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隋唐风云

关灯
护眼

第146章遗忘

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吾看书 www.wukanshu.com,最快更新隋唐风云!

不几天,段达和我们的另外一个老熟人云定兴同志入宫,劝说皇泰主杨侗禅位于郑王王世充,杨侗拍案大怒:“天下,乃是高祖文皇帝(杨坚)的天下,如果大隋的气数未尽,那你们用不着说这种话;如果大隋气数已尽,那我的皇位你们只管来夺,还要什么禅让!你们有的位极人臣,有的是高祖文皇帝的部属,今天居然做出这种事来,你们还让我说什么呢!” 在场的所有人,包括武夫段达和极品坏人云定兴,都被这个少年的气场所吓倒,无人敢言。 回到后宫,杨侗面见皇太后,泣不成声,他心里很清楚,批判的武器不能替代武器的批判,这个皇位,迟早是王世充的。 王世充听说杨侗发火了,连忙派人入宫安慰,说:“现在天下大乱,皇位必须得是年纪大、有阅历的人才能弹压得住。你放心,等天下太平了,我再把皇位还给你。我绝不食言,说话不算数,我全家死光光!” 杨侗自然不会相信他那一套哄鬼的话,不过,我倒是相信王世充同志发这个誓的时候是认真的,因为后来的结果证明,王世充不仅仅是全家死光光,而且是全族死光光。 四月五日,王世充宣布,皇泰主有诏,将禅位于自己,自己诚惶诚恐,表示不敢担负如重担,三次上书推辞,皇泰主再三不肯,无奈之下,人民的好公仆王世充同志只好勉为其难,考虑到人民的利益,他才不得已答应。公元619年,皇泰主杨侗禅位给王世充,王世充于四月七日入主皇宫,登极称帝,国号郑。之后,大赦天下,改元“开明”。 王世充即位之后,封大隋宰相苏威为太师,段达为司徒,云定兴为太尉(上述三个一品大员,谓之“三公”)。 王世充这个新皇帝,为表示开明,每次出宫巡察,都不要百姓回避,要他们把治国的建设性意见呈上来。老百姓大大惊奇,以为遇到了千载不遇的好皇帝,于是争着上书。王世充看了几篇,看得头晕眼花,从此再不出宫。 而前任的皇帝、皇泰主杨侗,被封为潞公,算是王世充对他的优待。其实,登极闹剧,都是王世充一个人自编自导自演的,杨侗被软禁在深宫里,每日以泪洗面。他那三篇禅位诏书,连自己都不知道是谁人所做,是彻彻底底的被“下诏”。 本来,杨侗已经成为了一个被历史遗忘的人,但不久之后,他还是被王世充想了起来。王世充想起前任皇帝杨侗,是因为裴仁基和裴行俨父子。 王世充称帝之后,重待裴氏父子,但裴氏父子并不领情,在他们谦恭的外表下,是两颗反抗的心。他们都是隋室旧臣,又与李密是亲密战友,现在不得已归顺到王世充帐下,看看王世充一副瘪三样,两人深以为耻。他们在洛阳城树大根深,手眼通天,于是联络各路隋朝旧臣和英雄豪杰,准备反对王世充。 本来这事可以做得轰轰烈烈,但事情坏就坏在“不慎”上。就在裴氏父子起事前,这个消息被王世充知道了,他一把撕下脸上的伪装,派兵将裴氏父子及其一家老小擒到面前,将老英雄一家悉数屠戮。 就这样,名震一时的老将军裴仁基和小将军裴行俨,就这样死在了小人王世充之手! 杀死裴氏父子,将裴家灭门之后,王世充准备对皇泰主杨侗下手了,因为裴仁基的谋反,就是以拥立杨侗重新复辟为前提的。 这一天,王世充派自己的侄子王仁则入宫来看望被他软禁在含凉殿里的杨侗,他随身携带的礼物是绳子和毒酒。 这个王仁则就是少林寺里由于承惠饰演的那个大反派,实际上,王仁则也是这么一个一肚子坏水的大坏蛋——肯跟着王世充做坏事的,一定不是好人——当然,跟着谁做坏事,都不是好人。 王仁则简单说明了来意,说:“你去死吧。” 美少年说:“当初太尉说过,不杀我的。” 王仁则说:“这怪你,我叔叔说的话,什么时候算过数呀!” 杨侗请求让自己再见母亲最后一面,王仁则不肯,最后,万般无奈之下,少年杨侗转向走进佛堂,许下了一生当中的最后一个愿望:如果有来生的话,千万不要再生在帝王家了。 说毕,转过身来,将王仁则带来的毒酒一饮而尽。 我们严重怀疑王仁则带来的毒酒是大兴货,因为杨侗喝了之后,尽管痛苦难当,七窍流血,满地打滚,却一时死不了。 这个时候,王仁则显示了他反应迅捷、干练高效的作风,拿起绳子来,套入美少年的脖子,用力勒紧,不一刻,这位风度翩翩、仁慈友爱的小皇帝就死在了王仁则的手中。 杨侗最后一刻的愿望,是他作为一个人,一个孩子对生命的一种渴求。正因为如此,他现在解脱了,他脱离了苦海。我们相信,他的来生必会是幸福的、快乐的,因为这辈子生在隋朝,生在帝王家,他们欠他的。 杨侗的死,标志着一件事:隋朝正式灭亡了!