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隋唐风云

关灯
护眼

第106章宝地

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吾看书 www.wukanshu.com,最快更新隋唐风云!

但杨谅与他二哥晋王杨广不同,他不懂军事,也不想懂军事,领到带兵西征的圣旨后,拖拖拉拉,就是不愿前进。 战争还是打起来了。 这次都蓝可汗发动对隋朝的进攻,并非没有周密准备,除了动员大批参战人员和物资外,他还拉了一个重要的盟友。 这个盟友就是达头可汗。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就是这样,今天你联合我打他,明天我联合他打你。 都蓝可汗没有等到杨谅的隋军,决定去打突利可汗。三个突厥可汗混战一场,最后的结果是突利可汗大败,毕竟人家人多势众。 突利可汗失败得这个惨啊,全部人马被打得溃不成军,所有部众几乎一个也找不到,连自己的家人都被都蓝可汗和达头可汗杀了个净光。 当时长孙晟只正突利可汗的大营中,等战后清点人数,不算突利可汗和长孙晟,全军只剩下五个人! 突利可汗垂头丧气,问长孙晟怎么办。长孙晟说:“隋朝永远都是你的家,我们的大门随时为你敞开着。” 于是突利可汗决定南投隋朝。千金公主死后,阻碍都蓝可汗向大隋要求再派公主下嫁的因素已经消失,于是他就郑重其事地提出了申请。 隋帝国召开局会议商讨此事,投票表决,表决的结果是绝大多数人同意答应都蓝可汗的请求。 这可汗可真是得寸进尺呀 历史上的北方少数民族兄弟好象就是这样 想穿越回去是因为不了解,且不说兵荒马乱、缺吃少穿,单说没网络、没爱疯、没电脑、没电脑、没90后,那就受不了,而且,去了不必能回得了,想必所有古代人都想穿越到现代来,包括那些皇帝们。这只小小的落魄队伍就这样向南走,沿途收容一些残兵败将,队伍又慢慢壮大起来,到天亮的时候达到了几百人。 看到这支奇怪的队伍,突利可汗突然变了主意,对他的部属说:“就我们这样十几个人七八条枪,到了隋朝也不被看重,到不如去投达头可汗,他和我们又没有深仇大恨,又是同文同种,得到我们的支持,他一定会厚待我们。” 长孙晟听到这消息,冷冷一笑,心想:跟大隋朝斗法,您大脑发育完全了吗? 他悄悄派人到伏远镇,令人迅速燃起四支烽火,烽火是战争的象征,突利可汗看到这四去冲天而起的烽火,大吃一惊。 烽火是古代传递敌人信息的有力武器,在此让我们向这项伟大工具的发明者致敬,虽然他早已湮没在众多的无名英雄中。 据说,烽火台上传递知情时,白天为狼烟,燃料是儿野狼的粪便,狼粪点燃之后,冒出滚滚浓烟,又高又直,狂风也吹不散(这是用狼烟指代战争的来历);晚上点的是烽火。不管狼烟还是烽火,能见度好的情况下,几十里外一望可知,传递战争情报,非常有效。 突利可汗看到四柱烽烟,大惊,问长孙晟是何意。 长孙晟手搭凉蓬向远处看,答道:“按照我大隋的规定,小股敌人燃两柱烽烟,如果敌人较多,燃三柱烟,如果是四柱烟话话,一定是大队敌人出现了,那是敌军的主力。” 突利可汗吓得脸都绿了,对手下说:“快快快!大股敌人来了,先到长城以内躲躲再说吧。” 说罢,身先士卒,一蹓烟逃入了长城。 进了长城,就是隋朝的天下,就不由突利可汗不听长孙晟了。能让老百姓日子好点的,大家心里有块碑;让老百姓受苦、甚至随意杀戮和饿死老百姓的,也会在人心中被钉到耻辱柱上,不管他生前有多少人被迫山呼万岁。要是历史老师都这样给学生讲历史的话 估计每一个学生都会爱上历史 这个看法让我想起了美国学生和中国学生学习历史方法的不同。 小时受他老的影响太大了,从隋唐到明英烈再到百年风去,甚至是白眉大侠,连三国都是先听单田芳后听袁阔成的。三国两晋五胡十六国外加南北朝,皇帝象走马灯似地换,简直比刘谦的魔术还要让人眼花缭乱。 这话说的牛呀,那阵也真的是乱呀 我窃以为,要论乱的程度,春秋和战国排第一位,三国两晋南北朝排第二位,五代十国排第三位。这是历史上的三大乱世。不过从持续时间上讲,第三位就大大缩短了。 三国两晋五胡十六国外加南北朝,皇帝象走马灯似地换,简直比刘谦的魔术还要让人眼花缭乱。 这话说的牛呀,那阵也真的是乱呀 那时的老百姓也是够惨了吧 所以,在书里一直有个观点,能让老百姓日子好过一点的,比如周武帝宇文邕和隋文帝杨坚,我们就能冠以“伟大”,反之则是民之蟊贼!