺屋檐下,不少行乞的流民与乞丐掺杂在一起,捧着残破的空碗,挨门求告。

店面主人拿着棍棒,不断的驱赶,推打,生怕影响了自己的生意。偶尔有的商铺会施舍一点残羹剩饭,立刻引起这些人的一阵争抢。

有些酒楼的二楼,一些官宦子弟有模有样的依窗而坐,扔下几根肉骨头,然后看着楼下几个流民与几条狗在一起争抢,顿时让他们开怀大笑起来。

这时的北京,表面上虽然还有几分峥嵘轩峻的气像,但在朱慈烺的眼里,却己经看到末世的颓败和衰弱之像来。

京城的治安主要是由五城兵马司和巡城御史负责,有时锦衣卫也会管一管。

五城兵马司,即中、东、西、南、北五城兵马指挥司,为负责京师巡捕盗贼,疏理街道沟渠及囚犯、火禁等事的衙门。

太子出宫抚民的消息已经通过明旨下达,京师的各个衙门都已经接到了消息,五城兵马司自然不例外,特别是南城兵马指挥司,责任重大,人人都很紧张。

在朱慈烺乘坐马车微服出宫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派人跟上了,在暗中清道、保护。就连锦衣卫和顺天府都坐不住了,派出衙役远远缀着,生怕出事。

说是出宫抚民,其实就是赈灾,安排这些流民,朱慈烺自然不会蠢到摆着太子仪仗到外城,对着大街喊:我是当朝太子,大明储君,我代表皇帝来看你们了,这里有粮食,你们先吃着!

如果那样的话,即使有东宫卫队和五城兵马司保护,估计也会被流民淹没了,在吃的面前,谁管你是哪个?

所以,朱慈烺决定先微服出来看看情况,了解的差不多后再决定怎么做。

这次出宫,他足足带了三百名东宫亲卫便衣护卫在马车周围,万一流民中有流寇和建奴的探子混进来呢?知道自己是大明皇太子,还不找机会干掉自己?

老子事业刚刚起步,怎么会允许这种滑稽的结局生,必须要保证本太子的安全!

逛了半天,朱慈烺现,这流民也忒多了,这可怎么搞?旨意上光让出来抚民,也没看到银子啊,皇帝老子不会天真的以为,让他这个太子出来露个面说两句就行了吧.......

崇祯还真没想那么多,其实就是指望朱慈烺来代表皇帝讲两句话,再点米粥赈赈灾,至于后续的事情,让内阁去安排就行了。

可内阁会管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温体仁这老狐狸把球踢给朱慈烺,自然不会帮他擦屁股,指不定在哪里和朱纯臣在哪听曲看戏呢。

朱慈烺先是派人去了户部,让户部先拨点银子赈灾。户部表示很难办,不过看在这位千岁爷给户部送了一百万两银子的面子上,最后还是挤了一万两赈灾银子出来。

一万两银子,或许够几万流民喝几天粥的,不过喝完粥呢?后面怎么安排,这才是最主要的。

流民问题,历朝历代都有,历经数千年而无法根除。朱慈烺在出来之前,也查阅过不少卷宗,看看各朝各代是怎么对于流民的。

两汉的时候,朝廷采取限制、镇压和遣返,控制与安抚,主要把流民安排入籍在其他比较安稳的地方,或者修建城池设立郡县安置流民。

不过这种做法是针对大规模的流民,大多数是遣返,结果是大量的流民在回乡的路上就死亡了,那些被安排入籍其他地方的人很多都沦为了奴婢,更多的是参加农民起义造反了。

隋唐时期,当政者比较开明一些,采取了一些急救措施,比如开仓放粮,废除暴敛法令,减轻租赋,从而来挽救统治危机。这些措施虽然有一定的成效,但从整体上来看,收效甚微,流亡现象依然屡有生。

宋朝时,将大量流民招安为官军,结果造成“冗兵”现象。

明朝中期,以严厉户籍管理、疏散和镇压对待流民,特别是荆襄流民起义,就是因为官军杀戮过重,导致流民直接造反了。

其实产生流民的原因,无非是天灾和人祸两种,如果两者叠加,便一定会造成“赤地千里,流民百万,盗贼蜂起”的情景,动摇国家的统治基础。

比如崇祯年间,就是两者叠加的后果,大明也因此完蛋了,当然了明朝灭亡的原因不仅仅是这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