媵(音同硬),就是送的意思。
所以媵妾,其实就是娶一送一。
娶的那个,是正妻。
送的那个,自然就是媵妾。
一般来说,媵妾都是和正妻一起嫁过去。
算是陪嫁的一部分。
不过。
冯家因为人丁单薄,只冯一博一个。
急需传嗣。
可黛玉年纪又小,还要再等四、五年才及笄。
李孟氏便和林如海才商定,让妙玉先进门为妾。
这算是特事特办,一切为传嗣香火。
“说来,这孩子也是个苦命的。”
提起妙玉,林如海似有颇多感慨。
“这些年我亏欠她颇多,黛玉还不知有这个庶姐,却也一样亏欠她不少。”
“林姑娘不知道?”
见冯一博一脸疑惑。
再加上,林如海今日原本就想把妙玉的事交待一番。
闻言便直接讲述起来。
“妙玉她娘是我在金陵读书时买的侍妾,后来随我回老家时,有了身子,就留在了姑苏。”
怪道妙玉不是金陵人,却是金陵十二钗之一。
莫非是因她母亲?
冯一博不禁联想。
金陵十二钗,按理说都与金陵或多或少有着关联。
就如宝钗本就是金陵薛家的女儿。
而黛玉则是金陵贾家女儿所生。
王熙凤、李纨、秦可卿等,更不用多提。
都和宝钗一样,本就生在金陵。
“再后来我和你婶娘成亲,有了黛玉。”
林如海可能是想到自己大婚,和黛玉出生之事。
脸上不禁浮现一点笑容。
但马上又转为哀愁。
“但因黛玉自小多病,为她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
大魏是有这个风俗的。
无论佛庙道馆,都收纳有钱人家买的替身儿。
一来为寺观增添人口,二来还会有不菲的酬金,和持续的香火钱。
“当时便有人提议说,要让她亲入空门才好,但你婶娘却是如何也舍不得。”
黛玉何尝不是被捧在手心长大的?
这话一出,冯一博只觉更加怜惜她了。
本来是在父母爱护下长大,现在却寄人篱下。
不过溺爱孩子,贾敏应该也是传承了史太君的。
想来,黛玉在史太君那也不至真的受苦。
“后又有人提议,说让一姐妹做她的替身,也可算是替她入了空门。”
“我就想起,还有妙玉这个女儿,正好她娘又死了,无人照应,原想接过来养着。”
想起有个女儿?
正好死了?
这两句话听得冯一博心中悚然。
要知道,林家本就人丁稀薄。
就这仨瓜俩枣的,林如海还能忘了?
足可见其对庶女的薄情。
给他生过女儿的侍妾死了,他还道“正好”。
足可见其对妾室的薄情。
“于是就去信,安排她在祖坟旁边的家庙中,随我姐姐带发修行。”
“有我姐姐照应,也自不会亏了她去。”
林家的祖坟,在风水极佳的姑苏玄墓山。
玄墓山下还有家庙镇压风水,名为蟠香寺。
里面的主持,正是林如海的庶姐。
因丈夫死了,又无儿无女。
笃信佛道的她,便了捐些钱,在一个庙里出家了。
这和捐官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林如海知道后,派人把她请回家庙里修行。
一应吃用都由林家支应,以尽姐弟之情。
对自己庶女凉薄,对庶姐却又极尽亲情。
对妾室凉薄至极,死了都说“正好”。
对正妻又至死不渝,连续弦都不愿。
人性的复杂,在林如海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她六岁时,为黛玉入了空门,如今十六岁,又要为了黛玉作媵。”
说到这里,林如海难得面露惭色,叹道:
“说来,我和黛玉都亏欠她很多。”
顿了顿,却一脸希冀的看着冯一博,道:
“所以,一博你可莫要把她当一般妾室,慢待了去!”
额。
怎么你亏欠的还要我弥补?
虽然心中吐槽,但冯一博自然满口答应。
毕竟两个女儿都给了他。
“叔父放心,我定不会亏了她们姐妹!”
林如海闻言点了点头,又强调道:
“妙玉虽是庶女,自幼却也随我姐姐饱读诗书。”
说到姐姐,林如海还露出几分自豪。
“我敢说,以我姐姐的才华,妙玉绝不比别家嫡女差上分毫,甚至大部分都不如她。”
“我小时,就是姐姐教我读书认字,方有我日后的探花及第。”
冯一博捧了一句:“林家书香之族,一博心向往之。”
林如海没接冯一博的话,只是微微一笑。
“你若是再早来几日就好了。”
他摇了摇头,又道:
“听说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我便以此让我姐姐带她去了。”
“原本我还打算,等她到了都中,便由二内兄代我做主,将她抬进冯府。”
说到这里他不由摇了摇头,看着冯一博,失笑道:
“可没想到,她刚才走了没几日,你就回了江南。”
“看来我和她的缘分还未到吧。”
冯一博也跟着笑了,又道:“待我扫清倭寇,回得都中自能相见。”
林如海并未如冯一博所想的夸赞两句,反而笑着道:
“这事你量力而行就好,就算一时没什么进展,也不会有什么麻烦。”
冯一博顿时皱眉道:“叔父的意思是?”
“你先按你想的去做就好,其他的不必知道太多。”
林如海老神在在的说了句,又笑着道:
“等该你知道的时候,自然会有人告诉你。”
“若没人和你说,就说明你都可做得。”
云山雾罩的点了几句,便不再提了。
冯一博不甘心的又追问几句。
“叔父若是知道什么,就再提点一博几句啊。”
“不然真捅了什么篓子,叔父还要帮我收拾烂摊子不是?”
林如海被他说的苦笑不得,只得又提点两句。
“江南的事涉及太多,甚至上达宫闱之中,与我这边也有些干系,你没必要知道太多。”
“你只要记住,做好自己该做的,等时机到了,没准能收获一桩大功。”
冯一博一听涉及宫闱,便也不好再多问了。
只能勉强点了点头。
随后翁婿俩用了饭,冯一博又留宿一晚。
第二天一早,就在码头搭船了官船,
直奔金陵而去。