这句话,放之四海皆准 孝明帝对老妈的日益不满促使胡太后神经错乱,居然把自己的养了十九年的亲生儿子毒死;之后另立新君,这位新君,还只有一个月大;之后更奇的事情发生了,该新君旋即被废,原因是这是个女孩;之后一个只有三岁大的男孩元钊被立为皇帝。 前两任皇帝一个被毒死,一个被废,如同儿戏。 多荒唐呀,比清王朝的小皇帝还要小 类似的事情在南北朝还多呢。 所以呀,袁世凯先生成功逼退清廷,未必无功。当然,我也赞同李泽厚先生的意见,如果假慈禧太后几年生命,也许,中国就是一个象英国一样的君主立宪制国家,民主这样实现,岂不是更理想!长孙晟带着突利可汗直趋大兴城来见隋文帝,杨坚大喜,决定对长孙晟进行实质性的奖励,“晋升”他为左勋卫骠骑将军,兼突厥驻屯军司令长官。 这一“晋升”,将长孙晟的品级由正四品,晋升到了正四品。具体原因同上一次“晋升”。 顺便说一句,这种“晋升”杨坚一般都将它应用于为祖国做出了杰出贡献的大臣,如李德林,如长孙晟。 突利可汗投隋是长孙晟为隋朝做出的杰出贡献之一,之后,在边疆将士的浴血奋战下,隋朝接连取得大胜: 先是中路军的高颎和帝国元帅赵仲卿,深入敌境上千里,大败突厥,如入无人之境,直抵阴山山脉而还。这一壮举堪比当年的霍去病的封狼居胥; 西路军杨素和前南陈降将周罗睺(周罗睺是南朝最有个性和骨气的大将,虽然也有过“投降”隋朝的“不光彩”经历),先以骑兵对敌人骑兵冲击,之后继以大军巩固阵地。这一颇类拿破仑战法的战阵大败西突厥的达头可汗,将敌人打得无处遁形,急得边逃边哭。 这一年的冬天,隋文帝杨坚将阿史那染干同志的职称由突利可汗改为启民可汗,而且,都蓝可汗闻迅将启民可汗的部众发还,共有一万多人。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说法,都蓝可汗之所以这么痛快地返还启民可汗这一万多部众,有一个诡异的原因:中国历史最乱的就是从晋末隋初这一段,自八王乱起,五胡乱华,神州大地,经历了最血腥的时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城头变幻大王旗,你方唱罢我登场。朱门酒肉臭,尽是百姓血。 隋文帝涤荡枭雄一统江山,结束三百年战乱,恢复汉家天下;开科举,定隋律,成千年楷模,说他是千古一帝也不过分。因为其后历朝历代直至晚清,从制度的角度,都没有离开他的框架。 有伟人说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 都蓝可汗受了几百年前诸葛亮的影响,经常夜观天象,也不知他能不能看得懂,总之看到了很多怪异的东西,“夜见赤虹,光照数百里,天狗陨,雨血三日,流星坠其营内,有声如雷”。都蓝可汗深为恐惧,认为是上天准备降罪于他,于是先做点善事,就突利可汗(启民可汗)的那一万多部众还给他了。 启民可汗部分地恢复了实力,杨坚为了进一步扶持他,采纳了长孙晟的建议,在河套地区给了他一块水草丰美的地方(这一地区现在也是“水草丰美的地方,盛产河套三宝:莜麦、皮袄、土豆”)牧牛放马,并且派人拱卫他的安全。 应该说,杨坚对于启民可汗这位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亲隋的突厥代表样板,那真是仁至义尽了。好在启民可汗也不负杨坚重望,为胡汉人民的团结耗尽了毕生的心血。 不仅如此,杨坚还命各路平定突厥大军同时向突厥发动毁灭性打击,这些声名显赫的指挥官们包括:杨素、高颎、赵仲卿、史万岁以及韩增寿等让突厥骑兵闻风丧胆的大人物。 然而,这一毁灭性的打击并没有付诸实施,因为都蓝可汗先被毁灭了,他是在隋军强大的军事压力下,被刺身亡的。 从被立为突厥大可汗,至遇刺身死,都蓝可汗阿史那雍虞闾同志在突厥国家元首的位置上为突厥人民服务了十年,都蓝可汗在位的十年,是突厥分崩离析的十年,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由于都蓝可汗的水平和能力问题,而更重要的是,突厥存在一个心腹大患:长孙晟。都蓝可汗一死,多灾多难的突厥立时大乱,再一次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 这一次,有一个人跳将出来,自立为突厥的国家元首,这个人就是我们熟知的突厥小可汗之一的达头可汗,他不甘心只居于一个普通的小可汗之列,他自认为自己威震西方,都蓝可汗既死,自己是当之无愧的大可汗。 