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八零年代女首富

关灯
护眼

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596节

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吾看书 www.wukanshu.com,最快更新八零年代女首富!

他们也没离开。

周秋萍静静地站着,远处的帆影和洁白的水鸟各自安好。谁才是这片天地的主人,哪个能说得清楚呢?

不知道过了多久,像是钉在岸上的造船厂高层们终于动了。厂长主动过来跟她打招呼:“希望我们的乌里扬诺夫斯克能够让你满意,它是个好孩子。”

周秋萍收回视线,露出微笑:“我也期待它的未来,我希望它能成为我产业的一大特色,变成我免费的名片。”

她都想好了,这么大的航母,她要把它变成另一个迪士尼乐园,让所有人都渴望上来见识下。如果运营的好,这会是一棵摇钱树。

不说填了全部窟窿,好歹也要给她个念想。

反正她已经豁出去了,她甚至不指望海军能够给她足够的补偿。

除非他们亲自搞走私,否则就靠他们那点军费,别说给她付账了,能不能养活航母都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所以周秋萍和造船厂厂长握手的时候,心情就特别微妙:“希望我们下一次合作也能进展顺利。”

厂长露出微笑,和她握了握手。

一艘船的问题解决了,下一艘船的问题又摆在了面前。比起所谓的政治难题,眼下经济才是大问题。

周秋萍开启了疯狂筹钱模式。

当初李立军担忧她在俄罗斯办的银行会变成当地老百姓套取人民币的工具。眼下这种担忧已经成真。

从4月份开始爆发的经济混乱让倒霉的俄罗斯普通人民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来保存他们的财产。美元高高在上,卢布不可信任,人民币造成了大家触手可及的香饽饽。

沿着边界城市和俄罗斯几大华商聚集的城市匆匆建立的营业网点甫一开业,就忙得不亦乐乎。大笔的卢布被运进去,然后换成存折交给储户。

这些储户又匆匆忙忙通过旅游团跑到中国,取出人民币,好让自己的财产有保障些。

谁让中国撑住了呢?本来所有人都以为紧随着东欧落下红旗的是中国,然后才轮到苏维埃。结果大家都倒了,它还扛着,也没陷入动乱,就很牛掰。

难怪是那个60年代穷的叮当响也敢跟如日中天的苏维埃对抗的中国。

和俄罗斯人民比起来,卢布在乌克兰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反而更高些。

凡事都怕比较,匆匆发行的库邦币实在太过于简陋,以至于被本国人戏称为糖纸。而乌克兰政府的不给力,又让自己发行的货币难以获得民众的信任。

在平民几乎没办法换到美元的情况下,卢布倒成了可信赖的对象。

造船厂同意收卢布,按照现在的汇率,10亿美金大约等于80亿卢布。但考虑到卢布一直在贬值,厂方要求把这个数变成100亿卢布。

这就意味着周秋萍相对应的得准备65亿人民币,才能把这生意进行下去。

做买卖的,最不耻的就是坐地起价。但有一说一,人家没坚持要求拿美金买,已经算帮他们大忙了。

毕竟到目前为止,其实上层对于购买航母也没达成统一意见,算是海军自作主张。

倘若造船厂要求美金,那他们肯定得动用外汇。这么大的一笔钱,光是审批流程都走不下去。

除非周秋萍自己想办法把人民币换成大笔美金。

可如此兴师动众的,势必要引起有心人的注意,后续事情会如何发展?当真难以说清楚。

于是即便人家涨价,你都该捏着鼻子说谢谢,然后赶紧掏钱。

第1批定金30亿卢布迅速到账。

周秋萍之所以能这么迅速地拿出钱,得感谢俄罗斯的慷慨解囊。

其中15亿卢布是华商以及俄罗斯老百姓的存款,剩下的15亿则是俄罗斯国有银行的贷款。

因为俄罗斯又增发卢布了,国有银行手上有大笔钱,他们希望吃利息,放贷的限制条件有就宽松了许多,甚至到了迫不及待放出去的地步。

在这事上,俄罗斯后来被坑了也真的不冤枉。他们为什么要大笔的印卢布啊?就是在薅卢布使用区的羊毛。他们手上有大笔卢布,原苏联加盟国又承认卢布,还在使用中。拿着这些印好的纸,他们就能空手套白狼,从这些国家大量购买商品。

