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些,您自问,若您为君,能做到么?”
朱瞻基目光灼灼,道出惊天一问。
朱瞻基原本想,自己如此问,建文帝或许会有不少心里话要说吧。
届时,或许可以试探出他当和尚的真假?
但朱瞻基的如意盘算,落空了。
建文帝沉默不语,不喜不悲,闭目静坐,默念经文。
沉默。
二人又陷入了沉默。
片刻后,朱瞻基似乎醒悟,哑然失笑,随后朗声说道:
“大伯,小子落入下乘了,不该有此一问,实在唐突,失礼了。”
建文帝平静说道:
“无妨。老僧现在可回答你了。”
“帝王事,帝王做。”
“我为老僧,当诵经念佛,侍奉佛祖。”
朱瞻基微笑点头,道:
“大伯说的好,帝王事,帝王做!”
“和尚事,和尚做!”
“那大伯,您为何叫我来?”
说完,朱瞻基目光一凛。
“我是永乐帝的臣子,您现在虽是和尚,但曾经您是帝王;”
“永乐帝若知晓我来见你,会作何感想?”
“大伯,您真的甘心情愿做一个山野和尚么?”
朱瞻基的言语中,杀意凛然!
朱瞻基的内心,想的是:
老和尚,我就不信你真的心坚如磐石;
我就不信破不了你的防!
建文帝平静的回答:
“我自问不是一个得道高僧;”
“但我亦无私心杂念算计你。”
“你不理解,但永乐帝理解,他不会为难你。”
“见你,只是想见,你的那番言论,惊天地泣鬼神;
就算佛祖听闻,也会忍不住看一眼你的庐山真面目;”
“老僧听闻后,也惊为天人,想见你一见,亦无可厚非。”
朱瞻基打消了继续试探的念头,心说你和爷爷的恩怨,自有你们解决。
我一个后辈晚生,干嘛要操这份闲心呢。
“大伯谬赞了,小子惭愧。”
朱瞻基如此说,算是默认了那番充满激情的演说,充满无限美好的梦想,是自己的手笔。
而不是朱棣的手笔,只不过自己需要借助朱棣的名号,让台下百姓更加信服。
和建文帝简短交流后,朱瞻基觉得在建文帝面前,自己气场始终不够。
不管怎么说,建文帝曾经也是登上帝王宝座的男人,浑身自有一股帝王威仪。
朱瞻基虽然获得帝王威压,但还没有当皇上,无法施展出帝王威压的真实气势。
“太孙,你说的对!”
“那个梦想,即是永乐帝的梦想,也是太子的梦想,也是你的梦想!”
“永乐帝是现在的帝王,朱高炽未来的帝王,而你,朱瞻基,是继任者。”
“百年内,你们祖孙三代,都会朝着这个梦想努力,朝着这个梦想奋斗!”
“永乐帝的杀伐果断,意志坚定;”
“太子朱高炽向来仁政爱民,懂得与民休养生息;”
“至于你,朱瞻基,我们虽然接触不多,但我依然感觉到你胸藏太祖的狠厉;”
“又兼具太祖爷的智慧;同时有你爹的仁慈;”
“你,将来,会是一个好帝王!”
“有你为君,是大明之福!百姓之福!”
建文帝依旧一脸平和的说道。
“大伯谬赞了,不过小子会努力!
敢问大伯,如何评价太祖爷?”
建文帝听到朱瞻基想让自己评价朱元璋,神色微微凝重,沉默半晌,叹了口气道:
“这个问题,老僧原话问太孙,太孙将如何作答?”
朱瞻基毫不犹豫的回答道:
“灭元归汉,仅此一条,太祖爷就堪称千古一帝!”
“他曾言,官不聊生,不可怕;民不聊生,才可怕!”
“所以对贪官污吏,太祖爷可谓千古暴君,杀伐狠厉!”
“对平民百姓而言,太祖爷实乃千古明君,仁政爱民!”
“他曾是百姓,所以他深爱着百姓!”
“我说的梦想,或许也契合太祖爷的梦想吧。
百姓安居乐业,幼有所依,老有所养!”
此番话一出,建文帝双目圆睁,诧异的看了朱瞻基一眼。
建文帝曾经被朱元璋耳提面命,言传身教。
对朱元璋的了解,自然深刻;
但,朱瞻基,根本没见过朱元璋,紧紧从史书记载,爷爷辈和父辈的口口相传中,了解朱元璋。
没想到,朱瞻基对朱元璋的评价,如此精准,如此公允!
朱瞻基在舞台上的那段关于梦想的演说,确实暗合朱元璋的梦想。
“太孙,当今永乐帝,如何?”
建文帝此时似乎不再是超凡脱俗的和尚了,而是一个乡野老者,对帝王事,充满好奇。
“在位帝王,小子不敢妄语!”
“但有一言,小子敢断言:永乐帝,注定是千古一帝,堪比唐宗宋祖!”
“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朱瞻基认真回答道,随即反问道:
“大伯,您是否想问,建文帝如何?”
建文帝目光灼灼,内心充满激动,却又夹杂着莫名的忧虑。
他想知道后人对自己的评价,可是他又惧怕后人对自己的评价。
前有朱元璋的巨大光环笼罩,后有朱棣超级风光的丰功伟绩;
他建文帝,在位四年,没有能拿的出手的政绩。
更因为消藩太过残酷激进,导致朱棣发动靖难,最终政权被推翻。
这一耻辱,注定会被历史铭记;
永远抹杀不掉。
而历史,往往都是成功者书写的,向来讲究成王败寇。
就算建文帝亲近文人,永乐帝厌恶文人;
就算历史都是文人撰写,但依然无法明目张胆粉饰建文帝。
实在没啥好粉饰的。
所以,这一刻,建文帝的内心,很复杂,他突然后悔了,后悔今日不该见朱瞻基。
“大伯,在和平年代,您或许会是一个不错的帝王;
但在内忧外患的年代,历史选择了爷爷朱棣。”
朱瞻基言简意赅,但已经很委婉了。
建文帝闻之,再次认真的看了朱瞻基一眼。
建文帝自家人知道自家事。
这么多年过去了,自己失败的原因,自己也早已分析透彻了。
是呀,历史选择了朱棣;
太祖朱元璋算计了所有,就是没有算计到自己的儿子会造孙子的反。
但,如果,朱棣没有造反,自己真的能带领大明走到如今的高度么?
建文帝早已把这个可能性给否定了,自己亲自否定的!
就算朱棣没造反,就算自己消藩成功,就算自己高坐帝王宝座,一心效仿太祖朱元璋;
大明朝,依然达不到如今的高度!
甚至可能会很糟糕。
自己性格软弱仁慈,亲近儒生,却不能知人善任,明辨是非;
可儒生只会动嘴,侃侃而谈,不会动手带兵打仗;
当时朝中亦没有能征善战的将军。
一旦外敌入侵,后果可想而知!
所以,朱瞻基才说,若是在和平时期,自己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帝王;
但,在内忧外患时期,历史注定会选择朱棣!
事实证明,太祖朱元璋选择了朱允炆;
但,历史选择了朱棣!
“大伯,若无他事,小子告辞。”
朱瞻基说完,起身鞠躬。
“去吧。”
建文帝说完,闭目养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