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秦时小说家

关灯
护眼

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 大恐怖

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吾看书 www.wukanshu.com,最快更新秦时小说家!

“嫣然姑娘也早已破入玄关,且妙悟阴阳五行,寿数极长。”

“而今一身无牵挂,莫不也留下子嗣以为承继?”

公子今天的心情甚好。

待那个孩子的确与众非凡,或许是因为东君的缘故,或许是因为那孩子的缘故。

自己也觉得那孩子很是可爱。

位列左侧首位,白芊红亦是举起手中酒樽,遥相纪嫣然、东君焱妃一笑,而后趣言。

雅湖小筑纪嫣然出至阴阳家智者一脉。

虽说数十年前,智者一脉出了一位名扬百家的大宗师邹衍,终究智者一脉还是小家。

弟子并不多。

兰陵城一战,龙阳君注定不显。

而纪嫣然却没有这个侵扰,更别说破入玄关,以其现在的寿数,轻而易举过百,余下还有相当长的时间。

有弟子召水、紫阳自然好,若是有子嗣在身边,似乎更妙。

说着,将手中之酒一饮而尽。

“芊红姑娘说笑。”

“召水、紫阳在身边,已如子嗣一般,将她们教导成才,已然足矣。”

纪嫣然轻笑一语,看着手中的酒樽,其内琥珀生光,清香扩散,视线一扫正在武真郡侯怀中嬉闹的曦儿。

那孩子……是东君寻找的承继者,资质根骨都是绝佳。

更难得,玄清子还那般喜欢她。

若说自己诞下子嗣,诸夏间……另一半的人选似乎也就玄清子了,玄清子修为绝高,合道归元,果然诞下子嗣。

绝对一等一的惊艳。

现在……有召水她们在身边,已经够了。

“师尊!”

临近师尊身边,与位的召水、紫阳一礼。

兰陵城内,有师尊在,一切诸般,无任何外界侵扰,教导她们修行,教导她们百家之学,带着她们游历诸夏。

虽非母亲,更胜其责。

师尊若是有诞下子嗣之心,在召水心中所想,以师尊之风华才学,诸夏间……怕也就是玄清子能够匹配了。

更别说,自从跟随师尊入郡侯府邸以来,许多事情,二人也都有闻,师尊每隔数日便是留宿郡侯那里。

其意不言自明。

“好生修行。”

纪嫣然将劲力柔缓的酒水一饮而尽,对着两位弟子摆摆手。

一切感知,尽在耳边,周清无暇理会那些。

现在,周清觉得自己又发现了一个小问题。

那就是曦儿现在一个人都引得自己如此之心,若然云舒她们也诞下子嗣,想象着脑海中那个颇为“恐怖”的画面。

再次看向怀中的小家伙。

还真是……比自己参悟真空一体更为耗费心神呐!

******

“太学!”

“从御府令呈上来的图纸来看,朕觉甚好。”

“七分化为太学教授之区,其余三分化为太学行署之地,以太学之力统领中央学宫、大秦郡县学府,甚好。”

“这里地处咸阳偏北,位置也好。”

休沐之期,始皇帝嬴政也得了小小的空闲,相召周清巡视王城内的太学之地。

那里……已经建造完毕了。

不过,还没有开始启用,按照嬴政所思,待明岁再行招录学员,同步于中央学宫。

距离明岁,还有数月,足以好好的给予准备了。

学员的招收很简单,就是赢秦王族一脉,再加上咸阳城内的高爵重臣子嗣,还有荣耀之臣的子嗣。

其余博士、教员、行署官员的准备需要耗费时间,他们倒是可以提前做好准备。

素霞宫!

已经不在了。

取而代之,是眼前的是太学。

一观太学正貌,玄色常服着身的嬴政很是满意,和图纸上几乎一模一样,且左右苍翠绿植布置的很好。

“郡侯以为,将来太学的学员当如何考量?”

