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梦回大明春

关灯
护眼

241【心学门徒改信物理】

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吾看书 www.wukanshu.com,最快更新梦回大明春!

卫河之畔。

王渊昂立于河边,身侧依次站着舒昆山、李充嗣、俞琳、王阳明、梁玺、马纶等官员,这个次序是按年龄和官职综合排出的。

至于老太监李兴,以及王渊的众多弟子,依旧在各自工地忙活着。

三艘清淤船行在河面,由于吃水较浅,完全不受河底淤泥的影响。只是偶尔有些浮冰,须得用撑竿拨开,免得一头撞上去。

在众人的注视中,漕工抛下“混江龙”,将河底泥沙搅得更加疏散。

紧接着,四个漕工犹如推磨一般,在甲板上推着动力台。也不见他们费多大力气,齿轮带动齿轮,再带动帆布制成的履带,很快履带之上的铁质挖斗,便一斗一斗的将淤泥挖出,自动落入放置于甲板的柳条筐内。

两挖斗掘出的泥沙,便可装满一大筐,由漕工架着小舟运走。

梁玺这个漕运参将,对河道淤塞头疼无比,见状不由大呼:“此乃治河利器,可保漕运畅通无阻!”

王渊笑道:“梁将军,卫河上游的滚水坝,一可减缓水势,二可挡住泥沙。但必须时常清理,否则滚水坝被泥沙堵住就废了,今后最好三个月清理一次。”

“我记住了,”梁玺高兴道,“有了这种清淤船,清理泥沙轻松得很,哪像以前要动辄组织数千军民。”

有些时候,土办法就是好办法。

这种清淤船根本不需要蒸汽机,否则还得额外运煤,而且机器维护也是个难题。朝廷养着大量漕工,也完全不缺人手,若真实现机械化,你让漕工们平时干啥?

王渊建造滚水坝,用三合土而非水泥,也有着现实考量。

即便组织工匠研究几年,把现代水泥弄出来,以现有的技术水平,也不可能达到建造水坝的标准,勉强建出来也属于豆腐渣工程——水泥是有不同标号的!

工程强度的三合土就不一样,那玩意儿添加各种辅料,层层夯实之下,年份越久就越结实,用普通炸药都不容易将其炸开。

在古代展水泥,威力主要体现于民用和军事领域。

比如王渊在天津的工厂,如果有水泥的话,轻轻松松就能建造厂房和宿舍。又比如在北方边疆,水泥可大量快速修筑边墙,甚至可以层层推进修筑堡垒。

舒昆山拍手笑道:“此乃利国利民之器,吾当写诗为王学士赞!”

知州马纶也连忙奉承:“王学士造物,舒御史作诗,等到百年之后,必为临清州的一段流传佳话。”

临清州的官员纷纷附和,一时间马屁如潮。

王阳明带来的那些弟子,虽然也觉得清淤船很方便,但他们大都没接触过实务,也不知道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因此觉得王渊的明也不过如此。

李充嗣笑道:“看来,明年朝廷该疏浚大通河(通惠河)了。”

从北京城外的大通桥,到通州共有一百六十里。永乐年间便开始淤堵,近百年来,好几次疏通都宣告失败,每次疏浚不久便再次淤堵。而且疏通河道也费力得很,需要分段放干河水,让河工们用锄头挖掘淤泥,再肩扛手抬艰难运走。

因此朝廷干脆懒得疏浚了,漕粮运到通州以后,剩下一百多里都走陆路。直至嘉靖六年,巡仓御史吴仲翻阅典籍,按照元代郭守敬的引水路线,这次疏通才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

漕粮可以改走陆路,无非多一些成本。

问题是商船也得走陆路,又耗时间又耗钱,大通桥那边的码头几乎宣告废弃。像木材这种笨重商品,由南方运抵北京,就因为这段河道淤塞,运输成本打着滚儿的往上升。

现在有了王渊的清淤船,也不用再放干河道,组织数万人清淤。只需造他三十艘清淤船,固定安置六百个河工,每天来回挖掘淤泥即可,挖上半年怎么也能挖通。而且挖出来的淤泥,属于上好的农业肥料,可以拿去卖了赚钱的。

更方便的是日常维护,清淤船可以时时清淤,不用等淤泥大量堆积之后,再放干河水搞数万人的工程。

在清朝,通惠河有北方秦淮之称,那都得益于嘉靖朝的疏浚。

正德朝的通惠河则非常糟糕,大型商船完全绝迹。等清淤船将河道疏通之后,必将使得北京商业更加繁荣,无数百姓可以因此受益,至少京城米价能够下降不少!

