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六零年代好家庭

关灯
护眼

六零年代好家庭 第161节

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吾看书 www.wukanshu.com,最快更新六零年代好家庭!

脏一点不怕,到时候水漂漂就干净,发芽的也不浪费,直接用来喂鸡。

路上因为不断地捡庄稼,回到家已经傍晚,她先抱着闺女去食堂找张翠花等人把钢铁厂的情况汇报一下。

吃过饭后,她又抱着闺女回家,趁着晚上把收来的粮食处理一下。

不但有粮食,连烧火的柴火都有,直接堆在东边屋山墙外面。

她家五间的正房盖了三间,院子却是照着五间圈起来的,现在栽了很多果树花树的,堆柴火位置正好。

她就把那些捡来的粮食扔在草垛空里晒着,让风吹吹就干了。

第二天她们照旧去地里收夏地瓜,与三队的一片春地瓜挨着。

梁淑英等人很得意,“咱们收的慢也收回去了,反正领导们不会不管咱们的,还是要派人帮我们秋收。”

他们的秫秫、棒子都是男人们来帮忙收回家的。

豆子因为割的时候很累又扎人,很多豆粒都浪费在地里,被莫茹给捡了。

算算也只有谷子是她们自己收的,

现在收地瓜晒地瓜干,她们自然也不着急,总觉得钢铁厂还是会派人帮忙的。

张翠花是不和她们费口舌的,这么多年已经证明跟他们费口舌是没用的,做好自己,饿不到自己就行,管不了别人。

傍晚的时候,她们看到一行人赶着牲口朝着走来,女人们立刻沸腾起来,“牲口回来了,牲口回来了!”

周诚仁几个老头子:难道俺们也变成牲口了?

相玉亭和柳红旗开会商量以后,纠正一下生产秩序,认为目前钢铁厂存的铁矿和煤矿够用一段时间,就调拨一批年纪大的男人,让他们牵着牲口回去耕地播种小麦。

壮劳力自然不能回来,都要留在那里继续大炼钢铁。

一到家,周诚仁就道:“晚上有没有煎饼吃?”

在钢铁厂一帮子老爷们做饭,一个个做的比猪食还难吃,要不是又累又饿,真是打死也不想吃。

张翠花笑道:“有,管够儿!”

秋收的时候,周诚仁一般都说管够儿的,这样才能激励他们加油收庄稼回来。

晚上几个老头子们就在食堂里门口吃饭,也不家去,一个个道:“这煎饼真不孬,卷上大葱和咸菜,好吃。”

冬天没有菜的时候,早晚基本就是咸菜下饭,哪里还有蔬菜啊。

这个真是挺好吃的。

老头子们先吃了饭,也不拖拉,牵着已经喂饱的牲口就去耕地。

这一趟回来,除了带回来自己队的十几头牲口,牛骡子驴的。

另外因为他们是先进生产队,炼钢铁先进组,柳红旗还特批借了钢铁厂运输连其他的骡子和牛给他们用。

所以周诚仁他们这趟一共带回来将近三十多头牲口。

耕地的时候牛力气最大,一头牛能拉一架犁铧,毛驴三头不顶事事儿,只能给牛和骡子打帮手。

第二天莫茹跟周诚仁说卖棉花加奖励现在有七百斤的化肥票呢,得赶紧去买了,到时候种小麦正好用上。

周诚仁看看那票,他不识字也没买过化肥,现在看到化肥票还觉得很新鲜。

“咱们从来都是用圈肥,这化肥可没用过呢。”

莫茹道:“用了这个化肥,以后年年都有今年丰收的产量。”

虽然村里有农家肥,可毕竟数量有限,根本不够用的。

农家肥当基肥,买来的化肥可以当追肥用,尤其棉花、秫秫、玉米这种就很需要。

今年这是年景好丰收,往年再怎么精耕细作收成都不行呢,也就是地瓜稍微好一些。

毕竟没有化肥,年年种地,地就贫瘠了;没有农药,害虫猖狂,粮食大量减产。

除非研究抗虫害品种,否则农药是少不了的。

没有农药和化肥就没有产量,目前来说提高产量吃饱肚子似乎是更急需的。

周诚仁还是有点拿不定主意,以前真的没用过化肥啊,这东西真的有用?

