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静州往事

关灯
护眼

第三百四十九章暮气

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吾看书 www.wukanshu.com,最快更新静州往事!

王桥跟着宋鸿礼来到了办公室。

王桥道:“我一直在思考邓书记交待的创新基层组织建设的事,带着这个目的走了一圈,越走越现基层组织建设非常重要。”

宋鸿礼从信访工作会开始脑门心上就写着一个“忧”字,闻言就道:“谁都知道基层组织建设非常重要,每年组织部门都要花很多心思在上面,办法是一个接一个。这些年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叫挡也挡不住,团也团不拢,眼见着一个个青壮年就跑到沿海去,剩一群中老年人,基层组织失去了新鲜力量,难搞啊。”

一直以来,王桥都觉得宋鸿礼是一位能力出众、性格强横的领导,听了此语,突然在心中涌起一个词——暮气。他在心中默默地念了一遍,再次确认“暮气”两个字,暮气和保守联系在一起,也意味着暮气者必然在工作和人生道路上开始走下坡路。

王桥看着两鬓霜白的老书记,委婉地道:“我到基层工作的时间尚浅,对基层组织建设理解得不深。”

宋鸿礼马上就意识到刚才的说话方式在王桥面前不太妥当。他在王桥面前一直存了“欺老莫欺小”的念头,王桥从年龄、学历到能力都不错,再加上带着省委组织部选调生光环,而且已经站在镇长位置上。宋鸿礼心里有一本账,当他六十岁退休的时候,王桥才三十来岁,到时绝对会掌权的。现在他对王桥进行帮助。也就是给自己两个儿子创造比较好的生存和展条件。换一句话说,宋鸿礼有了给儿子们留条后路的打算。

进了屋,宋鸿礼坐回到办公桌后,道:“我在基层工作时间太长了。受老思维影响很大,不免消极,你工作时间短,看问题角度不同,反而能看出些新意。”

听到老书记迅速调整了说法,王桥还是很承情的。也不矫情,撕开一包烟,递了一枝过去。宋鸿礼接过这枝烟,不点燃,只是夹在手上,道:“少抽点烟。免得肺被抽成老腊肉。”

这时黎陵秋和李绍杰来到门口,李绍杰就要直接进来,黎陵秋知道宋鸿礼的脾气,低声道:“书记和王镇谈事,我们等会。”李绍杰是从检察院下来的,与黎陵秋看宋鸿礼的角度不一样,道:“几句话就说完。”黎陵秋坚持道:“还是稍等一会。”

宋鸿礼见到两个副手站在门口嘀咕。道:“进来吧,我和王镇又不讲秘密工作。”

黎陵秋和李绍杰进了办公室。黎陵秋就将组团旅游的方案大体讲了讲,再由李绍杰作补充。宋鸿礼道:“方案没有啥问题,你们执行就是了,用钱别找我,找王镇。”

王桥马上表态道:“少年时代,我就帮着家里去市场卖自产的农产品,是会算帐的。旅游用钱是有定数的。若是跑一个上访户到都城,不仅经济受累,还得政府上受影响。比较起来还是把钱花在前面好。你们专心把事情办好,城关镇就算再缺钱,这点钱还是挤得出来的。”

得到了两个老大肯,两位副职高高兴兴去办事。

李绍杰道:“王镇还没有满三十岁吧。我当时要来城关镇时,还想着这种年轻领导肯定有点骄傲,没有想到很会处事啊。”

黎陵秋在班子成员中算是最了解王桥的,道:“王桥虽然年龄小,工作时间短,可是能力很强,非常沉稳,远非一个会处事就概括了。”

李绍杰感慨道:“真是人比人得气死人啊,我都四十出头了,才到城关镇挂个副书记,王镇这么年轻就执政一方,不能比啊。”他又压低声音道:“听说王镇差点成了邱检的妹弟,他们两家联手,倒真是强强联合。可惜王镇和邱检妹妹分手了,太可惜。”

黎陵秋道:“男女的事,谁说得清楚。”

在书记办公室里,王桥则开始字斟句酌地谈想法,“跑了一圈,我倒是有些想法。但是这些想法不仅仅是跑了一圈得到的,是和我少年时期的经历有关系。我小时候住在柳河镇二道拐小学,村委会办公室就在旁边,村里开会的时候,我经常旁听。所以,对村两委运作情况模式还算是非常了解的。”

