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第一侯(重生)

关灯
护眼

第一侯(重生) 第392节

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吾看书 www.wukanshu.com,最快更新第一侯(重生)!

蒋友看着窗外干红的枝叶,麟州已经入秋,树木不管人间纷乱依旧一派繁茂。

“这一条路走对了,能走到皇帝面前,都督的青云路就算是铺成了。”他说道,眉宇间凝重又意气风发。

身为一个门客,能辅助主人青云直上青史留名,是此生之志。

他收起激荡转过身。

“拿名帖准备礼物。”

随从应声是,想着虽然陛下的圣旨还没发,由蒋友这一番游走,项云的名字必然在朝中诸臣中先扬名了。

......

......

崔征的书房里,坐着的官员们在说项云。

项云的履历被翻了出来摆在每个人的案头,从他求学到入仕以及每年的考评都清清楚楚。

离开京城时没有搬走任何金银珠宝,朝廷的典藏文书印鉴都一个不少。

“项云的出身真不错。”一个官员道,“太原府项氏虽然本朝清淡不显,几代前也是显赫之家。”

“比李奉安出身好。”另一个官员道,更不用说武鸦儿,武鸦儿都不算有出身.....野地里长的。

“做事也很沉稳。”有官员更关心人,毕竟现在乱世家世又不能换来兵马和征战的能力,“李奉安也视为得力,所以才特意要了陇右为他设节度使。”

“此人有能力有沉稳也有带兵之才。”

“他有心投奔相爷。”

“最关键的是,他能领剑南道的兵马。”

“对,他是李奉安的助手又是亲戚,李家子女都靠他扶持。”

厅内诸人七嘴八舌皆看好项云,这个人的出现真是太及时又太合适了,以前怎么没有发现此等人物?

“那是以前轮不到他出现。”崔征说道。

以前太平盛世,征战就那么一小部分,能有战功的也只有那么一小部分人。

“其实人和人的差别能有多大?能出仕为官大家的才智都差不多,人生成就有差别,很多时候只是因为差的是机会。”

崔征看着诸人。

“以前有李奉安,谁会看到他身边的其他人。”

诸人点头。

“现在李奉安不在了,他就要想办法出头了。”崔征道,“不仅是在大夏,还有在剑南道。”

剑南道不也是他的吗?争什么?诸人对视一眼,难道他不能掌控剑南道兵马?就算这个人再厉害,如果没有兵马也难以委托重任。

那些卫兵都来自各地,都有自己认定的将官,天子之命他们听,天子任命的人他们就不一定听了。

那个武鸦儿如果不是因为有凶猛的鸦军,能驱赶挟裹这些卫军历经几次出生入死,能一拥而上将不听话的将官当阵斩杀威慑,他也不可能对这么多兵马掌控自如。

在这个乱世,有人马最重要,才能倒是其次。比如那个娃娃节度使,比如淮南道的楚国夫人,一个孩子一个妇人,还不是因为有兵马。

“不是他掌控不了剑南道,是剑南道现在也有些纷乱。”崔征淡淡道,从项云那个门客含蓄的讲述中可以得知,“李奉安死后,想要出头的可不止他一个人。”

诸人明白了,有人皱眉道:“那他这样还可用吗?”

“这样当然可用,更可用。”崔征道,“这样的他更心智坚定更渴望功名更需要靠山,现在他缺少的就是一个靠山,如果扶他一把,剑南道的那些纷乱对他来说就不堪一击。”

所以呢?

崔征站起来云淡风轻道:“我去给陛下说说,给他请个旨意来面圣吧。”

那这件事就说定了,官员们便不再想现在了,开始想以后。

“武鸦儿不回来,更好,把军中的官员换一批。”

“项云来了带的是陇右道还是剑南道?兵马也交替一下。”

“梁振不是在攻打范阳道吗?让这里的振武军去增援一下,以示陛下关怀。”

大家说说笑笑拥簇着崔征向外走,刚迈过门槛有人跑过来举着一张名帖和信。

“相爷,韩旭给大人的信。”他说道。

先前他们还要说韩旭呢,后来去说项云,忘记了。

没想到说他他就送信来了,诸人有些好奇,是现在看还是先去见陛下?每天送到相爷手上的信和名帖多的是,相爷不可能把这些都看了。

不过韩旭嘛.....

崔征停下脚,先看到韩旭的名帖上写着益州刺史韩旭,这个一根筋......

他伸手接过打开,韩旭刚柔并济的字体展现在眼前,第一句话干脆利索声势赫赫。

“韩旭不负先帝所托,已掌管剑南道。”

第七十五章 能博崔征一笑

张安王林是亲自来送帖子和韩旭的信的,但没有过多停留,递了信就走开了。

他们作为节度使的时间短,山南道又一分为三也有些乱,去京城拜访崔征并不多。

如今京城换了地方,相爷门房也换了人,一切都更陌生了,门房不认得他们,态度轻慢接过信让他们回去等着。

相爷如今很忙的。

张安王林并不觉得这个理由多过分,进入麟州后看起来太平繁华,但毕竟叛军在外虎视眈眈,没有人能真正的安心,街上的民众说说笑笑,总会突然就一惊一乍左右看.......

