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尽管隋帝国这栋曾经的华厦已经千疮百孔,但杨广仍然住在里面,怡然自得。 但毕竟虞世基不能一手遮天,杨广还是能够听到一些消息的。比如这一次,杨义臣在河北攻打张金称和高士达,斩杀以及招降暴民共计数十万的消息,就上报给杨广了。 在虞世基的严密监控下,在各级秉呈杨广旨意办事的官吏的层层检查下,这份居然能够到杨广的手里,我只能说,这是一个奇迹。 杨广傻了眼,问:“我最近从来没有听说过有反贼,怎么会一下子成了这个样子?杨义臣和招降的,怎么会有这么多?” 虞世基反应,那是相当快,而且,他知道杨广在想什么和担心什么,上前一步奏道:“就算有些反贼,杨义臣已经把他们全部荡平,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倒是杨义臣本人,已经完成了任务,还在外统领重兵,恐怕与国家不利啊。” 这一句话说到了杨广的心坎里,他当即下旨,调杨义臣回军,撤回所有镇压暴民的军队。本来只剩窦建德一个人硕果仅存、苦苦支撑的河北农民军,就象在即将熄灭的余焰上浇了一桶汽油,腾地一下,气焰万丈。 隋末农民军之所以能够在实质上灭亡隋朝,杨广实在是功不可没啊! 虞世基的这种行径,惹恼了一位正人君子,他上书杨广,弹劾虞世基和与虞世基同道的裴蕴,指责他们蒙蔽圣听,恳求皇帝能够正视现实,不要逃避,同时把虞世基和裴蕴送交有效部门法力。 上书的这个人是韦云起,在中央纪委任职。 杨广接到了这桩投诉,高度重视,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商议此事,商议的结果是:韦云起狂妄自大,以为只有自己是正确的,肆意诋毁国家重臣,他的指控毫无依据,情节是严重的,性质是恶劣的,已经构成了诽谤,应予以严惩。 不过,最后杨广还是决定从轻发落这位检察官,只是降职处分,还是留在纪委工作,以观后效。一个王朝的末期,一般来说,首先与对着干的,都是暴民,即所谓的农民。从秦末、汉末、隋末、唐末(宋朝例外,因为先有金,后有蒙古)、明末以来,都是这样;暴民搞得天下大乱后,出来收拾残局的,一定是官僚地主阶级。这样,农民的被平息了,原王朝的统治也动摇了,官僚地方中的杰出分子就谋划着建立新王朝了。 这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宿命。 在隋末涌现大量暴民力量的稍后,地方割据武装也开始出头了,前文已经提到了留守太原的唐公李渊,现在,再正式推出一位趁隋末大乱而崛起的乱世枭雄:王世充。 王世充同志是一位标准的懂得察言观色的乱世枭雄,否则,他只能归到暴民领袖的行列里,因为能够成为官僚地主阶段一员的,首先,肯定不是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其次,肯定不是一个乐暴好杀的暴民。 杨广这一次到达江都(实际也是最后一次,而且,再也不曾离开)后,王世充为皇帝立了两大功劳。 第一是敬献了一副十分精美的铜镜屏风,让他王世充在所有向皇帝敬献礼物的官员中,十分突出。杨广达到江都后,令所有官员向他献礼,根据礼物的好坏进行职位的升降,于是,王世充跃升为副郡长(通守)。 第二是帮杨广在个人生活上达到了一个全新的档次。杨广好色,作为一个封建帝王,我们也不好苛求什么。但杨广大部分时间是居住在北方,第一次到南方来是在他老爹还在的时候任扬州总管,之后是作为大军元帅率兵灭陈,那时杨广还年轻,有前途,所以很检点,唯一的要求是得到倾国倾城的张丽华,结果还被高颎不识相地杀了。 