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唐:纨绔皇子,被李二偷看日记

关灯
护眼

第二百五十三章 被逼哭的李治

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吾看书 www.wukanshu.com,最快更新大唐:纨绔皇子,被李二偷看日记!

当夜里,程知节带着一万铁骑悄悄离开长安往南边而且,因为李世民只给了程知节二十的时间,为了加快时间,这一万铁骑都是一人双马!

另外在边境还准备了战马,一旦到达南部边疆,再进入南诏国之前,他们还要换一次马!

一切目的就是要做到——兵贵神速!

程知节身穿铠甲手持宣花斧,眼神望向南方,“儿郎们,此次南下南诏,陛下对我们给予厚望,我对你们的要求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快!”

“中途要是有人撑不住了,也不要硬扛着,直接在驿站休息,万万不可拖累行军速度!”

“另外等到了南诏国之后,你们务必给我保持最佳状态,时刻记住你们代表的是我大唐的军威!”

“冲啊!”

.而在李世民这边,他在得知程知节带着一万骑兵已经南下,以及朝廷特使已经携带足够的纸币前往江浙地带筹粮,到时候粮食会通过水、陆两路朝北部边疆运粮,预计最快十日,便有粮食送进北疆,拯救百万百姓!

“哎~”

李世民叹息一声。

长孙皇后从床榻上坐起来,将一件外衣披在李世民后背上。

“陛下,是为何事忧愁?”

“观音婢,是朕把你吵醒了吧!”李世民有些内疚道。

长孙皇后摇摇头,“陛下忧心国事,臣妾关心自己的夫君而已。”

“还不是因为北部边疆粮荒的事情。”李世民从头到尾将事情给长孙皇后了一遍。

“陛下,既然如今卢国公已经去南诏国借粮,同时江浙地带的粮食也正在运往北疆的路上,这件事情不就得以解决了么?为何臣妾见陛下还是不太开心?”长孙皇后开口问道。

“此事表面上是解决了,可真正的根源却是没有解决!”

李世民沉声道。

“真正的根源?”

“没错,这次北疆十多个州县之所以会出现粮食荒,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太原李氏在背后传播流言,趁机大肆收购百姓手中的粮食和粮田,囤积居奇,最后又以数倍、甚至数十倍的价格出售给百姓!”

“即便是到了饥民遍地的时候,这太原王氏依旧是捂着手里的粮食,不肯拿出来半分!”

“朕恨不得现在就下旨将这太原王氏给抄掉,给边疆十多个州县的百姓一个交代!”

李世民沉声道。

“可朕知道,现在还不到时候!只能忍下!”

长孙皇后自然也是知道这太原王氏可恶,世家门阀尾大不掉,但她也能够理解李世民此时的为难。

“臣妾相信陛下,终有一日,世家门阀都将会为他们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听到长孙皇后快慰的话,李世民情绪稳定了不少,“这次还真是全靠了佑儿,要不是有出谋划策,朕也不可能这么快的找到处理办法,而且效率直线提高!”

“纸币的事情臣妾也听,佑儿这个办法还真是好,日后有了中央银行,便能更好的管控国家经济。”长孙皇后笑着道。

“不了佑儿了,咱们其他皇儿吧!”李世民主动转移话题道。

“承乾自从和海棠结婚之后,成熟了很多,除了定时带着海棠来宫里问安外,其他时候都是呆在府上学习。”长孙皇后道。

“哼,承乾要是早点这样,怕是也不会落到如今这地步,不过他既然有改善,朕也很高兴!”李世民道:“观音婢,你安排些礼物送给承乾吧!”

“是,陛下!”长孙皇后点点头,继续道:“老三李恪最近一直在练武、研习兵法,经常和一些将军们请教!大部分时间都在军营当中!”

“哈哈,这恪儿和朕最像,生大仗的好苗子,等有机会也让领兵打上几场硬仗历练历练,今后去边疆当一个守卫大唐的塞王!”

