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世子的崛起

关灯
护眼

八百三十四、保护参林+李星洲的好办法

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吾看书 www.wukanshu.com,最快更新世子的崛起!

四月中旬,春暖花开,在蜀中又是另一番景象。

成都府吴府,崇花楼,坐落在吴家大院西北角,能看到成都府中心街道,足有五楼高。

这样的高楼在这个年代本不多见,已算一枝独秀。而吴家的宅院更是刷新李星洲对豪族的认知,两条街,街道两侧都是他家宅院,他们一行六百人,不止主要人员安排住下,就连随行亲军都能每两人住一间厢房,还安排的轻轻松松。

就是王府,去掉工业区也远远比不上,不愧蜀中第一大族。

到四月二十,从东面来人了,走得巴渝之地,不是从北方来的。

是王府方新手下的人,带来的消息很多,先便是参林那里的消息,还有参林的亲笔手书,他说经过雷霆手段之后,各地官府开始积极配合,推进速度大大加快。

参林手书中详尽的说过程,除此并未多言。

随后还有诗语,和何昭给他的手书。

诗语絮絮叨叨说了许多府中情况,随后告诉他两个孩子的情况,还有蒲察伶,何芊两个孕妇的情况。

李星洲看了觉得温馨,不做最令他注意的是何昭的给他的信。

何昭告诉他,参林在明州的做法引起很大反响,参他的奏折已经有有很多了,朝廷中也有很多人告他,说他是“悲兵行径”“惨绝人寰”“荼毒百姓”。

此事的影响之大,甚至连很多在野的大员都轰动了,纷纷向朝廷上书。

李星洲无语,参林的作为确实太狠辣,这么多人参他有些是真的觉得太过? 比如陈钰;有些则是为站队? 比如只是单纯反对他,比如礼部官员;而有些则可能是察觉到这新政制度背后的风向开始有些慌了。

毕竟这些当官之后归田的? 哪家没点钱? 多数都慢慢做成当地地主,反对新政? 打击推行者参林符合他们的切身利益。

顿时事情开始有些棘手,他想着要找机会回去了? 在这的目的基本已经达到? 吴家这时回神也未必有用了。

如果他不回去,参林可能有麻烦,他本来就不是文官,而是武人? 这样一来更是危险? 景国文官很安全,可武人那是随便杀的。

李星洲二话不说,先写手书让魏雨白带一连人走大江东进,带他的命令顶替参林,免去参林之职? 让他滚来成都认错,随后有上书朝廷? 说参林做法欠妥,已经被他免职? 同时请朝廷降职责罚。

我先把话说完,让别人无话可说? 这就是李星洲救参林的策略。

然后先一步把参林放到身边来? 这样也没人敢动他。

......

于是到四月下旬? 一身风尘仆仆的参林到达成都府,李星洲立即安排他住下放松,好吃好喝的招待着,全当度假。

参林也聪明,便开开心心的住下。

而另外一边,朝中大臣和明州部分官吏正高兴,因为皇太孙从蜀中上表提议惩戒参林,降他的职。

很多人都觉得皇太孙站在他们一边,参林要倒霉了,不过很快又有消息,参林已被皇太孙派人替换,其人已到蜀中,被皇太孙叫过去“训斥”了。

聪明点的人已经品出味道了,皇太孙是先打一棍,稳住众人情绪,随后釜底抽薪,把参林保护起来。

事情到这一步,参林肯定没事了,因为就算拼了给参林弄个重罪,谁敢去皇太孙身边拿人?

