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成亲,催生随之而来。
明仪在程家待了一日,傍晚时分,迫不及待走了。
理解是一回事,真让她去照着做又是另一回事。
马车驶出程家庄。
车厢内。
周庭好奇盯着她看,“娘子,你怎么走那么快?”
“夫君!”
一下子扑进宽厚的怀抱。
周庭手忙脚乱接住人,生怕她因马车颠簸而摔了,“怎么了,是岳母跟你说什么?”
“你岳母催生。”
“不至于吧?”
刚成亲就催生?!
再急不至于这么着急。
“就是你岳母催生。”懒洋洋靠他怀里,整个人跟没骨头一样。
周庭搂紧了怀里娇人儿,一时间复杂难言。
“仪仪想生吗?”
“华大夫说过,女子十八岁之后生娃更好,十八岁之前生娃会艰难些;母体没成长成熟,对孩子也会有一些影响。”
周庭眸色深沉,华大夫真这么说过?
罢了。
“等两年也好。”
“夫君生气了?”
“没有。”周庭嗓音低沉,“咱们听华大夫的,到适合年纪再生育子嗣;对你对子嗣都好,要是你不想生也没关系,父王还活着,劳累母妃再生一个咱们带。”
明仪:!!!!
亲儿子!
瞧瞧说的是孝顺儿子该说的话吗?
“母妃有你真是她的福气。”她要是王妃非得把他打出屎来。
明仪倒是想生,可是,他儿子不在这个世界;他们不是天道圣人,大道圣人的神魂,天道无法左右他们的子嗣缘分。
若是她家太初在这里,倒是可以重新生一次。
周庭轻笑,摁着她的后脑勺宠溺道:“为夫是为了谁?你还嘲讽起为夫了。”
明仪匐在他怀里,嗤嗤笑了起来。
“别多想,为夫珍爱的是你。”不是子嗣。
有无子嗣他不在意,为难的是,母妃只生了他一个;要是多一个兄弟就好了,日后把王府交到兄弟的子嗣手里未尝不可。
奈何,他没有一母同胞的亲兄弟。
“可是,我们会有老有病有死那一天,王府总要有个继承人。”明仪也为难了,让她把王府的一切交给周庭庶出的兄弟,她也不甘心。
他们辛辛苦苦打下的基业,到最后便宜了跟周庭有仇的妾室庶子,想想都呕的慌。
“再说吧,走一步看一步,实在不行还得劳烦母妃。”
明仪无话可说。
周庭以为她不想生子嗣,盘算着怎么说动母妃再生一个;母妃四十不到,再生一个挺合适。
回到王府,接下来的日子,明仪天天跟账本打交道。
王府的账本看完,各大产业的账本还没看完;等到王府明面上的产业理顺,马不停蹄又去理顺周庭交给她的产业。
整整三个月,前前后后理顺账册,能去巡视的产业都去巡视了一遍;府城以外的产业暂时无法去,她也打发了容嬷嬷和两名暗卫,又派出十个侍卫跟随容嬷嬷巡视所有的产业。
等容嬷嬷一一回禀,巡视完毕回府,正好是三个月最后一天。
try{ggauto();} catch(ex){}
她用一天时间听完容嬷嬷禀报产业具体情况,而后做出相应的调整,各个庄子调整幅度最大;有的庄子适合养牲畜,那就拿出一半儿空地养牲畜,有的庄子适合种植水产,那就把重点放在水产上。
命令发下去后,有人执行,接下来每个月看看账本,有机会就巡视府城产业。
功夫不负有心人,所有辛苦都是值得的,一切走上正轨;她动手纂写责任细化岗位手册,岗位细分,责任到个人,有奖有罚,鼓励大家互相督促,积极服务。
岗位手册纂写完毕,抄写下发,从王府开始实践;收效极佳,以前会出现责任推诿的情况,现在一目了然,谁的责任不用多说自能见分晓。
省去王府好些多余的下人,把这些人删减后,该送去侍卫队的送去侍卫队,愿意进西北军的可以进西北军;若是都不愿意,那就去庄子上待着,庄子里的生活清闲,适合不想努力上进摆烂的下人。
反正王府不养闲人。
下人们的积极性全面调动,不安分的也被排出王府之外,不得留于王府伺候;若是家生子,那就一家子都送走,各处庄子都可以安顿下他们。
三百多个下人的王府,删减之后剩下两百一十人。
别看只有两百一十人,积极性被调动后,干起三百多人的活儿半点负累没有。
起初,明仪遣送下人出府,不是没人闹;甚至跑去后宅找周王妃闹腾,周王妃让徐嬷嬷都打发了,一次两次下人们没意识到问题所在,次数多了就都知道王妃的态度了。
周王妃站在儿媳妇那一边。
从那以后,周王府深深畏惧新任世子妃的威仪,办事速度肉眼可见的快,下人们的恭敬程度拔升好几个高度;新任世子妃身边的下人跟着得脸的很,没人愿意得罪她们。
赵嬷嬷和容嬷嬷的直观体会最深,私底下还跟主子感慨。
“王府风气变了。”
明仪挑眉,淡笑不语。
春梅道:“主子,您可真厉害,那些手册看的奴婢头都大了,您是怎么一条一条写出来的?”
“慢慢想呗,想到一条写一条,从王府的缺漏上找答案。”为了以后能偷懒,她是蛮拼的,条条框框被她搬来古代了。
“奴婢可做不到。”主子的风轻云淡,春梅由衷佩服,“以前那些下人也会做本分内的事,可是,难免有些欺压存在;现在可好了,谁都没心思欺压人了,大家都可能干,可上进了。”
赵嬷嬷笑的慈眉善目,“主子思虑周全。”
“岗位手册发下去了,能否老老实实去做才是关键,让荀管家盯着,督促到位;将手册内的条例印刻在每一个下人的骨子里,不容轻犯。”良好的习惯还没养成,一旦松懈,不仅有让下人抓住懒怠的机会,还有逆反的可能性。
一些惯例执行习惯了,成为日常中的一部分,形成新的规矩;一旦他们的紧绷的神经松懈,那么,她写的手册便成了废纸。
赵嬷嬷和容嬷嬷二人点头,十分理解主子的命令和做法。
春梅跟着两位嬷嬷走,嬷嬷们觉得主子对,那就不可能有错;她们是老嬷嬷,见多识广,经验老道,肯定不会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