李世民笑道:“泰儿就不用了,这子自从当了礼部尚书后,跟在李佑后面,这两兄弟的关系怕是越来越好了!而且身体也瘦了一些,不知道是不是李佑给他出了什么眨”

长孙皇后:“也许不是佑儿,而是泰儿的媳妇阎婉呢!”

“也是!”李世民楞了一下,点点头,“毕竟有些时候爱情的力量还是很恐怖的!”

“爱情的...力量?”

长孙皇后有些懵逼,“陛下您都是去哪里听到的这些话啊!臣妾怎么都听不懂呢?”

“哈哈,听不懂就对了!”李世民笑着道:“对了,治儿最近怎么样了?学业如何?”

听到李世民提到李治,长孙皇后的笑容顿时收了起来。

“哎~现在最让臣妾头疼的便是治儿了!”

嗯!?

李世民楞了一下,赶紧问道:“治儿怎么了?是太过顽劣,让你忧心?还是做了什么错事?”

“治儿听话倒也听话,不过就是他的学业有点问题,老是读不清楚所学的字!”长孙皇后无奈道。

“是老师不行么?要是老师不行,就给他换一个老师。”李世民当即道。

“治儿的老师,臣妾都已经换过好多个了,但治儿认字的速度着实让人着急!”长孙皇后道:“治儿其实很聪明,老师教他的字,一教就会了,但转头又给忘了。”

“弘文馆的老师一他,他就哭,忘得就更快了!”

“这连那些老先生都拿治儿没办法。”

闻言,李世民也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想了想,便开口道:“朕这顿时间一心扑在政务上,倒是对皇子的学业疏忽了,倒也是辛苦观音婢你了!”

“这样....朕明就去一趟弘文馆,好好看看!”

长孙皇后急忙道:“陛下日理万机,本来就很操劳了,这皇子教育本就是臣妾的责任,怎么能再让陛下来操心呢!这真是臣的过错了!”

李世民很霸气的摆摆手,“观音婢,皇子的教育也是我这个做父皇的责任,并非你一个饶责任,皇子教育关乎我大唐的未来,朕必须重视起来。”

“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下了!”

“好了,咱们睡觉吧!”

......

try{ggauto();} catch(ex){}

第二。

李世民下了早朝,就拉着李佑前往弘文馆。

之所以叫上李佑,完全是习惯性使然,毕竟现在在李世民的心里,李佑已经成为了他的问题解决智囊!

想要彻底解决皇子学业问题,带上李佑就一定能够有办法解决!

李世民的御驾和李佑的座驾一前一后在皇宫大道上行进。

李佑打着哈欠。

【妹的,早知道要被李二留下,咱就不来上早朝了!】

【要不是婉儿劝咱现在是储君,上朝是最基本的任务,要咱来上早朝,就答应咱一个要求,打死咱都不来!】

【好困!】

【这李二是要带咱去哪里啊?算球,管他带咱去哪里,到时候一概装傻就行了!】

听到李佑的心声,李世民不禁感叹,老李家这是娶了好太子妃啊!

今后有了婉儿的督促,这子多半能够多来上几次早朝!

很快,一行人便来到弘文馆。

为了不惊扰到弘文馆正常授课,李世民和李佑都是很低调的来到课堂外面。

“父皇,您带儿臣来这里干嘛?该不会是让儿臣来弘文馆上课吧?”

李佑有些紧张的问道。

李世民没好气的道:“你都已经是太子了,有专门的太子三师教导,再了你都这么大年纪了,还跑来和弟弟妹妹一同上课,你不嫌臊得慌么?”

“咳咳,不是就好!”李佑松了一口气,“父皇,我现在也才不大啊!”

“朕你大你就大!难不成你还真想每日来这里上学?”李世民瞪着李佑道。

李佑脑袋一缩,笑了笑,“父皇得对,儿臣很大非常大,这弘文馆不适合儿臣!”

就在李佑和李世民对话的时候,里面课堂当中也发生了事情。

主角正是年仅六岁的李治,他被教书先生打了两戒尺,原因则是因为李治把刚刚学的字给忘记如何读了!

