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重燃1994

关灯
护眼

第456章 互联网发展布局

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吾看书 www.wukanshu.com,最快更新重燃1994!

“李总一直让我帮你留意南方的互联网人才,以及互联网行业动向,而这位王朗先生,恰好想成立一家互联网公司,不知李总有没有兴趣,对他的公司进行注资?”

李卫东用力揉了一下太阳穴,回忆后世的互联网大佬。

花了几分钟的时间,李卫东将数得着的互联网大佬,全部在脑中过了一遍,唯独没有这个王朗。

先前李卫东让徐墨兰帮他留意互联网的动向,是因为互联网最先发展起来的地方是南方。

随着94年引入的第一条英特耐特网,正式开启了国内的互联网元年时代。

上个月,京城那边成立了第一家互联网门户企业。

紧接着之后的两年间,后世知名的几家门户网站,如同雨后春笋般崛起。

“王朗……”

李卫东不停念叨着这个名字,发誓自己绝对没有听过这位王经理的大名。

“李总,你在听吗?”

听到话筒中传来徐墨兰的声音,李卫东打起精神说道:“我在听,你说他现在是什么职务?”

“一间跨国公司的财务经理?”

财务经理跨界转行经营互联网企业,无论是从名字还是从职务,都和后世那些大佬对不上。

李卫东掏出一根香烟点燃,慢慢的说道:“这样,你把他的个人履历通过传真给我传过来,一会我看完传真,再决定要不要和他做进一步的接洽。”

“好的,我现在就把传真发给你,如果能促成你们两人的合作,也算是我猎头生涯的一个完美句号。”

挂断电话,李卫东让韩为民去忙自己的事情。

几分钟后,传真机上慢慢地吐出一张纸。

李卫东接过传真纸,一字不落的从头看到尾。

王朗,三十六岁,改革开放以后第一批公派留学的大学生。

进入国外知名学府学习金融知识,王朗回国又考取了京城一家大学的研究生学位。

由于家庭关系,毕业以后的王朗拒绝了大学在京城给他分配的工作,回到家乡担任了一家银行的出纳业务审计主管。

两年前,王朗被徐墨兰挖的一家跨国公司,担任该公司驻当地的财务经理。

单独从履历上看,王朗成年以后的工作经验,与互联网行业一点边都沾不上。

国外留学时,也没有接触过互联网。

如今冷不丁要开一间互联网公司,着实让人看不明白。

就在李卫东端详王朗的个人简历时,又有一份传真纸冒了出来。

上面写着互联网行业分析几个字。

李卫东随手将简历放在一边,拿起这份新的传真,继续看上面的内容。

相比于前一份较为空洞的个人简历,这份分析书上的内容,就显得丰富多了。

王朗认为随着互联网正式引进到我国,这种能够连接全世界的通信网络模式,势必会成为日后发展的重点。

其中衍生出的种种功能,将会影响到所有人的生活。

单是开头的几句话,就引起了李卫东的高度重视。

不足一百个字的开头,预测到了未来十几年互联网发展的模式和影响力。

至于后面的内容,更加的精彩。

王朗大胆认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往的信件或是电话联系方式,一定会有被取代的一天。

到了未来的某天,人们能够通过互联网,与天南地北,甚至于南极北极的人,进行无障碍的联系。

写下的信件,下一秒就能够传到对方手里。

虽然以现在的技术,已经可以达到电子邮件实时传输。

但说取代信件和电话,还是颇为大胆的预测。

这份分析的最后,王朗提到了电子游戏。

传统的电子游戏,终将会被电脑游戏取代。

“有意思,太有意思了。”

李卫东将计划书拍在桌上,忍不住哈哈大笑。

王朗有互联网发展的前瞻性,至于为什么没有在后世出名,李卫东也想到了几种原因。

想要站在时代的风口,不仅要有想法,还有前瞻眼光以及机遇。

在这几样当中,运气占了很重的比例。

王朗或许有眼界有能力,唯独少了运气。

互联网行业,不论是放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一门新兴行业。

国外的互联网发展,也不过才刚刚起步,更不要说一切处于空白的国内。

就拿今年刚刚成立的瀛海威来说,不过仅仅只起了门面而已。

直到明年从投资家手中拿到一大笔投资,才将整个架构树立起来。

“徐小姐,我已经看过你发来的两份传真,我对王朗这个人非常感兴趣,你能不能安排我和他见一面?”

“不用他来静安,我去当地找他。”

“能被李总高度重视,一定是未来某个行业的知名人才。”

徐墨兰痛快的说道:“我这就安排你们见面。”

挂断电话,李卫东开始耐心地等着,恨不得明天就能见到王朗。

不过凡事不能操之过急。

特别是像李卫东这样的大老板,一旦流露出对王朗的浓厚兴趣,很可能就丧失了谈判的主动权。

晚上七点钟,徐墨兰打来电话。

王朗明天会腾出一天时间,专程等李卫东大驾光临。

李卫东叫来韩为民,让他给自己订一张机票。

不在的这几天,韩卫民要紧紧的盯着工地那边。

早晨十点,李卫东的航班飞到了天空,经过四个小时的航行,飞机于中午降到当地机场。

离开机场的李卫东打了一辆出租车,先是到酒店安顿下来,随即给王朗拨去电话。

王朗看起来也一直在等李卫东。

电话刚响一声,对方就接了起来。

“请问您是李总吗?”

“我是李卫东。”

李卫东尽量展现出一副平易近人的态度,询问王朗能不能过来

“当然可以,我这就打车过去。”

半个多小时后,李卫东和王朗在酒店行政酒廊会面。

和李卫东预想的差不多,今年三十六岁的王朗,带着一副金丝眼镜,给人一种文质彬彬的感觉。

“李总您好,让您专程过来一趟,实在是过意不去。”

王朗有些拘束的和李卫东握了握手。

李卫东淡笑道:“王先生不用这么客气,咱们现在能够进入到正题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