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宋有毒

关灯
护眼

500 顶风冒雪

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吾看书 www.wukanshu.com,最快更新大宋有毒!

其实为什么洪涛心里也清楚,自己是吃饱了没事儿干,再带着一群同样吃饱了闲的蛋疼的孩子。可很多拓荒民人家活计不忙的时候依旧每天两顿饭,哪儿有剩余的体力出来运动。温度低是最消耗身体热量的,多活动两刻钟肚子里就咕噜咕噜叫个不停。

可洪涛就是假装不知道,他是成心的,看不惯拓荒民把粮食都存起来舍不得吃舍不得换钱花的习惯,千方百计的折腾人家,希望大家都能改变一下生活观念,能挣能花才能推动地方经济展嘛。

当然了,这个想法和谁都不能讲,一旦传出去自己的名声可就真坏了。老百姓就怕官府总盯着自己的钱袋子和粮仓,在这一点上他们是深受其害,轻易不会转变的。

所以冬日里的大祸害这个名头洪涛就得顶着,好在百姓们嘴下留德,没把自己形容成草原上最不招人待见的大耗子,说明还是部分认同自己的嘛,夫复何求!

凉州别看地处边陲,但它可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据说从西周时期这里就叫凉州。但当时是西戎的地盘,只有一州之名并没有城。直到东周末年乌孙人才在这里建造了一个聚居点,称作赤乌镇,应该就是凉州城的雏形。

真正能称得上城的还要到西汉初期,匈奴人在乌孙人和月氏人聚居点的基础上筑了姑臧和休屠两座城,其名皆取于西南三十里的姑臧山。

此山是祁连山脉的一支,状如莲花,被当地少数民族称为莲花山。山上有建于汉朝的两座佛教寺院,接引寺和莲花山寺,在西夏人统治时期香火很旺。

但自打洪涛攻下凉州城,就把寺内的和尚全当战俘抓了,一律扔到矿山挖矿,让他们用实际行动造福凡人,别光当口贩子。要不是寺院太高路不好走,估计也得给拆了当建筑材料。

什么保护文物古迹的事儿他压根儿没往心里去,要保护的话把开封城想办法保留下来,里面各种各样的建筑都有,规制比接引寺和莲花山寺高的多,何必舍本逐末呢。

任何东西只有被破坏到非常稀少时才需要保护,遍地都是的时候根本没有特殊价值。这就叫别用后世的眼光看待古代问题,那样非常可笑。

凉州最辉煌的时期还是汉朝,当时这里是汉朝十三刺史之一,凉州刺史。为了长治久安,汉朝还在附近建立了汉长城,其中一段就在凉州城北,向东西两个方向绵延。

不过历经几百年岁月沧桑,很多汉长城都坍塌了。它们也不像明长城那样沿着山势盘旋而上,大多建在比较平缓的地区,所以就成了一段一段的土埂子。除了缅怀一下当年农耕王朝强大的堆土能力之外,已经起不到任何防御作用。

其实真正和西夏实际统治地区接壤的不是甘凉路,而是东边的秦凤路。战后,东起零波山、西至济桑城、北面直达大漠的这片区域都划归秦凤路管辖,甘凉路的东侧边界和秦凤路接壤,并不直接面对西夏新成立的应理军司。

不过吧,秦凤路和甘凉路北面都是大漠,那里以前也是西夏领土,现在则成了三不管地区。双方谁也没有能力统御大漠,更不会派兵进去驻扎,从理论上讲应该还属于西夏政府,但他们也没有实际占领。

洪涛的出兵计划很简单,就是顺着烽火台一直走到甘凉路和秦凤路最北端,绕过秦凤路修筑的边防寨堡,顺着大漠边缘地带偷偷摸摸的向东靠近目前西夏最西边的边防要塞沙陀城,大概距离四百多里路。