可别被骗了钱到时候不管用吧。

☆、第123章 粮满空间

莫茹只好搬出供销社和邱云来,“领导们说有用,肯定是有用的,要不干嘛这么珍贵还得靠奖励才给票呢。”

周诚仁又问问多少钱一袋子。

莫茹之前问过,一百斤要二十来块钱。

他们发的化肥票只有尿素和氨肥,没有磷肥、复合肥这种高档的。

今年队里沤的肥种棒子的用了一些,种小麦肯定不够,要是买了化肥可以添补一下。

周诚志没回来,他让周诚仁全权负责的。

老头子们商量了一下,既然是领导们说的,那就买来试试。

他们派了一辆驴车,让莫茹带着几个妇女去供销社看看买几袋子化肥回来。

虽然不是供销社营业时间,但是买化肥不受限,这是为了支援农业大生产的规定。

冯如已经培训回来,正好在供销社盘账。

莫茹找到她,叙旧以后就去买化肥,按照商量好的买了四百斤尿素。

买完化肥,再顺便买别的。

莫茹被评为棉花劳模奖励了五丈布票,她原本给张翠花一半,但是张翠花说这是她得的让她自己拿着。

莫茹看了看,现在供销社的花布品种比之前还少呢,也就那么三四样,她一样扯了几尺,凑了两丈。剩下的三丈都扯劳动布,这个布结实耐用,给男人做衣服最好。

可惜现在没有次品布,占不到便宜。

她又把别家托付的票都给买了,基本也都是布,再就是额定的盐和火柴等。

买差不多,莫茹就和她告辞。

冯如见没人,就拉着她到角落里悄悄道:“莫茹同志,你们还有没有鸡蛋?”

现在城内鸡蛋供应紧张,额定数量越来越少,她有个亲戚家里生小孩没有鸡蛋吃,让她帮忙问问。

因为大炼钢铁,很多大队的鸡都被杀了,供销社的鸡蛋数量大幅度减少。

还有大队直接要求办什么“千鸡场”“万鸡场”的,把社员的鸡集中起来养,下了蛋也集中处理,现在社员家里根本没有鸡自然也没有鸡蛋。

冯如虽然在镇上也不好弄,因为她们村的鸡被公社集中起来办千鸡场了。

莫茹小声道:“还有几十个,你等着我明天来给你送。”

一听莫茹有鸡蛋,冯如高兴坏了,“不等明天,我现在没事儿跟你去拿吧。”

莫茹笑道:“那行。”

冯如跟她约好一毛一个鸡蛋,莫茹也答应了,其实这时候邱磊都卖到一毛五一个。

她领着莫茹回村里跟张翠花说了一下,把家里攒的三十个给她,又从几个大娘娘娘家凑了三十来个。

六十几个鸡蛋也就是七斤左右,冯如付了钱自己用箢子挎走。

莫茹把钱给王月娥让她分了。

王月娥看了看,让她算出来六分一个的钱,“各家六分一个就行,不用多。”

毕竟自己没有那个本事卖掉,莫茹给卖掉当然要给抽头,这也是规矩,她觉得挺好。而且莫茹还帮她买药,她自然也帮莫茹说话。

李桂云和柳秀娥也都是这个想法,自己去卖多少就是自己的,让人帮忙卖的,六分一个挺公道的。

张翠花让莫茹不要找四娘娘赵连英拿鸡蛋,六分一个以后她肯定要抱怨,觉得吃了大亏,尤其等她知道城里黑市可能卖到一毛五一个,那可了不得。

所以宁愿以后抱怨卖鸡蛋不叫着她,也不帮她卖了被抱怨贪她的钱。

……

现在周诚仁带着一拨人耕地,张翠花则带着妇女在场里给玉米脱粒.

没有脱粒机,只能土办法。

土办法有两种,一种可以大批量快速处理,就是把一大堆晒干的棒子堆在一起,用大棍子敲。

把棒子骨头都敲断,基本也就破碎成一块块的,然后老人孩子齐上阵,就能搓下玉米粒来。

有的可以直接交公粮,或者再晒两天也行。

第二种就是闲工夫慢慢剥。

扒皮的时候预留玉米皮在上面,扭成辫子,一辫一辫的玉米挂起来。本来可以挂在树上,现在树都被砍了,只能挂在墙上。

等猫冬的时候,就可以一辫一辫的拿下来,用铁钎子把玉米粒隔几排戳下来,戳几排就可以用两个玉米对着搓,速度自然是很慢的。

脱粒晒干,就去给粮站送信,让他们下生产队来拉。

周诚仁他们好不容易得了机会回来耕地种麦子,是绝对不会再带着全村人去送公粮的。

人手也不够。

只能粮站派人来拉。

粮管所现在每天开着大解放,拉着检验人员、过磅员、会计等人下乡收公粮,第一波先把公粮收上去,再收购粮,然后再余粮。

今年劳力不够,先把公粮打出来已经算好的,很多大队公粮都没凑够呢。

余粮更够呛。

余粮不是没有,都在地里呢。

这么忙活几天,女人们把玉米公粮交了,购粮和余粮下一次再说。

周诚仁也领着耕地、耙地、施肥、播种,他们不是把所有地都耕完才种,而是先耕地,耕完一片去耕另一片,然后就有人领着把之前耕好的耙地、施肥、播种。

只要有耕好的地就尽快将小麦种上,白天晚上轮班,一点也不浪费时间。

前后种了一百来亩小麦,队里存的农家肥只够种四十亩的,还要继续攒粪来年种大秋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