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1章 一个比一个上进
经典的歌词是含着诚意与骨血的,经得起推敲与品味。
但大部分是靠堆砌出来凑数或并非言之有物的。
当然,这不能说它们不优秀。
只是没有那么突出。
而古风类的一部分歌曲追求的便是流于表面的意境与生僻字的堆砌,拗出了高深的表象,内里却是空的。
这一类作品可能是作者当下最好的表现,也许是练习之作,也许是他们的水平也仅限于此,还有待改善的空间。
并非是它们差劲。
而是这些不成熟的作品不应该广于传播,误导他人。
霍以安对这些点很坚持。
她不会用她这一套标准去约束别人,但能用她的这一套标准来约束她自己。
她不需要为了那三瓜两枣钱放低了自己的标准。
她的文字必须是经得起她自己的推敲的,假以时日回头看此时写的东西不至于被恶心坏了,或是极为后悔那些文章曾经被轻易的写了,又轻易的布了。
霍以安想到这里,现这一套心路历程似乎也适用于那些看似随手写就的歌曲、古风曲里。
但平仄不分,各类格律都分不清楚就得瑟的到平台上供人欣赏的作品,作者还是过于不尊重文字和作品了。
霍以安想了一圈之后,已经理了一些思绪。
今天她要写的主题是围巾,基本上世界上能有的最好的围巾、披肩、手巾,都在她的衣柜里。
为此,她老爹特意将两间大房间独立出来做她的衣帽间,让她有足够的场地放。
她在大宅已经有三间衣帽间了。
因为她现在在学校附近的公寓住。
他们又提前把之前的一间房改造成了她的衣帽间,让她不会觉得有什么不方便。
反观飞飞哥哥和睿睿就简单粗暴得多,就一个箱子搞定一切,缺什么了再回家拎过去就行。
但对她,一家人都细心得令人指。
霍以安常常觉得她自己挺累赘的,明明她也是个走简单粗暴路线的人,在穿戴用度这一块还是走极为考究的路线。
她的穿戴考究体现在材质和质量上,款式倒没有太大的变化。
尤其是她几面墙的围巾,色泽是一点点变化过去的,细微的差别也会区分出来。
无图案、有图案的分类,颜色的区分,质地的区分,真是随便讲究一下就是几十条围巾和披肩的差别了。
家里人对此非常赞同,他们自内心的认为这是应该的。
女孩子要是不讲究一些,跟那群臭烘烘的男孩子有什么区别?
衣服、鞋子、裤子这一类颜色没有围巾这么夸张。
她年纪还小,衣服多半是按照她这个年龄段来选择的,不会过早的穿戴那些所谓的成熟款与设计。
但她钟爱无袖裙,因此无袖裙也极多,款式也各异。
两个衣橱的无袖裙,长短皆有,颜色单一或撞色款都收入其中了。
也有人出过高价来买她穿那些衣服的照片,全被拒了。
她的照片基本不会流传出去,无论通过什么渠道,只要她和她的家人不愿意,那些照片就不会出现在任何公共场合。
霍以安的手指在键盘上快速移动,写了篇三千左右的围巾稿子。
她保存之后,就去刷牙洗脸了。
等差不多冷静之后,她再把稿子调出来又看了一遍,修改了一些细枝末节的地方后就给主编。
主编接收后,两人小聊了一下,主编不敢耽误霍以安的睡觉时间,就跟她道别了。
霍以安躺在床上很认真的想了一下,既然她已经决定写稿子了,那么她需要再吸收一些这方面的知识。
她倒不是想去学写作技巧类的东西,而是再加深她的文字功底。
她写这一类跟写作技巧没有什么关系,她当下也肤浅的认为这一类推荐类的文章不需要技巧,真情实感更重要。
真学了所谓的写作技巧,匠气可能更重一些。
这是她当下所排斥的。
她情愿她的文章灵动、随性一些,也不希望是匠气的。
这种感觉就像是一颗种子刚刚芽,已经有个不大的罩子限定了它的成长方向。
在她这个年纪,她是极为厌烦这样的约束的。
哪怕这样的约束等到她二十几岁之后,证明是正确的。
她也不认为现在就给她罩一个罩子,连她自由生长的可能性都给扼住了。
霍以安这么想着,觉得自己这脑袋瓜其实也还可以,也没傻得很离谱。
如果其他同学知道霍以安对自己的定义估计能直接吐血三升。
都这么流弊了,还只是没傻得很离谱?
他们是不是直接归咎于白痴行列了?
霍以安离她的长辈们、哥哥们太近了,这些人一个比一个牛叉又上进,就只有她一个人特别懒散加漫不经心,在一群上进的人里多少显得有几分格格不入。
然而,她自己本身并不差,她只是对事没有长性,也没有特别喜欢做的事。
因此,给人的感觉是不太认真。
可她在需要做的事情上却也从未掉过链子,都能踏实的做起来,没有其他人的三心二意。
有这种特质的人,未来也绝对是能成事的人。
更何况,她又出身名门,身上更有一种大而化之的感觉。
这一点跟她老爹和妈咪有点像,但比他们的更明显。
这种特质一出现在她的身上,霍老爷子就瞬间放心了。
在霍老爷子的认知里,有超高智商和智慧的人固然是好的,但最好的是有智商又有种憨直的品质才是最佳的。
这一辈孩子中,有憨直品质的就是霍宛和霍以安。
这不得不说是他们霍家的幸运。
霍宛是在一帆平顺的境遇里培养出来的天然憨,霍以安是在所有人的宠爱中拥有的。
这两人都很难得。
平顺中不骄不躁不偏,这是需要定力的;在所有人的呵宠与爱里,还能认清自己这清醒程度也绝对不低。
他们都很年轻,未来能把霍家带领到什么程度,这是个未知数。
但已经足够让老一辈们感到安心了。
这并非就代表了这一辈的其他孩子不好,其他人也都很优秀,随便拎一个出去都十分亮眼,足够唬人了。
只是老人看问题的眼光要长远且宽容得多。
他们经历了人性的可贵与脏污,临老了自然更关注圆润的人性,而非锋芒毕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