但这四百多里路和去甘州的四百多里路有本质区别,它一半的行程要在大漠中,没有路,甚至连地标都没有。行军速度慢不说,稍不留神弄错了方向真有可能全军覆没。

冬天的草原就已经很恐怖了,大漠更甚。只要一起风,连雪花带沙尘漫天飞舞、遮天蔽日。赶上此等天气,饶是洪涛有六分仪照样无计可施,只能原地用箱车围成车阵,等待天气好转。

幸好新军的辎重补给相对简单方便,装备也更适合冬季,不用怕冻死、饿死、喝死,但罪一点都不少受,还没走出大漠呢,三位皇子的手、耳朵就被冻伤了。

倒不是他们的保暖装备不好,而是孩子们没见过大漠,更没见过冬天的大漠,玩起来没够。折腾热了就摘掉帽子和手套,说也没用。洪涛没别的办法,只能恶治。不听话是吧?让你们尝尝冻伤的滋味,看下回还敢不敢了。

但也不是一丁点乐趣都没有,冬天的沙漠边缘地带动物也不少,比如野驴、野骆驼、野马和鹿,像狐狸、狼、獾子、野猪、老鹰什么的也很常见。

那种满地钻洞,被骑兵恨之入骨的草原鼠更是随处可见,有时候它们会从你帐篷下面钻出来,看看上面这个能遮风避雪的玩意到底是什么,顺便再把你的袜子、衣服咬个洞,临走还会带点能吃的东西。

骑着马围捕狐狸和狼、拿着行军锹满地挖老鼠洞就是三位皇子最喜欢的娱乐项目。活抓老鼠之后,他们会在宸娘的带领下把几只活老鼠尾巴绑在一起,用一根木棍固定在荒野上。

然后四个人披着白色的斗篷趴在防水布上,用雪把痕迹和身体全盖住,毫无声息的潜伏起来,等待天上的老鹰下来抓老鼠。

这种抓捕老鹰的方式就是宸娘在驼队里和蕃人特种兵学的,除此之外她还学了不少野外生存技能,这到让洪涛比较开心。

只要它敢下来,地面上就会弹起一张大网,这只天空之王立马成了平阳之虎,被四个孩子折腾好几天,然后活活气死完事。

新军里有蕃人士兵会熬鹰,不过那种活儿不适合在行军途中干,而且成年鹰也不适合当做孩子的玩具,见识见识就得了。

“大人,前面十里有个西夏人的寨堡,看样子有百十人。”十天后,洪涛的远征军终于慢吞吞的抵达了沙陀城以西五十里左右,突前的蒋二郎也现了敌情。

“周围有游骑吗?”冬天进攻,要的就是突然性,即便是土生土长的游牧民族也很少在冬季大范围活动,太危险。所以洪涛关心的不是对方有多少兵力,而是能不能全歼。

“应该没有,附近也没现牧人的痕迹,看样子这一片地区都被清空了。”蒋二郎是个非常有天赋的侦察兵,不用上司多说就知道该留意什么。

“扎营,后半夜再带人上去,必须保证一个不漏。”没游骑就更好办了,不光要冬季作战,还得玩夜战,看你们怕不怕!

后半夜,吃饱喝足的新军士兵掀开暖融融的睡袋,穿好羊绒衣裤、套上羊皮外衣,再戴上盔甲,一个个和圆球般的从帐篷里钻了出来,一边列队一边从背包里掏出一块白色的棉布。

连头盔带身体,全都包裹了进去。然后,他们的身影就消失在茫茫雪原中,不是离的太近,根本现不了这些白色的幽灵。

说起白色的棉布,这就是凉州棉纺厂的第一批成品布。大部分都提供给新军使用,市面上还没有销售。

有了氯气的帮助,棉布的成色就好多了,看上去比常见的麻布要白好多,质地更软和也更容易上色。产量嘛,比羊毛织物稍高,因为棉纺厂是新建的,直接用上了黄氏纺车,棉纱的产量大,棉布的产量自然也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