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东晋大土豪

关灯
护眼

0401目标洛阳

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吾看书 www.wukanshu.com,最快更新东晋大土豪!

听说拓跋珪驾崩的消息,拓跋嗣立即赶回平城,一路上当然会遇到拓跋嗣派出的刺客,回京之路可谓是艰险重重。

拓跋嗣的侍从王洛儿潜入平城,与朝中重臣取得了联络,并得到安远将军安同等人的支持,文武百官得到他的消息后,也都纷纷起来响应。

拓跋嗣来到城西时,皇宫卫士已经抓住了拓跋绍,并押送到了他的面前。

拓跋嗣杀掉拓跋绍和他的母亲贺夫人,并诛杀参与内乱的将士及内应十余人,对拓跋珪的下手的人更是被剁成了肉酱。

拓跋嗣回宫,即帝位,史称明元帝,追谥拓跋珪为宣武皇帝,葬于盛乐金陵,庙号太祖,改元永兴,追尊母亲刘贵人为宣穆皇后。

拓跋嗣一改父亲的酷政,对部落贵族做了让步,分给他们治理国家的权力,原来被罢官回家、不参预朝廷政务的公卿们,全部召集回来任用。又命长孙嵩、北新侯安同、山阳侯奚斤、白马侯崔宏、元城侯拓跋屈等八人坐在皇城止车门的右,一起仲裁国家朝政,时人谓之“八公”。

经过拓跋嗣的耐心疏理,北魏朝局总算再次稳定了下来。

对几年前还处于敌对的后秦国,拓跋嗣积极寻求和解,与姚兴建立了姻亲关系。

将女儿嫁给现任北魏国主拓跋嗣为后,姚兴还是较为满意的,一来是因为后秦国前几年在柴壁败给了北魏,二来是现在的后秦的确需要休养生息了。

姚兴处理了姚弼之后,便前往华阴休养,让太子姚泓监国,先实习一下怎么做皇帝。

车驾才刚到华阴,他又病倒了,只好再次返回长安。

陪同姚兴出行的黄门侍郞尹冲、尚书姚沙弥等人,正是姚弼当政时提拔起来的,他们眼看国君这次好像是真的不行了,而姚弼已被软禁在广平公府中,所以即位的肯定是姚泓。

一旦姚泓上台,我们还能有好果子吃吗?

有了这样的紧迫,尹冲等人便开始制定了杀死太子的计划,他们认为姚兴回銮时,以仁孝著称的姚泓一定会出宫迎接,所以事先埋伏此刻,想乘这个机会杀了他。

太子身边的人也有明眼人,他们也看出了危险,遂极力劝阻,“如今主上病危,他身边那几位可都是广平公的人,谁知他们会不会有阴谋?殿下若是出宫,未必就一定能见到君上,祸患却是难以预测!殿下身为太子,保全性命,安定国家,才是大孝!”

姚泓觉得有理,遂没有出宫行,这让尹冲等人的计划彻底落空看。

姚沙弥又提出一条亡羊补牢的建议,“太子既然不出来,我们不如直接把君上送往广平公府,禁卫将士一旦获知御驾所在,自会赶来会合,咱们便可让广平公挟天子诏杀入宫中,到时候太子孤身一人,谁能保他?”

尹冲并没有接受姚沙弥的提议,准备再等等看。

随着姚兴入宫,姚泓借父之名下了三道圣旨,以防不测:

一、加授太子姚泓录尚书事,正式主持国务院日常工作。

二、命皇弟东平公姚绍与右卫将军胡翼度统领禁卫军,驻防宫城,并在京城实施戒严

三、派殿中上将军敛曼嵬搜查广平公府,没收所有武器,送往国家军械库。

南安公主入宫探病时,姚兴最小的儿子姚耕儿也偷偷跟了进去,远远看见姚兴已不能说话,甚至对南安公主的问候都没有任何反应。

姚耕儿立即出宫,对他的兄长南阳公姚愔告密道,“父皇已经去世,还不早定大计!”