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之一,大隋帝国,从此消失在了历史的漫漫长河中。 隋朝,自杨坚于公元581年篡周称帝,到519年杨侗禅位给王世充,这个伟大的短暂的王朝一共存在了38年。 这波澜壮阔的38年中,一共有五位皇帝,他们是: 大隋高祖文皇帝杨坚(隋文帝); 大隋世祖明皇帝杨广(隋炀帝); 大隋世宗恭皇帝杨侑(隋恭帝); 大隋泰皇帝杨侗(隋恭帝); 大隋皇帝杨浩。 其中,隋文帝杨坚被他的儿子杨广发动宫廷杀死; 隋炀帝杨广是被他的大臣宇文化及发动兵变缢死; 隋恭帝杨侑是在禅位之后被唐高祖李渊害死(虽然史书上没有写,因为隋朝的史书是唐朝人写的,自然不肯写是本朝皇帝害死的); 另一隋恭帝杨侗是在禅位后被王世充连毒药带麻绳给弄死的; 无名无份的杨浩则被宇文化及毒死。 也就是说,一朝五帝当中,没有一个是善终的,早知这样,你们打得头破血流争什么呢?群雄逐鹿,争霸中原,“禹、汤罪己,其兴也悖(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多少乱世英雄,转瞬间已成黄土。 高层争斗,倒霉的还是老百姓,就说隋文帝杨坚结束乱世,一统四海,老百姓总算能够过上安静点的日子,可他的儿子杨广又把整个中国全部扯入战乱当中,这又应了张养浩的那首元曲: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 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 百姓苦; 亡, 百姓苦!最后的决战时刻 杀死杨侗,本人即位为帝、建立郑之后,王世充消停了一年。 到公元620年,即唐高祖武德三年,李渊令次子、秦王李世民率八万大军,进军中原,征讨王世充。 这一年以来,王世充的新王朝欣欣向荣,在河南境内,几乎全部的唐军力量都被他消灭,内部的管理层中,段达、云定兴和单雄信忠心耿耿,他自己也想励精图治,奈何总做不象,他当皇帝,如同沐猴而冠,没有金刚钻,偏要揽这瓷器活儿,那不是找不自在吗! 王世充在河南大肆扩充自己的势力,李渊并非不着急,只是没有精力去与王世充拼命,因为唐军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在山西与刘武周拼命上。 刘武周与其它的那些割据者不同,比如西北的薛举和薛仁杲父子,李渊和李世民完全可以一边与王世充交手一边灭了他,但这个刘武周,实在是太强悍了。平定刘武周,李渊用上了吃奶的劲,而且,他的精兵猛将全用上了,派最能打仗的次子李世民挂帅,几乎那个时代的战神,都出现在了这场与刘武周的大战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三个人,唐朝方面的秦叔宝和程知节,刘武周方面的尉迟敬德(尉迟恭)。 刘武周同志,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之前曾经提到过他,就是那位受父母官王仁恭知遇之恩后、织了一顶大绿帽子作为回报赠给王仁恭的那位山西马邑的豪杰,他生怕恩人王仁恭在隋末乱世受苦,于是一刀把他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享清福。 和李渊一样,为避免受突厥的不利影响,刘武周也选择了与突厥眉来眼去、暗送秋波,突厥也回抛媚眼,封刘武周同志为“定杨可汗”。有了突厥支持的刘武周,有恃无恐,在山西关起门来大做其皇帝梦。 不仅如此,他收留被窦建德击败的河北英雄人物宋金刚,拜这位金刚同志为元帅,去攻李渊的老家太原。太原的唐军守将正是李渊的四子、齐王李元吉。李元吉一见宋金刚气势汹汹杀来,不敢怠慢,命令全体军民做好准备。 做好准备之后,他下令出动,不过,出动的方向是相反的,他一口气逃到了长安。 丢了老窝的唐高祖李渊急得脸都绿了,想放弃山西,死守关中,关键时刻,幸亏李世民头脑冷静,说服老爹,李渊这才急令李世民率军救急。 李世民率秦叔宝、程知节等大将与刘武周、宋金刚、尉迟敬德进行了殊死搏斗,最后的结果是刘武周和宋金刚战败,逃奔突厥,这个热情好客的游牧民族把两人的身体留下来盛情款待,而把两颗人头交给了唐军。 至于刘武周的战神尉迟敬德,则与时代的大英雄魏征、秦叔宝、程知节等一样,归顺了唐朝。 尉迟敬德也是一个超级猛人,因为唐太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名单上,他位列第七名。 