这些事情,李充嗣想到了,王阳明想到了,王阳明的弟子却很难想到。

与智商无关,纯粹是眼界问题,那些年轻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跟随王阳明来到临清的十多个学生,其中夹杂着一个伪信徒。此人名叫蒋信,字卿实,在王阳明贬谪贵州的半路上,就已经聆听过王阳明讲学,只不过当时没有正式拜师而已。

回到住所,蒋信单独面见王阳明,说道:“先生,弟子想转学物理之道,还请先生应允。”

王阳明笑道:“想学就去学吧,我这里没有门墙之别。”

蒋信害怕王阳明生气,又解释道:“实在是弟子愚钝,无法理解良知之教。或知而难行,或行而难知,万般疑惑藏于心中,纵使请教先生也无法开解。也许,物理之道更适合弟子。”

历史上,此人追随王阳明数年,一见到湛若水,立即改换门庭。只因湛若水的心学,主张体察万物而得天理,再用体察到的天理来反馈内心,不像阳明心学那般虚无缥缈、难以捉摸。

蒋信打算转专业的消息,很快在狂信徒中间传开。

好友冀元亨非常不高兴,质问道:“卿实,你为何背弃先生?”

蒋信解释说:“我没有背弃先生,只不过我天资愚钝,难以理解良知学问,想从物理之道另辟蹊径。”

冀元亨冷笑道:“什么物理之道?我看是百工之道。改良清淤船,确实利国利民,但跟心学大道相比,不过是微末小道而已。我们从学的目标是致圣,而不是成为一个高明的工匠。”

蒋信说道:“也不至于此,王学士也是先生弟子,而且早已领会心学精髓,他怎么可能只在乎微末小道。”

冀元亨说:“观其言行与学说,更像是战国墨家传人。”

“怎又是墨家?”蒋信问道。

冀元亨说:“他手提宝剑,身边弟子跟随,一怒便斩杀官吏。又偏重于明器械,沉迷于百工之道。如此重重,不是墨家做派是什么?”

蒋信嘀咕道:“你这样讲,先生的心学还像禅宗呢。”

冀元亨大怒:“禅宗只是枯坐,我等知行合一,怎能混为一谈?禅宗的工夫是瞎想出来的,我等的工夫是做事做出来的。你果然不懂先生的学问!”

蒋信说道:“或许,物理之道,也跟墨家只是相似而已。”

“你真要去学物理?”冀元亨问道。

蒋信反问:“难道你还想因此与我割席断交?”

“那倒不至于,人各有志,你且去吧。”冀元亨气呼呼离开。

隔日,蒋信前去请教王渊。王渊也不讲数学、物理的具体内容,只把朱熹那套拿出来,又夹杂着阳明心学,曲解得面目全非,可劲儿的一通忽悠。

接着再用各种物理常识举例,还说亲眼见过月亮真面目,大地乃围日旋转的圆球等等。

蒋信被那句“具众理而应万物”所折服,在王阳明那里积累的疑惑,瞬间就豁然开朗了,这才是他想追求的学问!

“王学士,吾欲学物理,还请不吝赐教。”蒋信对王渊行弟子礼。

王渊笑着说:“你我乃心学同门,不必如此见外,今后互相切磋印证即可。”

稀里糊涂的,王渊居然从王阳明那里抢了个弟子,而且还是王阳明悟道之前就收的弟子。

王阳明没有不开心,他已经接手督建水库。

水库那边的工地,一直是王文素在负责,很多时候被搞得手忙脚乱,还需要王渊给他擦屁股。现在有了王阳明接手,根本不需要王渊操心,做事也比以前顺畅多了。

今年春节,王渊是在工地上度过的,舒昆山则留在城里跟一群文人耍乐。

直至正月十八,元宵节都过了,水库、滚水坝、分流渠终于全部竣工。

必须竣工,时间拖得越久,工人们就越心浮气躁。

因为全是背井离乡的灾民,他们想赶回老家忙碌春耕。一旦错过春耕时间,就全年衣食无着,这也是王渊疯狂抢工期的原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