姚耕儿和姚愔都是支持姚弼的,姚愔得到消息后,立即通知了尹冲,随后两人以最快的速度集结队伍,直取皇宫;宫中们现势头不对,立即紧闭宫门,率禁卫军殊死抵抗。

姚愔、尹冲一时冲不开宫门,便另寻道路,攀墙而上,沿着房梁抵达后宫的马道。太子东宫的卫队长姚和都又正好率东宫卫士赶到,堵死了马道,姚愔的人仍无法突破。

急红了眼了姚愔、尹冲放火焚烧宫门,两边你争我夺,在宫里杀得难分胜负。

就在这惊天动地的争斗之中,姚兴却再一次醒了过来,在得知姚弼的人正在攻打皇宫时,他只得强撑病体,乘轿到达前殿,终于下令赐姚弼自杀。

禁卫军看到姚兴尚未驾崩,自是士气倍增,姚愔的人则士气尽失,几步不再做任何抵抗便四散奔逃了。

姚愔被捕获处死,尹冲则与他的弟弟尹泓逃向了东晋。

听说姚弼确实已经自杀后,强撑着最后一口气的姚兴,相继召见了姚绍、姚赞、梁喜、尹昭、敛曼嵬等重臣,并下遗诏让他们辅佐新君。

次日,姚兴驾崩,谥“文桓皇帝”,庙号“高祖”。

对姚兴的多数儿子和部份邻居而言,他的驾崩无疑是让人期盼已久的事。

儿子们希望他死,是巴望着他的宝座,因为他不死,皇位就空不出来,大家就没有机会打内战;邻居希望他死,则是眼馋后秦的国土,因为他不死,后秦再衰弱,也仍能保持一个统一的整体,攻打起来有一定难度。

只要他一死,他的儿子们还能不把国家闹个四分五裂?

赫连勃勃就曾说过,“姚兴也是一世之雄,各藩镇都愿为他效命,关中还不可图。”

“是时候打一波了!”

这当然是范二得到姚兴的死讯时,对手下几员大将做出的决定。

此时正是隆安七年的六月,也是姚兴去世的半个月之后,由长安逃出的尹冲兄弟甚至都还没有到达健康。

范二之所以能够这么快得到长安方面的消息,自是因为早就将侦察兵安排到了长安,更重要的是,信鸽已经普及到了军事应用中。

早在春耕前,范二便做出了大量种植各种经济作物的计划,其中种植棉花一项,便是为了北伐而准备的。

从布置农民种植棉花到现在,也就仅仅只有几个月的时间而已,但这几个月内周边各国的局势却是瞬息万变的,最有利于晋国的变化当然是拓跋珪和姚兴的相继离世;后秦国姚兴几个儿子的内斗,当然也是范二喜闻乐见的。

面对如此有利的条件,范二当然不会错失良机,在与刘穆之、卢循、蔡葵、蔡芝、冉小贱、檀道济等人一番商议之后,他终于指着地图道,“咱们这一次的目标,便是洛阳!”

洛阳古称雒阳、豫州,从夏朝开始先后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六朝定都于此,称之为千年帝都并不以为过;中华文明萌于此,道学肇始于此,儒学渊源于此,经学兴盛于此,佛学传于此,玄学形成于此,理学寻源于此。

中华民族最早的历史文献河图洛书出自洛阳,伏羲氏根据河图和洛书画成了八卦和九畴,老子著有《道德经》,苏秦佩六国相印,纵横游说于六国之间,才子贾谊博怀济世文章,班超出使西域,班固修《汉书》,许慎著《说文解字》。

著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金谷二十四友等云集此地谱写华彩篇章,左思一篇《三都赋》,曾使“洛阳纸贵”,张衡明地动仪,蔡伦造纸,马钧明翻车。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和源头,构成了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洛阳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曾经是华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亦是道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

西周初期,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大公路网,洛阳是其中心,驰道驿路,其直如矢,无远不达。东汉时期以洛阳为起点的“丝绸之路”,可以直驰地中海东岸,明驼宛马,络绎不绝

洛阳自古被华夏先民认为是“天下之中”,周武王甫定江山即“迁宅于成周,宅兹中国”;汉魏以后,洛阳逐渐成为国际大都市,“四方入贡,道里均”。

西晋永嘉五年,匈奴汉主刘聪派刘曜等攻破洛阳,杀晋官民三万余人,掳晋怀帝,焚烧洛阳城,洛阳化为灰烬,中原士绅纷纷举家南迁,史称“衣冠南渡”。

京都俱毁、天子临难,这对偏安江南的东晋王朝而言,无疑是永远的痛。

最让人难以容忍的,当然是皇室祖先的坟墓——西晋皇陵已落入夷狄之手,这对所有东晋治下的臣民而言,都是一个莫大的耻辱。

也因此,稍微有些抱负的江左臣民,皆以北伐中原、还都洛阳为己任。

在洛阳沦陷之后,东晋曾两度收复洛阳。

第一次可以追溯到永和十二年,时年四十五岁的桓温第二次北伐,击败姚襄后收复洛阳。

桓温在洛阳修复了西晋历代皇帝的陵墓,又多次建议迁都洛阳,东晋朝廷却对此抱着消极态度,只求苟安东南,无意北还,桓温只得将洛阳周边的百姓迁往荆州,并留下两千将士驻守看守洛阳,保护皇陵。

十年后,前燕国太宰慕容恪亲自领兵攻打洛阳,杀守将沈劲,洛阳再次沦陷。

前燕被灭后,洛阳也就理所当然落入了前秦手中,但前秦因淝水之战的失败而分崩离析,东晋也借机出兵北伐,谢玄趁机收复洛阳。

隆安二年,后秦国姚崇领兵攻克洛阳,生擒守将辛恭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