聪明的,识趣的也就停息了,毕竟参林被削了官身,朝廷也下令斥责,把他从正三品的怀化大将军直接贬成游击将军。

但官身是削了,可差遣没变,依旧是新军海军副司令,光这点有心人就能看出皇太孙的心思了。

至于那些不懂的,不识趣的,不甘心的,任由他们再怎么叫,都大局已定。

对于大臣,皇太孙用实际举动让他们无能为力,对于皇上,皇太孙用则释放了信号,皇家是一家人,自然明白怎么处置。

参林被罚降到游击将军之后,再无动作,甚至皇上还开口说念及参林去年刚在辽东立下大功,罚也罚了,就不要再追究,彻底平息此事。

听到此消息后,在三江口重病多时的袁家家主彻底失去希望,一命呜呼。

等风波过去,时间已经不知不觉到五月初。

至此,到彰武元年五月,沿海的事情尘埃落定,反对者的所有手段,所有能找到的理由都破灭了,行政推行以及势不可挡。

慢慢的,经过好几个月的推行,一开始抵触,怀疑的百姓也慢慢切实感受到好处,许多坐拥上万亩田地的大族豪族开始卖地,而且价格越来越低,有些记着分给周边亲戚朋友,总之开始握不住那么多土地了。

因为田地太多,要交的税也会大幅上涨,等到秋收之前不把手里的地分出去,他们就要大亏了。

当然,也并不是一下子所有人都有了地,还有些最穷的人卖不起田地,有些田地不是太多的大族则干脆低价或者送给亲戚朋友,土地不再集中于极少数几个家族手中,但还是集中于少数的一部分人手中。

但至少那些少地没地的,以后再不用担心税收,也不会无条件的服从地主大户,更多的劳动力解放出来。

不过对于赋税的影响几何,暂时还不知道,要到秋收才有结论。

这也是为何李星洲一开始不敢动蜀中的原因之一,蜀中是财政赋税大头,要是弄不好整个国家都要动荡的,先以南方沿海诸州试点才行。

.......

五月初,李星洲收到新军来的手书,这次却是狄至的。

署名很有趣,居然是狄至也耶律大石,一个在前,一个在后。

这便让李星洲很感兴趣,大石林牙之才是人尽皆知的,他和狄至英雄所见略同?那就有趣了。

他和诗语待久了,养成个习惯,看东西喜欢在怀里抱点什么,最好是温软如玉的美人,如果没有抱个酒壶也好。

好在蜀中还有香喷喷的耶律雅里可以抱着。

缓缓看完折子之后,李星洲忍不住高兴的摸了一把怀中美人,耶律雅里一声惊呼。

“啧啧,打仗行家就是行家,这么快就看出问题了。”

其实王府大船厉害归厉害,始终是一种节省资源的方案,当初王府就那些船,可在辽国幽州之战中也好,与金国之战也好,时间紧迫,海军初建,根本来不及去考虑那些问题。

王府大船就是合炮舰和运兵舰一起用的,是凑合过日子的结果,理论上来说,这样的大船更适合运输士兵,用于作战不合适。

因为战斗中要迅速调整船只姿态,迅速开火,即使调整位置,射击角度,这些王府大船都十分困难。

好在幽州也好,辽东也好,两次打的都是阵地战,王府大船事先进入预定阵地,调整好姿态等着敌人送上门来。如果打的是遭遇战呢?如果仓促间迎击,要及时调整姿态,那王府大船十有八九要出问题。

狄至和耶律大石都看出这个短处,所以他们提议王府大船只能作为运兵船,而应将火炮另设在更加小巧一些,灵活一些的船上,并且该船只配炮手和指挥,不运兵,专门负责用火炮打击敌人。

往后作战,炮船在前,兵船护卫前后,炮船负责在水面用火炮打击敌人,兵船迅速放下士兵登岸边。

李星洲很欣慰,看来经过几次水战,狄至开始有了对海军的独特理解。

确实,如今景国赢了两次决定命运的大战,对辽战争,对金战争,如今只要景国不主动动战争,没有一个国家敢在这个时候出来挑事,所以内部安稳下来,有时间去慢慢改变了。

这就是掌握主动权的好处。

不过这不是小事,以前大船是将就,那要新开一种专于作战用的船体就不能将就了。

如今王府后院已经有很多工程制造方面的人才,赵四、秋儿、铁牛、祝融、关仲等等,已经有大批人才,而这样一种新船,很可能决定将十几年,几十年之内景国海军的战术战法和战斗力,必须慎重。

李星洲也手书一封,告诉狄至他同意其看法和意见,让他可以先组织军内会议,讨论新一代炮舰所需要的指标,要具体,要让更多打过仗的士兵挥意见。

军事民主是很重要的,让每一个士兵有参与感,有归属感,才会有战斗力。

.......

