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明海事

关灯
护眼

75、十月的风

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书末页 进书架
吾看书 www.wukanshu.com,最快更新大明海事!

唐纵觉得自己不是个卑鄙的人,可在沈约与戚英姿的问题上, 他承认自己卑鄙了。

唐玉蝶的身孕已经七个多月, 她快分娩了。沈约没有再离家, 唐玉蝶的情况很不好,大夫说她胎盘不稳,沈约连着吿了七天假, 在家里寸步不离盯着唐玉蝶。

崔蓬的病也渐渐好了,崔礼关了香料铺子, 片刻不离陪着她。

崔蓬如今只能坐起, 还不能走动, 她中了一次风。霍韬也不明白这女人年纪轻轻的怎么会中风, 不明白之余,又难免有些心疼, 便将北京城的名医挨个找了一遍。最后南京方家又从南直隶请了位大夫过来, 大夫细心为崔蓬调养了四十多天, 才见起色。

崔蓬搬离了阁楼,霍韬说这阁楼憋闷,地儿太小, 不透气。镇国公让崔蓬去霍家后院养着, 他说霍家家大业大,院子的风景还好,有利于病人散心去病。

崔蓬中风后不能多说话,她的事情都是崔礼给她做决定,崔礼在霍镇国公的邀约下, 最后还是征询了沈约的意见。沈约斟酌再三,最后赞同崔蓬搬去霍宅养病。

崔蓬要去霍家,崔礼也要去,崔礼要去,冬生夏生春生也要跟着,霍家一下子人多热闹起来。

不过霍家有钱。用霍韬自己的话说:“我养着你们,再来几个,我也养得起。”

外人不知霍家的钱到底哪儿来,总之霍韬有他的来路就是了。

嘉靖十七年,十月里。

这注定是个不太寻常的十月,因为嘉靖十七年十月,嘉靖皇帝将朱棣的谥号从太宗文皇帝改成‘祖’皇帝,因为朱元璋便有‘祖’的谥号。

嘉靖皇帝试图使自己父亲暗暗挤进皇帝世系,他要使自己的父亲在一个朝代中留有一个次要的、或者辅助性质的谥号,于是他将朱棣的谥号改为成祖。

永乐皇帝被嘉靖皇帝给予与开国皇帝相同的礼仪身份,并且永乐皇帝建立了皇室并列的一个支系,嘉靖皇帝将自己与永乐皇帝类比,因为没有人会质疑永乐皇帝的正统性。

朝堂上,嘉靖皇帝改了永乐皇帝的谥号,另一件事情就是,镇国公霍韬被人弹劾了。原因是镇国公府里藏了一个术士,而这个术士是嘉靖二年山西大同卫的叛将,李福达。

“唐三姑娘要生了,唐大都督反而离了京,你说奇怪不奇怪。”张千山现在和霍韬一条心,外头一有甚么动静,霍韬就从这位锦衣卫镇抚使的口中知道了。

崔蓬坐在特制的椅子上,她的四肢还没有完全恢复,春生给她打了一张能活动的椅子。

夏生端了瓜果过来,舒芬开始嗑瓜子,霍韬跷着脚儿,沈约正在给崔蓬活动手臂,张千山来的时候,睃这群人一眼,“这是围炉夜话了?”

霍镇国公仰着头,瞧头顶星空,“唐大都督前几天去了宣府,他也真是有意思,只管放火,不管火烧到哪里。”

崔蓬眼珠子扫了霍韬一眼,霍韬表情很是恬淡,一副无欲无求的样子。他说:“我还有些身家,我要是死了,你就收了我的钱,记得给我爷爷养老送终。”

“呸!”舒芬瓜子皮儿吐到地上,“人家凭什么给你爷爷养老送终,你是她什么人,她又是你什么人?你不若你将身家都给我了,我来替老镇国公养老送终。”

沈约替崔蓬捏了背,又拿汤药过来,崔蓬低头喝了,霍韬斜着眼看他们,“这整晚上沈大人就没个消停的时候,自家夫人有孕,也没见沈大人这么操劳。”

张千山吃了一块瓜,又拿下人递来的湿帕子擦手,说:“唐三的事情只怕唐大都督做不了主,唐大都督对外说是去宣府看军备,我看他八成是往榆林去了。”

舒芬瓜子皮嗑了一地,接言道:“唐家出了这种丑事,照世家大族的规矩,唐三该被活埋沉河,唐大都督为人兄长也难辞其咎。”

“咳”,沈约安顿好了崔蓬,这才有空转过身来,说:“不知国公爷家里的术士安排好了没有,国公爷好大的闲心,还专程来这里坐着说别家闲话。”

