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篡唐

关灯
护眼

第廿章 中和之治(全书完)

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书末页 进书架
吾看书 www.wukanshu.com,最快更新篡唐!

李言庆悄悄离开了长安!

就如他神不知鬼不觉的回来一样,除了极个别的几个人之外,没有人知道言庆的离开。

但是,李神通心里却非常清楚,整个长安城都被李言庆牢牢的控制在手中。

“王兄,咱们该怎么办?”

回到家中以后,李神通依旧心惊肉跳。

他急忙唤来自己的兄弟李神符,把事情的经过讲述了一遍。

虽然李神通在宗庙的族会中,已经把事情公布出来,但作为最核心,最机密的一部分,却没有告诉任何人。比如李言庆秘密返回长安……李神通很清楚,这些事情只要他透露出半个字,就会立刻引发一场剧变。而现在的李唐江山,经不起这样无休止的折腾。

李神符是李神通的亲兄弟,拜襄邑王。

同时,他也是李神通的智囊,在朝中素来是一副与世无争的模样。

李神通对李神符,也格外信任。他现在也有些犹豫,需要李神符站出来,为他出谋划策。

乍听李言庆秘密返回长安,李神符也吓了一跳。

不过他很快冷静下来,在亭子里徘徊不语。这时候,他已经明白,李神通为什么会下令警戒王府花园。哥哥如今面临着一个巨大的诱惑,而这个诱惑让他无法清醒的思考。

李神通轻声道:“养真说愿与我共同摄政,辅佐安陆王登基。

他主外,我主内……你也知道,养真在长安并没有什么根基,我有些犹豫,不知道该怎样决定。”

李神符立刻明白了李神通的心思!

兄长这是想要独断朝纲,而不希望与李言庆平分权柄啊。

换句话说,李神通未必没有野心,想窥视那九五之尊。如果这个时候李神通作为宗正出面,征讨李言庆的话……

李神符倒吸一口凉气,连忙道:“兄长,以弟之愚见,兄长绝不可答应摄政。”

“啊?”

“非但不可以答应摄政,而且兄长还要趁养真没有抵达长安之前,游说宗族,并却说太子妃,放弃皇位。”

“神符,你在说什么呢?”

李神符叹了口气,目光平静的凝视李神通道:“兄长与太子、与秦王、乃至与赵王比,声望孰高?”

李神通想了想,“我不如多矣。”

“那兄长与太子,与秦王,与赵王……实力孰雄?”

“这个……我自不比他们。”

武德四年后,王世充归附,窦建德归天,天下大定。

李神通交出了山东兵马,回长安做起了逍遥王爷,手中无兵无将,自然无法和李建成等人相比。

李神符又问:“兄长与太子、与秦王、与赵王比,智谋孰深?”

“这个,当在伯仲。”

李神符冷笑一声,“以太子、秦王、赵王之实力、声望、功勋,仍被养真玩弄于股掌之间,兄长以为能胜过养真吗?

不错,养真这许多年未在长安,可从目前来看,他对长安的渗透,已经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仔细想来,朱雀门之变时,太极宫大火从何而来?那诸多凶手,虽已被归罪赵王身上,但你我都知道,绝非赵王所为!赵王虽毒辣,却非六亲不认之人。从他对先帝的手段来看,便能探知端倪……玄武门之变,赵王俯首。可先帝因何而故?难道兄长真的相信,那出自玄霸的手笔?

若论隐忍,先帝膝下十七子,无人能比得上养真。

若以心狠手辣而言……我敢说赵王也好,秦王也罢,与养真相比,都不过是小儿游戏。

兄长手中可掌兵马?

兄长帐下,可有辅国之臣?

兄长的声望,能覆盖军政双方,包括士子名流吗?

