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眼前低头下拜的黑压压一片突厥人,又看看水草丰美的河套平原,再看自己的数十万盔明甲亮的精兵,杨广不禁陶醉了,他即席作了一首五言诗: 鹿塞鸿旗驻, 龙庭翠辇回。 毡帷望风举, 穹庐向日开。 呼韩顿颡至, 屠耆接踵来。 索辫擎丱肉, 韦剭献酒杯。 何如汉天子, 空上单于台。 赋诗完毕,杨广和萧后分别亲切慰问了突厥民族的代表团成员和和亲的大隋义成公主,并亲自将一对金瓮赐给这对夫妇。 会见结束后,杨广启程回国,为表示对大隋的忠诚和对皇帝皇后的崇敬,启民可汗又亲自带兵,将杨广夫妇送回国内。 于是,这两国的国家领导人,一会儿你送我,一会儿我送你。反正对启民可汗而言,他是真诚的,因为不管他送多少次,路上的花销都是隋埋单,还不算赏赐第二夏年天,杨广决定在形式上同化突厥。 他下诏书,说,既然启民可汗已经从心里接受汉族文化,而已突厥的汉人程度已经相当高,那就干脆在生活方式上也仿效***。 于是,给突厥族建立了城池,在城里造了许许多多的房屋,让他们告别在草原上的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而搬到城里,过着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生活。并且,赐给突厥量的财物。 突厥人民愉快地答应试一试。 在隋炀帝杨广和启民可汗阿史那染干的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峰。这是中国历史上,汉族的全国性政权和北方突厥政权的蜜月期,其甜蜜程度仅次于满清王朝和北方的。 第三年,即公元609年的冬天,突厥人民的优秀领导人、久经考验的奴隶主义民族改革家,优秀的奴隶主义军事家,突厥的伟大导师、舵手、统帅、领袖启民可汗阿史那染干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 噩耗传来,杨广十分悲痛,特地停止朝会三天。 启民可汗是历史上少有的诚心诚意与和睦相处的少数民族领袖,应该说,他对历史的贡献是相当大的。 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的功过,只有一个标准,谁让老百姓(学名叫做人民)过得好,谁就是历史的功臣、民族的英雄。 用这个标准,启民可汗与隋朝和好,停止了战争,让千万突厥老百姓安居乐业,同时也间接让隋朝老百姓不再有离乱之苦,那他历史的功绩是大大的! 相反,那些只知武力征服、征服了之后又只能奴役老百姓的的独夫民贼,将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启可可汗去世,他的儿子阿史那咄吉出任新一任的国家元首,是为始毕可汗,也是突厥历史上第十一任的大可汗。 始毕可汗继承了老爹的元首位置之后,还想继承老爹那年轻美艳的老婆——这个要求不算太过分,从匈奴到突厥一直如此。老爹死了,儿子会接过他的枪,负责继承后妈,从西汉元帝时期的明妃王昭君小姐一直到前不久的千金公主宇文芳小姐。 这个要求得到了隋炀帝杨广的批准,这位深明大义的隋朝公主就是义成公主。 始毕可汗成为突厥的大可汗之后,继续推行与隋亲善的政策,对待杨广象是孙子对待爷爷一样,而杨广也一如既往地对突厥人信任有加。 但是,段文振看出了始毕可汗的本质,他是在装孙子。 段文振时任兵部尚书长),是隋朝有名的将领和大臣。他总觉得在始毕可汗恭顺的面容背后,藏着不可告人的隐情。 段文振向隋炀帝杨广上书,说: “陛下您让突厥野蛮人居住于长城以内,又供给他们粮食和物资,给他们的待遇太好了。” “野蛮民族的野性就象狼一样,是不可能被驯化的。他们贪得无厌,不知感恩,总有一天会成为帝国的祸患。” “不如趁他们还没有形成气候,把他们全部遣返塞北,然后加强兵备工作,沿长城设置烽火台作为报警装置,以防他们发动突然袭击。防患于未然方才是万全之计啊。”应该说,段文振的话,相当有代表性,其实,前一段时间,高颎、贺若弼以及苏威他们,已经提到了这一点,不过高颎的作风八卦了一点,本来就不怎么待见他的皇帝杨广趁机为张丽华报仇,将高颎一伙人杀的杀、贬的贬,于是无人敢再说话。 好在段文振这番上书,没有让杨广以为他是高颎一伙,只是轻轻一句:“你的上书,不合时宜。”将段文振打发走了事。 