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开局土木堡,大明战神有点慌

关灯
护眼

第305章 万国来朝

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吾看书 www.wukanshu.com,最快更新开局土木堡,大明战神有点慌!

京师之中,朱祁镇已经等候多时了。

自从彭清出海,他的心中既充满希望,同时又无比担忧。

国家欲富强,不能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

郑和穷其一生,七下西洋,对于海洋的认识,比所有人都要深刻。

虽然最初的时候,朝廷启动下西洋,本意并非称霸海洋,而是有着其他的目的。

至于这个目的,懂得都懂……

当大明的舰船第一次走出国门,当那些番邦小国第一次看到如此巨大的宝船,其震撼程度,可想而知。

仁宣之后,为了休养生息,朝廷不得不放弃下西洋。

他们不知道的是,西方的大航海时代即将来临。

远在万里之外的佛朗机诸国,有一个名叫哥伦布的孩子已经呱呱坠地。

再过四十年,他会驾船远渡重洋,抵达美洲大陆。

也许在几百年后,人们会非常惋惜。

大明既然有郑和这样领先世界的航海家,为何要停止对海洋的探索?

彭清的出海,不但承载着大明的希望,同时也承载着无数后人的希望。

可是,海洋之中,凶险异常,两年杳无音信,让人忍不住开怀疑,他们是不是还活着?

对于朱祁镇而言,下西洋必须提上日程,哪怕彭清已经遇难,大明对海洋的探索,不能停止!

朝廷会继续派人出海,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总有一天,大明的舰船将出现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前世的叫门天子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如今自己要做的,就是将明王朝打造成日不落帝国,有生之年若能达成,也不枉来这一遭。

内阁三位辅臣和礼部等官员都在奉天殿等候着,终于,怀恩一熘烟小跑着进了殿。

“皇上,人来了!”

“宣!”

朱祁镇不禁坐直了身体,面色肃然起来。

在锦衣卫的护送下,彭清迈步进殿。

大殿之中,所有人却都愣住了。

他们原以为,远航归来的彭清应该意气风发,如同凯旋而归的将军一般。

可映入眼帘的,却是蓬头垢面,黑不熘秋的,形如枯藁的一个人。

他的脚步很缓慢,身材有些句偻,却尽量去挺直嵴骨。

仅仅两年时间,整个人完全是面目全非,似乎苍老了二十岁。

许多人震撼了,面上的笑容,也逐渐消失。

朱祁镇打量着彭清,眉头微微皱起,他记忆中的彭清是个皮肤白皙,举止文雅之人,可今日……

“臣彭清,叩见吾皇万岁!”

彭清来到殿上,俯身叩拜。

他的声音有些嘶哑,却中气十足。

朱祁镇心中一荡,赶忙道:“卿家免礼,赐坐!”

怀恩搬了锦墩,彭清坐下,然后说道:“皇上,臣有一物,想要献给皇上。”

朱祁镇顿时来了精神,此人受尽辛苦,却没有一句抱怨,第一件想到的事,便是有东西献上。

怪不得贝琳经常感慨,并说自己有今日的成就,全都是彭清这个恩师教导的好。

朱祁镇问道:“卿家所献何物?”

彭清从身后取下包袱,打开后,是一副舆图。

“这是从大明到木骨都束的航道,承蒙圣恩,臣等此行不辱使命!”

所有人不由得心头一震,彭清这一次出海,是为大明重下西洋探索航道。

却没想到,他竟然直接抵达了木骨都束。

这是郑和船队曾经去过的最远的地方!

两年的航行,无时无刻要忍受着远离故土的寂寞,还要随时应对即将到来的各种风险,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

探索航道,说出来容易,可要去做,在场的诸位大臣谁也不敢保证,自己漂泊在茫茫大海的时候,会不会突然疯掉。

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翰林汤晓忠将头埋的低低的,生怕别人知道他的存在。

当初就是他一口咬定,翰林院保存的海图没有问题。

结果……若不是运气好,自己和随行的船员早已葬身在孤岛上。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份海图的价值,此时此刻,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似乎在大庭广众之下,被人扇了一万个嘴巴子。

朱祁镇不禁动容,眼眸里不由泛起了泪光。

有了这份海图,大明便可以正式启动下西洋。

从此以后,一批批的舰船,将走出国门,承载着无数人的希望,前往世界的各个角落。

日不落帝国,从这张海图开始。

他红着眼,激动地说道:“取来,朕看看!”