所以说,当年我国把苏.修和美帝并列,一点都没冤枉他们。

这种大量增发货币,薅世界上其他国家羊毛的事,美国驾轻就熟,继承了苏联遗产的俄罗斯也同样干过。

在如此发大水的背景下,第二批卢布贷款也来得轻轻松松。

最早在中资银行存款的俄罗斯储户已经拿到了人民币,按照官方汇率取到的人民币。他们甚至还携带了大批中国货到俄罗斯境内去贩卖。比起主要集中在边境以及诸如莫斯科、列宁格勒之类的大城市的华商,这些头脑灵活的俄罗斯人跑的范围更深,挣到的卢布也更多。

他们变成了免费的宣传画报,为银行招揽了更多的顾客。甚至有人特地坐火车找到银行网点,然后把钱存进去。

得到这些存款之后,银行网点再度问俄罗斯国有银行借款,卢布就这样流了出来。

那周秋萍已经卖掉了这么多股票,筹到等份额的人民币了吗?

当然没有,这是1992年,她插翅膀也不可能这么快。

垫付大额资金的人是中国银行,他们主动联系了周秋萍,表示可以先垫资,后面再结算。

所以说,虽然领导表现态度暧昧,一直没说要不要买航母,但实际上他们还是支持的。

这就给了周秋萍机会去筹措第3批款项。这一回造船厂要的不是卢布,而是以货易货,用中国货来抵30亿的卢布。

货船启动的时候,也就是瓦良格号启航的日子。

作者有话说:

1991年苏联解体后,新成立的俄罗斯为重整经济使用了"休克疗法"。政府被迫放松银根,增发18万亿卢布。这是1991年货币发行量的20倍,直接导致高达2000%的通货膨胀。

第470章 一个纯粹的人(捉虫)

按照现在的官方汇率, 30亿卢布的货物可不是小数字。

好在周秋萍比那位罐头换飞机的前辈要轻松些。她本来就是做贸易生意的,长期跟大批工厂公司有大量商业往来,所以倒也能勉强凑齐一船货。

这回她听了人家的经验, 第一批准备的货就是暖水瓶这种既占地方又便宜的东西。

她可不承认自己卑鄙。暖水瓶在俄乌两国都特别受欢迎, 完全可以当成硬通货使用。她给人发的都是他们能用上的货,造船厂一点意见都没有。

因为形势比人强。

经过这段时间和中国同志的沟通, 造船厂已经决定走出舒适圈, 扩大经营范围了。

具体表现在:

军用转民用。

现在大局已定,军方连现有订单都掏不出钱来,甚至销毁武器需要的经费都没地方找,还要找美国支援。

所以他们必须得自谋出路,赶紧找民用船订单。

开拓思路,做贸易生意。

这是过渡期的主要方针。

因为国际经济形势不好。

2月14号, 对, 也就是情人节当天, 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发表备忘录说,1991年, 世界经济出现了二战结束后的首次负增长。

整个欧洲, 东欧就不说了, 大家都在震荡中改革。至于西欧,除了德国可以说是一枝独秀之外,其他国家的状况只能说一声呵呵。尤其是英国, 老牌帝国主义呀,现在经济疲软, 日子很不好过呢。

这种大行情就严重影响了造船业的发展。没钱, 谁下订单?

