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重生始于1992

关灯
护眼

第七十章 立项

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吾看书 www.wukanshu.com,最快更新重生始于1992!

内地和香江,虽然是同根同种,但在电影方面的诧异却是非常大的,尤其是目前阶段。

先说风格。

现在内地的绝大多数导演都在一个固定的概念里,认为:电影的本质是艺术、是文化,它要有深度。

而香江电影的创作方式跟内地距离较远,香江电影多是纯商业片,服务于观众,只要是观众喜欢看的,它就拍,不管他是无厘头,还是屎尿屁,跟观众贴得更近。

体现在一个比较明显的方面就是:剧本。

香江电影从确定开始拍到拍完,时间是很短的——快的七天就能拍完,在香江,这种现象叫七日鲜。

王京的父亲王天林曾在接受采访时回忆:从星期四那天算起,制片马上找演员,找现成的剧本或通俗小说,找一个鬼才导演,找一班手脚快的工作人员,一天时间就可以办妥。大家在一起谈一谈,由导演说出一个大概的拍摄方式,星期六这部电影就可以开拍,一边拍一边写对白。有时候拿了一本小说就可以拍了,同时还要冲印和剪接。拍到星期一,拍摄部分全部完成,星期二做一天善后工作,连夜印拷贝,星期三正好是七天。一个拷贝拿去审查,其他的送到电影院准备放映。

七天完成一部电影,听起来不可思议,但整个环节丝丝入扣,设置紧密,没有浪费一点时间,你不得不佩服香江电影工业化的成熟。

而内地电影对于剧本、文学的把握要求非常高,再加上乱七八糟的审核、筹备,有些电影甚至几年都拍不出来。

如果仅仅是这些差别倒也罢了。

真正的问题在于:现在,内地电影就是内地电影,香江电影就是香江电影,两者泾渭分明,最直接的体现就是,香江电影无法到内地上映,内地电影在香江很难取得高票房。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在此事上的例外就是——银都机构。

抗战结束后,内战随之而起,为了躲避战乱,大批电影人陆续从魔都赴香江定居,并在香江重新展电影事业。

而在一众南下的影人中,亲佐与亲佑也在有意无意地分化为两大力量。

亲佐的电影人几经波折创建了“长城”、“凤凰”、“新联”三家电影公司,也就是常说的“长凤新”。

一九七九年,“长城”与“凤凰”次合组中原电影制片公司;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长凤新”与“中原”合并,并将清水湾制片厂、南方影业等纳入体系,正式改组为银都机构有限公司。

银都机构成立之后,一方面以成立卫星公司和“以院养制”等方式支持新锐导演拍片,另一方面继续支持李汉祥等老牌大导演在内地拍摄《西太后》、《敦煌夜谭》等片;同时,银都机构亦投资《最后的贵族》、《秋菊打官司》等内地影片,兼顾两岸的电影交流及市场口味。

由于银都机构的特殊性,它拍摄的电影不必经过国内有关部门审批剧本便可以直接开拍,当然,前题是你不到国内上映,如果拿到国内上映,照样得接受审查。

但不管怎么说,也只有银都机构的电影才具备同时在内地和香江上映的条件。

而且,李擎也没有别的选择了,不投靠银都机构,《驴得水》连项都立不了,就更别提拍摄了。

有人可能会说,老子有钱任性,老子就拍,然后越过国内的审查部门直接去参加国际电影节评比。

这个还真不行,除非你不想再回到中国这个庞大的电影市场了。

举个例子:

上一世一九九七年的时候,刘砃主演过一部电影,名叫《冬日爱情》。

《冬日爱情》这部电影体现的是生于六十年代的年轻人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那段历史在新中国历史上极其特别,是一个极其尴尬的年代,青春期经历改革开放,成熟期又面临商品大潮,整体上他们是没有得到很好展的一代人,他们在大峡谷中穿行,这种穿行赋予他们前所未有的超越历史、超越现实的勇气和力量。

电影局认为原片名《城市爱情1997》语义含糊,建议改为《冬日爱情》。

听从了电影局的建议,导演阿年将电影改名为《冬日爱情》,并用一年时间拍了出来,上交审查。

很快,阿年就得到了《冬日爱情》审查不通过的通知,并要求其修改。

修改内容如下:

对那段特殊历史的反映,是修改的主要部分。

片中女主人公刘嘉英与大款的关系是令人嗤之以鼻的“包二奶”现象;而刘嘉英与男主角马洪又是一种同居关系。审查部门认为这两种现象会给青少年造成误导。

等等……

影片一改再改,迟迟未获通过。

一气之下,《冬日爱情》的导演阿年私自制作电影拷贝,在未获得《电影片公映许可证》的情况下,参加了第四十五届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

因此受到了电影局的严厉处罚,责令其收回拷贝,并暂停阿年导演资格,直到一九九九年因“青年电影工程”,阿年才恢复了拍片资格。

目前阶段,内地电影市场虽然可有可无,但李擎却不能等到一九九九年才回内地电影市场。

所以,但凡是有一丝可能,李擎都不会去怼审核部门,尤其是在自己还极为弱小的情况下,因为这么做很可能会断送自己回内地拍电影的希望。

李擎托了不少朋友才联系上了银都机构的一个高层,然后亲自飞去香江跟银都机构的那个高层见了一面,并用重礼跟他联系了一下感情。

随后,在银都机构的那个高层引荐之下,李擎见到了银都机构的董事长廖一源。

鉴于《驴得水》这个故事的确精彩和与众不同,以及李擎在香江和台弯已经有了不小的名气。

最重要的是,《驴得水》的制作费全都是由李擎自己筹集。

廖一源没做太多考虑便同意了用银都机构的名义拍《驴得水》。

几经波折,《驴得水》终于立项了!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