这一次,杨广已经在任何方面都不再有想法甚至是希望,他也意识到他的生命即将快到终点,所以趁着有时间,享受吧! 王世充充分了解皇帝的心思,给他贡献了大量的江南美女以娱其身心。杨广熟悉的多是北方佳丽,如今这么多的经过王世充精心挑选的灵秀的江南美女被送到他的行宫,杨广都看傻了。 于是,王世充迅速地成为杨广生命末期的宠臣。 就在杨广色的时候,普通百姓却吃不饱、穿不暖,甚至不要说家无隔夜粮,连这一顿吃什么都是问题。甚至饿死无数,卖儿鬻女的,又有多少!至于易子而食的惨剧,也不知发生了多少! 这样一个导致了上述人间地狱的人,居然有谈其文才、能力,甚至与唐太宗李世民比较,试问,你是站在人道的角度上吗? 饿死了人家的父母或子女一个人的,我们把这种人可以称为人渣,那饿死了几百万、几千万父母和子女的,又叫做什么呢? 叫英雄!杨广非常宠幸王世充,但他不知道,王世充即将成长为隋末最重要的反隋割据势力之一。除了李渊和王世充之外,还有许多反隋硝烟迷漫在整个中国上空,这些“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路烟尘”(也有说十八路反王、三十六路烟尘的)以及官僚地主阶段混水摸鱼的,计有如下几支重要力量: 李密、翟让领导的瓦岗军; 窦建德领导的河北农民军; 杜伏威为代表的江淮农民军; 武威(凉州)李轨; 金城薛举; 朔方梁师都; 马邑刘武周; 晋阳李渊; 涿郡罗艺; 洛阳王世充; 任城徐圆朗; 巴陵萧铣; 以下略去二十四行…… 大业十三年,即公元617年,隋末三大农民之一的河北农民军正式建立了自己的政权,窦建德在乐寿登极,自封为长乐王,这桩大喜事发生在这一年的正月初五。 但窦建德不是第一个称王称帝的,在他之前就有一些,而在他之后,自封为皇帝的则象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这些在这之前或之后过皇帝瘾的包括以下同志: 魏公李密(公元617年建制); 皇帝、定扬可汗刘武周(公元617年建制); 楼罗王、楚帝朱粲(公元615年建制); 梁帝梁师都(公元617年建制); 西秦霸王薛举(公元617年建制); 凉王李轨(公元617年建制); 无上王卢明月(公元617年建制); 梁王萧铣(公元617年建制); 以下再次省略二十四行。 上述反王们的优异表现和隋帝国的步步败退,说明了一个道理:天下已经基本不再姓杨了。 就在窦建德建国称制的同一个月,那个寒冷无望的正月,暴民领袖杜伏威和隋朝大将、右御卫将军陈棱在江淮展开了激战。 要说陈棱并非小角色,此人已经在江淮一带和老杜多次交锋,胜多败少,但杜伏威群众基础好,今天这里败了,明天人马就能增多十倍,反正天下暴民有的是,只要你不杀光,就不愁有好资源。 但这一次,陈棱同志败了,败得其惨无比,只身逃出,连一个勤务兵都没带出来。 本来陈棱处于守势——在当时情况下,没有哪支有能力采取攻势了——而他本人也算是老成持重,深沟高垒,坚守不出,而暴民军队最算的就是攻坚战,他们擅长的是一拥而上、乱拳打死老师傅的战法。 面对陈棱这种打死不出头的缩头乌龟战术,杜伏威采取了一个很损的招数:骂陈棱是一个女人,派人给他送去女人穿的衣服,尊称他为“陈姥姥”。这一计策似曾相识,当年三国后期蜀魏对峙的时候,面对司马懿的坚守不出,诸葛亮采取的也是送给老对手司马懿女人衣服以羞辱之的策略,不过军事实力和智慧都在司马懿之下的诸葛亮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司马懿笑纳了衣服,还当众穿上,表示对诸葛亮的礼物十分满意,并进而套到了诸葛亮事务忙、管得细、吃得少、命不长等一系列重要军事情报。