杨广不知道,正是在他自己的好大喜功、他的宠臣裴矩头脑发热和始毕可汗的狼子野心的共同努力下,就在启民可汗去世六年后,始毕可汗起兵叛隋,北方大地狼烟四起,胡汉之间再一次陷入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的境地。 这一次,隋炀帝杨广被突厥大军牢牢困在雁门,这时的他,已经四面楚歌,不是农民,就是贵族造反,他再也没有实力与突厥掰一下手腕。关键时刻,如果不是已经嫁给始毕可汗作了第二次可贺敦的义成公主帮忙,杨广想回到洛阳都是一件。 长孙晟其一生精力,终于成功使得隋朝在对突厥的关系中占得优势地位。这一优势,短短几年,就被杨广和裴矩浪费一空。 顺便说一句,公元609年启民可汗去世之前,隋朝民族关系第一人长孙晟已经先期病逝。 当杨广雁门被围的时候,杨广只能仰天长叹一句:“向使长孙晟在,不令匈奴至此。”除了突厥,我们有必要也讲一下其它的少数民族兄弟,比如朝鲜半岛的高丽、青海省的吐谷浑和西域的诸多民族。 早在隋炀帝杨广携皇后萧氏到启民可汗的大帐里去看望他和他的可贺敦义成公主的时候,就在突厥见到了另一个民族的使者。 这个使者就是来自遥远的朝鲜半岛的高丽,比起强大富庶的隋朝,高丽似乎对野蛮人突厥更感兴趣,居然偷偷跑来想与突厥建交。 在冰天雪地的朝鲜半岛,当时有三个国家并存,三个国家愉快地玩着“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游戏,就象过家家一样。 这三个国家分别是:高丽、百济、新罗。其中,高丽最强盛。 朝鲜半岛上的三国演义演了很长时间,一直到三百多年以后,高丽才灭掉了百济、新罗两国,统一了朝鲜半岛。 从此,整个半岛上只剩高丽一个“统一”的王朝。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392年,那一年,高丽王朝被朝鲜王朝征服,从此,朝鲜开始了她为期数百年的统治。 但对我们来说,有时候高丽就指代朝鲜。比如我们骂朝鲜或韩国人时会说“高丽棒子”。当然,骂人是不对的,即使是骂韩国人。 杨广在启民可汗处见到了高丽的使者,看到后者惊异失措的样子,杨广很得意,心想:“小国寡民,没见过这么大的排场。没关系,我原谅你了!” 裴矩站出来说:“高丽本来就是以前的孤竹国,武王伐纣建立周朝以后,用以分封商朝忠臣箕子,多少年来一直是中国的领土,如今反倒成了外域。先帝在日,派汉王杨谅率兵征讨,不克而还。高丽有被我们同化的潜质,我们不能长久视为蛮夷。可令他入朝归化我大隋。” 杨广大喜,裴矩的言论“正合我意”,于是派牛弘向使者宣旨曰:“我因为启民可汗以诚心对待大隋天子,所以才亲自到他的大帐来看望他。明年我就要到涿郡去了,你回去告诉你们大王,让他趁早来朝,不要疑惧。朕会一视同仁,对待他会象对待启民可汗一样。如果胆敢有贰心,我必同启民可汗一同巡视东土,到时有你好瞧的。” 杨广用巡视来指代军事征伐,知趣的高丽使者听懂了杨广的意思,诺诺退去。 也许正是这次见到高丽使者,才让杨广想起了帝国的东北角还有一个高丽国,这个信息触动了杨广好战的神经元,导致他日后发疯一样向高丽发动狂涛巨澜般的进攻。这三次远征高丽没有征服这个小小的附庸,却累趴下了一个庞大强盛的帝国。 杨广这次北巡,有四件事情值得提一提。 一是令桀骜不驯的突厥启民可汗诚意归顺,这一丰功伟绩正如他在诗中写的,盖过了伟大的汉武帝; 二是他一返回洛阳的路上,路过晋阳,住在了太原留守李渊为他修建的行宫——晋阳宫中。若干年后,正是这位身为大臣(太原留守、唐国公)兼表兄(李渊之父李昺的老妈和隋文帝杨坚的老妈同为西魏老帅哥、天下第一老丈人独孤信的女儿)的李渊,给杨广戴了一顶绿帽子,爽过之后,他开始惊惧,最后只好听了儿子李世民的馊主意,造了表弟的反。 三是同高丽进行了接触。隋炀帝杨广对高丽的战略,基本是不折不扣地按照裴矩的规划实施的。从理论上讲,裴矩没有什么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高丽凭什么就不属大隋朝的疆域?然而,正是因为裴矩这个主意,强大到可怕的大隋朝遭遇灭顶之灾。 四是在北巡末期,在礼遇启民可汗和吓唬高丽使者的同时,他想起了西域的少数民族兄弟们,他觉得应该一碗水端平,不应该厚此薄彼。他决定花点精力在西域。 后来,西域和高丽一样,成为大隋朝挥之不去的噩梦。因为这两件事情,与开凿运河、下江南、修洛阳一样,成为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不过,杨广至死,都没有觉得自己曾经做错过什么。 提到隋朝经营西域,我们先提一个人,如果没有这个人,那提西域就没有意义。