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明冠军侯

关灯
护眼

第166章 古人爱吹牛?

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吾看书 www.wukanshu.com,最快更新大明冠军侯!

众所周知,始皇帝最大的功劳之一就是统一了度量衡。统一度量衡对古代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但是,在南北朝左右的时候,中国的度量衡发生了一次大飞跃。 以尺为例,商代的时候尺是最短的,大概只有16.95公分左右。一个商代的成年男子在商代时的身高大概就是一尺左右,所以才有“丈夫”这样的说法。 而到了周代尺变成了23.1公分,秦朝统一度量衡之后也采用了周尺。 之后几百年的时间,尺的长短没有太大的变化,大体维持在23-24厘米左右。 到了南北朝时期,北朝的尺突然涨到了30厘米上下。众所周知,南北朝是被北方结束的,所以北方的度量衡也就成了全国的统一标准。 不仅仅是尺,在南北朝之前一斤的重量普遍在220克到260克之间,到了隋朝初年,一斤的重量突然就变成了668.19克。 这种度量衡的变化,在当时的文献之中留下了清晰的记载,其中最著名的一句话就是——南人适北,视升为斗。 造成北朝度量衡大肆增长的原因,现在普遍认为是因为北魏刚刚建立时国家制度和社会矛盾引发的变革。 北魏建立之后,北魏的统治者希望能建立起一套封建制的国家体系。但是过惯了部落生活,享受惯了各种特权和福利的鲜卑各部却不愿放弃自己的权益成为皇室的附庸。 而当时的北魏皇室又没有办法强行推行封建制度,所以在北魏建国初年有相当一段时间官吏是没有俸禄的。 那时的北魏百姓也不直接向国家纳税而是向北魏的官吏纳税。这其实就是当时北魏国内封建和游牧两种不同习性碰撞的结果。 刚刚见过的北魏看起来似乎已经很像是一个有模有样的中央王朝了,但是实际上内里还是有很多游牧的残余。 就比如上面那个奇葩的俸禄和税收制度,如果把北魏的百姓看成是牧民,然后把官吏看成是部落的首领,那北魏那种官员没有俸禄,但是却可以直接向百姓收税的制度成因,是不是就很好理解了? 不过! 北魏毕竟是一个国家而不是部落联盟,一个国家所能产生的财富和一个部落联盟可不在一个等级上。 再加上当时北魏特殊的税收制度带有很强的掠夺性,本质上就是官员对百姓的掠夺。 所以导致很多北魏的官吏都希望能增强度量衡,毕竟度量衡的增加实际上就是增加了他们的财富。 同样是收一斤米的税,如果按照北朝的尺子来收,那几乎能多收三倍的米。 这就是北朝时期度量衡疯狂增长的原因。 但是到了唐朝的时候,这种度量衡的疯狂变化带来了一个非常不好的影响。 那就是唐人看不懂古籍了! 唐朝人面对的情况和我们现在是一样的,当他们看到古籍上记载一个身高八尺的大汗,再看看自己手中的尺,稍微换算一下这人就得有两米四八! 然后他们再看看古籍上那些因为自己身高太矮而感到自备的人,人家也只说自己不足七尺。唐人一想,怎么着?在古代身高不超过两米一的都是矮子? 古人都是巨人吗? 这显然不可能啊! 唐人明显比现代那些不求甚解的人务实一些,于是他们就在古籍和历史上查找蛛丝马迹。 再加上南北朝距离他们也并不算太远,所以他们很快就找到了其中的原因。 唐朝的李淳风还特意创作了一本书来记录历代度量衡的变迁。 原因找到了,但是很多问题还是存在。 李淳风的书只是给了人一种换算的标准,可是却无法解决专业领域的人在使用度量衡时的困难。 就比如说,如果我们现在学的数学公式都是用古代的度量衡阐述的,而我们现在使用的数字和度量衡又跟古人不一样。 那我们在计算的时候,就要先把我们手中的数字换算成古人的度量衡,然后再去套古人的公式,算出结果之后,还要再换算成我们现在的数字。 别说是古代的天文学家和科学家了,就算是普通的老百姓都会被这繁琐的操作逼疯。 可别说什么古代不重视数学了! 这也是一个误解,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家已经能准确的计算出他所在位置的经纬度,甚至已经会算子午线了。只不过就是他们计算的数值误差有点大而已。 可这也是一项伟大的成就不是? 这些能说明,数学和科技在古代也是有很多人研究的。 很多人都仰慕近代西方的繁荣发展。 别的不说,就说从文艺复兴开始,到西方人知道有子午线这种东西的存在,并算出一个大概的值用了多久?又花费了多少人力物力和财力? 我国古代能有这么伟大的成就,就说明当时确实有不少能人志士投入到了相关的研究之中。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唐人,在面对古人的辉煌成就,以及手中突然暴涨的度量衡的时候,他们会怎么选? 唐人的选择非常简单,就是两种度量衡都用。这种方式就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市斤和公斤都用一样。 所以成书于明朝的《三国演义》之中记载的身高九尺,手拿82斤青龙偃月刀的关羽。实际上描述的是一个身高2米08,手握18.2公斤武器的武将的形象。 明人之所以会用古代的度量衡写书,也不是因为他们没事儿闲的,而是因为古代的度量衡到了明朝甚至是清朝时期依然还在沿用而已。 所以,还真不是古人的历史记载不靠谱,而是很多看了古籍的人没有深究其中的涵义就出来断章取义了。 说了这么多,其实重点还是大关刀的问题。 三国演义之中记载的82斤的冷艳锯显然并不算太夸张,一个208公分的大汗使用18.2公斤的武器显然也不算特别夸张。但演义毕竟是演义,冷艳锯毫无疑问是大关刀,可真实的三国历史上可还没有这种装备。 但是,历史上有很多明明身高没有关羽这么夸张的人,武器重量也那么重,这个怎么说呢?这个难道不是历史记载有误?还真不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