兄长,我敢保证,只要你稍稍露出半点心思,接下来的,必然是灭门之祸,绝无幸免之理。”

李神通闻听,不由得出了一身的冷汗。

而李神符接着道:“宗室之中,亲养真者无数。

就连道彦对养真也是心悦诚服……而本宗之中,更有许多人看好养真。当年陛下把九哥派去太原,未尝这其中的缘由。朝中三省六部的元老,看似和养真没有联系。可若仔细追查,却是千丝万缕……裴公出身河东裴氏,而养真长妇,即为裴氏之女;太子妃虽背靠郑家,可郑家宗房对养真有养育之恩。薛氏更不用说了,那薛收昔日就是养真的谋主……五姓七望,断然不会支持安陆王,更不用说兄长。至于各地兵马……

try{ggauto();} catch(ex){}

嘿嘿,灵武大都督李靖先依附秦王,后在赵王麾下效力。

然则时至今日,灵武十万大军却不见踪影,甚至连动作的迹象都没有,他的选择,一目了然。

还有并州总管李艺,同样忠于太子。

为何到现在,也没有任何行动?反倒是幽州总管徐世绩,绛州总管裴仁基、荆州总管窦轨,洪州总管房玄龄、和州总管冯盎、衢州总管谢映登,随着养真行动,纷纷响应……

兄长,且不说你没有证据。

就算你有真凭实据,到时候被征讨的人,定然是你。”

一席话,让李神通哑口无言。

半晌,他低声问道:“那你说该怎么办?”

“请郑王登基!”

“啊?”

“而后兄长即刻请辞一切职务……如此一来,可保兄长三世无忧。

若安陆王一旦登基,他日先帝血脉必将断绝,而且兄长一支,也会遭受无妄之灾啊。”

李言庆真的会安心做一个摄政王吗?

他到时候,会心甘情愿的把政权交还出去吗?

答案,显而易见!

到了那一步的时候,恐怕连李言庆自己都没有其他的选择。

李神通可以猜测的出来,到那个时候,必然会有一场铁与血交织一起的惨烈变故。李建成膝下诸子,长子早夭,最大的安陆王李承道,也不过七八岁,怎比得过李言庆的手段?

而自己,到那个时候必然同样是下场凄凉。

李神通仔细想想:李言庆给他画了一个巨大的画饼,让他主持朝政。可到时候,谁会听从他的调遣?

“神符,你真的以为,天下人会支持郑王?”

“至少这关中、河洛之地,绝不会有人反对……”

当年,也有很多人看好李言庆,只因为隋室败亡太快,而李言庆甚至还没有成丁,声望和战功虽高,却不免让人觉得不放心。可现在,李言庆资历有了,声望丝毫不减,羽翼早已丰满。

而最重要的是,他与各地世族门阀,关系甚密。

如果真是他登基的话,说不定还真不会有人反对……

至于李唐的朝臣……

李神通闭上眼睛,嘴角一翘,却尽是苦涩笑意!

――――――――――――――――――――――――――――

武德八年十二月初三,赵王弑君,被诛于玄武门下,天下皆惊!

初四,河间王李神通摄政,召郑王李言庆勤王……又七日,郑王率部,兵临长安城外。

国不可一日无君!

然高皇帝膝下诸子横死朱雀门之夜,幸存者中最长者,不过六岁。

郑王于朝会推举太子次子安陆王承道,却为太子妃郑氏所拒。

至于理由,非常简单:安陆王的年纪太小,德行也不足,担不起这么大的责任……

李言庆汇集朝臣,三次上疏,太子妃郑氏三次拒绝。

十二月二十,以胶东王李道彦、江陵王李道玄、江夏王李道宗三人为首的宗室,上疏言郑王性情仁厚,心胸豁达,且声名远播,是皇位最合适的继承人。此三人一开口,立刻引发出巨大的反响。朝中中书令裴寂,尚书仆射封伦以及三省六部的大臣们纷纷表示赞同。

虽有少数人表示反对,奈何声势太大,根本无法抗拒这股潮流。

武德九年正月初一,陇西李氏族长李行之,也上疏李言庆是最为合适的人选。

紧跟着,各地官员也纷纷上疏,认为这天下非李言庆,无人可挡……

其中,不泛太子旧臣,如并州总管李艺等……也有秦王府邸旧人,如太原龙门王氏族人,天策府长史王通之弟,有五斗先生之称的名士王绩。一时间,天下汇成一个声音,那就是请李言庆登基。

李言庆三次退让,却于事无补。

正月二十,太子妃郑氏亲自登门,恳请李言庆登基称帝,李言庆最终也只得应承……

四月初五,李言庆祭拜宗庙,昭告祖先,正式登基!

同日,李言庆改年号‘中和’,开始了一段长达三十年之久的统治时间,史称‘中和之治’。

【全书完】


上一章 目录 书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