怀恩已经上前,躬着身,小心翼翼地取过彭清手中的舆图,呈到御前。

朱祁镇凝视着里头的每一根线条,从京师到天津卫,沿着大明的海岸线向南,他看到了安南,看到了吕宋,暹罗,爪哇,苏门答腊、满剌加,锡兰,柯枝,古里……一直到达遥远的非洲大陆,就是此行的终点,木骨都束。

在这里,也是郑和船队的终点。

彭清没有郑和那样的宝船,却能完成如此壮举,此行之不易,让人甚是感慨。

看到这里,朱祁镇忍不住感叹:“诸位卿家都看看吧,看看外面的天地是多么的广阔!”

怀恩取过海图,交给曹鼐,其他人纷纷凑上前来。

大明自诩天朝上国,幅员之辽阔,足以让人为之称耀,可在这幅海图在朱祁镇面前,所有人方才得知,所谓的天朝上国,不过是屈居于一隅之地而已。

彭清不仅标注了航线,还在沿途诸国标出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特产,一目了然。

在这舆图之下,竟还题了一行字。

“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于海。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我国船队战无不胜,可用之扩大经商,制伏异域,使其不敢觊觎南洋也。”

这段文字是当初郑和的原话,没有人比郑和更清楚海洋的重要性。

可是,仁宣之后,大明国势日渐衰落,虽然也有过重下西洋的打算,无奈有心无力,只好作罢。

过去了这么多年,当初郑和的苦心,早已被人所遗忘,而如今,等到这满朝上下重新意识到海洋的重要,再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所有人的眼眶不由得湿润了。

彭清却很澹定,说道:“臣此番出海,宣慰四方,西洋诸国,无不仰慕皇上恩德,因而在回程时,他们派出了使臣前来朝贡。臣擅作主张,将三十二国使者带来参拜皇上,他们愿与我大明,世代交好!”

三十二国!

大殿之上,所有人都动容了。

大家第一个反应是,彭清在骗人!

万国来朝,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

虽说这所谓的国,成色是差了一点,可这东西终究还是可以贴金的。

朱祁镇面带微笑,心里已是乐了,欣喜地道:“甚好,卿家真是劳苦功高!”

彭清赶忙回道:“臣不敢居功,此次出海,仰赖皇上圣德,以及同船上下人等尽心竭力。”

朱祁镇自然不相信彭清的成功来自于自己的圣德,这些话就和万岁一样,都是扯蛋。

不过,他相不相信不重要,重要的是满朝文武和天下百姓相信。

所以,彭清说出这番话的时候,朱祁镇暗暗点头。

事实上,对于所谓的朝贡,看起来光鲜亮丽的表面背后,其实都是勾心斗角。

当初御驾亲征土木堡,就是瓦剌人来朝贡的时候搞出来的幺蛾子。

朝贡体系在设计之初,倒是颇有大明稳固天下各国的必要,譬如元朝时,曾在朝鲜的济州建立养马场,而大明自然是决不允许朝鲜国的马场养出无数良马。

因为战马乃是最珍贵的战略物资,大明的战马,当然是多多益善,而藩国一旦马多了,难免会有其他的企图。

因此,太祖皇帝在与朝鲜国建立朝贡体系之初,就规定清楚,朝鲜国必须按时进贡战马,那当初蒙元人在朝鲜国所设置的养马场,最终成为了大明养马之地,朝鲜国不得不如数上贡,国内却几乎没有足够的战马,以至于顶级的贵族也只好用牛车来代步。

不只如此,大明朝贡体系之中,看似好像大明在吃亏,藩国献上各国的奇珍,如倭国送上倭刀,朝鲜国进献战马和人参,其他诸国,特产各有不同。

可真正握有定价权的,却是大明。

在大明眼里,你朝鲜国的马,值钱吗?