五月中旬,东面的事情来了风声,吴家家主就是再蠢也听出点风声了。

又一天晚上,李星洲在自己院子里调戏耶律雅里,远远看到远处正院那边灯火明亮,人影往来颇多,不过隔得太远,他看不清。

李星洲派手下军士去打探一下,才知道是成都府各家大族来拜会。

顿时也猜到他们是怕了,是时候该他出场了。

四川人打仗就是幻神,有时候怂的别人进军速度还没他们投降速度快,比如大名鼎鼎的“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有时候有猛得跟战神一样,比如抗战时期,抗美援朝。

其实细细总结,都给四川人性格有关,而一个地域的文化,人的性格,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地理因素决定的,这种观点叫“地理决定论”。这个观点李星洲大部分是赞同的。

因为其实从直至今,因为众多历史原因,纯正的四川人是非常少的,但只要进了天府之国,慢慢的全被同化了。

所以和四川人的事,有两点必须注意,其一千万不能威胁他们的家乡,其二不能逼到墙角去,要留余地,给退路。

所以第二天,李星洲就让人在自己的院子里备下酒宴,邀请吴正清过来赴宴,他准备给蜀中的大族喂点定心丸,给他们留余地。

不久,吴正清就匆匆来了,不过脸色不再像以往那样一见他就笑脸,笑依旧笑,只是有些勉强了。

落座之后,他有些拘束,欲言又止。

李星洲先与他喝了两杯,虽两人差了一辈,一个年轻人和一个老年人,可看起来却是年轻人惬意,老年人拘谨。

“我看今日表叔心神不宁,似有心事,是听到东面的消息么?”他率先开口。

吴正清张张嘴,支支吾吾,终是点点头,“殿下.......也有意在蜀中行此新政么?”

李星洲随即开口:“那表叔知道我此行为何来蜀中么?”他避而不答,先问。

吴正清摇头。

他便开始胡扯了,“既然今日表叔在这,我就把话说开了,毕竟肯定不只你一人想知道个口风,蜀中许多人也想知道罢。”

话说到这,吴正清更是难以对打,只能硬着头皮道,“请殿下赐教。”

“嗯,我来蜀中就是想告诉世人,也告诉表叔你们,吾也有蜀中之血,也算蜀中之人,就是怕你们听到东面消息,过于不安惧怕,所以才来稳定人心,安抚你们的情绪。

东面乃是落后之地,所以可以施行新政,稳定民心,可蜀中是什么地方?是天府之国,是国之腹地,我景国三分之一赋税来自蜀中,朝廷焉能不分轻重,自行祸乱国家?

若蜀中动荡,则天下动荡,蜀中不安则天下无宁日,表叔懂我意思么。”

话说到这,吴正清松了口气,连连点头:“殿下深明大义,为民着想,我都明白了。”

“嗯.....”李星洲点点头,心里却想,让我开口安抚,也是要要代价的,不然我这个皇太孙岂不是太没分量了。

“不过,既然叔父话已至此,吾觉得蜀中也要做点事,不然东面的人在看,天下人也在看,会说朝廷不公,不周到。”

话锋一转,吴正清心里一跳,可无法反驳,话是他开的头,皇太孙安抚了,也保证了,是时候到他们妥协了.......

“那殿下的意思是.......”大小心翼翼的问。

李星洲笑起来:“无他,东面各豪门大族都分利于民,纷纷心甘情愿施行新政,蜀中作为王朝腹地,天府之国,天下人都看着呢。

我们虽是一家人,可太护短不成,容易留下话柄,让天下人讥讽皇家,所以我看蜀中不行新政,但也要做做样子。

这样吧,表叔你牵头,以为的名义联络蜀中所有手中田亩超过五千得亩的家族,让大家共同担任大义,每家都按家中多少,按比例拿出一小部分,送给无田地的百姓,做个表率,这样天下人也不会说蜀中闲话了。

表叔觉得我这法子好不好?”李星洲笑眯眯的问。

“好,好好好!”吴正清连连点头,笑得又难看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