这一心理上的拉据战,最终以司马懿的大获全胜而告终。 但陈棱不是司马懿,他看到杜伏威送来的女装火冒三丈,当即下令全力出击(也许认为杜伏威的礼物档次太低只是美邦的而他希望的是范思哲)。于是可怜的陈棱中计,本来实力就不占优,战斗力也差得远,士气低落,大家就为了一件衣服去拼命,于是,隋军的人心散了,队伍也就不好带了。 陈棱大败,只身逃出。 击败陈棱,杜伏威也建立了自己的一套行政管理体系,不过,他既没称王也没称帝,只是自立为历阳军区司令长官(历阳总管),命他的得力助手辅公祏为长史(即秘书长),建制之后,号召力倍增,因为大家都希望将来老杜同志能够“黄袍加身”,大家都成为开国元勋。一时间,杜伏威在江淮间一呼百应,在暴民领袖中大出风头。 二月一日,隋帝国的鹰扬郎将梁师都在朔州发动兵变,自任大丞相,反戈一击,加入了反水大军,将矛头对准了昔日给自己发工资的大隋朝。梁师都是个聪明人,知道利用各方面的力量,对他而言,朔州北面的突厥是很值得利用的一股军事势力。 自从上次隋炀帝杨广和裴矩妄图离间突厥内部关系和诱杀突厥重臣史蜀胡悉两件事情发生之后,胡汉关系就急转直下,一日千里,终于在不久以后,发生了令伟大君主杨广同志抱着爱子赵王杨杲哭肿眼睛的悲剧:雁门之围。 后来虽然在云定兴和李世民和众多勤王大军的共同努力下,雁门围解,但胡汉好和的局面从此被彻底打破,这意味着,终有隋一代,北中国再无宁日。 对突厥来说,并不希望看到一个强大统一的隋王朝,他们无限怀念他们的木杆可汗在位期间的盛世:以无比淡定和放松的心态闲看北周北齐争王争霸,想帮谁帮谁,想打谁打谁。他们做梦都想回到这一天。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突厥始毕可汗非常欣喜地看到了希望:朔方的梁师都反隋了。 其实,始毕可汗还可以更欣喜一点,因为除了梁师都,凡是山西的这些割据势力,都会打突厥的主意,要知道,现在的突厥,早就与往日他老爹启民可汗在位时不一样了,要兵有兵,要粮要粮,要马有马。为啥?时代不同了嘛,隋朝衰弱了,突厥自然强大。 这正确诠释了为什么哪个国家都不喜欢自己身边有一个强大统一的强邻:你强,我势必弱;你弱,我势必强。木杆可汗当年只是在北周和北齐之间游刃有余,现在,他的后代始毕可汗却在隋、梁师都、李渊和刘武周等众多势力中间选择:有选择的日子真好啊! 不懂得借助外力的军阀不是好军阀。秉呈这一指导思想,梁师都、李渊和刘武周等今日或明日的割据势力都争先恐后向突厥献媚邀宠。大家谁也别笑话谁,这招大家都玩过,从古至今,概莫能外。 刘武周与梁师都一样,都选择了山西作为发祥地或策源地,还有一点,两人都是鹰扬指挥官,不过,梁师都的地位比刘武周高。刘武周实际是当地的黑老大,攀上了马邑当地的最高父母官郡委王仁恭,成为马邑地区典型的黑白道相结合的成功典范。 王仁恭同志是一个著名的贪官,最大的政绩是面对饿死无数的饥民,仍然选择了努力增加粮仓的积累而不放一粒粮食给灾民。当然,在下次选民时,王大人显然只能获得那些富人区的选票。 王仁恭同志十分信任刘武周同志,而刘武周同志也不负重望,他积极回报王仁恭的方式是送给老王一顶他精心纺织的绿帽子。 尽管老王笑纳了他的礼物,但刘武周表示鸭梨很大,这是一定的。上人家的妞,理所当然担心有一天被人家当街砍死。 于是,刘武周积极地在群众当中散布小道消息:大家都快饿死了,但王大人不肯救济灾民一粒粮食,他想干啥? 