扫灭刘武周,平定山西省,招降尉迟敬德,一连串的胜利后,李世民和他的这些将军们,没有时间庆功,因为比刘武周更难对付的敌人现在已经坐大,独霸中原,再不想对策,恐怕日后就无力制服这只恶虎了。 这只恶虎就是极品坏人王世充。 现在,整个中原地区的局势已经十分明朗,唐朝李渊坐镇长安,郑帝王世充盘踞洛阳,夏王窦建德则威震河北。三股力量基本上势均力敌,谁也不敢说一口就能吞掉另一方。 面对实力强大的王世充和窦建德,李渊和李世民决定,先打王世充,原因很简单,王世充相对难啃,啃了王世充,再啃窦建德会容易些;另外,王世充在洛阳,离得近,要先打窦建德的话,要跳过王世充,显然不是好办法;还有,窦建德是英雄,王世充是杂碎,李渊想起王世充来就恨得牙根痒痒,不打他打谁! 双方的战事是在最热的夏七月开打的,一开始,王世充并不着急,因为据他的分析,唐军应该占不了什么便宜,大家实力差不多,军队人数差不多,地盘差不多,地位差不多(都是皇帝),也都有一些名震当代的大将,你有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我有单雄信、罗士信,大家半斤八两,谁怕谁啊? 而且,你劳师袭远,我以逸待劳,首先在给养上你就处于下风,况且,洛阳是一个超级大工事,防御体系十分复杂而成熟,之前战力一流的瓦岗军不就是栽在洛阳城下了吗?王世充想,如果你敢来,就让你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这话多熟悉啊)! 但令王世充没有想到的是,战争刚一开始,他的人民就一窝蜂一样投奔了李世民,整城整城地投敌的优良传统蔚然成风。无法组织起人民战争的王世充很快知道了原因,是因为王世充是一个坏人,一个堪比明代九千岁魏忠贤的坏人。很快,王世充周边刚刚抢占不到一年的郡县就都归了唐军,整个河南地区,就剩下洛阳孤城,王世充就抱着这座孤城准备与李世民拼命。 王世充与李世民的第一次面对面硬仗是因为一位少年英雄引起的。 这个人就是罗士信,还不到二十岁,已经是名震中原的大英雄,与秦叔宝、程知节这些大将齐名。李密的瓦岗军战败之后,他也随裴氏父子和秦叔宝、程知节他们降王世充,当然,他也看不惯王世充的做所做为,眼睁睁地看到秦叔宝和程知节临阵倒戈投降唐军,不久裴仁基和裴行俨父子因为密度反对王世充被杀,罗士信心里这个恨哪! 可惜,没有机会出逃,只有忍耐。要说王世充对罗士信还真不错,食则同桌,寝则同榻(当然,我们相信小罗和老王不是基友,不然小罗也不会总想着背叛老王了),但王世充对他越好,罗士信越觉得恶心。 终于,趁着一个外出打仗的机会,罗士信效仿他的大哥哥秦叔宝和程知节,也归唐了。李渊大喜过望,立即拜罗士信为陕州道行军总管(陕州军区司令长官),派他带领一支精锐部队,深入洛阳附近骚扰王世充的大队人马。 王世充听说罗士信跑了,气得眼冒金星,心想我好吃好喝好招待,结果养了一帮白眼狼。盛怒之下,王世充决定亲自带精兵三万,去捉罗士信。 王世充出城才知道,罗士信并不好找,人家只是小股的骚扰部队,神出鬼没,你上哪儿找去?结果,他悬赏千金的罗士信没找到,碰到了一个更值钱的。 这个人是李世民。 王世充远远望见李世民,吓得头发根直竖,身上直起鸡皮疙瘩,但仔细一看,李世民身后只有几十个亲后跟随,再有就是两个打扮不同的人,而且是老熟人:秦叔宝、程知节。 王世充暗叫一声:“天助我也!”急令进攻,我三万精锐对付你几十个小卒还不是手到擒来!捉住李世民,等于捉住了李渊,看来,击败李密的好戏又要上演了。 王世充的三万精兵欺唐军人少,蜂拥而上,都想捉住李世民,立此不世奇功。 只见李世民,不慌不忙,伸手摘弓,搭箭拉弦,弓弦响处,一名郑军士兵落马,再响一声,又有人落马,箭不虚发。秦叔宝和程知节两人,手执长槊,运动如飞,郑军挨着死,碰到亡。三万郑军,居然近李世民之身不得。 一场大战,王世充损兵折将,却不能把李世民这几十个人怎么样,还让人家瞅冷子猛然一击,将郑军大将左建威将军燕祺持擒。 李世民带着秦叔宝、程知节回营的时候,满脸的灰尘与血污,守营的士兵都不认识了,不肯放入,还要朝他们射箭。李世民只好把头盔摘下来,才被放入军营。 这一英勇形象,让我们想起了当年的北齐名将兰陵王高长恭。李世民之所以以几十个人遭遇王世充的数万大军,是因为他作战身先士卒和对敌人的极度蔑视,但是,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有好几次差点革了他的命,无论从哪个角度或观点说,李世民这样做都是有问题的,一旦出事,将会改写历史,历史上将去少了一位千古一帝,一位令中外归心的“天可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