倭国的倭刀,不就是一口刀,能值几个钱?

给你一两银子,爱要不要,不要拉倒!

而大明对于各国的赐予,依旧还是自己定价,我这丝绸你在市面上都买不到,我这瓷器更厉害,没有百十两银子,你打着灯笼都找不着。

太祖皇帝以驱逐北虏起家,一辈子都没吃过别人的亏,他所设计的朝贡体系,大致就是如此,收藩国实物,以较低价格来充实自己,与此同时,再赐予对藩国而言较为稀有的丝绸、瓷器等物。

看上去,这是一笔吃亏的买卖,可实际上呢,丝绸、瓷器,不过是奢侈品而已,而各国的药材、战马、刀剑都是实实在在的物资,充实进了大明的军队。

甚至是异国美女,都可以充实后宫。

而在定价权又被大明完全掌控,在这种情况之下,所谓的朝贡贸易,诸藩国看似占了大便宜,你看,你拿不值钱的马、刀、药材,换了我大明稀有的丝绸和瓷器,显得我大明天子隆恩浩荡,德被四海。

至于为何朝贡体系总给人占了巨大便宜的感觉,究其原因,要看是谁掌握了话语权。

当然,朝贡体系也不是完全没有毛病,有时候也经常会有玩崩的时候。

当初瓦剌人彻底和大明反目,就是因为瓦剌人和大明互市,他们急需烧饭用的铁锅,需要大量的茶叶,可大明却认为铁锅乃是铁器,不能给你。

哪怕多给你点丝绸和瓷器,可瓦剌人在那天寒地冻的大漠,他们不需要丝绸,穿丝绸会冻死的。

至于他们带来的牛马,定价也是大明说了算,以至于每一次互市,双方的冲突便不断,冲突完了,回家召集兵马,就想要抢,双方大打出手一番。

打完了又回到谈判桌上,继续互市,大明依旧不肯卖铁锅,认为这是资敌,瓦剌人觉得我要烧饭吃,没锅不成,没有足够的茶叶,肉食难以消化,我拿这么多牛马来,你卖我这个?

凭什么我们的牛马不值钱,你们的丝绸、瓷器就这么值钱了,别跟我提文化,文化又不能当饭吃!

于是,又是一通乱打。

与此同时,海外诸国,也渐渐回过劲来,不对啊,大明赏赐的丝绸和瓷器,好是好,可真的值这么多银子吗?

于是乎,走私业便昌盛了,人们发现,即便有人冒着杀头的危险去走私,走私出去的丝绸和瓷器,价格居然也比朝贡中换来的丝绸、瓷器价格要低廉,其中竟有巨大的套利空间。

这里面的门道,朱祁镇最清楚。

大明的皇帝,从朱元章开始,就没一个是单纯的,这一套朝贡体系的创制,本身就兼顾了削弱藩国,而强壮自己的本意,可掩盖在这个目的之下,掌握了笔杆子的大明翰林们,同时进行不断的润色,却总是表现出一副受害者的模样。

至于后人们如何理解和解读,修史之人是不在乎的,总的来说,我大明吃亏了。

我这么多昂贵的宝货,换来不值钱的战马、倭刀、药材、香料、象牙,还有朝鲜国进贡的美女,亏的裤衩子都没了!

朱祁镇收回思绪,关于朝贡体系究竟好还是不好,后面肯定是要完善的,至少可以显得我大明天朝上国的地位。

就比如随着彭清一道而来的三十二国的使臣,就很给面子。

虽然这些国家的水份很大,有些不过弹丸之地而已,可人家肯主动归附,就显得很有诚意。

朱祁镇点了点头,正色道:“彭卿家出海,居功至伟,授东阁大学士,钦差巡海正使,总镇西洋之事!”

…………

ps:关于下西洋,一直想认真写点东西,但是又感觉内容太空洞,因为这是一本,不是史书,所以这部分可能会精简一下,后面还是以剧情为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