宋鸿礼最怕“钦差大臣下车伊始就哇哩哇啦乱放炮”,听到王桥自讲经历,点头道:“难怪王镇对乡村一点都不陌生,原来还有这段经历。”

王桥道:“我这次到了江老坎的青桥村,受到启最大。我将青桥村一社、三社生的事情和小时候经历以及现在政策结合起来思考问题,觉得当前基层组织建设有一个问题非常突础,这个问题就是包办代替,村里大事由镇村两级领导思考、决策和组织行动,老百姓被动接受,没有主人精神,完全没有积极性。镇村只要好心办了错事,轻则被埋怨,重则引起上访。”

宋鸿礼微微点头,但是反问道:“昌东处于浅丘地带,社员总体来说是小聚居,大散居,说得直白点就是一盘散沙。如果不依靠村镇组织,根本办不成事。现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计划经济,当年公社干部一声令下,成百上千的社员就被组织起来修水库,除了一点工分以外,什么都不用支付。现在社员都忙着赚钱,村里开个会,不误工费,社员都不会来参加。在这种情况下,你让他们自我组织干大事,理论很好,实践上行不通。”

王桥十分熟悉宋鸿礼办事风格和思路,早就料到他会这样讲,道:“我有一个充分挥村民参与积极性的设想,核心要点是针对村级经济展规划、村级财务预决算、村内兴办公益事业、重点项目和村民切身利益的大事,由镇村干部在收集民意基础上提方案,先交由村社干部讨论,再由村民代表讨论,最后在村里公示。村里重点项目、公益事业,如果遇到反对,则以户为代表进行无计名投票,达不到百分之八十就不做。”

宋鸿礼抽了一口冷气,“百分之八十同意,这个方案就意味着大多数事情做不成。”

王桥道:“既然不能达成共识,不做也就没有关系。”

宋鸿礼道:“你继续说?”

王桥道:“这只是方案前面一部分,后面一部分也很关键,就是方案确定后,在村里推选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人选,人选中普通村民必须达到50%以上。所有钱物均由群众代表管理,干部管事不管钱。”

宋鸿礼皱着眉毛道:“干部不管人,不管钱,那要干部有什么用。”

在他的理念中有与邱大海十分接近的地方,把“掌控”看得很重,如今王桥提出的方案中,干部基本就失去了“掌控”全局的能力和权力。

办公室主任郭达做出来的基层建设工作思路,承接了宋鸿礼思维模式,着重于挥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将群众当成了纯粹的服务对象。这与王桥的想法是不一致,因此,郭达的稿子被全部放弃,刚才所谈全是王桥自己的初步设想。

王桥道:“我这个思路是从解决干群矛盾为着力点,现在做事是干部委屈又费力,群众还不能理解,经常生对抗,既然如此,我们就把工作重心前移,以群众理解为前提,以群众参与为重点,我想看一看这一套方法能否既把事情办成,又减轻干群矛盾。”

干群互相不理解,矛盾激烈,这在城关镇是普遍现象,宋鸿礼以前的解决办法是从干部为突破口,王桥思路的侧重点本质上就是动群众,以群众为突破口。虽然这只是细微差别,细究起来却有着很大区别。

宋鸿礼陷入了长考,过了良久,道:“杜书记知道你的想法吗?”

王桥摇头道:“我的想法还不成熟,肯定不会报给市委领导。宋书记是老基层,我想请你把把关。”

宋鸿礼经历太丰富,反而让他难以下定决心。过了一会,他终于作出了决定,道:“王镇的方案不违反原则,有可行性,那我就建议作一个试点。”说到这里,他目光炯炯地看着王桥道:“你到过青桥三社?”

王桥点头道:“去过。”

宋鸿礼道:“青桥三社有一个难点,就是修公路的事,我亲自去开过座谈会,没有用。我建议就将你这一套理论用在三社修路上,搞试点,成功以就再总结,再选另一件事试点,再成功就是成熟经验,可以向县委和市委报告。”

王桥知道这是一次考验,如果能过关,则市委邓书记交待的任务便能圆满完成,甚至是突破性完成。

完成了邓书记任务,广南王家自然会看到成果。

从宋鸿礼办公室离开,王桥心情有点小起伏,有了一种临战的状态,暗道:“三社的公路,我无论如何也要修好。修好了,办了一件实事,又实践了理论,还能打开自己的上升空间。”他随即又想起有三社有一半的村民对修桥没有兴趣,如何把理论用于实践,还真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

(第三百四十九章)(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