这个人就仿佛西汉的张骞和东汉的班超,一提西域,势必会想起他。 这个人就是为炀帝规划高丽战略的裴矩。 裴矩原名裴世矩。应该说他在隋朝的时候一直叫裴世矩,因为他改名是因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 裴矩一生当中有做了很多事,比如:参与平灭南陈、经略岭南、参与对突厥启民可汗的安抚等工作,客观地讲,这些工作都卓有成效。但所有这些成就加起来,可能都不如他的另外一项贡献,这项贡献令他其它的工作黯然失色。 这项贡献就是经营西域。西域与中国的通商由来已久,西域进入中国,只有一个通道,那就是河西走廊,河西走廊最重要的城市是张掖。 张掖最早由伟大的汉武大帝设置为郡:张国臂掖,以通西域。隋朝时候,西域商人云集张掖与中国人做生意。 裴矩在张掖主持隋朝与西域商人的贸易往来,同时也作为隋炀帝杨广的钦差大臣,为皇帝收集各种关于经营西域的信息,加以处理后,奏报朝廷。 裴矩在这个新的职位上工作十分卖力,取得了丰硕成果。 他至少4次来往于张掖、武威、敦煌等地,大力对西域商人进行招商引资。 裴矩尽力搜集西域各国风土人情、土产物资、文化习俗等资料,描绘西域四十四个王国的王公百姓服饰仪形,文字不够就画图说明,最终编撰成《西域图记》三卷,还绘制地图,标记哪些地方险要,哪些地方有什么特点等,成稿之后献给皇帝。 在裴矩上奏的资料中,他总结了通往西域诸国的三条商道,都是由敦煌为出发点的: 第一条是北道,起自伊吾(今东北部),经铁勒部等,至拂菻(即以君士坦丁堡为统治中心的东罗马帝国); 第二条是中道,起自高昌、焉耆、龟兹、疏勒等西域四国,逾葱岭(今帕米尔高原),经康国、曹国等,至波斯(今伊朗); 第三条是南道,起自鄯善、于阗等,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至北婆罗门(印度)。 裴矩这些资料引发了隋炀帝杨广的巨大兴趣,他在结束北巡回到洛阳后,即委任裴矩为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负责经略四夷事务。 隋炀帝杨广将经营西域事宜悉数全权委任给裴矩,这一任命很适宜,因为放眼在隋朝,没有人比他再合适了。 由于西域各少数民族都羡慕中国的地大物博,都十分向往这个伟大强盛的国家,因此,对西域的生意裴矩做得风生水起,顺利地实现了贸易顺差。 但这不是裴矩想要的,他头脑中有一个伟大的蓝图,那就是大国思维。 他的这一思维概括起来说,就是不惜代价,向中国各民族、世界各民族展示中国的富饶和强大,以此提升隋朝的世界地位,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这一次,他做到了。但他不知道,他的这一发明影响了中国几千年,一直到现在。 大国,特别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必是对待邻国不遗力的好,必是下了血本来维护国际形象,必是只管自己的大国感觉,既不管国库是否入不敷出,也不管国内老百姓的死活。 这就是大国思维。 可悲的是,裴矩的这套思维模式正中杨广下怀。 当裴矩提出大国思维的时候,一下把杨广内心深处隐藏许久的雄心壮志激发出来了。长期以来,在杨广心目中,一直想象秦皇汉武一样,开拓疆土,远征西域,北击匈奴,建立不世功业。 于是,皇帝的浪漫主义情怀再一次发作,他的情怀每发作一次,百姓就倒霉一次,国家就被折腾一次,从无例外。 古往今来,贸易的前提都是战争,战争是贸易的先导,贸易是战争的延续。裴矩主导的西域贸易,也不例外。除了突厥,我们有必要也讲一下其它的少数民族兄弟,比如朝鲜半岛的高丽、青海省的吐谷浑和西域的诸多民族。 早在隋炀帝杨广携皇后萧氏到启民可汗的大帐里去看望他和他的可贺敦义成公主的时候,就在突厥见到了另一个民族的使者。 这个使者就是来自遥远的朝鲜半岛的高丽,比起强大富庶的隋朝,高丽似乎对野蛮人突厥更感兴趣,居然偷偷跑来想与突厥建交。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统一前的德意志,小国林立,商人根本没法做生产,因为每个小国都有军队,都要收税,流通成本过高。因此,伟大的俾斯麦通过铁血战争,统一德意志,建立了伟大的德国。 所以,裴矩的西域贸易,也要先靠战争让不安定因素走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