于是,在一个朔风呼啸、千里冰封的冬日,他“黄袍加身”,自立为步伽可汗,这就是突厥的第九任大可汗,阿史那玷厥同志。 突厥欣逢乱世,长孙晟当然不会放过这次机会,趁机派启民可汗的人到处招安,将突厥的人招来许多,步伽可汗的势力进一步衰落。 半年之后,杨坚看到突厥势力范围越来越小,决定充分发挥痛打落水狗精神,派出了阵容空前强大的军队北伐突厥。 原来隋军北伐,最多派一个亲王主持战事。这一次杨坚咬了牙、发了狠,派上了两个亲王,一是诸皇子中最为“温良恭俭让”晋王杨广,一是之前有过对突厥作战经验的汉王杨谅,另外还有越国公杨素、太平公史万岁等一干重量级人物,当然,还有一个人绝对不能少,他就是长孙晟。 这次出征,长孙晟不出意料地再次成为了突厥人的噩梦。 长孙晟此次的职务是秦州战区司令长官,隶属于晋王杨广管辖。他茶余饭后轻松地带着随从在草原上溜达,胜似闲庭信步,散完步了命手下从军营中搬出几袋东西来,倒进了如玉带般静静流淌的河水中。这几袋东西是剧毒,名称不详,估计是氰化钾之类。 不久之后,一支全副武装的突厥骑兵从小河的下游经过,人困马乏,于是停下来喝水。喝完水之后躺下来休息,这一休息就成了安息,大部分突厥将士再也没能站起来。 突厥兵大惊,说:“这是上天来灭亡我们突厥人的,天降毒水。” 于是连民带兵一阵恐慌,无法遏制,大乱之余,长孙晟发动进攻,突厥人无法抵抗,死伤无数。 再说平定突厥中的另一位民族英雄(狭义的民族英雄)史万岁同志,这位威震敌胆的大老粗再一次名震塞北。 他带兵到今天的呼和浩特以北阴山山脉,与突厥新任国家元首步伽可汗阿史那玷厥同志相遇。步伽可汗即原达头号可汗。 步伽可汗问:“隋军将领是谁?” 有人回答:“是史万岁。” 步伽可汗大惊,问:“就是敦煌那二流子吗?” 回答是:“没错,就是这二流子。” 步伽可汗听了,二话没说,掉头就跑,一跑就是几百里。史万岁在后掩杀,大败步伽可汗。步伽可汗看到史万岁如此生猛,更加害怕,奋起两条擅跑的长腿,一口气跑得无影无踪,气得追赶不上的史万岁直骂娘。 这次北伐,长孙晟和史万岁都没费什么劲儿就打了大胜仗,不由我们不想起孙武子的一句话: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和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北方少数民族匈奴一样,突厥也时不时对南方挑起战争,战争的结果也和匈奴一样,被几个猛人一顿胖揍,打得鼻青脸肿后向北逃窜。 打匈奴的是卫青、霍云病、窦固、窦宪,打突厥的是长孙晟、史万岁、杨素、赵仲卿。汉朝是凭着空前强大的国力占得先机,而隋朝,除了国力,还有长孙晟超高的智力。 在长孙晟和史万岁再一次将犯贱的突厥打了个四脚朝天之后,史万岁奏凯还朝,留下长孙晟安抚投降过来的突厥降人。 但敌人是不甘心他们失败的命运的,步迦可汗在被史万岁和长孙晟狠摔耳光之后,喜欢上了这种欠抽的感觉,不久又派他的侄子发动了对突厥叛徒启民可汗的战争,这一次,隋朝旗帜鲜明地站到了启民可汗的一边。 当启民可汗看到阵容齐整的隋军大军,特别是熟悉的长孙晟之后,他的心放下来了,因为他已经看到了敌人的结局。 果然,敌人对严阵以待的隋军一筹莫展,一筹莫展的结果是灰溜溜地退回了北方尘土飞扬的瀚海大漠。 这次战争,坚定了启民可汗与大隋发展世代友好关系的决心,他给杨坚写了一首诗,说:“隋朝大可汗杨坚同志啊,象红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我象一颗枯树啊,绿叶又长在我身上;我又象一具骸骨啊,重新焕发了荣光;我愿世世代代啊,为大隋看马牧羊。” 杨坚同志看了这首诗大为高兴,立即派隋帝国元帅赵仲卿去给启民可汗修城池、盖房子。启民可汗这首诗换来如此大的经济效益,可能是因为杨坚同志也曾经是文学青年。杨坚有首小令,写得相当有感觉: 红颜讵几?玉貌须臾。一朝花落,白发难除。明年后岁,谁有谁无? 隋朝给启民可汗一片可以休养生息之地,水草丰美,再派兵帮他驻守,再派人(长孙晟给他出主意),再加上西、北、东三面有黄河天险环绕,启民可汗的移民地真是风水宝地。 休养了半年之后,隋朝决定再次出兵,与启民可汗联袂北伐。 北伐军由三巨头统率:隋朝宰相杨素、车骑将军长孙晟以及突厥小可汗启民可汗。 这一次北伐的对象,仍然是老对手步迦可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