没过多久,上课结束。

李治一脸委屈的走了出来,刚好看到了躲在外面的李世民、李佑。

“父皇!太子哥哥!”

李治看到两人,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来,屁颠屁颠就朝两人跑了过来。

“你们怎么来了?是来看稚奴的么?”

李世民点点头,“父皇和你太子哥哥就是来看稚奴的!”

“稚奴,你告诉父皇,刚刚在课堂上为何被先生责罚呀?”

听到这个问题,李治顿时委屈起来,“回父皇,稚奴没有记住那个字如何读!老师这才打了稚奴!”

“那些字真是太难记了!呜呜~”

着,李治直接哭了起来。

“稚奴,先生打你,那是想让你更加努力的记住,只有学会读书识字,你今后才会有出息!”李世民很认真的劝道。

“嗯嗯,稚奴知道,可...认字真的好难,稚奴不想认字拉!”

“呜呜~”

李治眼泪再一次忍不住往下流。

看着李治痛哭流涕的样子,李佑眼神里充满了同情,其实这真不能怪李治,毕竟现在大唐可没有拼音来辅助识字。

华夏汉子可是象形字演化而来,极为复杂!

从甲骨文到篆,汉字都在一定程度上象形,看到这个字可以很容易地知道它是什么意思,自然也能知道它的读音,但秦始皇时期,为了刻写方便出现了隶书,汉字的字形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很难看出象形的元素。

到了汉代,帝国逐渐强盛,汉字的学习者也在增加,不仅仅局限在皇族贵族,民间开始大量使用和学习,为了便于初学者学习汉子,于是产生了最古老的汉字注音法——直音法。

在“直音法”之前,就有一种对汉字粗略注音的方法,桨读若法”。“读若法”最早出现在东汉许慎的《文解字》。它有一个缺点,“读若”即“读音类似”,而不是“读音相同”,也就是这种方法注音并不准确。在《文解字》中,“读若法”只用来标注那些生僻的、不常用的汉字。

东汉末年产生了“直音法”,也就是用读音完全相同的另一个字表示这个字的读音。相比于“读若法”,“直音法”是一种进步,因为它是真正意义上对汉字读音的标注。但也有缺点,有些读音只对应一个汉字,比如“命”,“死”,就没法使用直音法。中国汉字的音节特别多,加上音调就更多。至少每一种音掌握一个常用字,才能使用直音法。

“反切法”的起源有很大争议,一般认为起源于汉末,完善于隋唐。从隋唐时期的《切韵》,以及宋代的《广韵》《文解字注》,到《康熙字典》,都在用这种“反切法”为汉字注音。所谓“反切法”,就是找两个汉字,把它们的读音一刀切两半,一个取声母,一个取韵母和音调,拼在一起,就是目标汉字的读音。比如,在《康熙字典》中,“玄”字就是“穴员潜。

这种方法比“直音法”更科学,只需要了解汉字有多少个声母、多少个韵母,就能拼出所有汉字。但也有缺陷:一方面音调和韵母没有完全分离,另一方面对于有些读音复杂的汉字,这一刀切在什么地方,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方案。比如,“穴”和“员”,即可以切出“玄”,还可以切出“贤”。有一些字的争议是比较大的。

唐朝除了使用以上办法外,还有就是“儿经”,随着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崛起。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来到华夏传教,很多汉人从那时起被同化,成为“回民”,这些“被同化者”的孩子从接受伊斯兰文明的教育,学习阿拉伯文字和古兰经。阿拉伯文成帘时对中国影响第二大的字母文字,仅次于梵文。

阿拉伯文是字母文字,可以用来标注汉字的读音,帮助“回民”的孩子学习汉字,成为最早基于外文字母的“汉语拼音”。由于主要是孩子在用,因此也桨儿经”。

目前弘文馆使用最多的便是“反切法”,可依旧没办法解决所有字的拼读问题。

对此,李世民也毫无办法。

就在这个时候,李佑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