御府令在侧后引路介绍,始皇帝嬴政踏步入内,一切都是宽阔、崭新、明朗……。

按照大秦法治,纵为赢秦王族,若是没有功劳在身,也难以臻至高爵高官,王族如此,何况其余重臣子嗣。

中央学宫那里的考核,嬴政很满意,尽管所学没有经过太多的磨合,然终究胸有韬略,果然有所得,便会受益极多。

太学这里的学员,应该也该如此。

可高爵重臣之子,往往都有恩宠落下,如李斯的儿子李由,虽然才干上稍逊不少,然自己还是将其调往河东郡。

就算太学所学不妥,往往也可以得到爵位,甚至于做一个小小的行署之官不难。

那是……嬴政不愿看到的。

却也是不得不出现的。

“哈哈哈,如此小事也能够令陛下忧心?”

“太学立于王城之内,更有王族子嗣在内,其内学员品行才学如何,陛下当掌握的很清楚。”

“如此,果有才学,自当毕业之后,给予重用,若然资质愚钝,给予虚职便可。”

周清不由一笑。

太学。

上古三代以来就有,其职责很多,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选拔官吏人才,如何选拔,自然规则落下。

“比起太学。”

“朕更为看重中央学宫,乾坤大才多出于野。”

“王族子嗣、重臣子嗣,长时间停留在咸阳城,不知诸夏真正风华风貌,难以体会大秦法治之妙。”

“无论如何,韩非一言: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朕必行之!”

“那也是郡侯当年在稷下学宫之论得知行合一。”

“知晓大秦之法不难,通晓秦法也不难,难的是真正懂得秦法。”

“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始皇帝嬴政亦是笑道,其实先前所问,也非自己所忧,自己所忧是太学的出现,有可能会导致才不匹位。

遍观春秋以来诸国之兴衰。

兴者,必有能臣干吏出现。

衰者,首要重臣必受重责!

大秦有商君,霸业初成。

齐国有后胜,强横之国力,悠然投降。

百万铁骑扫灭诸国,诸夏在手,虽一时舒缓一口气,可……更大的压力扑面而来。

大秦要守住这份基业。

很难。

虽难,始皇帝嬴政自觉可以应对。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欲要如此,大秦还要有一套崭新的官制,有闻国府和廷尉府正在联合商榷。”

“此外,有闻相邦欲要辞官?”

韩非之言,周清一直很欣赏。

那是大才之言,那是真正的法术势之言,或许有些瑕疵,并不算什么,岁月长河中,一切所行,尽皆韩非之言。

不过遮掩的稍微深一些罢了。

念及此,周清话锋一转,落在另外一事。

欲要出现一位真正的大才相邦,欲要出现一位如武安君、武成侯王翦的名将,一套清晰、有力的官制必须有。

try{ggauto();} catch(ex){}

春秋以来,诸国官制大体有形,实则错乱。

“崭新的官制尚未真正出现,朕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待新岁之前完善就好了。”

“对于崭新的官制,朕对于国府、廷尉府的要求不多,只有十六个字。”

“郡县统辖,官制成纲,权集中央,法落四方。”

“根据近几日他们上呈的文书,朕已经有些明了了。”

“郡侯若是有兴趣,也可前往国府、廷尉府参知政事。”

崭新的官制!

是一定要出现的。

战国大势以来,诸国官制混乱不已,没有一套崭新的官制定下,如何定尊卑高下?

没有一套完备有序的官制,咸阳施政如何能够快速有力的落在乡里?

……

设计一套崭新的官制,不算很难,确需要考虑咸阳内外、大秦上下方方面面的事情。

皇弟绝对可以做到。

却那也属于国府、廷尉府的职责。

“这件重任就留给国府、廷尉府了。”

“玄清还是闲暇一品纯酿比较好。”

周清又是大笑。

官制!

自己知晓的官制很多套,自己可以摆出来很多套。

无论哪一套,核心都是一样的。

而且,适合自己的是最好的。

没有一套官制是可以从头用到尾的。

“你啊。”

“御府令,这里……就是学员受教之地?”

话语间,始皇帝嬴政一行人已经走过宽大的殿院,行入更深,那里已然出现如同中央学宫受教之堂所在。

单手指了指,看向御府令。

“陛下。”

“这里正是太学之内的学员受教之地。”

“暂设六处,其一是幼稚学员的启蒙之堂,其次便是五处并列之堂,分别为计然之堂、法学之堂、书法之堂、百家之堂、治事之堂!”

