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清晨,太阳跃出地平线,万道霞光穿云破日,渭北大地一片明亮。吐谷浑右卫大将军尼洛周率领一万铁骑,沿着洛河驿道,浩浩荡荡地朝太和山杀来。
当太和山映入眼帘时,尼洛周有些惊讶——就一夜的功夫,山前竟然耸立起三座军营,“唐”字军旗迎风招展,清晰可辨。
尼洛周勒马立定,抚鞍远眺,片刻之后,命令大军就地休整,然后将先锋官阿洛依招至马前,吩咐道:“你带三十骑前往唐营,告谕对方,吐谷浑右卫大将军亲临太和山,唐军能战则出战,不能战则速速投降,免得污了我吐谷浑的弯刀!”
“是!”
阿洛依率领人马从北边疾驰而来,绕着唐军的大营高声呼喊道:“吐谷浑右卫大将军亲临此地,唐军主将请出来答话……”从北营绕到东营,又从东营绕到西营,阿洛依一行人气喘吁吁,喊得嗓子干涩难耐,却不见唐军营垒中探出一个脑袋来答话。
无奈之下,阿洛依只得驰回军中,向尼洛周禀报实情。
尼洛周听闻,勃然大怒,将马鞭“啪”地一甩,骂道:“关中小儿,胆怯如此,只会乘虚偷袭,不敢正面交锋,看我不灭了这群连主将姓名也不敢呈报的鼠辈!”说罢,下令号角齐鸣,大队骑兵一分为三,直扑唐军而去。
携裹着滚滚的尘土,传来隆隆的马蹄声,吐谷浑骑兵好似一支三叉戟,分别插向唐军的营垒。
然而,驰至垒下,任凭人马吆喝,利箭飞射,却始终不见军营的辕门打开,更不见一兵一卒出来应战,只看到垒上数千只铁盾来回晃动的影子。
尼洛周吹起胡子瞪着眼,“唰”地一声抽出亮闪闪的弯刀,恼怒地命令道:“下马步战,攻破辕门!”
数百名吐谷浑骑兵翻身下马,手持弯刀,大步冲向唐军的辕门。就在吐谷浑士兵举刀砍斫辕门时,突然从辕门两侧的垒避上“嗖嗖嗖”地飞下雨点般的箭矢,吐谷浑士兵猝不及防,应声倒下一大片,在辕门前翻滚乱爬。
尼洛周见状,下令骑兵于百步之外,齐射辕门两侧的高垒,掩护下马斫门的士兵。怎奈箭如飞蟥,垒成猬刺,却奈何不了铁盾庇护下的唐军,而自己下马步战的士兵依旧毫无进展,眼见又在唐军的乱箭下死伤一片。
这样的战局,让尼洛周咬牙切齿,他回头喝令阿洛依集中全军的马挂圆盾,组成一支近千人的刀盾队,左手举着圆盾,右手挥舞弯刀,呼天喊地潮水般地涌向唐军的辕门。
见刀盾队靠近,唐军的箭矢便停歇下来,待吐谷浑的大队人马来到辕门前,在千百只圆盾的遮蔽下又开始砍斫辕门时,只见两侧的垒避上突然间翻起数十口大锅,凌空倒下黑乎乎的桐油,又粘又稠,空气中顿时弥漫着浓浓的油料味儿。
吐谷浑士兵惊诧万分,看着泼洒在身上,浸漫在脚下的黑油正不知所措时,只见垒上数百支火把当空投下,飞落到地上,“轰”地一声,顿时引发熊熊烈火!辕门前,吐谷浑的近千士兵顷刻之间变成了一个个“火人”,翻滚着,哀号着,奔逃着,在滚滚浓烟中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try{ggauto();} catch(ex){}
尼洛周又羞又恼,急忙鸣金收兵,带着余部向北退去。
……
申时已过,日头偏西,人马车骑的影子越拉越长。
尼洛周在唐军垒前吃了败仗,惊魂未定,沿着洛河一口气向北撤退了三十里,至上游的银沟峁才稳住阵脚。这时,后续跟进的吐谷浑左卫大将军安多巴也已赶到此地,两军合兵一处,撑起数千顶庐帐,架起数百堆篝火,烧水烤肉,解鞍喂马,就地宿营。
在安多巴在军帐内,饥肠辘辘的尼洛周一边喝着奶酒,嚼着肉干,一边气呼呼地说道:“关中唐军狡猾如狐,我百般挑战,就是不出辕门,待我攻垒时,却又乱箭来袭,油火相攻,如此作战,真是懦夫所为,卑鄙之极!”
安多巴听闻,将手中的酒碗放到案桌上,用手背抹了抹嘴角的八字短髭,一双绿豆小眼目不转睛地盯着尼洛周,说道:“与关中的军队作战,岂能和他们讲沙洲猛士的果勇?当年陏朝的宇文述西入我域,以欺诈手段尽诛我族各部酋长,然后处处设垒,步步为营,推进至鄯善城,杀我多少民众,掳我多少牛马,这些往事,难道你忘记了吗?与关中的军队作战,不同于征伐西域四十四国,凭骑射灵便建功,攻城拔寨乃是彼方所擅长,我们切不可以已之短拼人所长!”
尼洛周一听此话,便放下酒碗,把肉干丢到案桌上,拿起身边的羊毛巾擦了擦手,说道:“照你这么说,我们数万铁骑南下关中,就拿高垒深堑的唐军没有办法啰?”
安多巴笑了笑,说道:“也不尽然,他有他的打法,我有我的打法,只要能把唐军调出营垒,咱们就可获胜。”
尼洛周摇了摇头,说道:“唐军狡猾异常,很难让他们出来作战。我看呐,倒不如绕过太和山脚下的那几座军营,直扑关中京畿之地,打得李唐朝廷措手不及!”
“此策甚险,不可轻行,”安多巴连忙摇头摆手,说道:“绕过太和山,若在渭北平原遇到唐军阻击,则有前后受敌之虞,置我数万骑兵于险境呐!我看还是驻扎此地,等待可汗大军到来,然后与梁王商议,另寻破唐之策。”
尼洛周听闻,不禁有些恼怒,说道:“你我效命可汗,各自领军,既然左卫大将军如此畏敌,那么我只好独自先往,绕过太和山,南下关中,何况,这本身就是可汗的命令!”说罢,尼洛周站起身来,掀开帐门,拂袖而去。
安多巴也不挽留,望着尼洛周的背影,摸着嘴角的短髭,喃喃说道:“如此固执,自取其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