朝廷为了维护麟州的繁华和安稳民众,要做的事太多了。

但他们才走出去没多远,就有相爷府上的人追来,恭恭敬敬的请他们进去。

相爷竟然立刻就见他们了?

张安王林是打听过的,一般来说递了帖子,最少两三天,多则七八天才有回音,没有回应的是大多数。

“相爷要问韩大人的事。”来人说道。

传言果然没错啊,韩旭是崔征的人,还不是一般的人。

张安王林被请来崔征面前,他们施礼讲述先前和崔征见面的两次场景,追忆先前悲愤叛贼。

崔征没有追忆和悲愤,在叛乱发生先帝死去的那时候,他就抛下了没用的情绪,坚定和向前看才是他的心志。

节度使在麦田里是特殊的存在,但可惜节度使也是有区别的,像李奉安安德忠齐山这些大节度使,崔征当然不陌生,而眼前这两颗节度使没什么印象。

不过这些都无所谓。

崔征打断他们的话,径直问:“韩旭怎么回事?你们是山南道的,怎么跟他又认识了?”

张安道:“此事说来话长。”

王林道:“韩大人其实一直在我们山南道。”

他们面对满厅的官员将韩旭的事从头讲来,回家探母察觉范阳军异动,一路守城护民,九死一生才来到山南道,又怎么让李明玉信服,压制李明玉的叔父,收服剑南道的官兵,斩杀怯战失城的山南东道节度使,又怎么派兵援助江陵府,以及连通四方,与淮南道东南道协同作战,势将中原腹地打造的铁桶一般。

这些事有的是韩旭告诉他们的,有些是他们亲眼看着亲身经历的,事情是真实的,细节经过了他们的扩充渲染,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厅内摆开了舆图,随着讲述在其上指点标记,故事真实肃重,清晰明了又跌宕起伏,让厅内的官员们听的如痴如醉。

张安王林茶水添了三次,日光从正午到了黄昏,室内点亮灯火,韩旭两年多的历程才讲完。

“韩大人真是不容易啊。”

“这掌管的其实不止是剑南道,所过之处也都因他而受益啊。”

“可以说是走一路震慑安抚稳固一路。”

厅内的官员们议论着回味,还有人在认真的思索,不时的响起惊讶声。

“我记起来了,见到过一封急报,是一个小城报来的,说多亏了朝廷谏议大夫喝退了乱兵。”

不过对于纷乱的时局来说,一个小城喝退乱兵实在算不上什么捷报好消息,反而会让人有些悲悯,能喝退乱兵,可能抵得住叛军?这个小城在捷报送到麟州的时候,已经不存在了,所以大家也没有在意。

现在则明白了,原来那时候就是韩旭在做事了。

还有人搬来了文书,对照适才的讲述地点查看,果然不断的发现韩旭的身影,印证了张安王林说的不是假话。

崔征没有怀疑张安王林说的假话,从讲述里已经可以印证,这就是韩旭做事的一贯性格。

虽然张安王林说的夸张,但这种事还真是只有韩旭能做出来。

“这么说剑南道已经在韩大人的掌控下了?”

“是的是的,李小都督对韩大人信服如父啊。”

“李小都督的叔父代管剑南道,跟韩大人争执,韩大人只一语就驳回了他,剑南道的卫兵是陛下的,不是李家的。”

“所言极是啊,唉,有些卫道真的是仗着纷乱,朝廷管不到他们,就为所欲为。”

“就需要有韩旭这样的朝廷命官来监管。”

听着官员们询问以及张安王林的再次回答,崔征嘴角微微上扬,韩旭何止掌控了剑南道,李小都督对韩旭信服如父,这山南道,这两人不也是?并且深陷其中而不知。

“张大人王大人,你们跋涉而来也累了。”崔征打断厅内的说话,“你们先去歇息吧。”

这样就结束了啊,也没有留饭也没有说什么,张安王林有些失望,当然不敢表现出来,带着一肚子相爷家的茶水告退了。

韩旭让这两人来并不是真的只来送信的,而是向朝廷举荐这两个节度使,厅内的官员们也有些猜不准崔征的心思,有胆大的便主动问:“相爷,您怎么看?”

崔征道:“我看很好。”

很好是什么意思?诸人愣了下,直到看到崔征脸上的笑,大家都看呆了。

崔征已经不年轻了,年轻的时候也只能算中人之姿,笑容还不至于颠倒众生,老了就更不会了。

大家惊呆的是.....

“相爷多久没有笑过了。”一个官员说道,声音发颤,眼角有泪滚下。

在场的人都回过神,争先恐后为崔征的一笑悲伤或者欢喜。

......

......

崔征的笑不为外人知道,但张安王林进出崔征府,蒋友很快就知道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