御府令深深一礼,快速道。

“嗯。”

“对于六堂,朕也一览。”

“身为高爵重臣子嗣,他们更应该有所成,一应种种,依从郡侯规制。”

始皇帝嬴政颔首。

六堂。

御府令上呈的文书,皇弟上呈的文书,自己都有阅览,自然知道。

启蒙之堂不消说,启蒙所用。

其余五堂,也很好。

计然!

若是不通计然,那就是连钱财货物是什么都不知道,果然为官吏,岂不无用至极?

法学之堂,不消说。

书法之堂,皇弟文书中有所提及,以为咸阳宫自用、国府自用,那也很有必要。

百家之堂,广其博。

治事之堂,夯其根本。

如果将来每一位王族子嗣、高爵重臣子嗣都可以很好的从这里毕业,那么,嬴政觉得,那个场面很好很好。

“你等无需跟随,太学这里郡侯也都了解。”

“有郡侯在朕身边,当是一样。”

嬴政挥动手掌,一应御府令诸人、随侍之人退向远处。

“相邦近日来,的确有意辞官!”

“朕……正在迟疑。”

随即,回应皇弟先前一语。

自从中枢定下郡县一体,相邦王绾没几日,便是上呈辞官书,想要辞去相邦一职。

嬴政暂时并未允许。

王绾此人!

自己很了解,他和文信候吕不韦不一样,文信候有把持朝政之心,王绾并没有。

他虽说有自己的施政理念,却一直都以自己为准,东出攻灭诸国,没有王绾操劳国府,绝对没有前线的稳定。

那就是大功。

王绾并没有大错。

他所提议的封国诸侯,自己很明悟其意,私心并没有,所为也是大秦永固,希望更为妥当。

然……,终究还是走到了这一步。

一位大秦相邦!

非同小可。

连日来,王绾已经上呈两道辞官书了,其意很是坚决,嬴政快要动摇了,今日皇弟所问。

轻叹道,给予应下。

“相邦此人。”

“玄清也是有所了解的。”

“他是一位合格的相邦,却也不是一位合格的相邦。”

“大秦东出灭国,相邦功劳甚显。”

“而今,大秦一天下,施政四方,国府的地位很重要,封国诸侯、郡县一体之争,咸阳皆知,诸夏皆知。”

“若然陛下此时同意相邦辞官,于诸夏而言,或许会有士子所言陛下是因为相邦政见不合而遭到罢黜。”

“更甚者,未必不是因为当年的文信候,果然非议。”

“若是不同意相邦辞官,如今之时,正是国府出力之刻,国府受到影响,诸夏都会受到影响。”

相邦辞官的消息,并不是什么秘密,只是周清一直没有正面问过罢了。

如今观皇兄神态,也是处于迟疑之中,既有迟疑,肯定有缘由。

缘由倒也不难猜。

“郡侯知朕之心。”

“朕不怀疑相邦可以将接下来的中枢之策完美的施行下去,可……朕想要的不是那些。”

“郡侯可有法子?”

嬴政踱步于这处不小的学员之堂,皇弟所语却是自己的纠结。

同意也不好。

不同意也不好。

拖延下去也不好。

着实令人难耐。

“陛下欲要两全之法,倒也不是没有。”

“只要将相邦辞官之日推后便可,同时选拔重臣,以为逐步接替相邦之任,待一年半载,便可安稳交替。”

“相邦当不会有杂念。”

周清也是在这处学堂走动着,这里的布置大都仿造中央学宫,所以看起来很熟悉。

皇兄所忧,再与强求两全。

尽管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却未必不能够隐约兼得,儒家虽有此语,往往中庸为上。

道阴阳更是一体其中。

“此法……朕也有所思。”

“郡侯以为谁堪重任?”

嬴政笑道。

这一策,自己也有思量道,只是没有彻底定下,听皇弟一眼,点点头,再次问着。

“长远来看,李斯最合,陛下对其也是一直很欣赏。”

“然而,现在李斯管辖廷尉府,职责之重不逊色国府,所以,这一刻,李斯反而不能够为相邦。”

“如此,除了李斯之外,符合的人选就不多了。”

“隗林、冯去疾皆可。”

“却是二人资历威望不若李斯。”

周清一礼。

相邦的人选?

整个咸阳上下,符合的肯定要从高官卿士中选拔,略微一数,只手可见,想了想,好像也就两个人可用。

一个是王绾一直以来的国府副手隗林。

一个是担任咸阳令多年的冯去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