指望这位周老板?抱歉, 做人得要点脸。

人家已经掏钱买了两条商船一艘航母或者说是一条船两艘航母。这可是俄乌两国政府都拿不出的魄力。即便换成世界首富, 差不多也要掏空家底子了。

毕竟再有钱,谁家手上有这么多现金。

可你不造船,难道喝西北风吗?不,要自力更生,丰衣足食。

按照中国同志的说法,他们转型的军工厂太多了。做坦克的改拖拉机,做枪.支弹.药的改做摩托车,什么录像机、电视机、彩电、空调,军工厂都干过,已经占据民用商品市场的半壁江山。

哦,你说你们国民不缺家用电器?也没事。转行太艰难,一没资金二没技术的,那就干脆做外贸吧。

既然以货易货完成的买卖,30亿卢布的商品你们自己也消化不掉啊。

不如拿出去卖,要么卖给市民和周边地区的农民,要么干脆点,直接跟你们的合作单位就是那些零部件供货商换取原材料。

你们看,中国货还是蛮受大家欢迎的不是。方便面大家不就吃的蛮好嘛。尼古拉耶夫地区的方便面代理商就是你们了。

等周老板缓缓啊,缓过来还问你们国家银行拿贷款买你们的船。

所以,说来说去,往事不可追,做人就得往前看。

这边瓦良格号蓄势待发,那头国内也在紧急调货。关键时刻,军区的军工厂也出力了,几乎是有啥塞啥,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船塞满。好让人家看到咱们的诚意。

别以为船到手了就没事了,大家所图的又不是只有一艘没造完的航母。很多事情是心照不宣的,行九十九步半,不能在最后一步垮了。

毕竟大家心知肚明,如果能选择,俄罗斯才是黑海造船厂最有意向的客户。

甚至到现在双方也没明确掰扯清楚瓦良格号的所有权问题。

如果按照解体时东西在哪国境内就归谁的原则,那么当时库兹涅佐夫号还在克里米亚半岛黑海海域训练呢,不照样开回俄罗斯了。

当时乌克兰的总统还给船发了电报呢,告诉他们库兹涅佐夫号是乌克兰的财产,让他们老实待在塞瓦斯托波尔港别动。

但凡事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舰艇上军官基本都是俄罗斯族人,能听他的才怪。他们绝对不会让这种窃取苏维埃财产的卑劣行径得逞。乌克兰政府又没能力拦住他们。

在瓦良格的事情上,继承了苏联财产的俄罗斯自认为已经在苏联时代付了70%的造船费用,起码应该是这艘航母半个主人。只是因为拿不出乌克兰要的金额,所以才悬而未决。

至于乌克兰为啥狮子大开口,一张嘴就要20亿美金?据说他真正的用意不在一条船,而在黑海舰队。

虽然从去年俄乌两国就分家了,但到现在关于黑海舰队的所有权他们还没掰扯清楚。

俄罗斯认为它既然继承了苏联的财产和债务,那黑海舰队理所当然属于自己。乌克兰也狠,直接表态,拿走你就搬家吧,别继续赖在我乌克兰的地盘上晃荡了。

鉴于1953年,乌克兰人出身的苏联元首将黑海舰队所在的克里米亚划拨给了乌克兰,俄罗斯眼下也找不到地方安置一家庞大的舰队。

故而别看1991年底苏维埃就寿终正寝(惨遭横死)了,但到了1992年的夏天,大家还没分明白家当呢。不然好端端的,克里米亚闹什么独立?

西方乐见它们掰扯,估计巴不得它们兵戎相见。两国元首也都揣着凝白装糊涂,拿椽子说事。

这才有了黑海造船厂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家当给卖掉的举动。

你换个时机试试,不用美国出手,俄乌两国政府先不乐意。

这就好比两个妇人争孩子,谁生的崽崽谁心疼,谁先撒手。因为不忍心棒小伙子在风吹日晒雨淋的荒废中直接沦为废铁。

在如斯微妙的心态下,造船厂的普通职工比领导层更积极。几乎是中国的货船发航信号一传来,这边就立刻动了。

说起来,此事如此顺利,周秋萍还得感谢自己。因为运货过来的就是她新买的船,不然航运公司一时半会儿还真抽不出大海轮用。

随着瓦良格号走的工程师连带工人,足足有三四十号人。

他们当真想把航母造完,让他们的棒小伙子在大海上长风万里。这无关于政治立场,这是一种职业信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