“哧哧”,霍韬瞧了张千山一眼,张镇抚使目光瞟向别处,不知道想些甚么。

崔礼觉得好笑,这一拨人各有各的心思。唐玉蝶怀孕,沈约与唐纵都是局中人,唐纵千挑万选出来的妹婿保不住了。因为唐三小姐先不守妇道。

若是唐三小姐只随便偷了个汉子也还好说,打死那汉子,孩子生下来送回唐家,再给沈大人一些恩惠,叫他闭嘴,认下这个孩子就是了。

做人嘛,尤其是大家大户的,谁还没点委屈,谁又不是妥协着过呢。

可现在不行了,唐玉蝶偷的汉子是自家的小叔子沈醉,唐家想发落沈醉,沈约肯定不同意。唐家若是想活埋了沈醉,那沈约还能和唐玉蝶虚假夫妻过得下去吗?

困局。唐纵自己也知道这是个困局,他既不能处理沈醉,更不能私自处理唐玉蝶,于是唐大都督借口去宣府检查军备的当口,赶回陕西榆林去了。

崔礼不关心唐家打甚么算盘,但他知道沈约和崔蓬的事情没这么简单。

唐纵走了没三天,霍韬就被人举报了,有御史说霍家有个术士,那术士原先是山西大同府的叛军。

事情一出,沈约与张千山都疑心是唐纵放的火,霍韬觉得好笑,“沈大人与戚将军的事情,作何烧到我的后院里来了?”张千山回他:“不都在你家后院住着的吗,自然都要算在你的头上。”

唐纵去了宣府一个多月,这一个多月里,沈约将沈醉送走了,送回了扬州。唐玉蝶的饮食起居,一应由傅默宁照管。

而沈约自己,被霍韬的事缠住了。霍韬家的家仆,镇国公府后院的一桩小事,被捅到皇帝面前去了。

事情揭露到皇帝跟前去的原因是五城兵马司统领马鸣衡找到了证据,他便跟新晋的锦衣卫都指挥使检举了一个情况,那就是镇国公霍韬家里有个声名狼藉的术士,并且那个术士是嘉靖二年在山西大同卫叛乱的军官李福达。

马鸣衡到了五城兵马司,消息反而比他在锦衣卫当指挥使的时候灵通许多。五城兵马司里人多眼睛也尖利,当霍韬家藏有叛军的消息传出来之后,马鸣衡就留了心。

五城兵马司的马统领令人密切监视镇国公府,小半个月之后,五城兵马司中终于有人认出来那个术士就是山西大同的叛逆者,因为这个人在山西上过军事法庭。

“大人,没有错,不会看错的,这个人就是李福达,他以前在行伍的时候就被审判过了。不过当时他说他的儿子在京城做大官,他又交了点钱,后来山西大同的长官就放过了他,反而把告发他的那个人弄去充军了。”

五城兵马司监视霍韬的眼线说得信誓旦旦,马鸣衡自己也深信不疑,于是转头就跟当日的同僚锦衣卫陆指挥使汇报了情况,说要实名举报镇国公霍韬家里藏了叛军将领。

锦衣卫都指挥使陆燃则直接跟嘉靖皇帝汇报了这个情况,陆指挥使说:“镇国公霍韬家里有个术士,并且这个术士是山西大同卫叛乱的军官。”

其实这个消息没有经过任何核实,而从始至终也无人出来指认霍家那个术士。于是嘉靖皇帝招来了首辅李时,李时亲自去镇国公府里看,看看那个又是术士又是叛乱军官的李福达究竟是何人,并让霍韬给个说法。

李时在霍家见到了那个中年术士,术士否认自己去过山西大同,而镇国公霍韬也表示自己毫不知情。霍韬是这么说的:“这个术士叫李甲,他是我府中一个小厮的父亲,因此人善于炮制不死药,我才把他招来,打算让他炼丹敬献皇上。”

镇国公没有说谎,事实上他也没必要说谎,这个叫李甲的术士真名他不知道,有可能这个术士不叫李甲,他叫李午,或者张寅。

但是他叫甚么并没有甚么干系,霍韬看中的是李甲本人高超的春.药炮制技术,这与他到底叫甚么名字一点干系都没有。

李时回去原话转告了嘉靖皇帝,皇帝听了依旧未往心里去。

但首辅李大人去过霍镇国公府里的事情很快被人知道了,知道的人里面就有马鸣衡。

马鸣衡听了底下的人指认,他坚信他的消息没有错,于是马上就告诉了康嫔。康嫔原想到嘉靖帝跟前去告状,却在起脚出门前拐了个弯儿,她去找了方婳。

方皇后在非常规觐见的情况下第二次见到了康嫔,同上次一样,康嫔又是捏着她自以为是的把柄过来的,她说:“皇后娘娘,我这里有霍镇国公豢养叛将乱臣的证据,娘娘要不要听一听?”


上一章 目录 书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