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不让江山

关灯
护眼

第六百六十八章 臣下认罪

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吾看书 www.wukanshu.com,最快更新不让江山!

金州不算大城,可按照大楚规制来说,府治也是正五品的官员。

原本宁军南下的时候,金州官员大多数闻风而逃,不敢留下,唯恐被杀。

只有周启喜一人,身上挂着所有官员的印信,站在城门外迎接大军。

那孤身一人的身影,曾经很多人都看到过,也曾为之唏嘘。

有人就因此而说他,是投机之人,善于钻营。

可无论如何,正因为如此,此人得以被留用,升为金州府治。

金州下辖九个县,从前两年的政绩来看,周启喜在金州应该做的很好。

李叱这次北巡不是他第一次查地方上的官员,暗中已经分派过三批人。

关于周启喜的回报,是此人能力很强,行事稳妥,燕先生给此人的年评也是优。

按照李叱定下的规矩,一个地方官员,如果连续三年的评结都是优,就要着手安排晋升的事。

周启喜已经连续两年评优,再有一年评优,就可报李叱斟酌调任升迁。

可是就在几个月之前,李叱派往各地暗查的人说,问询金州本地百姓,有数人说周启喜有问题,需谨慎使用。

燕先生在几个月前和李叱提到过此人,当时燕先生的原话是......

此人连续两年评优而无事,今年第三年,突然有事,当慎重处置。

燕先生还说,有些人,是会眼红的。

队伍到了金州城门外,这八百黑甲红披的队伍一到,在城门的百姓们和厢兵就全都吓了一跳。

黑甲廷尉军,一下子出现这么多。

“宁王到了。”

廷尉军的人将令牌取出来,递给守门的厢兵队正:“请去告知府治周大人,就在府治衙门等候。”

队正不敢耽搁,连忙放行,然后一口气跑向府治衙门。

等廷尉军队伍到了府治衙门外边,周启喜带着衙门各级官员,已经紧张的在门外等候了。

马车一停,所有官员立刻上前。

在李叱从马车上下来的那一刻,所有人整齐的俯身一拜。

“拜见宁王。”

李叱笑道:“都起身吧,突然来了,是不是把你们吓了一跳。”

府治周启喜俯身道:“确实是把臣下等人都吓了一跳,未能远迎......”

他后边的话还没有说出口,李叱笑道:“又不是你们的错,是我故意没有让人知会你们,本是要去燕山营看看,只是路过。”

他迈步向前,所有官员纷纷把路让开。

围观的百姓们也都有些害怕,更多的则是好奇。

百姓们习惯了对高位者惧怕,这是根骨里的东西。

更何况还有人皇的传说,所以他们对于宁王李叱,更是又害怕又尊敬,也好奇。

“宁王怎么突然来了?”

人群中有人压低声音说话。

他身边的一个老者摇了摇头:“不知......是不是咱们做的事,有了作用,宁王是来查办高大人的?”

之前说话的中年人沉思片刻,然后说道:“不管是不是起了作用,宁王此来,都是咱们的机会。”

老者点头道:“只要想办法让宁王知道,周启喜就别想调任冀州。”

中年男人拉了他一下:“郭老,咱们现在回去,召集大伙儿商议一下。”

被称为郭老的人随即转身,他们挤出了人群。

走到人群后,两个人同时回望,大街两侧都是人,密密麻麻人头攒动。

“希望这次,宁王不要让我们失望

。”

老者轻叹一声:“希望把,咱们回去。”

金州府治衙门。

李叱往四周看了看,若是坐在这大堂上,所有官员都站在下边听着,这场面李叱就有些不喜。

“周大人,后院大不大?”

李叱问。

周启喜连忙俯身道:“后院不小,只是......只是没什么地方落脚。”

李叱笑了笑道:“既然不小,又是为什么不能落脚?咱们就去后院吧。”

他迈步走出去,所有人就都弯着腰紧随其后。

李叱回身看了一眼,摇头:“不用弯腰,下级官员见到上级官员,习惯了弯着腰的姿态,那是大楚的遗风,不好。”

他一边走一边说道:“规制礼数上的事到了,那就不必再弯着腰驼着背,不心虚,就不用害怕,站直了走,哪怕是在我的面前,亦或我的身后。”

“是是是......”

一群人点头哈腰。

周启喜挺直了身子后说道:“遵王命。”

等到了后院,李叱才明白过来周启喜说的后院没什么落脚的地方是什么意思。

这后院虽然不小,可是种满了东西,这边种着韭菜,那边就是豆角,还有其他庄稼。

按照左右划分,左边种的都是蔬菜,右边种的都是粮食。

李叱一下子就想到了在书院的时候,燕先生那个菜园。

他回头看向周启喜笑着问道:“这是谁的主意?”

周启喜俯身道:“回宁王,是臣下的主意。”

李叱问道:“怎么想到种这些?”

周启喜道:“当初这后院破败,本想收拾出来,可是请了工匠详细看过,又做了预算,大概要花费上千两银子才能修好,臣下有些心疼银子,所以想着干脆就种菜,又不用花费银子把地面平整重铺,还能解决衙门里的人吃菜。”

李叱嗯了一声,指了指其中一种菜:“这是什么?”

他自然认得。

可是李叱对于这些官员的手段,也早有知晓。

跟着师父行走江湖的时候,师父就给他讲过一些这方面的事。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大楚早期时候的补丁官衣。

说的是大楚皇帝暗查地方,走到一处,现此地官员身上的衣服居然还有补丁,心中有些懊恼。

以为是故意如此,来羞辱朝廷体面。

于是派人探查,才知此人是一等一的好官,俸禄多用来修缮学堂,救济老人。

因为没钱,又不舍得,所以这一身官服缝缝补补的穿。

大楚皇帝回去之后,在朝堂上对此人大加赞赏,并且破格将此人从地方调入京城,直接升为户部侍郎。

户部这个地方,要多重要有多重要。

户部就是一个国家的大管家,钱粮物资进出,都在户部掌握。

一下子从地方官提拔为户部侍郎,二把手,这一下官员们全都惊了。

心说原来这样可行啊,于是纷纷效仿。

结果从那开始,从朝廷到地方,每个为官的人,身上都穿着一件补丁官衣。

以至于到了后来,连那些富户豪绅,虽然没有功名,但只要出门也都要穿补丁套补丁的衣服。

甚至以谁身上的补丁多为荣。

李叱的爱好之一就是种地,这是冀州上下官员很多人都知道的。

李叱为宁王后,大力恢复农产,在冀州不止一次亲自下田,与百姓们一起种田种菜。

再往前说,李叱在燕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