本来觉得国家的粮食就不应该给灾民的那些灾民一听,对啊,王大人想干啥?于是群情激愤,憋足了劲想闹事。 刘武周一看机会成熟,当即采取行动。 他的行动是装病。 他一装病,各黑社会老大们、各社会贤达们、各街道主任们纷纷上门探望,刘武周表示了对局势的担心,他忧心忡忡地说:“时下民不聊生,饿殍遍野,而王大人把粮食都囤积起来,投机倒把,买空卖空,这是父母官该干的事情吗?现在粮食就在仓库中,不想饿死的,敢不敢跟我去抢?” …… 二月八日,可怜的王仁恭正在处理公事,有报说刘武周来见,话音未落,刘武周带着他的一帮人直接进来,王仁恭正想和刘武周打招呼,刘武周向前一步,一刀把王仁恭的脑袋砍了下来,提头直到大厅,郡人,没有一个敢拦。 刘武周杀掉王仁恭之后,宣布继承老王的职位,履行老王的职责,接管老王的权利、财产、人马和老婆,自称郡委,派人向北去见始毕可汗,表示对突厥的恭敬,希望在必要的时候获得对方的援助。 始毕可汗愉快地接受了刘武周的良好祝愿和合理请求。 刘武周是隋末乱世中一支重要的割据武装,又即将和同为山西同事的李渊发生不正常关系(不是指男女关系,也不是指基友关系)。 再说河南的瓦岗军,继这支军队发生了从流寇到割据的本质性变化后,在李密的再次建议下,瓦岗军明确提出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要求。李密给翟让分析说: “隋炀帝杨广南巡,东都空虚,只有刚满十四岁的越王杨侗镇压,他年幼无知,辅助他的将领昏庸无能,大小官员相互不服,离心离德,怎是你的对手?我们旄麾所指,即是民心所向。” “如今,天下汹汹,饿殍盈野,但洛口仓的粮食堆积如山,不肯发给饥民。我建议我们派兵突袭洛口仓,洛阳与洛口仓相距百里,等隋军知道消息,我们早就把粮食抢完了。” “有了粮食,我们立即赈济灾民,争取民心,有了民心,有了粮食,聚焦百万大军易如反掌,到时,我们再在您的统一指挥和英明领导下,覆亡大隋王朝,实现我们的革命理想,岂不是手到擒来!” 翟让听了,竖起大指,表示了他对李密如滔滔江水般的景仰,用一番复杂的语言表示了对李密的支持,翻译成我们听不大懂的古代汉语就是:“善!” 根据李密这一伟大精神的指导,翟让和李密立即兴兵直指洛口仓。果不出李密所料,攻打洛口仓的任务执行得异常顺利,仓库里堆积如山的粮食被放给了饥饿的灾民,前来领取粮食的灾民队伍排出多少里地,场面,那是相当壮观,恐怕古往今来只有临近年关的时候排队买火车票的奇观能勉强与之相提并论。 洛口仓这一战略性的举措成功实施以后,瓦岗军立即得到了实际的好处,实力增强,人心归附。在众多来投的人当中,有一个特殊人物:祖君彦。 这位祖君彦同志我们很陌生,是第一次认识他,但是,他父亲却是我们的老朋友。 祖君彦的老爹,那在南北朝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一个奇才,他是大才子,能写文章;还是大军事家,能打仗;还是大治家,能耍阴谋;还是大奸臣,能陷害好人;还是大特异功能持有者,能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射箭而百发百中;还是大生活家,能玩或 应该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空前绝后的大人物,如果一定说有一个人能够和他比肩的话,那这个人是孙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